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圆融

Posted 孔子

篇首语:或许是时间炖化了他们的异端,或许是岁月油炸了我的坚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智慧圆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智慧圆融

“颜回仁爱无敌,子贡口才了得,子路英勇神武,子张庄重严谨。”孔子对其学生的评价,每个都比做老师的要强,为何还要是从孔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智慧圆融的孔子小故事。

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子夏。有一天,他问孔子,有关他的一些同学们的修养情况。

他问道:“老师,颜回同学为人怎么样?”

孔子沉吟了一下答道:“颜回的仁爱之心比我要好。”

“那子贡呢?”子夏接着问。

“他呀!他的辩才比我好。”孔子笑着说。

“那子路,子路同学呢?”子夏又接着问。

孔子开心地笑着说:“要说勇武精神,我们都不如他。”

“那子张呢?子张难道也有过老师之处?”子夏满脸狐疑。

孔子顿了顿,说:“子张同学,为人处世,庄重严谨的作风,比我这个做老师的要强。”

子夏听到这里,禁不住站了起来。他曲躬作揖地问道:“老师,这我就不明白了。既然那四位同学,都有超过老师的地方,那么为什么,他们还要师从老师您,学习呢?”

孔子见子夏这样,忙举手向下按了按,并和蔼地对子夏说:“子夏!你别着急,先坐下,听我慢慢说。颜回同学虽然他很仁慈,但有时他过分的仁慈,导致的 不忍之心,使他变得一味地迁就他人,影响了自己对事态作出正确的决断,从而反而害了别人。所以说,他虽能仁,却不能忍。(注:佛家有时说慈悲生祸害,也是这个意思)”

关于孔子的小故事

孔子接着对子夏说:“至于子贡,他的口才的确很好,可谓辩才无碍。他精通语言的妙用,却不识语言的局限,不懂得沉默的力量。所以,他能辩不能讷。”

“关于子路,”孔子继续说:“他英勇过人,敢作敢为,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但有时不懂得谦冲退让,持弱守雌,蓄势而动。这样难免会意气误事。所以说,他能勇,不能怯。”

“而子张呢,”孔子说到这里沉了沉,然后说:“他过于庄重严谨,以致清不容物。不能和煦接众 ,不能容纳有污行的人,让人见之生畏,敬而远之。所以,他能庄,不能谐。”

“因此,”孔子最后总结道:“如果将这四位同学的长处都加起来,来对换我的修养,我也是不愿意的。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要一心跟从我,学习的原因。”

相关参考

2月12日去世的名人大全

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2月12日去世的名人约有80位,年代最早的是圆融天皇逝于正历2年2月12日,如有谬误,敬请包涵。2月12日去世的名人(一)1、正历2年2月12日——圆融天皇去世。2、515年2月1

中国智慧的化身

中国智慧的化身?诸葛亮留给后人什么样反思诸葛亮,曾经是中华民族的智慧化身,许多人把后人的聪明与智慧与诸葛亮相比较,得出自己的高低上下,"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之说,就见人们对诸葛亮的智慧无人伦比

范蠡,商圣的智慧

智慧都是体现在小事情之上的,往往越是最小的事情最能见一个人的智慧。范蠡,一个被商人尊称行业始祖的人,他便是一个智慧超群的人。他的智慧与才华不仅仅体现于前期的谋略之上,更是体现在后期之上。范蠡是一个伟大

基督教 问-什么是“智慧书”-

问:什么是“智慧书”?答:《旧约全书》中的《约伯记》、《诗篇》、《箴言》、《传道书》、《雅歌》、《智慧篇》、《德训篇》(后两卷为“次经”)七卷被称为“智慧书”,因为它们的内容是教导人如何认识智慧、获得

历史秘闻 范蠡,商圣的智慧

智慧都是体现在小事情之上的,往往越是最小的事情最能见一个人的智慧。范蠡,一个被商人尊称行业始祖的人,他便是一个智慧超群的人。他的智慧与才华不仅仅体现于前期的谋略之上,更是体现在后期之上。范蠡是一个伟大

文殊菩萨为什么称为智慧第一

文殊菩萨为什么称为智慧第一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那么文殊菩萨为什么称为智慧第一呢?关于文殊菩萨为什么称为智慧之一是有原因的,首先因为文殊菩萨是佛界的领头人物,也就是说他是佛界第一人,不仅是其他佛的老师...

文殊菩萨为什么称为智慧第一

文殊菩萨为什么称为智慧第一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那么文殊菩萨为什么称为智慧第一呢?关于文殊菩萨为什么称为智慧之一是有原因的,首先因为文殊菩萨是佛界的领头人物,也就是说他是佛界第一人,不仅是其他佛的老师

基督教 问-《智慧篇》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问:《智慧篇》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智慧篇》(TheBookofWisdom)是《旧约》“智慧书”中的一卷,不少抄本都用《撒罗满的智慧》为书名,似乎本书作者就是撒罗满(即所罗门)。其实本书的原文为希

智商和智慧有什么区别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周朝的分封制有多智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将一古人和一现代人放到一起对比,现代人的“智商”可能会碾压古代人,但在智慧方面却不一定能办到。智慧是个广泛定义,不限于具体领

历史秘闻 《老子》10句智慧精髓,道盡人生哲理,以柔克剛,智慧做人

《老子》作為中國第一部具有完整哲學體系的著作,以其豐富的內涵、透徹的說理、雋永的文字,以及深邃的哲理,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01天網恢恢,疏而不失。——《老子·第七十三章》。這句話又作「天網恢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