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北伐一次就成功,诸葛亮为何五次都失败
Posted 项羽
篇首语:如果终止了学习,人就结束了成长的进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韩信北伐一次就成功,诸葛亮为何五次都失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韩信北伐一次就成功,诸葛亮为何五次都失败
汉中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它是四川盆地的北大门。它的存在,既阻挡了外地入侵,也不利于防守一方的出击。中国古代历史上,从汉中攻入关中平原的,似乎只有韩信一人。诸葛亮曾五次北伐,均告失败。
秦亡后,项羽大封十八路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占据梁、楚九郡,定都彭城。他违背了楚怀王“谁先攻入关中,就做关中王”的约定,把刘邦封到巴、蜀,并将关中一分为三,分封给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堵住了刘邦北上的出路。最后还是张良重金贿赂项伯,为刘邦求来汉中郡,刘邦这才完整地占据了巴、蜀以及北大门汉中。
大门在自己手里,就等于占据了出击的主动权。天下分封已毕,刘邦势力弱小,无力与项羽抗衡,于是接受了张良的建议,在入蜀后烧毁了子午谷的栈道,以示无东顾之意。刘邦入蜀后励精图治,恢复生产,养精蓄锐,伺机出川。
韩信明修子午谷栈道,暗度陈仓道。攻下陈仓,就意味着打开了北上的大门
很快,机会来了,齐相田荣不满项羽的分封,在山东作乱,项羽率军前去平定。刘邦以韩信为将,决定东向与项羽争霸。汉中和关中之间横亘着秦岭,有四条路可走,如何突破关中三王的封锁呢?韩信很是费了一番周折。他以周勃、樊哙为先锋,命令他们修复子午谷的栈道。章邯不以为意:照这种修法,修三年也修不完。尽管如此,章邯也没有大意,把主力调至子午谷口防御汉军。
趁着三王的注意力被吸引,韩信率主力从陈仓道翻过秦岭,悄悄抵达陈仓发起突袭。章邯听闻大惊,仓促之间率军驰援,被韩信打败。陈仓一失,东进的道路被打通,汉军沿着渭水乘胜追击,围困章邯于废丘,司马欣、董翳投降,攻占了整个关中。至此,刘邦完全占领了关中、陇右、汉中、巴、蜀地区,关东是纷乱的诸侯,和秦灭六国前的局面何其相似。
刘邦之所以能打败项羽,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突出汉中,占领了富饶的关中平原。韩信光是凭借暗度陈仓之功,就足以跻身名将之列。
四百年后,天下大乱,刘备占据汉中和巴蜀,注定要重走一遍祖先走过的路。可惜天命不在汉,诸葛亮呕心沥血,立志兴复汉室,先后进行五次北伐均告失败。按理说,诸葛亮北伐的路线和韩信几乎一模一样,为何一成一败呢?
其实,并不是诸葛亮用兵不如韩信,而是在诸葛亮时代,秦蜀之间的地貌发生了很大改变。公元前156年的武都大地震,导致古汉水改道,不再流向汉中盆地。韩信北伐的时候,可以通过古汉水运兵运粮,不用担心后勤问题。诸葛亮就惨了,失去了古汉水这条航道,即便发明了木牛流马也解决不了问题,一百斤粮食,倒有八十斤消耗在了路上。诸葛亮数次北伐,明明占尽优势,都因为粮食不足而退兵。
另外,兵法讲究出奇制胜,前人用过的办法不具备突然性,突袭的效果大打折扣。第一次北伐走的祁山道,因失街亭而功败垂成;诸葛亮第二次北伐走的就是韩信走过的陈仓道,结果被曹真提前识破,派郝昭守陈仓,诸葛亮进攻了二十多天都没能攻下来。第三次是防守反击战,得到了武都、阴平二郡;第四次走的是祁山道,目标是还算富庶的陇右地区,本来已经占尽优势,因李严谎报粮草不足而仓促退兵;第五次北伐走的是褒斜道,打到谷口的五丈原时,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饮恨逝世。
诸葛亮为何不走子午谷呢?从图中可以看出,走子午谷可以直抵长安城,魏延曾献上“子午谷奇谋”,被诸葛亮否决。很大原因在于,民心在魏不在己。诸葛亮虽然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却得不到关中老百姓的支持,即使打下来也守不住,以攻代守的北伐就成了赌国运的大决战。诸葛亮用兵谨慎,既赌不起,也不敢赌。
韩信之所以能兵出关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沾了刘邦的光。刘邦攻入咸阳时废除苛政,约法三章,而赢得了民心;项羽因坑杀二十万关中降卒而导致秦人愤恨。民心此消彼长,关中父老箪食壶浆以迎王师,韩信才能顺利攻入关中
总之,战争的成败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汉朝失去了号召力,诸葛亮能力再强,也不可能逆天改命,这就是鲁肃断言“汉室不可复兴”的原因。
相关参考
汉中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它是四川盆地的北大门。它的存在,既阻挡了外地入侵,也不利于防守一方的出击。中国古代历史上,从汉中攻入关中平原的,似乎只有韩信一人。诸葛亮曾五次北伐,均告失败。秦亡后,项羽大封十八
汉中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它是四川盆地的北大门。它的存在,既阻挡了外地入侵,也不利于防守一方的出击。中国古代历史上,从汉中攻入关中平原的,似乎只有韩信一人。诸葛亮曾五次北伐,均告失败。秦亡后,项羽大封十八
历史人物 同样是从蜀地北伐,为什么韩信成功了,而诸葛亮五次都没有成功呢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延提出要和他兵分两路,一队人马走子午谷通道偷袭长安。想要学当年刘邦和韩信的故事。但是这个计划搁浅了,因为诸葛亮不同意。魏延的子午谷方案能否成功,一直备受争议。诸葛亮北伐连续失败,是
在中国军事史上,韩信由汉中还定关中,是唯一的一次成功战例。四百年后,诸葛亮五次由汉中北伐,试图重演当年的历史,无一不以失败告终。这也从反面印证了韩信用兵的巧妙和这场战事的不易,不可不谓是军事史上的奇迹
在中国军事史上,韩信由汉中还定关中,是唯一的一次成功战例。四百年后,诸葛亮五次由汉中北伐,试图重演当年的历史,无一不以失败告终。这也从反面印证了韩信用兵的巧妙和这场战事的不易,不可不谓是军事史上的奇迹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里的这一句诗词,千百年来引来无数人对于诸葛丞相的惋惜。在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扛起了蜀国的振兴大任,为了兴复汉室,他主动发起了五次北伐战争,讨伐中原
历史上著名的忠臣良相诸葛亮,在先主刘备去世后,曾进行了五次北伐,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每一次他都是信心满满地率军出征,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后世之人虽钦佩诸葛亮的忠
历史上著名的忠臣良相诸葛亮,在先主刘备去世后,曾进行了五次北伐,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每一次他都是信心满满地率军出征,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后世之人虽钦佩诸葛亮的忠
东晋是一个门阀士族都非常强势的朝代,琅邪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和陈郡谢氏轮流坐庄,作为一个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建立的国家,并且随时可以遭受南下胡人政权灭国之战的威胁,内部也会有诸如王敦、苏竣以及桓玄等
诸葛亮都不可能倾全国之兵北伐,因为要留一部分兵力守城,还要留一部分兵力在蜀、吴接壤处守边,剩下的军队才有可能派往北伐前线。一关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从陈寿开始,虽然有不少人肯定,但也一直有人怀疑。笔者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