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3人比馬謖更適合把守街亭,諸葛亮為何不用他們

Posted 要地

篇首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有3人比馬謖更適合把守街亭,諸葛亮為何不用他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有3人比馬謖更適合把守街亭,諸葛亮為何不用他們

諸葛亮平定南蠻後,蜀國就開啟了北伐計劃,並且一度完全壓制曹魏。然而,天有不測風雲,蜀國正在節節勝利之時,咽喉要地街亭意外丟失,隨後蜀軍也被迫全部撤退,第一次北伐之戰就這樣稀里糊塗地告終。
從古至今,幾乎所有的人都把街亭丟失的「鍋」甩到了馬謖身上。因為這位兄弟沒有聽從諸葛亮的命令,擅自把兵力駐紮在了山上,結果全軍被司馬懿給斷了水源,最後幾乎全軍覆沒。
在我看來,不能說馬謖守山的想法沒有道理,但就結果而言,他把街亭丟了是事實,因此這麼來看:放棄要道鎮守山上不是最佳方案。
其實,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時,蜀國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將不少,而具有實力可以守住街亭的就有3人。
客觀來說,諸葛亮在這次北伐時雖然沒有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等虎將,但也有老趙雲、魏延、王平、高翔這樣的猛將,同時又收了姜維這個不可多得的年輕武將。
就這些大將來說,趙雲、魏延、姜維可以穩守街亭。
趙雲是諸葛亮北伐時蜀國五虎將中的唯一「倖存者」。
年輕時的趙雲是一員超一流的猛將。他在曹軍百萬之眾里可以7出7進,並懷抱幼主小劉禪全身而退,而步入老年的趙雲依然能夠力斬韓家5位猛將。所以,在武藝方面,這位虎將沒啥問題。
而且,趙雲還有個最大優點:聽話。
常山趙子龍一生對於諸葛亮的命令從不懷疑,對於任何安排任勞任怨,所以他去守街亭就不可能會出現把兵弄到山上防守的尷尬現象。而且,他的武藝眾人有目共睹,因此子龍兄守街亭絕對穩。
而諸葛亮這人太過於小心謹慎,他可能認為趙雲年齡大了,還是有些不放心,就沒讓他去守街亭。
魏延是可以和五虎將一較高低的人,武藝方面不用多說,絕對夠資格去鎮守街亭。
而且魏延還一直負責守衛漢中,並且有獨當一面的成功案例。實戰經驗方面,魏延沒有任何可以挑剔的地方。
不過,魏延這廝有個毛病,那就是似乎總有點不太願意服從諸葛亮的安排,經常喜歡搞點小「創新」。諸葛亮不派他去鎮守街亭,可能也是怕魏延突然腦子發熱,陰溝翻船。
姜維是諸葛亮新收的優秀將領。這位20多歲的年輕人武藝能夠硬扛趙雲,而且年輕的他,在身體素質方面有絕對的優勢。
同時,姜維在天水保衛戰里也表現出來了非凡的統帥才能以及臨場發揮能力。加上姜維非常聽諸葛亮的話,所以他要是街亭鎮守,應該可以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
那麼,諸葛亮為何不派姜維去呢?
原來,姜維剛剛歸順蜀國,諸葛亮不敢讓一個降將去把守關鍵的戰略要地。
而馬謖就不同了。當時這位老兄40歲都不到,正值壯年。此外,馬謖與當年的趙括一樣,兵書戰冊看得滾瓜爛熟,平時耍起嘴功一套一套的。
諸葛亮平南蠻時,馬謖來了句「攻心為上」,三兩下就把自己的本事體現出來了。諸葛亮本來就器重他,因此才敢把街亭這個重要地方交給馬謖前去把守。
然而,實戰與耍嘴皮子根本就是兩碼事,馬謖到了那裡以後馬上顯了原型,最終把蜀軍全部坑死,而諸葛亮的北伐大業最後也壞在了他的手裡。
綜合來看,諸葛亮不用趙雲、魏延、姜維的原因是有些尷尬,可也非常無奈。

相关参考

他武力不輸關羽,能戰平趙雲張飛,比馬超更適合當五虎將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劉備在法正的幫助下,指揮蜀軍對戰曹魏,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尤其是剛剛加入蜀漢的黃忠,在這一場戰役中斬殺了曹魏的猛將夏侯淵。漢中之戰取勝後,蜀漢獲得了漢中戰場的主動權,漢室反而更加式

此人比馬超更適合當五虎大將,實力不輸關羽,力壓趙雲張飛

東漢末年,漢朝正統衰微。曹操時代,雖然曹操位高權重,但是對於漢獻帝還是不敢取而代之的。甚至為了表示對於漢獻帝的尊重,還把自己的三個女兒都送進了漢獻帝的后宮。所以當時的漢朝雖說沒有什麽實質性的權力,但是

諸葛亮為人寬厚,為何卻要害死劉封

公元220年,魏將徐晃在孟達的幫助下,率軍攻打東三郡,結果蜀將劉封戰敗,喪師失地,被迫逃回成都。可是劉封沒有得到劉備的諒解,反而被「義父」賜死。在劉封之死這件事中,諸葛亮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劉備正是聽了

历史秘闻 此人比馬超更適合成為五虎大將,實力太強,力壓趙雲張飛

其實劉備陣營中還有一名武將可以與他們媲美,他甚至比馬超更加適合成為五虎上將,力壓趙雲和張飛。此人就是魏延。為何這麽說。其一,都知道馬超是劉備五虎上將中歸順劉備最晚的一名武將,當年馬超是西涼的小霸王,原

历史秘闻 此人比馬超更適合成為五虎大將,實力太強,力壓趙雲張飛

其實劉備陣營中還有一名武將可以與他們媲美,他甚至比馬超更加適合成為五虎上將,力壓趙雲和張飛。此人就是魏延。為何這麽說。其一,都知道馬超是劉備五虎上將中歸順劉備最晚的一名武將,當年馬超是西涼的小霸王,原

諸葛亮為何留下遺囑把自己葬在漢中定軍山,而不是成都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漢丞相諸葛亮受先主托孤之重,北伐卻未成功。臨終前,諸葛亮留下一條遺囑:我死後,就埋在定軍山吧。成都有個武侯祠,最早是蜀漢昭烈帝劉備的昭烈廟。後來,“武侯祠堂常鄰近

街亭究竟暗藏什麼秘密

文:立早閑人(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馬謖,素有才名,跟季兄馬良效命於劉備後,歷任荊州從事、綿竹令、成都令、越雋太守。劉備死後,馬謖因「才器過人,好論軍計」倍受諸葛亮賞識而轉任丞相參軍,就跟隨諸葛亮左右

历史秘闻 司馬懿從上方谷撤離後,諸葛亮為何只是仰天抱怨,而不下令追擊

在三國演義當中,諸葛亮和司馬懿可謂是一對千載難逢的對手,司馬懿的地位並非是像周瑜一樣,他本人的才智謀略和諸葛亮旗鼓相當難分高下,也正是因為司馬懿的存在,才給諸葛亮的北伐大業帶來了諸多阻礙。而在三國演義

夷陵之戰前,趙雲和秦宓都苦勸劉備不要出兵,諸葛亮為何緘默不語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戰,既是三國歷史的一個轉折點,也是劉備人生的轉折點。曹操統一天下的宏圖偉業遭遇重大挫折,三國鼎立的局面由此奠定。而劉備堪稱此次戰役的最大受益者。赤壁之戰前,劉備是房無一間地

魏國大將想把3座城池獻給蜀國,諸葛亮為什麼向魏國告密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從荊州出兵北伐曹魏,在襄陽、樊城一線與魏國軍隊展開激烈交鋒。關羽兵鋒甚銳,連戰連勝,把魏國大將于禁的軍隊全部殲滅。曹操聞訊大為震驚,急忙調兵遣將,組織大批精銳部隊前往前線救援。關羽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