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最强内阁首辅,完全自行处理国家日常事务,还能调动军队
Posted 内阁
篇首语:与其担心未来,不如现在好好努力,只有奋斗才能给你安全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大明王朝最强内阁首辅,完全自行处理国家日常事务,还能调动军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明王朝最强内阁首辅,完全自行处理国家日常事务,还能调动军队
众所周知,无论古今中外任何时期,军队都是对一个国家政权的稳定和存在是至关重要的存在,所以最高统治者总会想法设法或牢牢掌握住军队或给以强力的制约。一旦军权旁落或者势大,往往会不利于国家的正常运行,甚至造成社会的动荡。
然而在明朝的历史上却出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时任内阁首辅的张居正竟能绕过皇帝完成调动部队的一切所需手续,私自调兵遣将!明朝内阁首辅的确权柄不小,但是要说权力最大的内阁首辅就非万历初年的张居正莫属,甚至于民间流言都称其为张摄政,权柄之大可见一斑。那么这张居正的权力又如何发展到这么大,甚至可以染指兵权呢?
这就要从内阁的设立说起了,明朝立国之初沿袭了前朝的官员体系,设立有丞相。但是自古以来皇权和相权都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恰好朱元璋从草根逆袭上位不仅权力欲极强,而且也不吃制约平衡的帝王术那一套,所以干脆废除了丞相制度,直接统御六部。这样一来,皇帝就不得不每日面对海量的公务,让朱元璋忙的焦头烂额,极大的牵扯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所以朱元璋又成立了内阁,召集内阁大学士协助自己处理公务,尽管大学士品级不高仅仅是五品,但是由于可以靠近皇帝言论直达天听,所以位低权重。
内阁大学士拥有一项极大的权力——拟票,即在群臣上书的奏折中写上自己关于此事的处理意见,一般的事物大学士就可以直接决定,皇帝关注的或者军国大事会再次送呈皇帝批阅,皇帝会用专门的朱笔批红,写下自己的意见,不过大多时候皇帝的批红和大学士的意见往往是一致的,这就足可以看出大学士对于皇帝决策起到的巨大影响力了。
发展到后来,明朝中后期的皇帝懒得处理政务,干脆直接把批红的权力给了司礼监,由司礼监掌印大太监负责批红,这时候内阁和司礼监就会形成互相制约的关系。结果到了万历时期,这一平衡又被打破了,由于皇帝年幼,国家的具体事务基本上全由内阁首辅大臣张居正负责,而张居正却与司礼监大太监冯保关系匪浅达成了进退一致的战略同盟,如此一来内阁转呈过来的公文很快就会得到司礼监同意执行的批红。
所以即使张居正一封奏折送到司礼监申请从外地调兵遣将,冯保执掌的司礼监也会很快予以同意执行的批示。虽然张居正此人没有可能当上皇帝,但是以他的地位和权力,从朱家的后代里挑一个出来另立个新帝还是没有多大问题的。据传万历帝曾经犯过许多错误,气的李太后一度想要扶植潞王取而代之,毫不夸张的说,如果张居正在这个关头再加一把火,估计万历皇帝也很难不下台。当然,这里面也有李太后和张居正纠缠不清的关系在里面,但是无论如何,张居正都算得上明朝实力最强的首辅。
其实无论是明朝的内阁学士还是清朝的军机大臣,都是皇帝加强君主专制的手段,他们虽然拥有决定国家日常事务的权力,但是地位并不高,严格来说大多时候更像皇帝的秘书,只有建议权。不难发现在明清时期由于君主专制的加强已经极少有臣子敢于直接向皇帝叫板,而往前的唐宋时期则比比皆是,比如包拯和宋仁宗,宋仁宗没有子嗣包拯就直言进谏尽快确立太子以防止国家动荡,这要搁在明清时期是不敢想象的。
相关参考
明万历十一年,即公元1583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去世还不足一个春秋。在这位阁老大刀阔斧的改革之下,大明王朝的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状况也大为改善,年轻的明神宗朱翊钧更是踌躇满志,此时他的身上还完全没有沉迷酒
申时行,字汝默,号瑶泉,晚号休休居士,江苏苏州人氏。万历朝内阁首辅。嘉靖四十一年,申时行殿试获得一甲第一名,授翰林院编纂官,后历任东宫侍从,礼部右侍郎,转吏部侍郎,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学士,入阁,晋内阁
明朝万历帝十岁登基,张居正当了十年首辅,辅助皇帝处理朝政。他虽然不是皇帝,却肩负国家重任,以天下为己任。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梁启超(1873-1929)曾点评:“明代有种种特点,政治家只有一张居正
明朝万历帝十岁登基,张居正当了十年首辅,辅助皇帝处理朝政。他虽然不是皇帝,却肩负国家重任,以天下为己任。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梁启超(1873-1929)曾点评:“明代有种种特点,政治家只有一张居正
明朝最后一任首辅(1580——1658),山东黄县(今龙口市)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崇祯十三年六月至十四年五月(1640年-1641年)任大明内阁首辅。范复粹中进士后在河南开封任推官,崇祯元年进京任御
嘉靖年间,国库的亏空越来越大。内阁首辅严嵩提出一个办法,那就是多产丝绸卖给西洋用来弥补国库亏空。可要多产丝绸就必须要有足够的桑田才能供应蚕丝,这桑田从哪里来?严嵩提议,可以把浙江的稻田改成桑田,桑田的
嘉靖年间,国库的亏空越来越大。内阁首辅严嵩提出一个办法,那就是多产丝绸卖给西洋用来弥补国库亏空。可要多产丝绸就必须要有足够的桑田才能供应蚕丝,这桑田从哪里来?严嵩提议,可以把浙江的稻田改成桑田,桑田的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朝内阁首辅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今天的日本、英国、泰国等君主立宪制国家里,“内阁”算得上是一个司空见惯的行政机构,不过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历史上却可以追溯至600年前
历史人物 “贵极人臣,富甲天下”的大明首辅严嵩,最后却在贫困中死去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严嵩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贵极人臣,富甲天下”,这是形容严嵩的一句话。担任内阁首辅的二十年间,他到底积累了多少财富,才被安上了天下首富的名号呢?严嵩原籍江西,出身贫
公元1641年以后,皇太极因身体不好,曾发布过大赦令,也减少了处理日常事务的负担,甚至做过祈祷。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年52岁。 图片来源于网络所以,由此说来皇太极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