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孟子斥许行讲的是什么内容
Posted 孟子
篇首语:男人无志,钝铁无钢,女人无志,乱草无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教育家孟子斥许行讲的是什么内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教育家孟子斥许行讲的是什么内容
孟子斥许行
说起孟子,作为炎黄子孙的中国人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孟子的原名叫作孟轲,他的字叫子舆,他的出生地是战国时期一个叫邹国的诸侯国。他的思想和学说被后代儒家学者所传诵和学习,他还是有名的教育家,也是儒学界的一代宗师。那么大家是否都知道孟子斥许行这个故事呢?
孟子画像
孟子斥许行也就是孟子对许行的批判,不赞成许行的主张。许行是战国时期农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和孟子生活的年代差不多相同。我们主要从孟子的一篇文章:《孟子?滕文公上》可以了解到许行的事迹,文中有自楚之滕,南蛮鹊舌之人这样的句子,我们就可以知道许行是楚国人。
相传许行有十几个学生,他们穿的衣服很破旧,都是粗布麻衣,都是以织席贩履为生的。许行和他的学生们来到一个叫滕国的地方,他们不是想坐高官,而是想求得一块土地和一间普通的房屋,以便长期住下来,从事农业耕种。在那个时代许行的主张还是很有影响力的,有一些儒家的学者都改投到许行的门下学习他的学说。
从《孟子?滕文公上》文中可以知道,许行的主张主要有两点,第一是贤能的人应该和老百姓一起参加劳作一起吃饭,第二点是国中货物的价格应该统一,没有相互欺骗的现象。他以这样的观点赞扬尧舜,周公的古代先贤并提倡效法。我们前面说到故事叫孟子斥许行,所以孟子是不赞成许行这种观点的。
孟子认为每个人的身份不同,他们的分工也不同,脑力劳动者对体力劳动者的带领和统治是非常合理的现象。孟子还认为不管是什么派别的学术思想应该向前发展。而不应该一味的尊崇古代,不能选择后退。孟子引用许多生动的比喻为论据,对许行的观点进行驳斥,可谓是精彩无比。
孟子的著作
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孔子儒家学派的继承和发扬者,被后世人称为亚圣。他的著作《孟子》是由孟子其本人和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汇编而成。
四书五经之一《孟子》
《孟子》一书约创作于公元前250年至150年,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据称,《孟子》一书是四书五经中部头最大的一部,约有三万五千多字,共计286章。根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孟子》原著有十一篇,现仅存七篇十四卷。
孟子主要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学成后,他像孔子一样,游说当时的列国,他主要到过梁、齐、宋、鲁等国。在游说中,他试图推行儒家的政治思想,实现他的仁政的政治理论。他在齐国当了一段时间的齐宣王的客卿,但他的政治意图,却没有被齐宣王采用。孟子回到家乡,聚众讲学,成书立说。
一开始,《孟子》一书并没有被列入经书的行列。直到五代时期,后蜀的孟昶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孟子》也在其中,这是《孟子》最早被列入经书的开始。宋朝时期,宋太宗又翻刻了十一经。到了南宋孝宗皇帝时,当时的大儒朱熹把《孟子》正式编入四书的行列,从此,《孟子》有了一个新的高度。明清时期,《孟子》已经是科举考试的必考内容了,相当于现在的教科书。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战国时期楚国农学家许行简介,许行与孟子的论战谁赢了
人物介绍许行生于楚宣王至楚怀王时期。依托远古神农氏“教民农耕”之言,主张“种粟而后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带领门徒数十人,穿粗麻短衣,在江汉间打草织席为生。滕文公元年(公元前332年),许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1、《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
孟子少时孟子少时和孟母戒子讲的是同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出自于汉朝的《韩诗外传》。孟子,原名轲,字子舆,邹国人。他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和孔子并称为孔孟,和后世的朱熹、王阳明合称为孔孟朱
孟子少时孟子少时和孟母戒子讲的是同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出自于汉朝的《韩诗外传》。孟子,原名轲,字子舆,邹国人。他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和孔子并称为孔孟,和后世的朱熹、王阳明合称为孔孟朱
赵奢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他虽然有着出色的军事才能,但是和白起、李牧等人不同的是,他并不是一个纯正的武将,他的大半生都没有出现在军事历史上,早年的时候他曾经跟着赵武灵王参与胡服骑射的改革,后
孔子孟子孔子和孟子两人在思想上的成就都极大,与此同时,他们两人还都是极为有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和孟子两人都以仁为主张,不同的是,孔子是春秋时期人,孟子是战国时期人。孟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被世
人物生平名侨(?-前522),字子产,又字子美,郑国贵族,郑国国都(今河南郑州新郑)人,与孔子同时期。他是郑穆公的孙子,公子之孙,所以人们又称他为公孙侨、郑子产。又因以父为氏,故又称国侨。他自郑简公时
赵惠文王三十年,相国安平君田单与赵奢交谈,他说:我不是不喜欢将军您的用兵策略,让我不怎么敬佩的只是您使用的兵员太多。使用的兵员多,百姓就不能很好地耕种,粮食也要从别国卖入,远距离输送,不能保证军队供应
赵奢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他虽然有着出色的军事才能,但是和白起、李牧等人不同的是,他并不是一个纯正的武将,他的大半生都没有出现在军事历史上,早年的时候他曾经跟着赵武灵王参与胡服骑射的改革,后...
生平僧肇,俗姓张,京兆(长安)人,卒于东晋义熙十年(414),学术界对僧肇的生年,目前存在两种说法:一种认为他活了31岁,即生于384年;另一种认为他活了41岁,即生于374年。据《高僧传·僧肇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