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敢在乾隆前“没大没小”的人,若不是他,和珅就被凌迟处死了
Posted 刘墉
篇首语:千金一刻莫空度,老大无成空自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唯一敢在乾隆前“没大没小”的人,若不是他,和珅就被凌迟处死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唯一敢在乾隆前“没大没小”的人,若不是他,和珅就被凌迟处死了
一七一九年的时候,刘墉出生在山东的一个富裕的家庭里,他的曾祖父曾是顺治年间的进士,祖父是四川布政使,父亲在乾隆年间身居高位。刘墉在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出生成长,在良好的家庭氛围的影响下,可以说,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在刘墉三十二岁时,因其父亲在朝廷中的声望,他以举人身份参加了殿试,当上了翰林院庶吉士。入仕起点之高,和他的家庭背景有一定的关系。
在现代很多影视剧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刘墉、纪昀与和珅总是一起出现,他们三个被并称为“乾隆朝三中堂”。刘墉在杂文野记中还有一个外号叫“罗锅”,据说,是因为刘墉个子很高,但是,又总是习惯弓着身子看书写字,久而久之,从侧面看上去有点驼背。所以,他就有了“刘罗锅”这个绰号,民间有许多关于刘墉和乾隆关系的传言。
民间传说:刘墉是太后认的干儿子,所以,与乾隆皇帝关系亲密。在大部分野史中,刘墉都被塑造成一个“不怕皇帝,还敢捉弄皇帝取乐”的这么一种“没大没小”的形象。
其实在历史上,乾隆皇帝对他十分纵容,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的父亲,也就是当朝大学士刘统勋。刘统勋正直干练,做事雷厉风行,而刘墉也十分完美地继承了父亲的这些优点。在翰林院当值期间,他对科考舞弊的行为深恶痛绝,并且,大力整顿该现象,受到了皇帝的赞许。
在一七五九年秋季,刘墉要去江苏任职,出发赴任前,乾隆帝亲自写了一首诗相赠,足以见得他对刘墉的重视。三年后,刘墉赴任山西,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导致县令侵吞国库银两的事情发生。按照律例,刘墉应该要被革职判极刑处理,但是,乾隆对他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
最终,仅仅是将他发配军台效力,一年后就被赦免了。之后,被赦免的刘墉在修书处任职了七年后,因为父亲的关系被重新起用,当了知府。他十分珍惜这次机会,爱民如子,清廉公正,百姓们纷纷用宋朝包青天和他作比较。
他和乾隆关系好,这在乾隆禅位后的一件事中能够得以体现:
因为,乾隆当皇帝时在位时长不敢超过祖父康熙在位的时长,于是,在乾隆六十年的时候,他主动提出禅位,自己当太上皇。可能是心有不甘,乾隆在禅位大典上不肯交出玉玺,这可急坏了群臣。这时,刘墉站出来让群臣暂停向嘉庆帝贺喜,独自找到乾隆“追索大宝”。
和乾隆力争半日,终于要到了玉玺,群臣贺喜这才开始。这件事足以看出,民间传说“刘墉不怕皇帝”确实是空穴来风,有理有据。
乾隆喜爱的臣子除了刘墉外还有一个和珅,可以说,这两个人从某方面看就是一正一邪,忠奸对立。和珅作为“贪官”在后世闻名,他的家产甚至超过了国库,由于,和珅这人真心对待乾隆,又能知道乾隆心中所想,所以,乾隆皇帝十分宠爱他,对他贪污受贿卖官鬻爵的行为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作为乾隆眼前的红人,和珅专权数十年期间,朝堂内外的人无不阿谀奉承于他,除了刘墉和纪昀等人,始终保持中立状态。其实,刚正不阿的刘墉十分厌恶和珅的所做作为,但是,他进京以来,一改往日刚正方直的做官风格,变得圆滑中立。他很清楚,不能和权势滔天的和珅硬碰硬,所以,在乾隆还没有退位的时候,他一直没对和珅的所作所为采取任何措施。
但是,在嘉庆上台之后,他便积极参与了对和珅的处理。
此时,墙倒众人推,那些早就对和珅恨之入骨却不敢有所指的文武百官们纷纷上书弹劾和珅,并且,列举和珅的种种最终,甚至,还要求立即将其凌迟处死。
刘墉虽然也痛恨和珅,但是,他跟其它的跟风官员不一样,仍保留着理性的思考,他也明白嘉庆帝的意思,所以,他认为:先朝皇帝的宠臣若是被处以极刑,那可能是对先帝的大不敬,所以,他就恳请嘉庆皇帝赐和珅自尽,以保留全尸。
之后,为了防止有人借着和珅案件打击报复,避免事件不断扩大,刘墉等一干官员又向嘉庆帝进言:要妥善处理好这个案件所遗留下来的问题,以免造成朝局的动荡。最终,在和珅被处死的第二天,嘉庆发布谕旨:和珅这一案件已经完结,以此安抚人心。
所以,在这件事之后,刘墉就被封为了太子太保。嘉庆帝对他很是赏识,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刘墉可谓称得上是一位有着群臣领袖该有的风范,并且,未因此而泄私愤,公正处理案件。虽然,刘墉与和珅水火不容,但是,他和纪昀的关系却是十分亲密。
据记载,纪昀自幼聪明,早在六岁就有“神童”的称号,刘墉的父亲是他的乡试主考官,对于刘父的知遇之恩,纪昀没齿难忘。不仅如此,纪昀入仕之后被发配的案件,也是刘墉主管,之后,刘墉看中了他的才华,举荐他做了《四库全书》总撰写人。
两个人的爱好都相同,就是收藏砚台,这也使得两个人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和往来互动。有时两人互赠砚台,又在砚台上题词写字,有时,又会为了自己心爱的砚台而互相攘夺。现在看来,这种举动分明是关系亲密的两兄弟。
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刘墉于北京驴市胡同家中逝世,享年85岁。据记载,去世当天他还曾到南书房值班,晚上开宴会招待客人,当晚去世。而根据《啸亭杂录》中的记载,刘墉死的时候“鼻注下垂一寸有余”,这也暗合佛语中“善于解脱”之意,算是寿终正寝、功德圆满。
相关参考
看过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都知道,和珅与纪晓岚是对欢喜冤家,纪晓岚足智多谋、极具正义感,和珅老谋深算、贪婪成性,两人经常相互调侃,但真实历史上的两人却是没有过多交集,两人相差26岁,当和珅在官场春风
清朝,我国封建制度中最后一个朝代,其中出现了一位让无数人“瞠目结舌”的“巨贪”,他就是和珅,这位整个清朝中的“第一贪”,甚至整个封建制当中都排得上号的“巨贪”,放在今天,却可能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因为这
小编所说的这个男人就是和珅,乾隆晚年,和珅可以说是他身边最为宠幸的一个臣子,有人说是因为和珅他能言会道,经常让乾隆皇帝非常的高兴,但是小编总觉得伴君如伴虎,这句话一点也不错,一个人在皇帝身边混出名堂,
和珅最怕的人不是乾隆!也不是纪晓岚和刘墉,而是他!下面历史新知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乾隆王朝,是清朝最为繁盛的时期,60年间,四方安定、国泰民安。这期间就出现了一位历史上最大的贪官——和珅。这个
在乾隆日益昏聩的老年,越来越听不进忠言,有好大喜功,自祤十全老人,认为自己能够及的上祖父康熙父亲雍正,而和珅就用此来麻醉乾隆,和绅“以帝心为心”,处处变着法儿哄乾隆高兴,可谓乾隆的心腹密臣。乾隆爱好黄
若要说起清朝著名宠臣,定然少不了和珅。和珅之盛宠,古今难见。从他受到乾隆宠爱信任的那一刻起,就盛宠不衰。 从一个自幼孤苦之人,成长为帝国权臣、世界首富,和珅的一切根基都在于乾隆帝的宠爱。 而令
和珅临死前留下两首绝命诗他写诗时什么想法? 若要说起清朝著名宠臣,定然少不了和珅。和珅之盛宠,古今难见。从他受到乾隆宠爱信任的那一刻起,就盛宠不衰。 从一个自幼孤苦之人,成长为帝国权臣、世界首富,
历史人物 和珅就葬在清东陵边上,为什么孙殿英盗了清东陵放过和珅墓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什么孙殿英盗了清东陵放过和珅墓?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提起历史上的盗墓大王,孙殿英便是其中一个响亮的人物。孙殿英出身于江南大盗,一直过着土匪般的生活。后来他蒋介石收编,被委任第六军
历史人物 和珅与红楼梦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没有和珅就没有红楼梦?
清朝时期著名的大贪官和珅,与现在位列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这一个人一本书,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关系,但实际上,如果没有和珅,可能就根本不会有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这本《红楼梦》了。这就一定有人觉得奇怪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十八日上午,皇帝派人送来一条白练。和珅见到白练之后,索笔题诗一首: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一个在临死前能写出这样充满禅意诗句的人,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