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的思想
Posted 老子
篇首语: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老子<道>的思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老子<道>的思想
我想问这2个问题???
Q1.请试述老子道思想的本体观(道.有.无)及老子思想中<道>的涵义???(可以详细说明吗???)
Q2.请试述原文中老子<自然无为>与<柔弱胜刚强>的思想要义,并说明二者在生活智慧上的应用???(可以详细说明吗???)
1.
老子以“道”为宇宙本原,故被称之为道家。道家学派的主要著作有《老子》.《道德经》等。
道”为宇宙的根本,以柔弱因循为“道”的作用。在政治上则主张实行无为而治,认为无为才能无不为。道家学派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把“道”当作宇宙的本原,并提出了一个以“道”为核心的宇宙论哲学体系。《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世界万物皆从道产生,整个宇宙有一个演化产生的过程,最后万物还将复返于道。归结起来大致有三方面的涵义:道为无形无象无具体规定性的“无”;道是普遍的法则;道为混成之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道」是形容词,而非名词:老子所谓的「道」是不可名,因可名皆是限定了「道」的内涵。「道」只能以形容词名之,包括「道」字皆是对那「不可道的常道」勉强所给出的形容状词,而非名词!如〈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韩非子‧解老》、傅奕本皆有「强」字。又《老子‧一章》:「道可道,非常道。」皆指出「道」是不能以限定内容的名词──「可名」局限之,其所形容于「道」者,只能算是形容语词的予于描述「道」某些性状罢了!而非限定「道」即是所形容的名词义而已。因此形容「道」之「可名」,应是随说随扫而为「常名」者。易言之,形容「常道」是以「常名」,而非以「可名」(〈一章〉)限定之。
2.
由于对水性的深刻体会,老子进一步提出「自然无为」的价值取向。我们知道,老子所处的是传统制度崩溃、社会脱序的春秋时代,僵化的礼制,古老的文明,不但不能谋求人类的福祉,反而会带来无穷的祸患。如何摆脱知识与文明的桎梏呢?老子认为只有回归到各种文物制度尚未建立之前的原始状态,没有任何人为不合理的束缚,人类的生命力得以充分而自由的发挥;本着自然无为的原则,才不会平添许多无谓的烦恼。
老子提醒我们,观察问题的角度和化解冲突的方法,都不是只有一种而已。你可以试着回想,在你的人生之中,让你信服的人有哪些共同的特质。你会发现,他们和动辄喊打喊杀的战士很不一样。他们多半是温和、宽容、接纳、正向的。你会比较愿意听这样的人的意见,而不会对这样的人产生敌意。事实上,你想跟他们吵,大概也吵不起来。《老子》一书在第七十八章中对"柔弱胜刚强"作了以下阐述:“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尤其当一个人处于弱小劣势的地位时,只能采取以柔克刚的方法才是取胜之道。一个人的纯善之心就是一种至刚的柔和,它足以战胜人世间的任何刚强。
相关参考
老子是时期非常有名的思想家,他先是学习儒家的教义,但是后来觉得繁琐,所以自立门派,创建了道教,一时门徒众多。那么作为著名的思想家,老子的思想主张到底有哪些呢?>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他认为道
道德经五千言,授古体以立论,治世修身,皆可用也。道德经,首讲「本体论」,以「道」为基本概念,说「道」为宇宙万象的真体,宇宙出于「道」,无「道」即无宇宙。说「至道」即真理,即自然,即「天地之根」。这种说
道德经五千言,授古体以立论,治世修身,皆可用也。道德经,首讲「本体论」,以「道」为基本概念,说「道」为宇宙万象的真体,宇宙出于「道」,无「道」即无宇宙。说「至道」即真理,即自然,即「天地之根」。这种说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春秋楚国人,曾为周政府守藏室官员,孔子曾向其问礼。现在通行的老子书,都分为上下篇,上篇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下篇的第一句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因此后人取上篇的「道」和下篇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春秋楚国人,曾为周政府守藏室官员,孔子曾向其问礼。现在通行的老子书,都分为上下篇,上篇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下篇的第一句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因此后人取上篇的「道」和下篇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春秋楚国人,曾为周政府守藏室官员,孔子曾向其问礼。现在通行的老子书,都分为上下篇,上篇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下篇的第一句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因此后人取上篇的「道」和下篇
区别:1、孔子是儒家学派,老子是道家学派。2、孔子思想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社会性;老子思想不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自然性。3、孔子主张恢复到周,老子主张恢复到尧舜。儒家主张用“德”来整治天下,达德以求道
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后)姓李名耳,字伯阳,传说老子出生时就长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 所以被后人称为老子。 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
一、老子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而“人法地,地法天,
道家学派和儒家学派在战国之后一直彼此攻击,于是有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可是,大都数的学者都认为,儒学思想中,有一部分的思想是来源自道家的思想。而孔子本人,也确实曾经向老子问道。那么,在孔子向老子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