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题和尚诘问是朱元璋写的吗?他为何会留下这首诗?
Posted
篇首语: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愤题和尚诘问是朱元璋写的吗?他为何会留下这首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愤题和尚诘问是朱元璋写的吗?他为何会留下这首诗?
明太祖朱元璋是平民百姓出身,最初他因家贫而出门讨生活,后来加入了元末的农民军,打败了一个又一个对手,最终才建立起了大一统的明王朝。在还没有当上皇帝之前,朱元璋最大的对手应该是陈友谅。
公元1359年,陈友谅已经完全控制了天完国,不管是士兵数量还是士兵质量都远高于朱元璋。然而最要命的还不在这里,最要命的是陈友谅的长处恰恰是朱元璋的短板,即水战。陈友谅占据着长江上游,朱元璋占据的是下游,朱元璋要想打败陈友谅,他们之间注定要有一场激烈至极的水战,这也是朱元璋一直逃避决战的原因。
同年,常遇春做了一件事,不仅让陈友谅大为震惊,就是朱元璋本人也是万万没想到。原来,常遇春率兵攻克了池州,陈友谅分了一部分兵力来夺城,可是却中了常遇春和徐达的埋伏,一下子就被俘虏了三千多人。常遇春故意激怒陈友谅,他不顾徐达的阻拦和顾忌,愣是不经过朱元璋的请示,直接活埋了这三千人,使得朱陈决战提前爆发了!
当然了,常遇春最后留了几个人给陈友谅报信,他让那人带话给陈友谅:我是常遇春,是我打败了你!这句话霸气是霸气,可是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陈友谅带着他的超级战舰就来攻打朱元璋的小渔船军队了!
朱元璋急得不行,赶紧连夜和几千人动工,硬是把木质的江东桥给换成了石头桥。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变化,效果却格外显著。本来这里的河道就十分狭窄,像陈友谅那样的大军舰,一次只能通过一艘。如果桥是木质的,军舰很容易就能撞毁木桥,而朱元璋这些人就会被他们包饺子。反之,如果军舰无法撞毁石桥,那么笨重的军舰就会成为陈友谅的负担。最后,朱元璋大败陈友谅,陈友谅狼狈逃走,从此以后再不敢轻易打应天的主意。
打败陈友谅以后,朱元璋微服私访到了一家寺院打算借住一晚。谁知道,主持是个眼尖的人,他一下就看出朱元璋身上有很大的煞气,长相也不是良善之辈,就想和朱元璋好好讲道理,以便化解朱元璋身上的煞气。可惜啊,朱元璋听他唠叨听得烦闷无比,最后索性反把主持给教训了一顿。
主持被朱元璋撵走了,朱元璋睡了一个好觉,第二天一大早就离开了。主持醒了以后,来到朱元璋的住处打算询问朱元璋到底是什么人时,才发现已经人去房空了,只不过朱元璋留了一首诗在房中的墙壁上,只见墙上一笔一划潦草的写着“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山僧不识英雄主,只顾哓哓问姓名。”主持这才知道,原来昨天那位竟然是刚刚打败了陈友谅的朱元璋。
相关参考
陆游生前写的最后一首诗,虽然是写给儿子,却包含了对国家的热爱
说到陆游的名字,我们都非常熟悉,他出生于南北宋瓜代之时,终其平生给人们留下的最大的一个印象,那就是执着。他对国度执着,所以他将本身平生的时间都用来伤时感事,他对恋爱也很执着,所以在他的初恋唐婉作古后的
陆游生前写的最后一首诗,虽然是写给儿子,却包含了对国家的热爱
说到陆游的名字,我们都非常熟悉,他出生于南北宋瓜代之时,终其平生给人们留下的最大的一个印象,那就是执着。他对国度执着,所以他将本身平生的时间都用来伤时感事,他对恋爱也很执着,所以在他的初恋唐婉作古后的
历史秘闻 陆游生前写的最后一首诗,虽然是写给儿子,却包含了对国家的热爱
说到陆游的名字,我们都非常熟悉,他出生于南北宋瓜代之时,终其平生给人们留下的最大的一个印象,那就是执着。他对国度执着,所以他将本身平生的时间都用来伤时感事,他对恋爱也很执着,所以在他的初恋唐婉作古后的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丕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国时代群雄逐鹿,我们更习惯于关注兵以诈立的不世之略,以及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回肠荡气,而往往忽略了流淌在战争之外的蓬勃文化。曹家三父子,在《三国演
还不知道:乾隆写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皇帝爱写诗是家喻户晓的事情,他是中国历史上写诗留存至今最多的人,也在各地留下无数墨宝。据统计,乾隆皇帝一生中,一共写了四万多首
历史人物 明朝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为何在当了皇帝之后,却对和尚尼姑极为严苛
很多朋友都知道,明朝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在没饭吃的时候,曾做过和尚。然而,吊诡的是,他当了皇帝之后,却对和尚尼姑极为严苛。>为何会如此呢?>我想,他身处僧群,知道寺庙占有大量土地,很多僧尼不劳而获。乱世
朱元璋为何从出家和尚到皇帝呢?这中间好像有发生一些事情喔!谁可以把这一些详细的资料告诉我勒?一、出生背景朱元璋(原名:朱重八)。父亲叫朱五四,母亲则为陈二娘。家世为贫农。他满十五岁时,由于饥馑和疫病,
明洪武八年(1375年),告老还乡的大明军师、诚意伯刘伯温病危,临终前对守候在身边的儿子刘琏、刘仲景说:“我死后担心会给家里留下祸害,我写的兵书《百战奇谋》乃我一生心血,可惜没有找到传人……本想把
古人云:“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并不只是说着玩的,而是非常有道理的一句话。古代有不少开国皇帝,在坐上皇位之前,把部下都当作兄弟一样对待,苟富贵勿相忘之类的话挂在嘴边。但是,在登基称帝后,
1368年1月23日雪压竹枝低,虽低不着泥。明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雪竹》朱元璋这样一首诗,纯以白话,不用典故,出自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之手。在六百多年前的今天,这位布衣皇帝,向世人描绘出了他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