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是用什么策略搞定“胡服骑射”的反对派的

Posted 反对派

篇首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赵武灵王是用什么策略搞定“胡服骑射”的反对派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赵武灵王是用什么策略搞定“胡服骑射”的反对派的

几乎所有的改革,都会遭遇强大的反对派。胡服骑射尽管只是换套衣服,也未能幸免。如何摆平反对派,是改革家们非常头疼但又必须解决的问题。最铁腕的当属商鞅,不管你赞成还是反对改革,一律给我闭嘴,违者充军发配到边远艰苦地区。那么,赵武灵王又如何搞定反对派的呢?他采用的是胡萝卜+大棒双管齐下的策略,注意,胡萝卜在大棒前面,软与硬交替上阵,刚与柔亲密合作,弹性十足。

所谓胡服骑射,就是脱下礼服,换上运动装,在奔驰的马上练习箭术。看起来这事很简单,而且又有国家1号人物推动,办起来应该很顺利。事实恰恰相反。千万不要以为赵雍是老板,下个命令就行了,他还得取得下属们支持。您想想,改革有不少具体的事得办,老板不可能事必躬亲,执行还得靠大家,如果大多数人不支持,改革就搞不下去。

胡服骑射实际上是华夏学习蛮夷,好比大公司借鉴小企业经营模式,容易被认为本末倒置,不被理解。反对派思想深处根植着孔子裔不谋夏,夷不乱华的观念,很难扭转。后来,鲁迅曾一针见血分析这种心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而国粹遂成为孱主和孱奴的宝贝。大家都知道,清军入关后要求汉人剃发,遇到明代遗民的普遍抵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面对的阻力差不多就是这个程度。

中原服饰的标配是上衣下裳、宽袍大袖,下身非长裤,而是裙子;上身非紧身袖口,而是宽口。如此穿着,骑射显然不便。按说,实行胡服骑射在军事上的好处显而易见,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支持呢?

服饰既是遮羞布和保暖装,更是一种文化,发挥着身份标识的功能,就是孔子所说的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春秋时期,郑国贵族不按规定戴起鹬冠,居然引来杀身之祸。时代的车轮驶入战国,但车上绝大多数官员的脑子还停留在春秋时代。要是换成清一色的胡服,官民无别,那不乱套了吗?官员们的优越感也没法体现。当然了,这些人反对胡服,不会拿有损自身利益说事,而是包装为高大上的说法——影响国家安全。赵雍搞胡服骑射,不只命令官员和军人换胡服,还提倡全国人民都穿。反对派认为这是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可能造成人心散乱甚至内乱,不仅不能富国强兵,还会玩火自焚。

胡服骑射除了得到少数民族出身的肥义与楼缓支持,几乎遭到王族、文臣、武将一致反对,正如司马迁所载群臣皆不欲。反对派的代表人物史是赵雍的叔叔赵成。赵雍亲政前,一直由王叔监国,军政大事实际由赵成做主。直到公元前321年赵成丧妻守丧,20岁的赵雍才开始主国。

赵雍的设想是,上朝时自己和叔叔带头穿胡服,其他人就不好说什么了。他派人带着胡服传话给赵成,却低估了这个叔叔的顽固性。赵成认为,向未开化的胡人学习是丢祖宗的脸,但又不便在朝堂上当众与侄子唱对台戏,就打算消极应对,称病不朝。赵雍当然知道叔叔的病根,于是亲自登门求见,苦口婆心说了一大堆话,其中最有杀伤力的一句是这样的:叔顺中国之俗以逆简、襄之意,恶变服之名以忘z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赵简子和赵襄子是赵国名君,一直想灭掉中山国而不能,还被对方反攻,连z城(位于今河北桐乡县北)都差点丢了。赵雍把先王抬出来压叔叔,又用国耻来刺激他,效果很好。

说服王叔赵成,阻力减小了,但并未消失,还是有不少人激烈反对胡服骑射。赵雍于是软硬兼施,除了晓之以理,也挥起了大棒,拿不肯穿胡服的王族赵燕开刀,指责他逆主,罪莫大焉,定性为犯刑戮之罪,威胁要明有司之法。尽管如此,赵雍仍比商鞅温和多了,没有割掉人家的鼻子。

统一高层思想后,赵雍发出改革令,并出台了配套的优惠政策:改穿胡服的,国家给予换装补贴;参加骑射的,5年不用交税。为更好地训练骑兵,赵武灵王不仅虚心请来胡人当师傅,并直接招收胡兵,还在原阳(今呼和浩特东南)建立了训练基地。从历史文献的记载看,吴起、孙膑、商鞅都用过骑兵,但并未普及,且仅作为车兵的辅助,不是独立兵种。真正把骑兵作为兵种建制,赵雍是第一人。

表面上,大家都不反对了,但赵雍很清楚,文武大臣们更多是慑于自己的权威,口服而非心服。因此,在改革初成的第二年(公元前306年),他决定用行动进一步说服众人,于是先打中山,再击林胡,都取得胜利。这两个国家以前经常欺负赵国,现在落败,国人出了恶气,当然更加支持胡服骑射。通过军事胜利,赵雍不仅成功化解了保守派的担心——换装胡服会影响赵国人的民族存在感,而且加强了国民的民族认同感。

5年后的公元前302年,赵雍下令将军、大夫、适子、代吏都换上胡服,标志着胡服骑射改革基本实现。

本站网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赵武灵王为何提倡胡服骑射

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是战国七雄之一,赵武灵王为一代军事伟人。但身为赵国人的赵武灵王为什么提倡胡服骑射?胡服骑射有何优势?战国时候的赵国是个受四面强国夹攻的弱国。它东有齐国,西临秦国,南靠魏国,北依燕国

赵武灵王为什么要改革服饰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在赵武灵王改革服饰以前,军队人们的服饰不利于行军作战,而且服饰大多很繁琐,多是身份的标志,实用性不强,赵武灵王改革服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改革军队的服饰,对风俗文化和政治改革都有一定

赵武灵王为什么要改革服饰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在赵武灵王改革服饰以前,军队人们的服饰不利于行军作战,而且服饰大多很繁琐,多是身份的标志,实用性不强,赵武灵王改革服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改革军队的服饰,对风俗文化和政治改革都有一定

历史典故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当楚国正在遭到秦国欺负的时候,北方的赵国倒在发奋图强。赵国的国君武灵王,眼光远,胆子大,想方设法要把国家改革一番。  有一天,赵武灵王对他的臣子楼缓说:“咱们东边有齐国

历史典故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当楚国正在遭到秦国欺负的时候,北方的赵国倒在发奋图强。赵国的国君武灵王,眼光远,胆子大,想方设法要把国家改革一番。  有一天,赵武灵王对他的臣子楼缓说:“咱们东边有齐国

政治谋略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不守成规,对症下药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不守成规,对症下药赵武灵王(约前340~前295),名雍,战国时期赵国国君,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军事改革家。赵武灵王所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对于当时赵国乃至以后中国社会的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前,赵国情况危急到什么程度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雄才大略大家都知道,但是赵武灵王即位时,赵国的情况可不乐观,我们来看看具体情况。公元前326年,赵肃侯郁郁而终,其子赵雍即位,是为赵武灵王。赵武灵王即位之初,赵国的形势已经到了危如累

历史人物 赵武灵王简介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怎么死的 赵武灵王改革

  中文名:赵雍  别名:武灵王  国籍:赵国  民族:华夏族  出生地:赵都邯郸(今河北邯郸)  出生日期:前340年  逝世日期:前295年  职业:赵国君主www.cha138.com  主要成

32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当楚国正在遭到秦国欺负的时候,北方的赵国倒在发奋图强。赵国的国君武灵王,眼光远,胆子大,想方设法要把国家改革一番。有一天,赵武灵王对他的臣子楼缓说:“咱们东边有齐国、中山(古国名),北边有燕国、东胡,

赵武灵王推行的胡服骑射,对后世服饰有着怎样的影响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励行改革,使首都邯郸成为当时北方最负盛大名的经济文化中心。西汉时,邯郸与成都、临淄、洛阳、宛齐名,被子誉为五大古都。V褐在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之后改变了中国军队中宽袖的最初正规军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