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的關雲長是如何在《水滸傳》中變成菩薩的

Posted 梁山

篇首语: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國中的關雲長是如何在《水滸傳》中變成菩薩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國中的關雲長是如何在《水滸傳》中變成菩薩的

《水滸傳》小說第第六十三回之中說、當時梁山好漢兵打大名府時候,神行太保戴宗前去大名府給宋江報說:「東京蔡太師拜請關菩薩玄孫蒲東郡大刀關勝,引一彪軍馬,飛奔梁山泊來。寨中頭領主張不定,請兄長早早收兵回來,且解梁山之難!」那麼三國之中的漢壽亭侯、前將軍的關雲長是如何變成水滸中說的關菩薩那?
看過三國或者對歷史熟悉一點的都知道,大意失荊州,即三國時期,名將關羽失去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事情,關羽所在的荊州在地理上屬於楚地,楚地自古崇尚巫風,已為學者所共識。並且按照他們的傳統,不得好死的人皆被視為怨靈,人們為防止其作惡,因此才祭祀之,時經久遠,便承神靈,比如河神馮夷(投水死)、廁神紫姑(在廁所里自殺)在比如唐朝之前,江東遍地項王祠。民間稱項羽為項羽神、憤王,去擊拜祭、唐朝,為削弱南方地區的分離傾向,從狄仁傑為代表,官方大規模拆除各地項羽廟,強行禁毀,歷時多年方令項羽崇拜就此衰落。
荊州是關羽一生事業的頂點,也是他功敗垂成之地。對於在荊州地區不得善終的敗軍之將,安撫其怨靈,防止他作惡,同樣也是慣例、很快關羽在他戰死的荊州民間,化身為一個怨靈「關三郎」
傳說他是一個帶領鬼兵、給人類帶來流行疾病的神靈,而且偷吃他的奉食,地上便會出現一個大掌印;輕視他的人,毒蛇猛獸便也會追隨其後。可以說早期這些地區並非是自發崇祀關羽,而是懼怕他驅使毒蛇猛獸,給自己帶來疾病。
《佛祖統紀》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隋開皇十二年(公元592)十二月,天台宗祖師智者大師到荊州,欲建精舍於玉泉山,一日,他正趺坐入定,忽然天地晦冥,風雨怒號,妖怪倏變,只見關帝顯靈,率其鬼神眷屬現出種種可怖景象,以擾亂智者大師。大師面無懼色,並斥之為死生輪迴、貪貴戀福,言畢,妖象俱變,是夜,雲開月朗,關羽現身,經大師教化後,關帝乃向智者大師求授五戒,正式成為的佛弟子,並且誓願作為佛教的護法。後來還有禪宗北派六祖神秀(公元606─706年)來到玉泉山創建道場,欲毀一祠,又夢見關公「提刀躍馬,於雲霧之中往來馳驟」,具言前事。神秀遂欣然以關公作為護法伽藍。從此以後,這位在當地流行的「關三郎」關羽,乃成為佛教寺院的護法神、而且至遲從唐代開始,玉泉寺就有關羽祠。這可視作關公信仰的發端。
天台宗和禪宗的相繼出現,意味著佛教中國化的開始。從這個意義上看,佛教最初記述中的「關公信仰」,也是其本土化進程中的一個插曲。《三國演義》上出現過一位在汜水鎮國寺和關羽敘過鄉情,聲言「貧僧與將軍家只隔一條河」,後又在玉泉山結茅, 因應關羽「還我頭來」的痛苦呼喊,而以一句「顏良安在」喝破前孽的「普凈」,其實就是這個佛教故事的演義版。
北宋時期道教興旺,為了和佛教爭奪影響力,便將一些在民間香火較盛的神靈也被吸納進神仙體系中,關羽這個本土大將當然不容放過。目前最早記述這個故事的,是被視為《水滸傳》祖本,成書於宋元年間的《大宋宣和遺事》元集,講了關羽顯聖在解州地區,斬殺了為禍鹽池的惡蛟,保障了鹽業生產的神話故事。以後的道教派系也陸續接受了關公神話及其靈跡,並不斷發展。
隨著佛道兩教爭相神話關羽,儒家尤其是理學出於「神道設教」的政治設計,也開創出一整套國家體制下的儒家祠廟祭祀制度,並且開始用儒學系統闡釋關羽精神,他們以關羽「興復漢室」作為「《春秋》大一統」理念的標誌,以「尊劉貶曹」為「正統史觀」的涇渭,以「寧死不屈」作為「忠節相尚」的象徵。隨著理學在元明清時代上升為國家意識形態,關羽形象也愈加完美了。
如果從現代人的角度,定要說關羽是因為忠義,才被民間崇拜;或是項羽因為其殘暴,才不被民間崇拜,實則是無視歷史,倒果為因。其實這正是特定歷史時期,封建王朝出於政治目的,和宗教雙重因素作用的結果。
當然與其說是人們崇拜關羽,不如說武將關羽經過漫長歷史發展,已變成,忠、義、仁、勇,的文化符號,待事以忠,待人以仁,以義取利,以勇精進,這種文化精神如今已然成為民族精神和大義,成為社會發展與和諧的根本。

相关参考

建國後,六大名著爲何變成四大名著呢

《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和《水滸傳》是我國文學史上的四大名著。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淵源流長,在上下5000年的悠久歷史中,古人用他們的智慧將所見所聞所想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編寫成書或者

關羽從沒拜師學藝,那麼他為何那麼厲害

三國時代,天下名將不少,其中以呂布、關羽、趙雲、典韋、太史慈等人非常著名。在羅貫中老師的《三國演義》里,關羽關雲長似乎非常受作者的偏愛,因為忠義無雙的關二爺幾乎達到了「武聖」的境界。就演義來說,關羽的

生活不易,多學學《水滸傳》中的林沖,其實也是不錯的選擇

中國古代有「忍一時風平浪靜,讓三分海闊天空」的話,這句話被很多人當作座右銘,一直覺得是經典語句。其實,這句話是有它的道理的,人生在世,最怕的就是怒不可遏,最怕的就是忍無可忍。很多事情,當回頭看的時候發

建國後,爲什麼要把六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刪掉的這兩本家喻戶曉

說起我國的四大名著,想必每個人都不陌生,它們分別是:《三國演義》、《紅樓夢》、《西遊記》和《水滸傳》。它們雖然都是小說,但是它們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非常之高的,且都有着極高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成就。書中

古典小說《水滸後傳》與《後水滸傳》有什麼不同

明代《水滸傳》等四大小說行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為後來小說作者仿效的對象,也出現了續書現象、明末已有人寫《西遊記》的續書,入清後更出現了一批續書。康熙年間,劉廷璣便已注意到這種文學現象,他說:「近來

水滸傳中,王乾娘是媒婆,為什麼不給武松說親

在《水滸傳》中,王乾娘是一個非常底層的人物,但是嘴皮子比較碎,心貪,愛財,見錢眼開,甚至沒什麼道德底線,平日喜歡東拉西扯點閑碎,搬弄點左鄰右舍點是非,討得無聊中一些歡樂。,但就是這樣一個人物,卻成為街

水滸傳中,王乾娘是媒婆,為什麼不給武松說親

在《水滸傳》中,王乾娘是一個非常底層的人物,但是嘴皮子比較碎,心貪,愛財,見錢眼開,甚至沒什麼道德底線,平日喜歡東拉西扯點閑碎,搬弄點左鄰右舍點是非,討得無聊中一些歡樂。,但就是這樣一個人物,卻成為街

水滸傳中,為什麼說梁山只有36位好漢,而不是108位好漢

在《水滸傳》中,大家都知道,梁山有108位好漢,其中以宋江為首。他們打著替天行道的旗號,卻干著並不光彩的事情。當然了,他們也是為生存,很多好漢也是被逼的。因為在宋徽宗年間,朝政腐敗,宋徽宗天天吃喝玩樂

水滸傳中,宋江死後,如果梁山好漢重聚,誰會成為新的首領

在《水滸傳》中,宋江是梁山第三代首領,由於他執意要招安,梁山眾多好漢沒辦法,只能跟隨。雖然後來招安成功了,但結局卻是一個悲劇。好漢們死的死,傷的傷,早就元氣大傷了,僅有的幾位好漢,雖然在朝廷當官,但是

水滸傳中,宋江死後,如果梁山好漢重聚,誰會成為新的首領

在《水滸傳》中,宋江是梁山第三代首領,由於他執意要招安,梁山眾多好漢沒辦法,只能跟隨。雖然後來招安成功了,但結局卻是一個悲劇。好漢們死的死,傷的傷,早就元氣大傷了,僅有的幾位好漢,雖然在朝廷當官,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