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怎么“野合”的

Posted 孔子

篇首语: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孔子是怎么“野合”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孔子是怎么“野合”的

一、野合的说法

昨晚路过特产街友人的店里,见其书架上有本书,书名仿佛是《于丹批判》什么的。说实话,笛子我于于丹的那个“论语”也是不待见的,见书名心有所感,便随手一翻。

这一翻,就翻出疑问出来了。作者在“序言二”的部分,提到了孔父叔梁纥和孔母颜氏“野合”而诞孔子的事情。作者大抵如此解释:野合也没什么,因为在春秋时期,野合是当时的一种风俗。故而,大可不必为尊者讳。直接说,野合就是野外交合。

见此解释,笛子心下刹时是又好气又好笑。

孔父孔母野合而诞孔子,见《史记・孔子世家》载:“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那么,孔子究竟是怎么野合出来的呢?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一直是有两种说法的,并且,一直争论不休,从字面上看,似乎谁都有道理。第一个主张,是说叔梁纥和颜氏是手续不完备的婚姻。第二个主张,便是说叔梁纥和颜氏在野外交合。

二、野外交合的主张

我们先看看第二个主张。

第二个主张,见《史记探源》:“纥与颜氏女祷于尼丘野合而生孔子,于尼丘扫地为祭天之坛而祷之,遂感而生孔子,故曰野合”。呵呵,这个说得详细,扫地、设坛、祈祷等“前戏”都说清楚了。

这个主张是有它的历史渊源的。

古代人口少,建筑物少,交通更不发达,加之伦理意识还处于启蒙状态,男女性事哪里有我们现在这么的讲究?甚至多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基本是互相看对眼了就上了。就比如夏启的父亲大禹和他的妈妈涂山之女,“禹劳献功,降有下方。焉得彼涂山之女,而通于台桑”。就在“台桑”这个地方得成好事,怀上了启了。您以为他们像我们现代这样这么方便啊?大禹治水匆匆从台桑路过,遇上涂山之女了:“美女,留个电话号码,我下次约你吃生鱼片!哦,不,是生吃鱼片!”

正是因为物质基础的匮乏,才使古先民野外交合成风的。因此,我估计,史记当中记载的一些事件,并不是有意神话这些伟人、圣人的,而是她们真的就是在野外怀孕的。

简狄吞了一个鸟蛋(玄鸟之卵),生下殷朝的始祖契;姜踩了巨人留下的脚印,生了周后稷;李母看见天上飞来个五色珠,吞下了它,就怀上了老子;刘媪在野外休息,梦见了神人,太公去找她,看到蛟龙伏在她身上,于是就怀孕了,生下了汉高祖刘邦。还有好多的例子,不举例了。(详见史记)

对了,西方的圣人耶稣基督,他妈妈就更利害了,是童贞之身而于野外得孕的!

《吕氏春秋》所载:“昔太古常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妇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列子・汤问》里也有“男女杂游,不媒不聘”。意思是说当时的男人和女人,根本不需要履行什么结婚仪式,反正发育成熟了就开始交配吧。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静女在城角边等我干嘛来了?再看一首《诗经》上的句子:“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你看,连“且”――且的原义就是男性外生殖器――都出来了!

到了周朝,这种行为更是演变成了政府行为了,受法律保护的。《周礼・地官・媒氏》:“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不用令者,罚之。”每年的三月,定为祭祀社稷的日子,青年男女“奔淫不禁”。那时可没有“聚众淫乱罪”的,因为为了扩大人口数量,国家鼓励生育,不参加的反而还要受罚!(三月的上巳女儿节,和这有着莫大的关系的,可惜,蒙元入中原后,女儿节失传)这点,我们看看现在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就可以想见一二了。

这个是野合第二个主张的来历。

三、手续不完备的婚姻的主张

再看看第一个主张:孔父孔母的野合是指手续不完备的婚姻。

唐朝的著名史学家、世人目之为“小司马”的司马贞的《史记索隐》持此主张:“今此云野合者,盖谓梁纥老而徵在少,非当壮室初笄之礼,故云野合,谓不合礼仪。”清代毛奇龄《昏礼辨正》赞同此说:“幼时观邻人娶妇,妇至,不谒庙,不拜舅姑,牵妇入于房,合卺而就枕席焉。归而疑之曰:此非野合乎?”看,毛奇龄把“正娶”而不谒庙、不拜舅姑等没有完全履行了婚姻手续的婚姻都视之为“野合”的。

这里的野合,指的是孔父叔梁纥和孔母颜徵在结合时手续不完备的意思。

古代的生产技术不发达,不知道血亲交配、乱伦对后代子孙带来的影响有多大,这个在各个民族都有的,本文不做介绍。提示几点:一、看看古希腊的神话故事,注意一下他们的世谱,简直就是一部乱伦史。二、有历史学家认为,古罗马基本就是灭亡于乱伦的。三、古埃及法老为了保持皇室的血统纯正,经常兄妹结婚。

按进化论的观点,人类创造了畜牧业之后,通过对牲畜血亲繁殖后代成活率、成材率低下这一现象的观察,发现到了血亲乱伦的危害(详见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故而订下五服(中国)乃至七服(哈萨克)之内不得通婚的主张――这个比我们三代近亲不能结婚的主张还要更加的严格的。

四、周朝时期的婚姻制度和叔梁纥的婚姻

历史的发展或许总是一下子左一下子右的吧,在古先民尝到了“血亲家庭”的苦果后,对于礼法、人伦的限制一下子更加严格了起来,制定了一些我们现在看起来甚至不可思议的规矩,比如同姓不通婚的规定。

到了周朝,婚姻制定更加的完善。其时,已经形成了恋爱观、婚姻观、贞洁观、门第观等影响深远的观念。

周朝在法律上对于“婚姻”、“家庭”方面的规定非常的仔细甚至繁琐。从《周礼》、《礼记》、《诗经》等先秦著作上我们可以看到,周朝的婚礼除了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礼之外,还规定了诸如男女结婚的年龄上下限、婚礼的时间、婚礼的用品等等细节。

比如规定男女婚礼必须在黄昏,这个我们现在中国还是能看到影子的,大家办婚礼酒席,不就是晚餐才是大餐的吗?而婚姻,以前是写做“昏因”的,就是“因”为黄“昏”而礼成的意思。

比如大雁,这个是结婚时用到的物品,六礼的程序当中环环都要用到,几乎是无雁不成礼的。

让我们围绕孔父孔母的“野合”,把周朝的婚礼进行抽丝剥茧。

先看看第一个――“明媒正娶”。

相隔一东一西的两个国家的人,都同时表示结婚必须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豳风・伐柯》:“伐柯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若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为“奔”。关系再好,由于伦理的原因,也“匪我衍期,子无良媒”(《卫风・氓》)而不敢跟你走啊。

除了民间的媒人外,国家还设立了专门管理民间婚嫁的“官媒”――就像是我们现在的民政部的相关部门了。只有经过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算是国家承认、家族许可、大家祝福的明媒正娶的婚姻。否则,就是“私奔”了,算是野合的一种。

再来看看第二个情况,正是这个情况,才让司马迁写了“野合”两个字,而让后世产生了争议。

叔梁纥娶了颜家的小女儿颜徵在。其实,是不能叫娶的,只能叫纳。周朝是施行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而其时叔梁纥的正妻施氏仍在世,叔梁纥只能是以妾的身份被叔梁纥所纳。很简单,这明显不是明媒正娶的。

但是,颜徵在可是经过了颜父的首肯的,所以,仅凭这个条件也不能叫野合。

“野合”原因在于两个人的年龄。

孔父叔梁纥的年龄超标了。

这个有两个解释。一个是唐朝张守节《史记正义》说的:“男八月生齿,八岁毁齿,二八十六阳道通,八八六十四阳道绝。女七月生齿,七岁毁齿,二七十四阴道通,七七四十九阴道绝。婚姻过此者皆为野合”。

为了更加的客观和严谨,我们暂不采用距周朝1000多年后的说法,我们看看周朝当时的规定是怎么样的。

周朝规定:“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叔梁纥娶颜徵在的时候,是64岁退休后的事情的。年龄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66岁,一种说是72岁。但不管是哪种说法,肯定是超过30岁甚远的。就算是张守节的64岁的说法,也是超过了。

这是野合。

五、两种体系的判断

笛子赞同第二种“不完备手续的婚姻”的主张。

1、首先是基于价值体系上的判断。

孔子到底是野外交合而生还是不完备手续而生的,是从唐朝的时候开始的。因为唐朝之前的社会价值判断体系并不觉得这两种“野合而生”有什么区别的,甚至还感觉野外交合更能吸收天地灵气,生产圣人的几率更大,这点从史记上可以看出来。但是到了唐朝之后,社会价值判断体系发生了变化,野外交合有些见不得人了。故而,争论由此有生。到了现代,现代人更敢想,甚至有“砖家”说是叔梁纥在野外强奸了颜徵在而怀上孔子的。呵呵,如此敢想,如此颠倒,就是现代的价值体系了。

故而,笛子以为,叔梁纥和颜徵在因为婚姻手续的不完整而被称之为“野合”,在当代社会就没什么问题了,和历朝历代一直到现在一样,一点点年龄上的超标,真的没多大问题的。因此,笛子以为采用此说,对社会价值体系的建设会更有意义。

2、其次是事实体系上的判断。

而基于事实体系上的推断,笛子更赞同此说。

其一,考之先秦古籍,野合一词并无“野外交合”的含义的。“野合”最早见于的,就是司马迁的《史记》当中的这段叙述。

其二,野外交合而生孔子,根本经不起事实上的逻辑推断的。

周朝法律允许的野外交合,是在阳春三月,那时候的天气也暖和啊,万物复苏什么的,脱下一两件衣服什么的,也不怕感冒啊。

但是,我们看孔子的诞辰,是在阳历的9月28日、农历的八月廿七。怀胎十月,我们往上推断,应当是上一年的农历十一月了。那时候可是深冬啊,天寒地冻的,草木凋零,根本不适合在野外办事的啊。一个壮汉在这种天气下都提不起那种心思,就更不要说是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并且在四年后就要病逝的老人了!

好,退一万步,叔梁纥是铁打的,妻子施氏生了九个女儿,第一个妾生了跛足的伯尼,为了求一个健康的男孩,他豁出去了!不怕冷,硬要和也不怕冷的第二个妾颜徵在在野外办那事。但这种说法也说不通的,因为春生冬藏,并不是祈祷得生贵子的好时节的。古人可是很在意这个的,他这么做,不是明显和自己的期盼、虔诚相违背的吗?

我们再退一万步,他们真在野外交合了,但还有一种假设。

就是颜徵在没在安全期,刚好是在易受孕的时间的。

并且,叔梁纥要回家之后的一两个月里都没有和颜徵在同房才能确定是在野外交合而怀上孔子的,否则,他怎么知道是在哪次怀上的?!不要说古代没有那种认识水平,更没有那种科技手段可以确定是在哪天怀孕,就算是在现代,我们妇产科的医生也只能是推断你是在哪一个星期怀上的。

这明显是说不通的。

你看,限制这么多:

叔梁纥和颜徵在不怕冷;他们还要不够虔诚反季节祷子;他们要每次行房的时候都要去那个天寒地冻的野外,在家里是不能行房的。最后还有一条,叔梁纥有神经病,他像个毫无羞耻心的长舌妇一般,把自己和老婆一直在野外交合的事情大张旗鼓的跟大家说了,说得让几百年后的司马迁都要记住这个细节!

有可能吗?叔梁纥毕竟是个智力正常的贵族的!

六、孔子究竟是怎么野合出来的

我们按照中国人的常理,把事实还原吧。

66岁叔梁纥经过颜父的允许之后,把18岁的颜徵在迎回家了。

叔梁纥虽然富裕,也很是喜欢贤惠的小徵在的,但毕竟年纪太大,有些不符合规定,但还是想要给自己的要一个健康的男孩的。

叔梁纥看了看简单的迎亲队伍,咳嗽了几声。

“唉,自己的年纪还是大了,再也不复当年第一勇士的威风了。”才入秋不久,这天气就一阵凉过一阵了。微微紧了紧身上的袍服,叹了口气,把目光投向天空的大雁。

秋空如洗,一碧万里。几行大雁正往南飞。是的,周朝的法律规定了,嫁娶的时间要在秋季的。这不仅仅是朝廷的规定啊,老百姓也都乐意遵守的。毕竟,秋季的时候,大雁才好猎取啊,这可是六礼中每个环节都少不了的!自己都半截入土了,就给小徵在一个尽量符合礼教的婚礼吧!

纳妾,可不许大操大办的。谢绝了几个老属下和几个小贵族的好意后,就家里人坐在一起,小徵在给自己和大妇叩了头、敬了酒后,再唤另一个小妾一声“姊姊”,就算是进了孔氏子府的门了。

对了,小徵在,我们家是殷人,家族姓“子”,现在以“孔”为氏・・・・・・第二天,向大妇请安的时候,施氏絮絮的把家族的事情向小徵在交代了一遍。

从此,小徵在就为新妇了。

匆匆几个月之后,大年就到了。饭桌上,徵在忽然干呕了起来,大家一下子着急了。急忙请医生来看过,说是有喜快两个月了!大家一下子高兴起来。

叔梁纥当场决定,开春后到离家不远的那个尼丘山上祈福,希望祖宗和神灵保佑,能生个健康的男丁下来!

开了春了,家人和奴仆一下就忙了起来,为了到尼丘山设坛、祈福而准备了。邻人看了,就问。叔梁纥自然面有喜色的回答了,向邻人说了事情的原因。

大地复苏的时节,在尼丘山上的神坛上,叔梁纥恭恭敬敬的在天地和祖宗前跪了下来。

几个月过后,千古惟一圣、至圣先师孔子诞。3年后,叔梁纥去世。17年后颜徵在去世。20年后,孔子被乡人称为“博学好礼”。30年后,齐景公召见孔子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35年后,鲁国内乱,孔子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并想把尼溪封给孔子,被晏婴阻止。51年后,孔子任中都宰一年,路不拾遗。同年,升小司空。不久又升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54年后,隳三都。56年后,孔子开始周游列国。

62年后,孔子困陈、蔡之间,仅得身免。64年后,孔子回到卫国。68岁孔子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73后,世失圣人。

而后,儒分八家,孔子弟子分往各地,培养了数不清的儒家、法家、兵法家、谋略家等等千古闻名的人物。

几百年过后,有名司马迁者,著《史记》,单列孔子为“世家”,写下了“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相关参考

到底是不是“野合”而生

孔子在一般的通史书上,对孔子的出生皆语焉不详。如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册只是记载:“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曲阜人。先世是宋国贵族,曾祖父逃难到鲁国。父叔梁纥,曾做鲁陬邑宰……孔子生于前552年,卒于前

到底是不是野合而生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尤其是在儒家思想被封建社会封为正统治后,他就一直被奉为“圣人”、“素王”,倍受推崇。古语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然而孔子的身世是一个难解的历史之谜,历来说法颇

慈禧太后野合秘密,慈禧太后找来100个小孩竟只为满足这一愿望

慈禧太后野合秘密,慈禧太后找来100个小孩竟只为满足这一愿望?  慈禧太后的性生活是怎样的荒唐?对于一个权倾朝野的女子来说,养几个宦臣为自己的男宠恐怕十分简单,一个二十六岁女子就守寡,手中又有权势,为

秦朝崩塌的最大推手

赵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时期的太监。赵高是赵国人,出身卑微。他的父亲因犯重罪,不仅自己被处以宫刑,而且也连累赵高的母亲被罚为官家奴婢,后来赵母与人野合生下了赵高。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大

历史上唯一一位生母是妓女的皇帝

  关于朱友的出生,各种史籍的记载是一致的。《新五代史》称“友者,太祖初镇宣武,略地宋、亳间,与逆旅妇人野合而生也”;《旧五代史》称“友,小字遥喜,母失其姓,本亳州营妓也”;《资治通鉴》称“郢王友,其

历史上唯一一位生母是妓女的皇帝

  关于朱友的出生,各种史籍的记载是一致的。《新五代史》称“友者,太祖初镇宣武,略地宋、亳间,与逆旅妇人野合而生也”;《旧五代史》称“友,小字遥喜,母失其姓,本亳州营妓也”;《资治通鉴》称“郢王友,其

第一位执掌大权的宦官赵高

赵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时期的太监。赵高是赵国人,出身卑微。他的父亲因犯重罪,不仅自己被处以宫刑,而且也连累赵高的母亲被罚为官家奴婢,后来赵母与人野合生下了赵高。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大

孺悲欲见孔子 孔子不见是为何

孺悲欲见孔子自从孔子被汉儒们簇拥着,孔子形象的装饰与塑造,就成了历朝历代统治战略的一部分。关于“孺悲欲见孔子”这个故事就展现了孔子的另一面。“孺悲欲见孔子”在这个故事中,主要涉及了两个人物:孺悲和孔子

孔子天命观介绍,孔子的处世之道是什么

孔子天命观孔子的天命观,就是“知天命、畏天命、顺天命”,孔子曾经提出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说法,孔子还曾说过“不知天命无以为君子”,可见孔子对于天命观是多么的重视。孔子讲学孔子所说的天

孔子思想核心,孔子思想的精髓是什么

孔子思想的精髓是什么?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