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镇等于节度使吗?

Posted 藩镇

篇首语: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藩镇等于节度使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藩镇等于节度使吗?

唐代藩镇即是节度使,原本是为了边疆防御而设。等到<<安史之乱>>后,为了酬庸有功将领及安抚安史降将,又大量授以节度使的职位,于是节度使遍布天下。他们拥有重兵,互相勾结,抗命朝廷,形成割据各方的局面。

<<唐德宗>>时,河北诸镇联合作乱,蔓延到西北,后为唐军所平。但乱平之后,朝廷仍姑息藩镇依然跋扈骄横。

直至<<唐宪宗>>时,有心振作,才开始制裁藩镇。由于采用先弱后强的策略得宜,一些藩镇纷纷上表受命,表示愿受朝廷约束管理,此时全国乃告统一,因此史称「中兴」时期。

虽说唐宪宗采取先平弱镇再讨强镇的方法成效良好,但中兴时期却是十分短暂的,只与唐宪宗本人相始终。在藩镇的根基未连根拔起的情况下,唐宪宗一死,藩镇乱事再起,河朔之地再度失去,一直到唐亡。


相关参考

唐朝历史 唐朝藩镇割据的原因

朝廷姑息养“藩”唐朝初年,在重要的州设立都督府。后来各州设节度使或经略使等。节度使或经略使等被称为藩镇(方镇);藩镇也指节度使等管辖的地区,以及所统辖的武装力量。安史之乱平息后,藩镇数量激增。当时众多

历史百科 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被平定以后,唐朝廷接受了一批安史部将投降,并授他们以节度使的重权,如李怀仙为幽州、卢龙节度使,李宝臣为成德节度使,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这就是有名的“河朔三镇”,后来发展为最强横的割据势力。在平

为什么唐朝后期无法解决河北藩镇

唐朝后期为什么不能解决河北几个藩镇?首先我们要明白这几个藩镇指的是什么?其具体应该是河朔三镇:范阳节度使、成德节度使、魏博节度使。这三镇本身就是安史之乱的余孽,与中央有天然的矛盾,对朝廷也不信任,我们

请问一下”军阀”和”藩镇”的差别

藩镇亦称「方镇」。唐代初年在重要各州设置都督府。睿宗景云二年(711)设河西节度使。至玄宗时,在边要诸州地设置十节度经略使,通称「藩镇」。方镇指镇守一方之军事区域和军事长官。如晋持节都督、唐五代节度使

藩镇割据

  藩镇割据(汉语拼音;Fanzhengeju),中国唐代中叶后,部分地方军政长官据地自雄,与唐廷抗衡的政治局面。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为控制和防御周边各族的进犯,大量扩充边兵,并创设节度使制,节度使

历史秘闻 请问一下”军阀”和”藩镇”的差别

藩镇亦称「方镇」。唐代初年在重要各州设置都督府。睿宗景云二年(711)设河西节度使。至玄宗时,在边要诸州地设置十节度经略使,通称「藩镇」。方镇指镇守一方之军事区域和军事长官。如晋持节都督、唐五代节度使

唐朝历史 藩镇割据对唐中央的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唐代藩镇割据唐代藩镇即是节度使,原本是为了边疆防御而设。等到安史之乱后,为了酬庸有功将领及安抚安史降将,又大量授以节度使的职位,于是节度使遍布天下。他们拥有重兵,互相勾结,抗命朝廷,形成割据各方的局面

唐朝历史 揭秘唐朝为何解决不了藩镇割据

 揭秘唐朝为何解决不了藩镇割据?中央控制不了军队  朝廷姑息养“藩”  唐朝初年,在重要的州设立都督府。后来各州设节度使或经略使等。节度使或经略使等被称为藩镇(方镇)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事件·藩镇割据

中国古代史·历史事件·藩镇割据唐初在重要各州设置都督府。唐睿宗时,始置河西节度使,至玄宗时,在朔方、陇右等十个边要诸州置节度使。每数州为一镇,州刺史亦为其所属,节度使总揽境内军政、行政和财政大权,通称

唐朝的藩镇割据是怎么回事

  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续百多年直至唐朝灭亡。  其发生是由于唐朝在安史之乱后添了许多节度使,而节度使管辖的地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