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与皇权的牺牲品

Posted 皇帝

篇首语: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制度与皇权的牺牲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制度与皇权的牺牲品

提起岳飞,人们会想起英勇无敌的岳爷爷和骁勇善战的岳家军,以及36岁就被冤死的悲惨结局。一句“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表达了金军对于岳飞的恐惧及敬佩,一首《满江红》体现了岳飞誓死北伐,欲与金人抗击到底的决心,如此英雄的人物却被一句“莫须有” 而杀害。后人提起岳飞之死,一边感慨于岳飞的不幸,一边咒骂秦桧赵构的奸诈,可以说岳飞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被冤杀的将领。在我看来,岳飞之死是宋朝制度和巍巍皇权的牺牲品。

大宋的基本国策就是重文抑武,武将在大宋是没有什么地位的。当然,重文抑武是有一定的弊端的,但是这个政策的弊端在北宋还不是很明显的。靖康之耻,南宋建立,民族矛盾成为主流,北伐成为大势所趋,武将的作用就显得及其的重要。一开始赵构是赋予武将很大的权利的,但因为苗刘兵变的发生使赵构觉得老祖宗的政策是对的,本来就很惜命的赵构变得畏首畏尾,开始忌惮武将的权利,开始对于抗金并不是那么的积极。而对于岳飞的猜忌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只要你有把柄皇帝就会对你放松警惕,比如说韩世忠专事买卖土地,皇帝就对他很是放心。偏偏这个岳飞,一点把柄都没有,不贪财不好色。看似完美的岳飞令赵构很是不放心,对于皇帝来说臣子有一个把柄在手中是最安心的。我们都知道“莫须有”害死了岳飞,现代人把他翻译为可能有,可能没有。但我个人偏向于另一种解释,那就是还需要有吗?意思就是说,皇帝就是想杀你,没有任何理由的杀你,要知道你杀这么一个功臣怎么着是要理由的,既然被定义为莫须有,那你被杀的理由就在于你没有缺点,而没有缺点是你身死最大的理由。

赵构是坚定的求和派,岳飞是勇敢的抗战派。求和还是抗战,这本身没有什么正确错误之分,赵构只要召回岳飞就好,后世顶多说你没有眼光;但是你为了表明求和的决心,杀害忠良岳飞,也难怪后世会说你昏庸了。当时的岳飞已是抗金主力,在人民的心中威望应该是很高的,而窝囊废赵构最怕看到的就是民间对于岳飞的一片赞誉,为了求和大业,为了自己的皇位他只能杀了岳飞,而善揣摩皇帝的心思的秦桧正是看穿了皇帝的心思,所以才在风波亭杀了岳飞。最后,秦桧也代替赵构在岳飞像前跪了近千年,并不断的跪下去。

战士在前方浴血沙场,皇上因为一念猜忌就挥下屠刀。在赵构眼中,恐怕只有巍巍皇权才能走到皇帝的心中,而英雄岳飞只是被牺牲掉的棋子。赵构得以安心,名将死不瞑目。赵构赢得了一生的安稳,可却输掉了名声。在后世的眼中,他仍然是残害忠良,昏庸无能的窝囊废皇帝。

相关参考

监察权与皇权相互制约

一、引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一种以权治权、纠举不法的政治调节器和制衡机制。各个朝代的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和维护自己的皇权地位,十分重视发展监察制度,尤其是在唐朝中后期,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将监察制

历史人物 是党争还是满汉矛盾的牺牲品

  对于的,史家有种种解释,但大体不出「党争致祸」或者「满汉矛盾牺牲品」诸说。实际上,围绕着的丛集了很多矛盾,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则是皇权与议政王大臣会议间的冲突。>  顺治十一年(1654)三月,清

明朝的内阁制度怎么分割皇权

明朝的内阁制非常奇特,他与之先前王朝的制度大不相同。在明朝中后期中竟出现了资产阶级参政议政的特例。这是怎么回事呢?网络配图明朝初期太祖皇帝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大小事务由殿阁大学士们商讨后将最

从制度的角度浅析明代皇权的曲折发展

东南亚地区的古代史,若是从某些角度看,也可以看做是王权或者说皇权逐步强化的历史,这样的历史轨迹在中国古代更为明显,自秦朝建立郡县制以来,「”家天下”思想逐渐形成和迭代,并在皇权的作用下进一步被强化和发

唐朝裴炎只是政治制度下的牺牲品

唐朝裴炎唐朝宰相裴炎早年的时候就勤奋好学,同学在游玩的时候,他仍旧刻苦钻研,还因为觉得自己学术不精,而拒绝政府的征辟。唐朝宰相裴炎680年,裴炎成为宰相,在唐高宗前往洛阳的时候,被安排在长安城守候,并

唐朝裴炎只是政治制度下的牺牲品

唐朝裴炎唐朝宰相裴炎早年的时候就勤奋好学,同学在游玩的时候,他仍旧刻苦钻研,还因为觉得自己学术不精,而拒绝政府的征辟。唐朝宰相裴炎680年,裴炎成为宰相,在唐高宗前往洛阳的时候,被安排在长安城守候,并

唐朝著名宰相裴炎只是政治制度下的牺牲品

唐朝宰相裴炎早年的时候就勤奋好学,同学在游玩的时候,他仍旧刻苦钻研,还因为觉得自己学术不精,而拒绝政府的征辟。680年,裴炎成为宰相,在唐高宗前往洛阳的时候,被安排在长安城守候,并且辅佐太子。唐高宗去

唐朝著名宰相裴炎只是政治制度下的牺牲品

唐朝宰相裴炎早年的时候就勤奋好学,同学在游玩的时候,他仍旧刻苦钻研,还因为觉得自己学术不精,而拒绝政府的征辟。680年,裴炎成为宰相,在唐高宗前往洛阳的时候,被安排在长安城守候,并且辅佐太子。唐高宗去

皇权并非不受限制,当雍正废除这一制度后,才真正实现了唯我独尊

封建时代国家政体和人的身体一样,都会生病,需要医治。国家设立的监察机构,就相当于是医疗机构,而御史言官便是「”医生”,他们医治的对象不仅是百官而且还包括皇帝,也从制度上赋予了士大夫监督皇权的权利。但这

宣姜一生“三次出嫁”,却成了春秋时期婚姻制度的牺牲品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宣姜。一生“三次出嫁”的宣姜,是倍受后人批评和指责的女性。《诗经》中与宣姜相关的“刺诗”竟然多达十一首。不光在数量上碾压了”群芳”,而且从内容上来看,更是极尽讽刺之能事。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