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纪念祖先的日子 哈尼族嘎汤帕节
Posted 哈尼族
篇首语: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哈尼族纪念祖先的日子 哈尼族嘎汤帕节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哈尼族纪念祖先的日子 哈尼族嘎汤帕节
“嘎汤帕”,哈尼语为“万物更新”或“纪念祖先汤帕”。“嘎汤帕节”是纪念祖先的节日。节庆期间,哈尼人穿上节日盛 装,杀猪宰鸡、舂糍粑,祭祀祖先,宴请亲朋,共庆新年。青年男女成群结队上山采野花、摘野果。男人们不论年龄大小,都要做一个陀螺,大家到开阔的场地上开展打陀螺比赛。无论男女老少,都尽情娱乐,红红火火辞旧岁,欢欢喜喜迎新年。
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嘎洒镇、勐海县勐混镇广冈村、勐腊县勐润乡等地的哈尼族群众,载歌载舞,齐声高歌美好的幸福生活。附近村寨的傣族等民族同胞也前来助兴,以传统的拔河、射弩、打陀螺、刺绣比赛和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举行庆祝活动,欢度“嘎汤帕节”。
“嘎汤帕节”期间,勐腊县勐捧镇的哈尼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纷纷唱起祝酒歌,跳起咚巴叉。
这个昔日宁静的小寨,沉静在节日的喜庆气氛中。来自各村寨、农场的表演队,在庆祝会上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祝愿今后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勐海县打落镇勐板村委会的哈尼族群众,将南撒河大桥通车典礼作为“嘎汤帕节”的一项重大活动,跳起庆祝的舞,唱起欢庆的歌,赞美如今的好生活。
长期以来,这个哈尼族聚居的小村寨,由于交通不便,制约了群众生产的发展,影响了群众经济收入的增加。南撒河大桥的建成,把这个闭塞偏僻的民族村寨引向了脱贫致富的幸福彼岸。
相关参考
哈尼人的祖先最早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边缘,以游牧为生。1300多年前,气候和生存条件的恶劣迫使哈尼人的祖先向南方迁移,最后在哀牢山脉定居下来,由原来的游牧民族演变为一个依靠梯田生存的农耕民族。哈尼人的生活
哈尼族传统历法把一年分为冷季、暖季和雨季三个季节,每季为四个月。在一年之中有过两个年节的习惯。一个是十月年,另一个是六月年。十月年是在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日过,历时五至六天,主祭天神和祖先。届时家家都
哈尼族的房屋建造都是依照传统,根据祖先传下来的轨迹进行的。找地基、备料、破土、下脚石、立柱、门向位置以及屋内布局、摆设等一套程序,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民居与建筑风格。哈尼族村址的选择颇为讲究,要求该处必须
哈尼族的房屋建造都是依照传统,根据祖先传下来的轨迹进行的。找地基、备料、破土、下脚石、立柱、门向位置以及屋内布局、摆设等一套程序,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民居与建筑风格。哈尼族村址的选择颇为讲究,要求该处必须
哈尼族的房屋建造都是依照传统,根据祖先传下来的轨迹进行的。找地基、备料、破土、下脚石、立柱、门向位置以及屋内布局、摆设等一套程序,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民居与建筑风格。哈尼族村址的选择颇为讲究,要求该处必须
哈尼族还没有形成虔敬的一种崇拜,原始的万物有灵,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是其宗教信仰的主要内容。有少数地方信仰基督教。原始宗教信仰主要围绕农业生产和建寨进行。祭天、祭山、祭龙是祭祀的主要内容,特别是祭龙
哈尼族还没有形成虔敬的一种崇拜,原始的万物有灵,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是其宗教信仰的主要内容。有少数地方信仰基督教。原始宗教信仰主要围绕农业生产和建寨进行。祭天、祭山、祭龙是祭祀的主要内容,特别是祭龙尤
哈尼族还没有形成虔敬的一种崇拜,原始的万物有灵,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是其宗教信仰的主要内容。有少数地方信仰基督教。原始宗教信仰主要围绕农业生产和建寨进行。祭天、祭山、祭龙是祭祀的主要内容,特别是祭龙尤
哈尼族喜用藏青色土布做衣服,土布漂染是将靛青染料放入一个容器,加水和酒溶解,七八天后开染。染后将布浸泡在牛皮制作的胶水中,用清水漂洗晒干。有些地区,洗一次衣服要重染一次,以保证色彩鲜艳。哈尼族男子头裹
哈尼族,相传源于古代游牧于青藏高原的氐羌族群。公元前3世纪,部分氐羌部落向南迁徙,散居在云南的哀牢山区等地,这时,史籍中出现“和夷”的名称,有关“和夷”的文字也许是对哈尼先民最早的记载。哈尼族人一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