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记叙文《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讲的是什么

Posted 天险

篇首语: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战国时代记叙文《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讲的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战国时代记叙文《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讲的是什么

魏武侯和大臣们乘船在西河上游玩,魏武侯赞叹道:河山这样的险峻,边防难道不是很坚固吗!大臣王钟在旁边陪坐,说:这就是晋国强大的原因。如果再修明政治,那么我们魏国称霸天下的条件就具备了。吴起回答说:我们君主的话,是危国言论;可是你又来附和,这就更加危险了。

武侯很气愤地说:你这话是什么道理?吴起回答说:河山的险是不能依靠的,霸业从不在河山险要处产生。过去三苗居住的地方,左有彭蠡湖,右有洞庭湖,岐山居北面,衡山处南面。虽然有这些天险依仗,可是政事治理不好,结果大禹赶走了他们。夏桀的国家,左面是天门山的北麓,右边是天溪山的南边,庐山和峄山在二山北部,伊水、洛水流经它的南面。有这样的天险,但是没有治理好国政,结果被商汤攻破了。殷纣的国家,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漳水和滏水,前面对着黄河,后面靠着山。虽有这样的天险,然而国家治理不好,遭到周武王的讨伐。再说您曾经亲自率领我们占领、攻陷了多少城邑,那些城的墙不是不高,人不是不多,然而能够攻破它们,那还不是因为他们政治腐败的缘故吗?由此看来,靠着地形险峻,怎么能成就霸业呢?武侯说:好啊。我今天终于听到明哲的政论了!西河的政务,就全托付给您了。

本站网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参考

春秋战国 吴起谏魏武侯 魏武侯为何对吴起拜了两下

吴起谏魏武侯魏武侯为何对吴起拜了两下?  吴起出生于家有千金的富足家庭,早年在外求官不成,耗尽全部家产。同乡邻里的人笑话他,他就杀掉三十多个讥笑自己的人,从东门逃出卫国。吴起和母亲诀别时,咬着自己的胳

历史人物 周朝晋国大夫籍谈简介,籍谈数典忘祖典故讲的是什么内容

人物生平启强之评前537年,晋国中军将韩起护送晋女到楚国完婚,上大夫叔向做副手。楚灵王打算了韩起的脚让他做守门人,阉了叔向让他做内宫司宫,问手下们意向如何,启强反话正说,提及韩起之下有赵成、中行吴、魏

春秋战国 魏武侯为何对吴起拜了两下

吴起谏魏武侯魏武侯为何对吴起拜了两下?  吴起出生于家有千金的富足家庭,早年在外求官不成,耗尽全部家产。同乡邻里的人笑话他,他就杀掉三十多个讥笑自己的人,从东门逃出卫国。吴起和母亲诀别时,咬着自己的胳

历史人物 魏武侯是怎么死的 如何评价魏武侯

魏武侯是战国第二任君主,他在位期间四方征伐,战果颇丰,称霸中原,并将魏国的百年霸业再一次推向高峰。然而,因为魏武侯四处征战,结怨于诸侯,为魏国的衰落埋下了伏笔。魏武侯是怎么死的>前370年(武侯25年

历史百科 吴起奔楚

吴起在魏任西河郡守时,廉直而有节操,曾向魏武侯讲论凭借山河之险,不如以德政治国的大道理,有兵书传世,是位有名的军事家。他自以为“统帅三军争先杀敌、治理百姓充实府库和镇守西河秦兵不敢向东”三方面功劳甚大

春秋战国 魏惠王魏罃是怎样一个人,怎么死的?

魏·惠王魏罃(前369—前319年)当魏武侯死时,太子罃与其弟公中缓争立,韩懿侯、赵咸侯共助公中缓,欲分裂魏国,后因韩、赵两国意见不统一而流产。罃立为魏侯,次年,魏大夫王错投奔韩国。魏败韩于马陵,败赵

军事谋略 《司马法》的军事思想,《司马法》主要讲的是什么?

《司马法》的军事思想《司马法》简介《司马法》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军事理论著作,《武经七书》之一。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相传是司马穰苴所著。根据《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记载:“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

春秋战国 当帝王要虚心

>魏武侯>  ——帝王常有惟我独尊的霸道,太霸道就不中用了,天下人都跟你作对,谁也受不了。做皇帝还是虚心点好,魏武侯就有这种见识,值得赞扬。>>  战国时,魏文侯因见廉洁公正,善于用兵,颇得将士欢心,

秦国能统一六国靠的是商鞅变法还是善用人才

秦国能统一六国靠的是商鞅变法还是善用人才?  秦国能够最终实现一统华夏,是因为它有先进的社会制度和雄才伟略的君王。  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天下进入了战国,魏国首先开始变法,经过魏文侯和魏武侯两代人的经

春秋战国 第8节 子承父志

  魏武侯,继承了父亲的优良品质,也不失为一个伟大的创业者。>>  武侯嗣位,遇到了两件烦心事。一件是他从中山回到国都后,赵国借地利之便,把中山夺去了,从此魏、赵失和进入了战争状态。另一件就是吴起闹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