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求长生不老药跟郑和下西洋有没有关系?
Posted 皇帝
篇首语:一名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须是一个因材施教,公正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的教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秦始皇求长生不老药跟郑和下西洋有没有关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秦始皇求长生不老药跟郑和下西洋有没有关系?
秦始皇: 前259年1月10日-前210年8月10日
郑和: 1371年9月23日-1433年
两人年代差了1500年
秦始皇求自己保长寿、郑和却是找建文皇帝下落,顺便提升大明在国际的声誉。
找皇帝这件事情吗?
我记得初中时候问过老师这样一个问题:
明成祖花钱造大船让郑和下西洋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得到的答案千篇一律是寻找建文帝跟张士诚残部予以肃清
然而我问:都已经从华夏大陆上消失了还要去海外再抓回来,这明成祖被害妄想症是有多严重?这样的人能安稳坐在中国皇帝的椅子上?
结果换来的是一阵嘲笑,仿佛我是外太空来的人一样
明成祖让郑和下西洋跟秦始皇让徐福东渡蓬莱仙山。这两件事有个共通点,那就是都没有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目前的权威解释都像是把这两位皇帝当成三岁幼童一样,一个天真的梦想遥远的东方有仙岛、仙人、仙药,另一个像是害怕晚上有魔鬼从自己床底下爬出来一般不安的砸重金下血本的让一个太监远渡重洋去把这个魔鬼抓来灭掉。
他们是皇帝,而且是成年的皇帝,而我们的权威历史却依然继续误导我们相信他们是三岁小孩。
相关参考
郑和下西洋后明朝为什么会海禁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秦始皇在位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想要长生不老。这时候的秦始皇让徐福前往海上寻找长生不老
郑和是中国明朝著名的航海家以及外交官,而且郑和还是一个宦官。他的原名叫做马和,小名叫做三宝,太监一般都有一个好称呼的小名,他是云南昆阳人。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应该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郑和在洪武十三年时被明
郑和是中国明朝著名的航海家以及外交官,而且郑和还是一个宦官。他的原名叫做马和,小名叫做三宝,太监一般都有一个好称呼的小名,他是云南昆阳人。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应该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郑和在洪武十三年时被明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明初的外交有意沿袭元代的规模,但在邦交理念上有所不同。明太祖积极、主动发展与藩国的邦交关系,对周边国家采“不侵占”的态度,并在《皇明祖训》中开列了十五个“不征之国”,试图构建一个
郑和下西洋明朝初年,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国内得到相对的安定,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为了发展对外关系,扩大贸易往来。明政府先后派出庞大的船队多次到“西洋”各国,统帅这个船队的便是我国历史上著
郑和下西洋表面上看意义非凡,但实际上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于国无益。所谓的七次下西洋除了显示了一圈"天朝上国"的威严之外。没有落到一点实际意义的好处。在我看来这场由朱棣主导并且支持的探索海洋的举动完全就是
郑和下西洋资料 明成祖用武力从他侄儿手里夺得了皇位,有一件事总使他心里不大踏实。皇宫大火扑灭之后,并没有找到建文帝的尸体。那末建文帝到底是不是真的死了?京城里传说纷纷,有的说建文帝并没有自杀,趁宫里
明朝初年,正是明朝最强盛的时候,当时北方蒙古人的势力已经是彻底的北赶到了长城以北,所以那个时候明朝的统治时非常稳固的,经济上也是在不断的回复当中,让整个国家重新有了繁荣的景象,可以说这个时候就是大明盛
习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发表的《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演讲中提出双方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友好关系自古以来,你能举一个史实证明老师的观点吗?(1)今天我们就一起回到15世纪,观看
习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发表的《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演讲中提出双方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友好关系自古以来,你能举一个史实证明老师的观点吗?(1)今天我们就一起回到15世纪,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