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清平樂》中的歷史,宋仁宗拒絕與遼國和親,是因為疼愛公主嗎

Posted 目的

篇首语: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說說《清平樂》中的歷史,宋仁宗拒絕與遼國和親,是因為疼愛公主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說說《清平樂》中的歷史,宋仁宗拒絕與遼國和親,是因為疼愛公主嗎

在正在熱播的電視劇《清平樂》中,宋朝在宋夏戰爭中戰敗後,遼國趁機要挾宋朝,希望能夠與宋朝聯姻。聯姻的對象是宋仁宗最喜愛的女兒徽柔(原型為福康公主),而宋仁宗卻因喜愛徽柔拒絕和親,但同意向遼國增加歲幣。宋遼雙方最終達成「宋向遼增加歲幣」的意向,歷史上稱之為「慶曆增幣」。
都說政治談判是戰爭的延續,這話一點都不假。在宋夏戰爭中,宋朝敗多勝少,並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次大戰均吃了敗仗,使得宋朝在政治上極為被動。遼國此時派使者前來汴梁,其目的很明顯是想敲詐宋朝。遼國使者先是舊事重提,指責宋朝違約,然後再提出歸還原遼的藩屬北漢的領土及關南十縣地。這種無理的要求宋仁宗當然一口回絕,後來雙方又均同意宋遼聯姻或增加歲幣,以增強雙方關係,最終雙方確定增加歲幣。宋朝在澶淵之盟規定的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的基礎上再增加歲幣銀十萬兩、絹十萬匹,即總共每年給遼銀二十萬兩、絹三十萬匹。
從結果來看,宋朝無端端地被遼國敲詐了一筆。說到其中的和親環節,其實《清平樂》中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宋在拒絕遼國割地的請求後,派富弼作為使者出使遼國。遼興宗又提出和親或增加歲幣。富弼並沒有明確提出拒絕和親,可見和親是在宋朝的底線之內,也是得到宋仁宗的同意的。遼興宗想魚和熊掌兼得,富弼卻強硬拒絕,表示只能選擇其中一個。富弼在遼興宗做這道選擇題時,故意引導遼興宗,告訴遼興宗和親遼國只得到一筆嫁妝,增加歲幣卻是每年都有一大筆財物收入。遼興宗很大方地把這個選擇又推給富弼,富弼代表宋朝選擇增加歲幣。可見,宋遼和親之舉止於富弼,並非宋仁宗疼愛福康公主才拒絕的。
《宋史》:弼曰:「婚姻易生嫌隙。本朝長公主出降,齎送不過十萬緡,豈若歲幣無窮之利哉?」契丹主諭弼使歸,曰:「俟卿再至,當擇一受之,卿其遂以誓書來。」
那麼,富弼為什麼會選擇增加歲幣呢?如果說增加歲幣對遼國更划算,那麼反過來豈不是對宋朝不划算了嗎?如果富弼選擇和親,至少會替宋朝節省一大筆錢。
和親一般是指為了政治目的而進行的聯姻。在我國歷史上,和親在宋朝之前是普遍存在的,強大如漢朝、唐朝均有過和親的做法。漢朝時的人並沒有太強的民族認同感,不會認為與異族人通婚是丟臉的事情,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等人反而都是實用主義者。如果通婚可以實現其政治目的,減少損失,漢朝就會實施和親政策,換取政治利益。這種和親政策在當時不管是對外還是對內,都是普遍存在的。
魏晉南北朝時門閥觀念極其嚴重,婚姻講究門當戶對,而且非常注重家族血脈的清高和純正。所以在兩晉時代,漢族也很少與少數民族通過和親的方式來謀取政治利益。隋唐時期,中原地區經過漢族和少數民族幾百年的融合,大多數皇帝、皇后及貴族本身就有少數民族的血統,例如楊堅、李淵、李世民等,自然不會在意與少數民族聯姻,所以在唐朝,和親政策是非常盛行。
到了宋朝,情況又發生了變化。宋朝受儒家思想影響極其深遠,對天理倫常極為重視,傳統的華夷之爭也在宋朝達到頂峰,民族偏見較重。宋朝雖國家不強,卻常常自詡天朝上國,高人一等,瞧不起周邊的少數民族,並常常把和親政策與倫理道德掛鉤。所以宋朝人通常認為和親是屈辱的,反倒認為給對方送上錢財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這就是宋朝人好面子的表現,在外交交涉中,常常為了面子而放棄自己的利益。
在遼國提出的割讓土地的要求時,宋朝果斷拒絕,其理由是土地是祖宗留下的,怎麼可能讓給別人?
《宋史》:弼曰:"本朝皇帝言,朕為祖宗守國,豈敢妄以土地與人。
遼國陳兵幽薊地區,對宋朝進行威壓,做出侵宋的準備,其實也只是做做樣子而已。如果遼國真想開戰,早就不宣而戰了。顯然,遼國的目的就是趁宋朝在宋夏之戰戰敗之際,前來索取政治利益。遼國之所以提出讓宋朝割讓土地,其試探意圖非常明顯。因為遼國索取土地的理由本也不充分,況且遼國跟宋朝打了近百年的交道,也能猜到宋朝是不可能割讓土地的。那麼接下來遼國提出的和親和增加歲幣才是遼國的主要目的。
遼國自建國以來,其統治者都非常推崇中原文化,例如遼國任用了大量漢族人,法令制度基本上都是學習宋朝的。這些都表明遼國對中原文明的認同程度非常高,對於遼國而言,能娶到宋朝公主也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
所以,如果和親,遼國人長臉;如果增加歲幣,遼國也不丟臉,反而可得到更多的實際利益。對於宋朝則恰恰相反,如果和親,宋朝人丟臉,如果增加歲幣,不僅不丟臉,還長臉了。宋朝又是好臉面的王朝,使用錢財換取臉面在宋朝人看來是值得的。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讓宋朝選擇了增加歲幣,那就是宋仁宗時代,宋朝的經濟狀況非常良好。宋朝是我國古代最繁榮的時代之一,宋仁宗時代正是宋朝經濟巔峰,國庫收入最高時一年可達上億貫。宋朝不同時代貫和銀兩換算也不同,1兩銀子一般能兌換1到3貫錢。也就是說把宋朝當時的收入換算成銀兩的話,宋朝國庫一年的收入也有4000萬兩以上。所以宋朝每年給遼國20萬兩銀子的歲幣,對遼國來講這不是一筆小數目,對於宋朝來講,卻是很小的一筆數目。
至於歲幣中的絹三十萬匹,其實也不是多大的數目。雖然沒辦法得知宋朝一年產多少絹,但史料記載宋太祖趙匡胤說過的一句話:「我願以二十匹絹換遼國一個精兵的人頭,遼國就十萬大軍,我只需要花二百萬絹。」趙匡胤言下之意是說,如果能用絹來解決遼國大軍,二百萬絹就足夠。雖然遼國的精兵不是宋朝能用絹就能解決的,但看看趙匡胤輕蔑的口氣就可以知道,二百萬絹對於宋朝來講根本就不算什麼。另外,宋朝既然那麼有錢,為什麼不直接給錢,還要用絹來交歲幣呢?這也表明宋朝當時的絹還是富餘的。可是,遼國卻不產絹,絹的價格在遼國卻要高得離譜。
《續資治通鑒》:癸亥
奏至
帝喜
謂左右曰:「契丹數入寇邊
我以二十匹絹購一契丹人首,其精兵不過十萬人,止費二百萬絹
則敵盡矣。

由此可見,宋朝向遼國上交的歲幣對於宋朝而言只不過是個小數目,對於遼國而言卻是一大筆財物。宋朝認為用這些錢財來維護自己的臉面是值得的,所以宋朝在軍事和外交上處於弱勢時,總是先想到會用錢財來滿足對方,以達到政治目的。不過在後人看來,國家應保持強大的軍事實力,以保家衛家,一味地用錢財討好敵方,實際上是屈辱求和。況且這是資敵行為,也只會讓敵方的胃口越來越大,對解決問題並沒有什麼好處。如果把這些錢財用于軍隊建設,同樣能打造一支百戰百勝的精兵,那不是更好嗎?可惜,宋朝人不會這麼認為。
在慶曆增幣的談判中,宋朝和遼國曾就歲幣的輸送使用的說法產生爭執,遼國認為應稱為「獻」或「納」,宋朝卻認為這是「乃下奉上」之詞,太丟臉了。爭執持久,宋仁宗失去耐心,為了儘快解決問題,同意使用「納」這種說法。後人就納悶了,主動貼錢給遼國已經夠屈辱的了,又何必在乎這點虛名呢?所以,宋朝在政治交涉過程中極度好面子的做法和表現出的怯弱,也常常讓後人詬病。

相关参考

《琅琊榜》《都挺好》後,正午陽光攜王凱的《清平樂》來了(下)

上一篇文章講到,電視劇爆款製造機正午陽光的歷史淵源,今天我們一起來盤下《清平樂》中的幾個主要演員。,文末有鏈接直達上篇文章哦!,王凱以及靳東,王凱早在2005年就出道了,但一直在各種冷門電視劇里演配角

《琅琊榜》《都挺好》後,正午陽光攜王凱的《清平樂》來了(下)

上一篇文章講到,電視劇爆款製造機正午陽光的歷史淵源,今天我們一起來盤下《清平樂》中的幾個主要演員。,文末有鏈接直達上篇文章哦!,王凱以及靳東,王凱早在2005年就出道了,但一直在各種冷門電視劇里演配角

《清平樂》徽柔喊親媽姐姐

《清平樂》徽柔喊親媽「姐姐」?詳解宋朝的稱呼與升行制度文/無計讀史電視劇《清平樂》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鏡頭,就是身為公主的徽柔在和親媽苗昭儀相處時對苗昭儀的稱呼是「姐姐」,對正宮娘娘曹皇后的稱呼是「孃孃

《清平樂》宋仁宗寵愛貴妃,信任苗娘子,敬重皇后,他到底愛誰

《清平樂》中,除了北宋時期的文人風采值得注意外,還有宋仁宗的感情線也備受關注。帝妃黨,帝後黨,乃至帝苗黨,都有。在宋仁宗這麼多後宮女子中,有備受寵愛的張貴妃,互為知己的曹皇后,親如家人的苗娘子。你說,

《清平樂》曹丹姝不讓趙禎見二皇子,卻在他薨後,同意仁宗見徽柔

《清平樂》是張開宙執導,朱朱執筆的古裝大劇。以宋朝盛世為背景,講述一代仁君宋仁宗的一生。《清平樂》一上線就收穫了高收視率和好口碑,這樣喜人的成績離不開製作團隊精心的服化道,更離不開劇中多位演技派的傾情

《清平樂》郭皇后離奇去世,宋仁宗為何不願調查死因

宋仁宗趙禎是北宋的第四位皇帝,他13歲繼位,24歲親政,在位42年,是宋朝在位時間最久的帝王。宋仁宗雖然創造了「仁宗盛世」,但他的個人婚姻是非常「擰巴」的,尤其是和第一位皇后郭皇后之間的感情,讓人在一

《清平樂》郭皇后對苗心禾大打出手;丹姝被推為新皇后,仁宗不滿

《清平樂》郭皇后對苗心禾大打出手,仁宗被誤傷;丹姝被推為新皇后,仁宗不滿文/呱呱熱劇正在熱播的電視劇《清平樂》已經開播了四集,觀眾們褒貶不一,其中劇情沒有問題,演員被大眾們稱讚,特別是王凱,還是一如既

《清平樂》還原北宋生活方式 曹曦文飾演教習賈玉蘭

中新網4月14日電古裝劇《清平樂》正在湖南衛視熱播。該劇改編自小說《孤城閉》,以北宋為背景,在風起雲湧的朝堂之事與剪不斷理還亂的兒女情長之間,還原了一個複雜而真實的宋仁宗。曹曦文劇照《清平樂》整體色調

從《清平樂》中曹皇后的褙子,談談理學下的服飾

都說,正午陽光出品,必屬精品。過往的《琅琊榜》、《知否》、《偽裝者》就是很好的例子。自從4月7日《清平樂》上映以來,網上也都是誇它服化道復原得好的文章。誠然無論是宋仁宗趙禎脖間的方心曲領,還是八大王趙

曾救宋仁宗一命,皇帝卻嫌棄她一生

上回咱們說道宋仁宗有不少妃嬪,最喜歡的是張貴妃,但是他卻不得不立曹彬的孫女為皇后,也就是電視劇《清平樂》中曹丹姝的原型。曹丹姝是電視劇中的女主角,形象自然比較正面,不過和歷史上還是存在著不小的差距。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