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谭嗣同慷慨赴死,康有为却跑了

Posted 康有为

篇首语: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难怪谭嗣同慷慨赴死,康有为却跑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难怪谭嗣同慷慨赴死,康有为却跑了

谭嗣同,“戊戌六君子”之一。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拒绝了康有为让他避难日本的建议,毅然留在中国,慷慨赴死,留下了一段壮烈的传说。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这种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即使过了百年,读之仍让人壮心不已。

然而,谭嗣同慷慨赴死的心路历程又是怎么样的呢?为何在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选择了跑路,而谭嗣同却选择了牺牲呢?上世纪30年代出现的一本笔记,为我们揭示了答案。

1932年,有学者探寻了谭嗣同位于湖南浏阳的故居,从一个旧箱子内,发现了谭嗣同的一本笔记。在笔记中,学者们竟惊讶的发现:谭嗣同根本不是什么资本主义改良派,而是和孙中山一样,都是革命派。

众所周知,康有为主张依靠光绪皇帝,变法强国,是个十足的保皇派。而在谭嗣同的笔记中,他却没有丝毫的“忠君”思想,相反他还将清朝皇帝骂的狗血淋头。例如他在笔记中反复回顾清军入关以来对汉人的种种暴行——

“马足蹴中原,中原墟矣,锋刃拟华人,华人糜矣,……锢其耳目,桎其手足,压制其心思,绝其利源,窘其生计,塞蔽其智术,繁拜跪之仪,以挫其志节,而士大夫之才窘矣,立著书之禁,以缄其口说,而文字之祸烈矣”

一方面,满清在开国初期,对江南百姓杀戮过多,扬州十日、江阴之屠,犯下的罪行简直罄竹难书;同时,满清为了维护自己的异族统治,竭力打压士人的思想,制造了惨烈的文字狱。在他看来,对于中国的落后,满清统治者必须负主要责任。

为此,谭嗣同在笔记中大骂满清统治者。他斥责满清皇族爱新觉罗为“客帝”(即外国皇帝)甚至“贱类”。很显然谭嗣同与将清朝视为圣朝的康有为完全不同。

此外,对“中兴”清廷的曾国藩、左宗棠等湖南籍名臣,同为湖南人的谭嗣同也极为厌恶,骂他们“负天下之大罪”,指责其效命异族“乃不以为罪,反以为功”。在他看来,曾国藩和左宗棠不过是异族屠杀汉族的刽子手而已。

谭嗣同那么憎恨清朝,为何不直接选择武装革命,反而还和康有为一起维新变法呢?原来,康有为的一句政治口号,深深将他吸引。这句话便是“保中国不保大清”。他希望利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打入到清廷内部。

就如著名学者章士钊曾评价的那样,:“谭氏北上的用意,绝非效忠清廷”,而是“先为北京之行,意覆其首都以号召天下。……在他看来,以谭嗣同的天纵之才,岂能为区区满清皇室所收买?

此外,谭嗣同在从事维新事业期间,还利用各种手段,将士人们潜移默化成革命党。例如,他在开办新式学堂时,专门将《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反清书籍,秘密散发给学生阅读。

由于谭嗣同是个真正的革命派,因此他在维新革命中,变得最为积极。例如威胁袁世凯发动政变,抓捕慈禧和荣禄,就是他的手笔。除了谭嗣同以外,维新派之中,无人有这种胆气。而正是这种胆气,也让谭嗣同毅然留在中国慷慨赴死。或许在他看来,自己的鲜血有助于国人认清满清的腐朽、愚昧与不可救药。后来的许多革命党,确实是感动于谭嗣同的牺牲,才走上了反清的道路。

最终,直到谭嗣同牺牲时,他仍是个坚定的革命派。例如他在给反清志士毕永年的绝笔信中曾这样写道:“此行足为贵种觅一遗种之处乎?”也就是说,希望他给汉人在海外找到一块存身之地。

总而言之,谭嗣同是个伟大的革命先驱,满清王朝的覆灭,我们应该记住他的功劳,正是因为他的鲜血和生命,才感染了世人,让这场维新革命永垂不朽。相比于保皇的康有为,他对满清没有丝毫的幻想。因此,康有为才会逃亡日本,希望重新被满清起用。而谭嗣同,却以死报国,打消国人对此王朝的幻想。而这才是,康有为跑路,而谭嗣同慷慨赴死的真正原因。

相关参考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海外,为何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联合袁世凯等人,发动戊戌政变,将光绪帝囚禁,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捕,最终慷慨赴死,康有为、梁启超等幸存的变法者则被迫逃往法国、日本等国,开始他们流亡海外的生活。事实上,变

诸葛恪明知危机重重,为何还要慷慨赴死?只因低估了峻小子?

诸葛恪明知危机重重,为何还要慷慨赴死?只因低估了峻小子?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建兴二年(公元253年)春,诸葛恪不听劝谏、独断专行,亲率大军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北伐战争。他的这一举措和种种表

黄巢慷慨赴死 他的老婆孩子姬妾结局如何

在历史上,唐末起义领袖黄巢大名鼎鼎,他的诗也极具杀气。「”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题为《不第后赋菊》的诗作,就是对黄巢从揭竿而起到长安称帝的人生写照。黄巢

中国史上最具血性的汉人,慷慨赴死前留有一遗言,至今千古流传

中国史上最具血性的汉人,慷慨赴死前留有一遗言,至今千古流传文/书生​在悠久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过一大批铁骨铮铮的真英雄,他们在民族危难之际,总是能展现出非常人所及的坚定和毅力,并凭借一人之力的影

起义失败,黄巢慷慨赴死,他的老婆孩子姬妾结局如何

众所周知,曾经让中国在世界上显赫一时唐帝国在经过安史之乱后,就开始逐渐走下坡路了,已至到中晚唐时期,皇帝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已无实权,致使藩镇割据局面形成。最后,各方势力纷纷脱离唐王朝的统治而成为各自

起义失败,黄巢慷慨赴死,他的老婆孩子姬妾结局如何

众所周知,曾经让中国在世界上显赫一时唐帝国在经过安史之乱后,就开始逐渐走下坡路了,已至到中晚唐时期,皇帝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已无实权,致使藩镇割据局面形成。最后,各方势力纷纷脱离唐王朝的统治而成为各自

历史上唯一被灭十族之人,本可富贵一生,为何慷慨赴死

方孝孺,浙江宁海人,明初文臣之首宋濂的关门弟子,学问渊博,名满天下,是当时天下所有学子的榜样,时人都称其为“方正学”方孝孺本是朱元璋指定的明建文帝的辅政大臣,如果事情按着平稳的走向发展,方孝孺一定会以

康有为把谭嗣同害惨了

1898年9月,光绪皇帝刚刚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后不久,光绪便与母后慈禧因政见不合而激发剧烈冲突,政变一触即发。为了摆脱危局,康有为派谭嗣同前往袁世凯府邸,希望劝说他带领自己的新军包围颐和园,将守旧派

谭嗣同欲“尽卖西藏于英吉利”

导读:以康有为、谭嗣同为核心的“康党”曾一度占据了晚清改革的中心舞台,最终却以悲剧告终。究其根源,康党自身之浮躁实乃主因。康、谭师徒戊戌前后念念不忘卖掉藏满疆蒙之地以筹措改革经费,即是明证。谭嗣同卖完

慈禧用无刃刀斩六君子,谭嗣同28刀才死,百姓争相观看

在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晚清慈禧太后统治的47年,无疑是中国最黑暗的时期。这个时期,外番强权致国土沦丧、官宦声色犬马、奴役、压榨民众都到了百姓无法承受的境地。光绪皇帝救亡图存,任用康有为、梁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