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道家的老子那又何必要有儒家的孔子呢?

Posted 士人

篇首语: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有了道家的老子那又何必要有儒家的孔子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有了道家的老子那又何必要有儒家的孔子呢?

汉武帝的文治

景帝死,其子武帝继位,武帝在位前后五十四年,是西汉全盛时期,他继续推行削藩政策,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将其封地分封给各子弟,撤销了很多诸侯国,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局面;又派兵打败匈奴、南越及朝鲜,扩大了汉朝的版图。他改变汉初与民休息政策,推行新经济政策,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造成一个新的士人政府,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所谓「士人政府」,是指中央及地方各级官员,都是文人、学者出身。武帝以前,朝廷大臣为功臣或功臣子弟,一般官吏也多出身于豪门权势之家。这些朝吏不断发展自己的势力,使皇权受到削弱。武帝为加强以皇权为中心的官僚制度,继位不久,就改革选用官吏的制度,大量提拔士人充当中央及地方官吏。因此全国各地的知识分子,通过各种途径,大量进入中央及地方的各级政府机构,中央政府上至宰相,下至员吏,几乎全是士人,因而形成士人政府。

武帝重用读书人,于是平民通过学习经学,或被察举等途径,可以在中央和地方做官。此后布衣也可以跃豋为卿相,打破了贵族、功臣及军人垄断政治的局面。秦以前全为贵族政治,汉初虽为平民政府,但非封侯不能拜相。至武帝,公孙弘以布衣儒术晋身,先拜相,再封侯,为汉朝政制上绝大的转变,亦为政府趋向文治的重大转捩点。

汉武帝认为任官吏的人,都要具有高深的学识水准,于是便推行下列的政策:

1.设五经博士:武帝采纳董仲舒之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乃立诗、书、易、礼、春秋五经博士。博士官为专治历史及政治的学者,由具有高深学问的人充任,主要职务是作皇帝的顾问,并兼教授生徒。五经博士虽不直接参与实际政务,但得预闻政事,对政治影响很大。

2.设立博士弟子:武帝采纳了公孙弘的建议,设立太学,亦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办法为选拔各地优秀青年令随博士学习五经一年,加以考试,能通一经以上而成绩优异者,可充任侍卫天子的「郎官」。只通一经而成绩中等者得为「补吏」(遣回原籍做地方官的椽属)。汉朝惯例,中央及地方各级官员,都由郎官选任,其后博士的名额增加,博士弟子员(名额)也相继增加。

3.推行察举制度:武帝采纳董仲舒之议,命令郡国每岁察举孝子、廉吏各一人,推荐到中央任官。又命丞相列侯等大臣推举有才干之士,亲加策问,以选拔人才。

另外还有一点个人意见:因为在汉武帝后,儒家学派的论述中,相当强调及重视君臣父子的伦理关系,无形中加强人民对皇帝尊崇地位的认同,把皇帝至高无上的统治形象推到更高峰;自然受到往后历朝历代统治者的喜爱

有了统治阶级的大力推广与赞扬,自然成了往后二千多年中国的学术与思想主流,时至今日仍有些牢不可破

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孟子可是说过:"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番话的

相关参考

孔子的儒家思想伟大?还是老子的道家思想伟大?

子在中国是对伟人的尊称,可见两者都被公认是伟人了学问只因为信仰且使用的人存在多少,才有个人的高下之分,比较并不恰当孔子曾向老子求学问,老子算是孔子的老师之一孔子周游列国是时势所逼!孔子生平孔子名丘,字

历史秘闻 孔子的儒家思想伟大?还是老子的道家思想伟大?

子在中国是对伟人的尊称,可见两者都被公认是伟人了学问只因为信仰且使用的人存在多少,才有个人的高下之分,比较并不恰当孔子曾向老子求学问,老子算是孔子的老师之一孔子周游列国是时势所逼!孔子生平孔子名丘,字

道家创始人老子为何会苛刻的批评孔子

道家学派和儒家学派在战国之后一直彼此攻击,于是有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可是,大都数的学者都认为,儒学思想中,有一部分的思想是来源自道家的思想。而孔子本人,也确实曾经向老子问道。那么,在孔子向老子求

孔子和老子的区别

区别:1、孔子是儒家学派,老子是道家学派。2、孔子思想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社会性;老子思想不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自然性。3、孔子主张恢复到周,老子主张恢复到尧舜。儒家主张用“德”来整治天下,达德以求道

老子孔子思想现代意义,孔子的思想和老子的思想有何异同

孔子的思想和老子的思想有何异同 老子是道家之祖,孔子是儒家之宗。司马迁说:“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那么该怎么看待二者思想的异同呢?  老子思想的现代价值受到重视  

历史秘闻 老子孔子思想现代意义,孔子的思想和老子的思想有何异同

孔子的思想和老子的思想有何异同 老子是道家之祖,孔子是儒家之宗。司马迁说:“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那么该怎么看待二者思想的异同呢?  老子思想的现代价值受到重视  

老子、孔子、孟子等思想家有何不同

老子老子(前57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有人说又称老聃。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着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

历史秘闻 高二历史必修三孔子与老子的知识框架

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第一课孔子和老子的主张及其地位第二课介绍了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以及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一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二

历史秘闻 老子、孔子、孟子等思想家有何不同

老子老子(前57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有人说又称老聃。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着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

老子与孔子是什么关系

老子和孔子没有关系。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1、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