南明传国四十年,曾打得清朝要画地而治,为何未被列入封建正朔

Posted 政权

篇首语:年轻只知学习营利,乃生命中最黯淡之时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南明传国四十年,曾打得清朝要画地而治,为何未被列入封建正朔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南明传国四十年,曾打得清朝要画地而治,为何未被列入封建正朔

向敬之

1

正朔,依循中国古代的天命理论和大一统思想,即王朝正统之意。

大清王朝入主中原,立国数十年后,君临天下的皇帝们,还在担忧自己以少数民族成为统治者,不被占绝大多数的汉族人的承认,还多次强调自己的王朝统治,代表着中国的合法性与唯一性。

康熙帝在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颁示天下的《面谕》中强调:“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七十五,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辛未)

康熙在长篇累牍的《面谕》中,傲视前朝,叙说本朝,自摆承继祖宗洪业,开疆拓土,朝惕夕励,但纲领全文的,还是高唱他为之骄傲的大清得天下最正。

继立的雍正,虽然在入承大统的问题上,饱受争议,但,他在自辩书《大义觉迷录》中郑重指出:“本朝之得天下,较之成汤之放桀、周武之伐纣,更为名正而言顺。”乾隆为《世祖章皇帝实录》题序,也是说:“自古得天下之正,未之有比也。”

他们之所以如此重视得天下正统,显得极不自信,害怕反清复明、仇清排满的民间,仍然视早已寿终正寝的朱明王朝为王朝正朔。

而早在1644年,崇祯帝在煤山找了一颗歪脖子树上吊了,就已改朝换代。进城的李自成,没有宏观思想,不能及时调整追赃助饷的财赋策略和防患清军的军事部署,很快从紫禁城中仓皇西顾,造成了大顺政权的天命短暂,自我放弃了远大前程。

在甲申巨变中,势力最弱的清王朝,却因为实际统治者、摄政睿亲王多尔衮及时调整策略,先是在入关前寻求联闯攻明,继而打出为明朝复君父仇,迫使偏安江南的前明官员士大夫接受他的联明攻闯计划,最终成就了这一条癞皮狗。

鼓瑟胶柱,只有死路。

借力打力,自成活法。

传国四十年的南明,却在清军的利用、追亡中,无缘于封建正统。

2

有人问,南明为何没被列入正式的朝代?

南明政权,为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明朝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宣示朱明王朝的终结。随后,清军入主中原,问鼎京师,明朝部分遗老大臣和江南藩镇势力拥立福王朱由崧监国于南京,随后即皇帝位,改元弘光。

南明小朝廷开始了。

弘光政权的班底,主要是崇祯帝安排在南京陪都的内阁成员,以及他生前正式任命的江南疆臣。如操纵弘光帝如傀儡的马士英,就是崇祯帝钦定的凤阳总督。马士英联合崇祯安排在江南的四镇刘泽清、刘良佐、高杰、黄得功军力,以及开国军师刘伯温的后代诚意伯刘孔昭,挫败了以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为首的拥立潞王朱常淓计划,迫使他们接受患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朱由崧成为南明开国之主。

朱由崧在位仅八月,就被南进的清军俘获。马士英逃走,朱由崧被处死。

南明先后经历了弘光政权(朱由崧)、鲁王监国(朱以海)、隆武政权(朱聿键)、绍武政权(朱聿鐭)、永历政权(朱由榔)和仍奉大明正朔但改为郑成功父子执政的明郑时期。

自1644年始,至1662年永历帝父子在昆明被吴三桂处死,明统结束,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明朔终止。南明政权断断续续维持了近四十年,但是,它顶多算是一个割据的流亡政权,而不能算作中华帝制史上正式的朝代。

一、他们虽然秉持着反清的主题思想,但随着清军的快速南下,很快分崩离析,就连初定的都城不断变换(每个政权都有两个都城)。

二、这些政权的皇帝、监国等,虽然基本上是明朝宗室或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始终不是一脉相承。谁有势力,或得到了明朝遗老豪强的支持,就被拥立为王,甚至只是豪强操纵的傀儡,作为反清名义上的领袖人物。

三、弘光之后,经常是两个不同的政权为争正统,不能团结,甚至大动干戈,互相攻伐,如鲁王和隆武同在,绍武与永历纷争(鲁王监国延续到永历七年),郑氏政权自立也尊封宁靖王朱术桂作为永历正朔的象征。他们争权夺利,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帜玩着过家家的政治游戏。

四、这些短暂的政权,除了朱以海在永历七年取消监国后病逝,其他所谓的皇帝都是被清军俘虏遇害。

这些政权,基本上是分离的,只因是朱明宗室,而被拼凑为南明。

3

李自成的大顺军余部,和张献忠的大西军余部,先后迫于清军的严厉打击,被迫改投到南明抗清的大旗下。

但是,他们打出的旗号,是联明抗清,而不是投明抗清。

南明君臣瞧不起这些数量巨大的乌合之众。而这些农民义军的将领,虽然接受了隆武、永历朝廷的封爵和官职,却始终相对地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

大顺军营中,将士们称李自成的遗孀高夫人为太后,具疏称的先帝,是李闯王,而非崇祯帝。

大西军余部,还在孙可望的组织下,修撰大西国史,追尊张献忠为太祖高皇帝,作高祖本纪,将南明尊崇的崇祯帝比作桀纣。

他们只是扶明,而不是投明。

他们只是反清,但不是复明。

南明皇帝,只是联明抗清的共主,而不是义军绝对臣服的皇帝。这也决定了南明内部正统性存在着鲜明的混乱。

永历二年,曾受尽农民军将领郝永忠手下军官侮辱的永历重臣瞿式耜,以文渊阁大学士兼吏、兵两部尚书,在一封家书中谈到大顺军余部时说:“以天子之尊而不敢一触其凶威,胁之东则东,胁之西则西。彼时时以甲申燕京之事横在胸中,目中且无共主,又何有于大僚。”(瞿式耜《瞿忠宣公集》卷九《家书•戊子又三年廿九日书》)

南明君臣明知,却只能压制怒火,因为他们需要仪仗义军们作为抗清的主力。

永历六年(顺治九年),隶属大西军阵营的李定国,先在广西桂林迫使定南王孔有德自杀,继而在湖南衡州阵斩敬谨亲王尼堪,以两蹶名王的辉煌战绩,弄得清朝的顺治帝意欲画地而治。

但是,此时的永历帝,主动把军政大权悉数交与李定国。因为此前的孙可望无视自己的存在,就连孙可望的心腹范应旭做了安龙知府,造册登记皇室开支时,竟提笔直书:“皇帝一员,后妃几口,月支银米若干。”(罗谦《残明纪事》)

偏安的皇帝毫无尊严,那逃亡的政权遑论正朔。

相关参考

为大明延续一百年 曾打得建州女真差点灭族

明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在这16位皇帝中,是一个比一个奇葩,有一心要把叔叔弄死,有常年不上朝的,有整日摆弄木匠活的,还有自己不作为一心想让群臣背锅的。如此之多的皇帝中,论打仗最先被提

曾打得鬼子逃命汉奸求饶 90岁抗战老兵王明廉

参加八路军当年,就评上全连模范战士;身带四枚手榴弹,冲出日伪军包围堵截;追歼鬼子和汉奸,争着抓俘虏、缴枪械。七十年前的一幕幕,仍然清晰地印在90岁高龄王明廉老人的脑海中。老人说,年数再久,他也不会忘掉

曾打得鬼子逃命汉奸求饶 90岁抗战老兵王明廉

参加八路军当年,就评上全连模范战士;身带四枚手榴弹,冲出日伪军包围堵截;追歼鬼子和汉奸,争着抓俘虏、缴枪械。七十年前的一幕幕,仍然清晰地印在90岁高龄王明廉老人的脑海中。老人说,年数再久,他也不会忘掉

历史人物 战国霸主之魏文侯,曾打得秦国差点迁都

魏文侯是战国初期第一代霸主,任用李悝、吴起等贤臣良将大力推行变法,短时间内国家实力迅速上升。文侯在位50年,选贤任能,内修德政,外治武功,向西攻占了秦国河西地区,向北越过赵国,伐灭中山国,向东打败齐国

曹操的特种部队竟曾打得刘备丢盔弃甲

导读:提起“特种部队”,人们的潜意识里往往认为是西方国家的“发明创造”。其实不然,中国早在2000年前就有“特种部队”了。三国时代,魏蜀吴都有自己的特种兵,而又以曹魏的“特种部队”最为强悍。这点,在史

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曾打得东吴损兵折将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黄承彦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黄承彦,可以说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神秘人物。他在《三国演义》里有一定戏份,但神龙不见首尾。但这个人却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三国志引述《襄阳记》记载:

历史人物 虎豹骑的组建者,曾打得刘备妻离子散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曹纯的故事大家听过吗?>其实曹纯比较悲剧,毫无疑问他是个猛人,应该是一代名将,但却没有赫赫之功去匹配。这也导致其在历史上着墨不多,不为人所知。特别是在《三国演义》中的表现不仅不

这款苏联神器被誉为二战中最出色的野炮,此战曾打得美军伤亡惨重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作者:毅品文团队黄浦江下,无授权禁转!野炮全名为轻型野战加农炮,是炮兵装备的一种。多为口径在75-76毫米左右的加农炮。野炮口径小,射程长,射速快,能平曲两用,而且火炮轻便,能较

康乾盛世仅过去四十年就爆发了鸦片战争,清朝为何衰落如此之快

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但这只是农业文明时期的盛世,与近现代的盛世差别还是很大的。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出现一个社

历史军事 成吉思汗曾打到多瑙河流域为何选择回撤

我们都知道元朝曾打到欧洲,那时大有吞并欧洲之势,一路势如破竹。那么,为何成吉思汗曾打到多瑙河流域为何选择回撤,而不是继续向前进军呢?网络配图这难道是要学他前朝的帝王,要美人不要江山?小编忘提示一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