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儿子伯邑考会遇害的姬昌,为何还要吃他的肉

Posted 姬昌

篇首语:从某种意义来看,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就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道儿子伯邑考会遇害的姬昌,为何还要吃他的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道儿子伯邑考会遇害的姬昌,为何还要吃他的肉

在封神榜中伯邑考救父的故事感动了我,周文王姬昌被纣王囚禁的时候,他的大儿子伯邑考明知凶多吉少,却还是毅然带着西岐三宝去救父,最后被苏妲己做成肉丸子,端到周文王面前,姬昌通过卦象已经知道儿子被害的事情,还是毫不犹豫的吃了儿子的肉,最后化为几只可爱的小兔子,很多人都疑惑周文王姬昌算卦知道伯邑考遇害,为何要吃儿子的肉呢?

伯邑考,生卒年不详,姬姓,名考,伯邑考是周文王姬昌的嫡长子,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兄长。伯邑考的母亲名叫太姒,伯邑考十兄弟自幼深受母亲大姒的教诲,所以他们从小到大,就没有做过违背常理、荒唐离谱之事。

周文王姬昌吃儿子的肉是封神榜里的故事。据说是姬昌的儿子伯邑考去朝歌城觐见纣王,希望见一见自己的父亲,代替父亲在朝歌为质。姬昌那时已经被纣王软禁,但是他已经通过占卜得知儿子来的消息。纣王害怕姬昌是个能人异士,回西岐后起兵造反,不想让姬昌回去,又担心自己多心,冤枉忠臣。而妲己向纣王出主意,把伯邑考杀了剁成肉酱,做成肉丸子,让姬昌吃。如果姬昌吃了,就说明他是个庸人,不足为虑。如果姬昌没吃,就说明他是个能人,就把他给杀了以绝后患。纣王同意了。姬昌知道这是个计,但是无路可走的他就把丸子给吃了。

伯邑考是伐纣之役的第一位牺牲者,周武王伐纣成功后,姜子牙带玉虚封神,念其忠孝之心,封为中天北极紫微大帝之神,命为尊贵之神,代表尊贵、权力、帝皇;此为紫微斗数以紫微星为首来源。

姬昌回国后誓言为子报仇,但不幸壮志未酬身先死,而报仇之事就交给伯邑考的弟弟周武王来继续完成。周武王于是振兴国力,强兵富国并得到一代军师姜子牙的助力而打败商纣建立周朝。

本站网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参考

西伯侯姬昌的儿子怎么叫伯邑考

西伯侯姬昌的儿子怎么叫伯邑考?伯邑考为什么不姓姬据史记周文王姬昌的妻子,为姬昌生了十个儿子。不得不承认她的生育能力实在是太强大了。太姒是个多子多福的女子。其中大儿子伯邑考和二儿子姬发是最出色的两个儿子

姬昌的儿子为什么叫伯邑考 周文王祖先资料介绍

周文王的祖先资料介绍周文王是在中国的历史上的是十分有名的圣明君主,他在位的期间,周国在姬昌的治理下一片昌盛,周文王不仅治国有道,在文学上也颇有建设,一直广为后人传诵。那么,堪称传奇的周文王,他的祖先

姬昌的儿子为什么叫伯邑考 周文王祖先资料介绍

周文王的祖先资料介绍周文王是在中国的历史上的是十分有名的圣明君主,他在位的期间,周国在姬昌的治理下一片昌盛,周文王不仅治国有道,在文学上也颇有建设,一直广为后人传诵。那么,堪称传奇的周文王,他的祖先

姬昌的大儿子为什么不姓姬而叫伯邑考?

伯邑考是周文王姬昌的嫡长子,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兄长。伯邑考姓什么呢?伯邑考,是单名考。他姓姬,叫考,全名姬考。考被封了个官是邑,所以是邑考。邑考在周文王的儿子中排行老大,古时长幼按照“伯、仲、叔、季、显

姬昌的大儿子为什么不姓姬而叫伯邑考?

伯邑考是周文王姬昌的嫡长子,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兄长。伯邑考姓什么呢?伯邑考,是单名考。他姓姬,叫考,全名姬考。考被封了个官是邑,所以是邑考。邑考在周文王的儿子中排行老大,古时长幼按照“伯、仲、叔、季、显

封神演义伯邑考被剁成肉酱 历史上伯邑考怎么死的

《封神演义》当中,经典的一幕“姬发食子”,总算是演绎出来了,伯邑考骑虎难下,不得不弹奏一曲,但是曲中对于商王的憎恨却被听了出来,伯邑考自杀,商王命令将他剁成肉酱包成包子,送给了即将离开的姬昌吃掉,当他

伯邑考为什么不姓姬

  伯邑考是姬昌的儿子,那么您知道伯邑考为什么不姓姬吗?伯邑考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关于伯邑考这个人,历史上也有很多记载,那么伯邑考历史上是否真有此人,还是人们杜撰出来的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探索一

伯邑考怎么死的

  姬伯邑考是西伯侯姬昌的长子,他的母亲是大禹的后人太姒,姬昌十五岁的时候生下了长子姬伯邑考,并给他取名为考,姬伯邑考是人们对他的尊称,姬伯邑考自幼受到父母的教导,从来没有做过出格的事情,事父母至孝,

伯邑考的仁孝之心竟差点害死其父姬昌?

伯邑考在书中笔墨不多,在人们心目中应该是个孝子的形象。作家对这个人物的评价比较客观,一方面伯邑考是个忠于孝道的厚重角色,但另一方面,伯邑考的性格中又表现出某种情绪化的强烈色彩。本来,按照父亲姬昌的推算

伯邑考的仁孝之心竟差点害死其父姬昌?

伯邑考在书中笔墨不多,在人们心目中应该是个孝子的形象。作家对这个人物的评价比较客观,一方面伯邑考是个忠于孝道的厚重角色,但另一方面,伯邑考的性格中又表现出某种情绪化的强烈色彩。本来,按照父亲姬昌的推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