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经典《墨子》作者简介及成书背景介绍

Posted 墨家

篇首语: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墨家经典《墨子》作者简介及成书背景介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墨家经典《墨子》作者简介及成书背景介绍

《墨子》为中国文化之经典著作。该书凡治国之道、任用贤能、生产节约、战争军事,无不论道精深;其科学理论、奇工巧技处处追本探究。故有人说《墨子》是经墨子学派反复争鸣,雕涿锤炼出来的良玉精金。是众篇集成光照大千的百科全书。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大发展时期,一时诸子百家,争涌而起,各家各派,著书立说,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其中,墨家学派以其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兼爱、非攻的政治主张得以和儒、道、名一起成为四大显学。《墨子》作为墨家学派的经典,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有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及成书背景

《墨子》一书是由墨子弟子们的笔记整理而成,虽然大部内容不是墨翟本人所著,但主要反映了墨子的思想。

墨子是鲁国人或宋国人。关于他的生卒年不详。大约生于周敬王时(公元前496—492年),卒于威烈王时(407—403年)。将近活了90岁。司马迁在著《史记》时未给他单独立传,然而他在《孟子荀卿列传》中为墨子写了一段,话,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

《淮南子,要略》中说,墨子少年也曾学过儒,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糜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因此他舍儒而自创学派。

墨子的生平人们没有系统的了解,但二千年来一直流传着他不少的故事。其中流传较广的是他劝阻楚国停止侵略宋国的故事。公输般为楚国制造了云梯,准备进攻宋国,墨子得知消息后,为了制止战争的爆发,不顾个人安危及辛劳,长途跋涉到楚国京城一一郢,说服了楚王,打消了攻宋的念头。墨子崇尚尧舜,又善于守御。其弟子遍天下。

春秋时代,大小国家很多,它们各霸一方,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其战争越来越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墨翟从小生产者、小手工业者的利益考虑,不断往返于齐、鲁、宋、楚国之间,宣传他的学说,提倡非攻、节用等主张。

墨翟为挽救社会动荡局面,极积推行自己的治国蓝图。他游说于楚、齐、鲁、郑之间,反对战争主持和平,反对大国吞并小国。呼吁人们保持稳定,休养生息。

墨子晚年,主要致力于各国外交活动。宣传倡导非攻、兼爱思想,以达到兼相爱交相利的目的;反对兼相恶,交相贼的罪恶作法。他对当时统治者损人利己行为进行了揭露和谴责。他四处奔走,用他那善辩的口才和高度智慧,制止了多次战争。在为各国和平,保护百姓利益方面做出了贡献。

传说墨子能吃苦,艰苦卓绝,身体力行,他席不暖、突不黔,有孟子所说的摩顶放踵利天下的精神。他I得了人们的尊敬,被看作是传奇式的人物。

墨子的弟子有数百人之多,所谓弟子弥丰、充满天下。他们出身贫寒,有救国民理想,可以赴火蹈刃,死不旋踵。他们既能游说又能参加防御战斗。墨子学派有巨子相传的制度。第二代巨子当是禽滑,孟胜为第三代巨子,《吕氏春秋上德篇》载,他为阳城君守国至死不降。第四代巨子是田襄子。

巨子是当时墨家所共同信奉的领袖,并不限于一个国内的墨家领袖。墨派以巨子为中心,保持着基本组织形式,宗奉墨子的基本学说。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相夫氏(一说伯夫氏)、邓凌氏为代表的三个派别,各执已见,都认为自己是正统的墨家。《庄子,天下》篇里反映了这种学派的分歧。相里勒的弟子五侯等人和南方的墨者苦获、己齿、邓陵子在许多问题上经常争论,他们都共同读《墨经》,都认为自己一派对墨经的理解是正确的。

关于墨子思想的产生,离不开当时的社会发展,春秋中叶,奴隶制度日趋瓦解,新兴土地占有者日益增多。并出现了新的独立的手工业者。这种情况,导致了不同阶级出身的士参与社会政治、企图创立一种新的学说或办法来适应社会发展。各国国君为了巩固自己的新建国家,也纷纷收揽人才作为治国的助手。这样便给士阶层的人的思想发展提供了机会。

墨子思想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近人梁启超研究认为,墨子不代表统洽阶级,他的思想旨在改造旧社会。不少学者研究认为,墨子是出身下层的手工业者。墨子南游于楚,见楚惠王时与穆贺的一段对话中,人称他为贱人,墨翟也自称为贱人。据鲁问篇记载,墨子过着短褐之衣,藜芥之羹,朝得之,而夕不得的生活,可见社会地位是低下的。《墨子,贵义》中说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说明他既不是统治者,也不是农民,而是一个工匠,是出身于手工业工匠的士人。

墨子思想是在直接同孔子思想的斗争中产生的。墨子当时主要活动在鲁国,当时儒学兴盛,鲁国是一个守礼仪之郡,孔子死后,弟子不振,不能完全继承孔学事业,故孔学有所衰落。墨子正值少年,也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既乃以为其礼烦扰,伤生害事,糜财贫民,他在学习中发现了孔学的缺点,创立了自己的学说。

墨子学说的着眼点是反抗儒学而发展起来的。墨子认为儒道足在丧天下者四政焉:

①儒以天为不明,以鬼为不神。

②儒主张厚葬久丧,重为棺 

③儒家弦歌鼓舞,习为声乐。

④儒家信命运以命为有,贫富寿夭,治乱安危,有极矣。

墨子针对孔学的缺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概括出自己的思想原则: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熹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故曰择务而从事焉。

比较儒墨两家的上述原则,两个学派之间的尖锐而鲜明的差别,可以说明墨学是从反对儒学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春秋时代,大小国家不断进行兼并掠夺战争。战争的结果是给小农和小生产者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齐国的晏婴说当时齐国三老冻馁,晋国的叔向也说晋国道相望。如果齐晋这样的大国人民的生活都如此,那么可想其他小国人民的生活就更加悲惨了。社会的动荡,给小生产者带来了痛苦,产生了厌世思想,不少人躲避现实,企图独善其身,摆脱痛苦。

墨子试图要挽救这种社会局面,他认为厌世乃是志行薄弱的人的行径。世界是由人造成的,固然不可厌,也不该厌。所以他反抗消极厌世潮流,提出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墨子一派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世界,正好与庄子逍遥放任的观点形成对立,所以他反对庄子要以自苦为极的观点。

-墨子和他的学派有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他不顾艰辛常奔波于各国之间,为停止战争,维护和平奋斗着,连庄子本人也不得不称赞他不怕任何困难,坚持真理,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墨子》一书的产生正是在社会发生大变动的时期,各种学说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墨子思想如同其他学说一样,代表了一个阶层的利益,提出了自己完整的学说。墨家学说之所以在战国时代盛行,并拥有许多学生,是和墨子本人的坚毅性格、坚定的信心分不开的。墨子说:万事莫贵于义,在他看来,天下事没有比行义更重要的了。他出于这种理想,而创建了墨子学说。

相关参考

最擅长制造守城器械,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简介

鲁阳文君言于王曰:"墨子,北方贤圣人"。墨翟是一个和平之神一样的人物,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他劝阻的身影。在他面前,无论你怎样进攻,总突不破他的防线,鲁班曾九试攻城没有取胜。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者,他学过儒

墨家代表人物及思想,墨家代表人物

墨家代表人物墨家代表人物: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孤竹君之后,本墨台氏,后改为墨氏,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今山东滕州)人,曾担任宋国大夫。墨家学派创始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

介绍一下犹太人经典书籍名书名及作者不盛感谢

其实关于犹太人的书不少,我曾经有段时间忒别爱看世界博览,从中了解到一本好书,名字叫《犹太人之谜》,写得很不错,也很全面。犹太人有本好书叫《犹太箴言录》,就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此书介绍了60位犹太圣哲及思

中国哲学巨著《庄子》的成书背景介绍

相近于《老子》的中国哲学巨著《庄子》补儒家哲学不足,别为一宗。它向宇宙本原的探索发起了大胆冲击,提出天地固有常,日月固有明自然自身运行论。书中论述了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的哲学思辩,又有庄子妻死,鼓盆而歌

战国初期思想家墨子名言有哪些

墨子名言墨子,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及教育家。墨子名言墨子名言,即墨子语录。墨子曾周游列国,在各地游学,在不断的学习及领悟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

墨子非乐简介 战国墨子的非乐思想是什么意思

  非乐思想:中国古代战国时期,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提出了一个提出“非攻”,“兼爱”等思想,非攻就是不要打仗要看和平,兼爱就是爱百姓。但是,墨子还有一个“非乐”思想。非乐是什么?难道是不要快乐吗?  非

墨子历史地位

墨子的历史地位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墨家留传后世的著作仅《墨子》一书,研讨墨家的地位和影响,主要是研究墨子哲学的地位和影响。战国时期,儒、墨同为“显学”,墨子的地位和影响几乎危及孔子哲学的传播。孟子说:

史上墨家巨子墨子竟是中国最早的“黑社会”老大

导读:穿草鞋,是墨子的大众形象。这说法出自《庄子・天下篇》:“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为服。”《史记》上说,墨子在宋国任过大夫,与公输班一样也是鲁国人。墨子出身贫寒,自称下等人,走的完全是草根路

墨子死了,庞大的墨家开始四散分离,化而为三,你更中意哪一家

一、前言两千多年前,诸子百家争鸣的华夏大地上,一片广袤的山野之间,有一位牧童正在优哉游哉的骑在牛背上,脑袋里闪现着这世界的点点滴滴。他便是日后赫赫有名的墨家创始人「”墨子”,也是先秦诸子中唯一一个平民

墨家著作《墨子》中有着什么样的逻辑思维

...辑。其逻辑思想和体系主要反映在《墨经》一书中。后期墨家逻辑以辩为核心,其中包括名、辞、说三种基本的思维形式和由故、理、类三物构成的逻辑推理。在后期墨家逻辑中具有论证的性质,《墨经》把辩定义为"争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