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帝朱元璋为何贬低孔子在儒家的地位

Posted 孔子

篇首语: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洪武帝朱元璋为何贬低孔子在儒家的地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洪武帝朱元璋为何贬低孔子在儒家的地位

孔子的《论语》,都说是一部天书,一部能治天下的天书,而宋朝宰相赵普认为凭借半部《论语》就可以治天下了。于是,世上便有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之说。其实,这种说法出自《宋史》。相传大宋王朝的开国丞相赵普每遇政事不能决,便于归家后查阅家中箧里古籍,次日则问题迎刃而解。久而久之,家人好奇,偷偷朝箧里一看,原来里面只有半部《论语》。于是时人便说,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明朝开国,朱元璋登基做了皇帝,开始了治理天下的历史。有一天,他与开国功臣刘伯温谈到孔子的《论语》,刘伯温对孔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孔夫子一生并未认真当过官,他的《论语》也不过是和弟子们坐而论道的记录。他就很怀疑,如果宋朝的赵普真的是用半部《论语》打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那岂不是说,背熟了《论语》,人人都可以得天下吗?可见赵普没有讲真话。这话对于朱元璋来说。可谓是正中下怀。朱元璋当即就说:“太对了,我就曾试过在《论语》里找治国之方,可是没有找到。”

朱元璋不仅不用《论语》治天下,反而将《论语》等儒家学说划归“异端邪说”加以严厉禁止。他曾下令全国停止对孔子的祭祀,意欲贬低孔子的“儒家教主”地位,而对孔子的嫡系子孙“衍圣公”更是百般的打压和责难。这也彰显了朱元璋这位大明王朝开国皇帝特立独行的性格和作风。

“衍圣公”是孔子嫡系后裔的世袭封号,各朝皆置。因为汉以后“独尊儒术”,孔子家族在各朝都受到特殊优待,从而使孔氏嫡裔子孙特别是坐落山东曲阜的衍圣公府,即孔府,已经成为“与国咸休”、“同天并老”的圣人之家,号称“天下第一族”。而被朝廷封为“衍圣公”的人,即成为孔氏全家族的大宗主,更享尽风光和荣华,哪怕是皇帝,也会给他表面上极大的尊崇。然而,这个常规在朱元璋手里被打破了。在他坐上皇位不久,就逼迫正在病中的“衍圣公”到南京来朝见皇帝。

据《明史》记载,洪武元年初春,即公元1368年3月,徐达攻占了山东济宁,这个时候虽然战事远未完全结束,但朱元璋已经登基,成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天下大势已定,当时的“衍圣公”孔克坚病卧在床,为了让新王朝对自己有什么不好的印象,立即派遣儿子孔希学前来拜会徐达。徐达将孔希学送到南京。孔希学上奏,解释父亲不能前来朝贺新朝皇帝的原因。朱元璋看了奏折很不高兴,当即给孔克坚下了一道“手谕”,其中明确说道“称疾则不可”。身为“衍圣公”的孔克坚自然清楚“不可”这二字的力量。于是,孔克坚“惶恐兼程进”京朝见新皇帝。

孔克坚日夜兼程赶到南京,朱元璋在谨身殿接见了他。朱元璋问他多大年龄,孔克坚说已五十三岁。朱元璋说:“卿年未迈而疾婴之,今不烦尔以官,惟先圣子孙不可不学。尔子温厚,宜俾之进德修业,以副朕怀。”即日赐给孔克坚宅一区、马一匹、米二十石。第二天,朱元璋对侍臣说:“先圣后裔,宜优礼之,养以禄而不任以事也。”因此,朱元璋对孔克坚一直没有封什么官职。两年之后,也就是洪武三年的春天,孔克坚再次以疾告归,结果在途中就病死了。

身为“衍圣公”孔克坚,在元朝被封为国子监祭酒,也是个不小的官,而在明朝却无官无职,可见朱元璋对孔子后人早有提防之心。他对孔子的后人如此,对孔子自然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朱元璋突然下了一道令天下震惊的诏书,诏书说:“孔庙春秋释奠,止行于曲阜,天下不必通祀。”竟然叫停天下人祭祀孔子,这在当时令所有的读书人感到有如晴天霹雳。虽然这是皇帝的圣旨,但不少大臣表示不敢苟同。刑部尚书钱唐“伏阙上疏”言:“孔子垂教万世,天下共尊其教,故天下得通祀孔子,报本之礼不可废。”侍郎徐程也上疏称:“古今祀典,独社稷、三皇与孔子通祀。天下民非社稷、三皇则无以生,非孔子之道则无以立。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皆圣人也,然发挥三纲五常之道,载之于经,仪范百王,师表万世,使世愈降而人极不坠者,孔子力也。孔子以道设教,天下祀之,非祀其人,祀其教也,祀其道也。今使天下之人读其书,由其教,行其道,而不得举其祀,非所以维人心、扶世教也。”尽管钱唐、徐程都说得有理,但朱元璋均不接纳,仍一意孤行。后来,他觉得这一做法与自己常说的“治天下以仁义为本”自相矛盾,只好收回了成命。

其实,身为大明王朝开国皇帝的朱元璋挑战“儒家教主”孔子的嫡系子孙“衍圣公”,说到底是治理天下的路线之争。古人早就有所谓“治统”和“道统”治理天下的说法。简而言之,“治统”,就是指实施用实际政治权力以治理天下;而“道统”,则是指管理社会,指导社会中各种关系的思想和理论。“治统”由掌握强大国家机器的君王们传承,其威力随处可见;而“道统”虽然似乎比较空幻,但它的影响却是潜移默化源远流长的。古代的文人对“道统”看得极为神圣,因此,古时有许多文人,即便住在穷乡僻野,家徒四壁,但是,一有机会还是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笑看风云,旁若无人。原因就在于他们相信,自己是“道统”的继承人。

帝王之统是为“治统”,儒家之统则是“道统”,过去的历朝历代的皇帝们也都认可的儒家的“道统”,然而,到了朱元璋这里,这一套行不通了,他不仅要当掌控政治权力的皇帝,还要当意识形态的“教主”。他刚刚即位,就命令病中的衍圣公来南京朝见,因为朱元璋需要的绝不仅仅是圣人后裔对他这个新兴王朝的态度,更是意在删除一切代表“道统”的符号,让天下文人明白,看老黄历行事已经是不行了。试看今日之域中,已经不是孔家儒学的天下,而是朱明王朝的天下!

相关参考

洪武帝朱元璋为何要羞辱宋濂和“衍圣公”

读中国历史,当代人常会奇怪,君王淫威之下的人们肯定是极度缺乏尊严,天天垂头丧气的,特别是在自尊方面比较敏感的文人,但事实是,旧时代的士子们似乎并不觉得自己活得有多么窝囊,哪怕直接面对高高在上的君王,自...

康熙到孔子墓前,站了很久却不下跪,大臣略施小计,康熙立即跪拜

早在秦汉之前,儒家的影响力一般,与诸子百家地位差不多。自从汉武帝时期,听从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家成为历代最有影响力的学派,一直影响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孔子

有了道家的老子那又何必要有儒家的孔子呢?

汉武帝的文治景帝死,其子武帝继位,武帝在位前后五十四年,是西汉全盛时期,他继续推行削藩政策,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将其封地分封给各子弟,撤销了很多诸侯国,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局面;又派兵打败匈奴、南越及朝鲜

历史上的 ”武圣人”究竟是谁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后,儒家成了天下文人的唯一正统;至于其他的如法家、道家、阴阳家、墨家等等,要么被儒家选择性的融合,要么逐渐的沦落,反正在地位上,是

历史上的 ”武圣人”究竟是谁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后,儒家成了天下文人的唯一正统;至于其他的如法家、道家、阴阳家、墨家等等,要么被儒家选择性的融合,要么逐渐的沦落,反正在地位上,是

孟子的历史地位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属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再传弟子。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是大成至圣,孟子被称为亚圣。孟子

为何说颜回是最有资格继承孔子儒家学说的接班人?

颜回(前521~前481),字子渊,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岁,以德行著名,家贫不忧,好学不倦。孔子赞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四十一岁英年早逝,孔子哭之极恸,痛如

为何说颜回是最有资格继承孔子儒家学说的接班人

颜回(前521~前481),字子渊,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岁,以德行著名,家贫不忧,好学不倦。孔子赞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四十一岁英年早逝,孔子哭之极恸,痛如

孔子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自西汉董仲舒变革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王朝里一直是正统思想及至晚清以来,中华受列强压迫,被迫向西方学习开始,只学习

孔子的简介_孔子的资料 孔子的地位成就

  孔子(前551~前479)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孔子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均以民为体”。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