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维新是否操之过急
Posted 皇帝
篇首语:勤勉而顽强地钻研,永远可以使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百日维新是否操之过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百日维新是否操之过急
德宗的政治手腕,实力人脉都不能与慈禧相比,由读书来认识政治与战争,实在危险得很,果然出事,最安全的改革方法还是不要动官制,先动教育,逐步增加新式科举录取人数,把新式官员抬起来后再谈其他改革,废旧式科还举算是阻力较小的一个项目,废了旧式科举,旧官制就不能存活了,
总的来说是谈德宗身为接班人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
1.慈禧确有退隐享福,由德宗接班之意,中间还会有一个"国中大事仍由慈禧过问"的过渡时期,大约不会超过2-3年,之后就完全由德宗接班了
2.没有人能与德宗抢夺接班人位置,德宗是大清惟一合法君主
劣势
1.刚亲政,根本没有自己的班子,翁同和或可算一个,但翁缺乏实务经验,属于纸上作业派,对政军局势其实并不真的了解,危险的是,翁师傅以为自己已经了解透彻,中日甲午之战瞎指挥,吃了大亏
2.刚亲政,政治经验几乎全无,完全是由书上认识国政,危险得很
3.国中元老对皇帝还未建立关系,如在慈禧和皇帝中选一个支持,绝大多数人想都不想会选慈禧,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是掌握武卫军的荣禄
因此,翁师傅认为应该推行新式教育与科举,培养有用之才,才能为皇帝接班打下基础,这条路子虽慢,阻力却小,慈禧本人亦不反对推行新式教育
然而皇帝急于求治,竟误信书生康梁,推行极激进的新政,这就造成了大多数人的反感,反感分为多方面
1.新政太多太急, 中国根本没有同时开办的条件
2.新政将伤害许多守旧官员利益,没有妥善安排,把许多人推到了对立面
3.康有为等人连进士都不是,政无政绩,战无战功,凭什么一下坐直升机升官,写了几本"变法考"就升官,不能服人
4.康梁等人与诸葛亮差得远了,康有为惟一可取的是书法,退一步说,就是刚毅,徐桐这种庸才都还比康有为好点,就是大清无人也不能找康来主持变法,书生果然误事了
再退一步说,就算德宗成功军事夺权,也镇不住外省督抚,国家可能立刻分裂的
德宗之所以能成为皇帝,是慈禧选了醇亲王之子入继文宗,兼祧穆宗所致
换言之,慈禧对德宗的栽培之恩实在不能一笔抹去,兵谏逼母让权,这怎样都说不过去的
满人最重家法,皇帝既犯不孝之罪,即不能再为国君,因此又闹出了为德宗册立接班人"大阿哥"之事,大阿哥之父,端王载澜为抢班夺权,甚至勾结义和团妄图逼宫,成为义和团事变恶化的重要契机,因此由结果来看,皇帝实在不该轻举妄动,求贪反成贫
洪杨之乱以后,中央的权威与军力财力均大不如前,谁都知道地方督抚权重中央权轻,看马新贻一案,就可看出湘军系统的将领把江南视为势力范围,不是这个系统的人物想当两江总督,又想做出些成绩,结果必然是被逐或被杀,同时,北洋则是淮军的势力范围,北洋的要人讲起渊源,大约都跟李鸿章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皇帝刚亲政,接了这样一个烂摊子,最聪明的办法只有先不动任何人,"一切如常"ˇ等到把自己的班子培育起来之后,才能收权,皇帝真正掌权才能改革,这篇大文章至少要花二十年才能有个草稿,三十年四十年才能初步成篇,世宗开始做这篇文章时还不是皇帝,花了近三十年时间,才算取得初步成功,皇帝没读懂这段历史,犯下大错误,终至无法挽回
皇帝身边的书生每个都读了不少书,有些人还写过不少书,但谈到军事就是另一回事了,甲午战败之后,淮军中最差的部分被淘汰掉,而荣禄以淮军中还可用的队伍为基础建立了武卫军,宋庆,马玉昆,聂士成等人都是经历过多次战争的宿将,队伍的战力亦强,皇帝想以只有七千兵力的小站新建陆军去搬掉荣禄这块大石头,实在是不太可能的,荣禄在穆宗朝时已经担任要职,是醇王在军事方面的重要助手,政军经验都不是皇帝和袁世凯能及的,皇帝召见袁世凯,荣禄早有提防,如袁世凯胆敢不投向荣禄这一边,必死无疑,就算成功把荣禄干掉,武卫军必然出事,光是这关就镇不住了
相关参考
是谭嗣同前往袁世凯处~请求以兵力支援~围攻西太后所居的颐和园~以幽禁西太后~诛杀荣禄但袁世凯深知自己兵力不足与京师对抗~且谭计谋过于疏浅~便至天津密告直属上司荣禄~后后党出手谭前往夜访袁是在西元189
是谭嗣同前往袁世凯处~请求以兵力支援~围攻西太后所居的颐和园~以幽禁西太后~诛杀荣禄但袁世凯深知自己兵力不足与京师对抗~且谭计谋过于疏浅~便至天津密告直属上司荣禄~后后党出手谭前往夜访袁是在西元189
谭嗣同面临必死之局为什么不逃走?谭嗣同绝命诗 他的死是否有价值?
谭嗣同此人绝不陌生,但凡是上过九年义务制教育的人,都应该听说过此人。在讲述光绪皇帝百日维新之时,虽然是以梁启超、康有为两人为主,但是却对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之死,作出了讲述。 “百日维
忌操之过急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客观规律,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任何时候处理事情、解决问题都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如果违背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做一些不合时宜、不合逻辑、不合情理的事,
十九世纪末期,在世界的东方爆发了一场规模极大的海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从很早开始,就属于中国的属国,但是随着后来西方世界的崛起,东方世界的衰弱,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吸收先进的西方思
核心提示:蜀汉毕竟没什么资本,这种疯狂的军事行动虽然强烈表明诸葛亮统一天下的决心,也符合他先发制人的战略,但却给蜀汉带来无以估量的损失。本文:人民网,作者:陈卓,原题为:《诸葛亮治蜀(揭秘之正说三国)
翻开隋唐史,征高句丽之战占据着整个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地位,自隋文帝开始,中国就将征讨高句丽做为国家的一项长远战略任务坚持不懈地执行。尽管多次面临失败,尽管可能导致国破家亡,可一代又一代的隋唐政治精英们
翻开隋唐史,征高句丽之战占据着整个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地位,自隋文帝开始,中国就将征讨高句丽做为国家的一项长远战略任务坚持不懈地执行。尽管多次面临失败,尽管可能导致国破家亡,可一代又一代的隋唐政治精英们
十九世纪末期,在世界的东方爆发了一场规模极大的海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从很早开始,就属于中国的属国,但是随着后来西方世界的崛起,东方世界的衰弱,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吸收先进的西方思
曹操杀华佗,似乎自断后路,所以后人多有疑者。《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反曹派的大将,他写到曹操的儿子及自己生病,悔杀华佗时,得意之色,纸不能掩。不过我们知道,《三国演义》里的许多故事都是杜撰的,比如关羽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