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游列国信阳划句号 临淄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Posted 孔子

篇首语:一个人使劲踮起脚尖靠近太阳的时候,全世界都挡不住她的阳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孔子周游列国信阳划句号 临淄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孔子周游列国信阳划句号 临淄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周游列国”,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历史文化故事。但你是否知道,孔子与弟子们历时十四载周游列国,饱尝艰辛,他们究竟到过哪些地方,又看到了什么?

孔子人生重要阶段在路上

王大千

孔子的一生应该给我们很多的启示,他在游历中感受山水,在感受山水中体悟人生,在体悟人生中深思求索,在深思求索中形成哲理。

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把自然山水人格化,在欣赏自然景物时,观照其特征,通过类比联想到人的道德品格。孔子认为,“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达到仁智勇的首要方法,第一途径是格物致知,旅游正可格物致知。

后面内容更精彩

旅途的欢乐抑或困苦,都没有让孔子停止他的人生哲思。看着奔流不息的河水,孔子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孔子面对山水发出的对人生最深刻的认识,是对人生旅程的终极关怀与深刻思考。看到四季自然地更替,又引发了他对自然大道的无限感佩:“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没有深刻繁复的说教,在自然大道面前是如此的深悟与感怀。

可以说,孔子的一生,最重要的人生阶段都是在路上,他是旅游者的千古样本,他游历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都记录了下来,这就是集孔子智慧大成的《论语》。

孔子周游列国途经齐国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这是孔子走到齐国听到美好音乐时的感受……所谓一花一世界,其实,孔子就是用自己重要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们,旅游不仅仅是有钱人的事情,快乐和财富也不成正比,人生很多美好的体验都在于自己的心态,只要有了快乐豁达的心胸,只要有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你就能随时旅游,就能随时获得快乐。

孔子晚年,游历归来,不再东奔西走,但是,却仍然能放眼天下进入了另一个静宁、安闲的时期,那就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孔子十四年的游历,可能这种人生体验不会来得这么深刻和强烈,孔子的晚年也不会步入一个如此祥和的心境,这应该都是游历的功劳。修齐治平、内圣外王,那只是儒家所要躬行的实践;而悠游天下,寄情山水才是人生所追求的本真,是人生的最高意境。

<!-- shwc end -->

历史上的古圣先贤,哪一个不是乐山乐水的呢?被称为上古三皇之一的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创造出八卦,成为东方文明中的智慧源头。宋代大儒朱熹,为官不过50余日,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武夷山等风光秀丽之地著书讲学。看到一湾水潭,他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比喻,要人清澈自己的心性;见到江水中逆流而上的航船,他发出 “不进则退”的力学感叹。明末清初的顾炎武一生倡导“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务实治学之道。在自然的启发陶冶之下,圣贤达人往往能体悟出人生的大智慧。

后面内容更精彩

近当代诸多大家,无不涉历寰球,学贯中西。异域的山水风景、民俗风情,无疑给了他们太多的启迪与思索。这是在自然差异的基础上上升到文化的冲突与碰撞的交流,也是人生大旅途上绚丽绽放的文明的花朵。

放下历史看今天,我们要向孔子学习人生旅行的智慧。其实,人生就是一场重要的旅行,伴随着思索,成就了智慧。既然从出生就注定不能停止这场人生的旅行,所以,不妨向孔老夫子学学智慧,在人生的道路上快乐畅游吧。

孔子周游列国地理范畴

西周初年,周王朝分封的诸侯国有120多个。诸侯国彼此之间、诸侯国与周天子之间具有广泛的血缘、文化及制度上的联系。至春秋时期,周天子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事实上已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彼此之间进行着频繁的兼并战争。到春秋末期,留存的诸侯国有十几个。

鲁国是周王朝分封最早的诸侯国,也是孔子的母国,建都于“少昊之墟”的曲阜。西周初期,鲁国属诸侯国中的大国,其疆域包括今日山东中南部和中西部一带,此后鲁国逐渐衰弱,至春秋末期,只能算一个中等诸侯国。史料记载,孔子时期的鲁国疆域至少含鲁都曲阜、中都、负瑕邑、n邑、l邑、西郓邑、费邑、武城、邱舆城、谢过城等。这些古城邑与孔子活动有着密切关联。后人考证,中都在今汶上县,负瑕邑在今兖州市,n邑在今东平县,l邑在今宁阳县,西郓邑在今郓城县,费邑在今费县,武城、邱舆城在今平邑县,谢过城在今泰安市。颛臾国是鲁国的附属国,在今平邑县。

孔子周游列国以鲁国为原点,分别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周边国家游历。周游的国家有鲁国西南方的宋国、陈国、蔡国、楚国,北方的齐国,西方的京城、卫国、曹国、郑国,东方的杞国。孔子周游列国成就了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壮行。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被后世人尊为万世师表。

<!-- shwc end -->

相关参考

孔子闻韶乐 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闻韶乐孔子在齐国韶地,听到了当地最著名的韶乐之后,发出一声感慨“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后来,他的弟子就将他的这句感慨,写入了《论语》之中,“三月不知肉味”的说法,就开始流传了开来,后人一直将这

孔子周游列国的目的?

1.孔子周游哪些列国?2.孔子周游列国的目的?3.孔子周游列国后又做了哪些事?1.鲁、卫、宋、陈、蔡、楚、晋、齐反正几乎所有国家他都去过了,只是没去国秦国而已,大概是因为太远了,过不去那里。2.孔子一

孔子周游列国如何赚取财帛

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不过他在世的时候,他的思想理念并没有被多数人所认可。所以孔子才会坚持周游列国,来推广自己的理念,只是收获的成效还是有限。孔子出游可没人给他买单,所以需要自己赚钱,那孔

孔子周游列国花了几年

据《史记》载,齐景公当时来到鲁国,曾特别向孔子请教政事。五十岁左右,孔子逐渐受到当政者的认可,担任要职。。后来,因不满于鲁君接受齐人馈赠的女乐而愤然出走,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飘泊生涯。孔子周游列国,始终

揭秘:孔子为何会周游列国十四年

孔子周游列国是其一生的重大事件。他自述“三十而立”,即三十岁时立定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有了对天下一些重大事情的看法,积极投入政治活动。由三十到七十三岁去世的四十多年中,十四年的周游列国占去三分之一

孔子周游列国失败的原因

不是「不好」,因为各国大多都对孔子一行人满礼遇的。没有受用应该有三个原因:1.孔子的政治主张从教育着手,无法像法家以法律下手般的有立干见影的效果。2.孔子要求的太平圣世,对君王的道德要求很高。3.孔子

孔子小故事之周游列国

孔子离开鲁国的时候,已经五十五岁了(公元前497年,周敬王23年,鲁定公13年)。他不能往东走,因为东边正是齐国,刚用美人计把孔子轰走。他往西到卫国去,因为卫国的大夫蘧伯玉是孔子的好朋友,而且卫国的宠

孔子周游列国却未到秦国,秦国为之庆幸?还是秦国不幸所在

孔子周游列国却未到秦国,秦国为之庆幸?还是秦国不幸所在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孔子周游列国,以鲁国为原点,分别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周边国家游历。周游的国家有鲁国西南方的宋国、陈国、蔡国、楚国

24 孔子周游列国

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孙武的帮助下,大败楚国,声势很大,连中原一些大国都受到威胁,首先受到威胁的是齐国。齐国自从齐桓公死后,国内一直很不安定。后来到齐景公当了国君,用了一位有才能的大臣晏婴当相国,刷新朝政

最初起源于孔子辞职周游列国

中国古代诗词涉及辞官内容思想的,主要来源于孔子。《论语・公冶长》中孔子说过的一段话:"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大道如果不能推行于天下,不如乘坐着竹筏子到东海去游荡)。"陶渊明情怀式辞职:实迷途其未远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