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孔子传

Posted 孔子

篇首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孔子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孔子传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D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序言

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2500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2500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在此五千多年,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

孔子生平言行,具载于其门人弟子之所记,复经其再传三传门人弟子之结集而成之论语一书中。其有关于政治活动上之大节,则备详于春秋左氏传。其他有关孔子言传及其家世先后,又散见于先秦古籍如孟子、春秋公羊、谷梁传、小戴礼记檀弓诸篇,以及世本、孔子家语等书者,当尚有30种之多。最后,西汉司马迁史记采集以前各书材料成孔子世家,是为记载孔子生平首尾条贯之第一篇传记。

然司马迁之孔子世家,一则选择材料不谨严,真伪杂糅。一则编排材料多重复,次序颠倒。后人不断加以考订,又不断有人续为孔子作新传,或则失之贪多无厌,或则失之审核不精,终不能于孔子世家以外别成一惬当人心之新传。

本书综合司马迁以下各家考订所得,重为孔子作传。其最大宗旨,乃在孔子之为人,即其所自述所谓学不厌、教不倦者,而寻求孔子毕生为学之日进无疆,与其教育事业之博大深微为主要中心,而政治事业次之。因孔子在中国历史文化上之主要贡献,厥在其自为学与其教育事业之两项。后代尊孔子为至圣先师,其意义即在此。故本书所采材料亦以论语为主。凡属孔子之学术思想,悉从其所以自为学与其教育事业之所至为主要中心。孔子毕生志业,可以由此推见。而孔子之政治事业,则为其以学以教之当境实践之一部分。虽事隔2500年,孔子之政治事业已不足全为现代人所承袭,然在政治事业之背后,实有其以学以教之当境实践之一番精神,为孔子学术思想以学以教有体有用之一种具体表现。欲求孔子学术思想之笃实深厚处,此一部分亦为不可忽。

孔子生平除其自学与教人与其政治事业外,尚有著述事业一项,实当为孔子生平事业表现中较更居次之第三项。在此一项中,其明白可征信者,厥惟晚年作春秋一事。其所谓订礼乐,事过境迁,已难详说,并已逐渐失却其重要性。至于删诗书,事并无据。赞周易则更不足信。

以上关于孔子之学与教,与其政治事业、著述事业三项层次递演之重要性,及其关于著述方面之真伪问题,皆据论语一书之记载而为之判定。汉儒尊孔,则不免将此三项事业之重要性首尾倒置。汉儒以论语列于小学,与孝经、尔雅并视,已为不伦。而重视五经,特立博士,为国家教育之最高课程,因此以求通经致用,则乃自著述事业递次及于政治事业,而在孔子生平所最重视之自学与教人精神,则不免转居其后。故在汉代博士发扬孔学方面,其主要工作乃转成为对古代经典之训诂章句,此岂得与孔子之述而不作同等相拟。则无怪乎至于东汉,博士皆倚席不讲,而大学生清议遂招致党锢之祸,而直迄于炎汉之亡。此下庄老释氏迭兴并盛,虽唐代崛起,终亦无以挽此颓趋。此非谓诗书礼易可视为与儒学无关,乃谓孔子毕生精神,其所谓学不厌、教不倦之真实内容,终不免于忽视耳。

宋代儒学复兴,乃始于孔子生平志业之重要性获得正确之衡定。学与教为先,而政治次之,著述乃其余事。故于五经之上,更重四书,以孟子继孔子而并称,代替了汉唐时代以孔子继周公而齐称之旧规。此不得不谓乃宋儒阐扬孔子精神之一大贡献。宋儒理学传统迄于明人之亡而亦衰。清儒反宋尊汉,自标其学为汉学,乃从专治古经籍之训诂考据而堕入故纸堆中,实并不能如汉唐儒之有意于通经致用,尚能在政治上有建树。而孔子生平最重要之自学与教人之精神,清儒更所不了。下及晚清末运,今文公羊学骤起。又与乾嘉治经不同。推其极,亦不过欲重返之于如汉唐儒之通经而致用,其意似乎欲凭治古经籍之所得为根据,而以兴起新政治。此距孔子生平所最重视之自学与教人精神,隔离仍远。人才不作,则一切无可言。学术错误,其遗祸直迄于民国创兴以来之60年。今者痛定思痛,果欲复兴中国文化,不得不重振孔子儒家传统,而阐扬孔子生平所最重视之自学与教人精神,实尤为目前当务之急。本书编撰,著眼在此。爱特揭发于序言中,以期读者之注意。

本书为求能获国人之广泛诵读,故篇幅力求精简。凡属孔子生平事迹,经历后人递述,其间不少增益失真处,毕一律删削。本书写作之经过,其用心于刊落不著笔处,实尤胜过于下笔写入处。凡经前人辩论,审定其为可疑与不可信者,本书皆更不提及,以求简净。亦有不得尽略者,则于正文外别附疑辨二十五条,措辞亦力求简净,只略指其有可疑与不可信而止,更不多及于考证办辨订之详。作者旧著先秦诸子系年之第一卷,多于孔子事迹有所疑辨考订,本书只于疑辨诸条中提及系年篇名,以便读者之参阅,更不再事摘录。

自宋以来,关于孔子生平事迹之考订辨证,几于代有其人,而尤以清代为多。综计宋元明清四代,何止数十百家。本书之写定,皆博稽成说,或则取其一是,舍其诸非。或则酌采数说,会成一是。若一一详其依据人名、书名、篇名及其所以为说之大概,则篇幅之增,当较今在十倍之上。今亦尽量略去,只写出一结论。虽若有掠美前人之嫌,亦可免炫博夸多之讥。

清儒崔述有洙泗考信录及续录两编,为考订辨论孔子生平行事诸家中之尤详备者。其书亦多经后人引用。惟崔书疑及论语,实其一大失。若考孔子行事,并论语而疑之,则先秦古籍中将无一书可奉为可信之基本,如此将终不免于专凭一己意见以上下进退2000年前之古籍,实非考据之正规。本书一依论语为张本,遇论语中有可疑处,若崔氏所举,必博征当时情实,善为解释,使归可信,不敢轻肆疑办。其他立说亦有超出前人之外者,然亦不敢自标为作者个人之创见。立说必求有本,群说必求相通,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亦窃愿以此自附于孔子之垂谕。

作者在民国十四年曾著论语要略一书,实为作者根据论语为孔子试作新传之第一书。民国二十四年有先秦诸子系年一书,凡四卷,其第一卷乃孔子生平行事博引诸家,详加考辨,所得近30篇。民国五十二年又成论语新解,备采前人成说,荟粹为书,惟全不引前人人名、书名、篇名及其为说之详,惟求提要钩玄,融铸为作者一家之言,其体例与今书相似。惟新解乃就论语全书逐条逐字解释,重在义理思想方面,而于事迹之考订则缺。本书继三书而作,限于体裁有别,于孔子学术思想方面仅能择要涉及,远不能与新解相比。但本书见解亦有越出于以上三书之外者,他日重有所获不可知,在此四书中见解倘有相异,暂当以本书为定。读者倘能由此书进而涉及上述三书,则尤为作者所私幸。

本书作意,旨在能获广泛之读者,故措辞力求简净平易,务求免于艰深繁博之弊。惟恨行文不能尽求通俗化。如论语、左传、史记以及其他先秦古籍,本书皆引录各书原文,未能译为白话。一则此等原文皆远在2000年以上,乃为孔子作传之第一手珍贵材料,作者学力不足,若一一将之译成近代通行之白话,恐未必能尽符原文之真。若读者爱其易读,而不再进窥古籍,则所失将远胜于所得,此其一。又孔子言行,义理深邃,读者苟非自具学问基础,纵使亲身经历孔子之耳提面命,亦难得真实之了解,此其二。又孔子远在2500年之前,当时之列国形势、政治实况、社会详情,皆与2500年后吾侪所处之今日大相悬隔。吾侪苟非略知孔子当年春秋时代之情形,自于孔子当时言行不能有亲切之体悟,此其三。故贵读此书者能继此进读论语以及其他先秦古籍,庶于孔子言行与其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之第一大圣人者,能不断有更深之认识。且莫谓一读本书,即可对了解孔子尽其能事。亦莫怪本书之未能更致力于通俗化,未能使人人一读本书而尽获其所欲知,则幸甚幸甚。

本书开始撰写于民国六十二年之9月,稿毕于民国六十三年之2月。3月入医院,为右眼割除白内障,4月补此序。

中华民国六十三年四月

钱穆识于台北外双溪之素书楼

再版序

予之此稿,初非有意撰述,乃由孔孟学会主持人亲来敝舍恳请撰述孔孟两传。其意若谓,为孔孟两圣作小传,俾可广大流行,作为通俗宣传之用。余意则谓,中国乃一史学民族,2500年前古代大圣如孔子,有关其言论行事,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以后,尚不断有后人撰述。今再为及传,岂能尽弃不愿,而仅供通俗流行之用。抑且为古圣人作传,非仅传其人传其事,最要当传其心传其道。则其事艰难。上古大圣,其心其道,岂能浅说?岂能广布?遂辞不愿。而请求者坚恳不已。终不获辞,遂勉允之。

先为孔子作传,搜集有关资料,凡费四月工夫,然后再始下笔。惟终以论语各篇为取舍之本源。故写法亦于他书有不同。非患材料之少,乃苦材料之多。求为短篇小书,其事大不易。非患于多取,乃患于多舍。抑且斟酌群言,求其一归于正,义理之外,尚需考证,其事实有大不易者。

余此书虽仅短短十章,而所附疑办已达25条之多,虽如史记孔子世家,亦有疑辨处。此非敢妄自尊大,轻薄古人。但遇多说相异处,终期其归于一是。所取愈简,而所择愈艰。此如易传非孔子作,其议始自宋代之欧阳修。欧阳修自谓上距孔子已千年,某始发此辨,世人疑之。然更历千年,焉知不再有如某其人者出。则更历千年,当得如某者三人。三人为众,而至是某说可谓已得众人之公论。则居今又何患一世之共非之。但欧阳所疑,不久而迭有信者。迄今千年,欧阳所疑殆已成为定论。余亦采欧说入传中,定易传非孔子作。此乃是孔子死后千余年来始兴之一项大问题大理论,余为孔子作传,岂能弃置不列?又此有关学术思想之深义,岂能仅供通俗面弃置不论?

书稿既定,送孔孟学会,不谓学会内部别有审议会,审查余稿,谓不得认易传非孔子作,嘱改写。然余之抱此疑,已详数十年前旧稿先秦诸子系年中。余持此论数十年未变,又撰有易学三书一著作,其中之一即辨此事。但因其中有关易经哲理一页,尚待随时改修,遂迟未付印。对日抗战国难时,余居四川成都北郊之赖家园,此稿藏书架中,不谓为蠹虫所蛀,仅存每页之前半,后半全已蚀尽,补写为艰。吴江有沈生,曾传钞余书。余胜利还乡,匆促中未访其人,而又南下至广州香港。今不知此稿尚留人间否。

学会命余改写,余拒不能从,而此稿遂搁置不付印。因乞还,另自付印,则距今亦逾13年之久矣。今原出版处改变经营计划,不再出版学术专著,故取回再版付印。略为补述其成书之缘起如上。至孟子传,则并未续写,此亦生平一憾事矣。余生平有已成书而未付印者,如上述之易学三书。又有已成书,而其稿为出版处在抗日胜利还都时堕落长江中,别无钞本,如清儒学案。今因此稿再版,不禁心中联想及之。而清儒学案一稿,则尤为余所惋惜不已者。兹亦无可详陈矣。

中华民国七十六年四月

钱穆补序时年九十有三

孔子的先世

一、弗父何

孔子的先世是商代的王室。周灭商,周成王封微子启于宋,遂从王室转成为诸侯。四传至宋公,长子弗父何,次子鲋祀。公不传子而传弟,是为炀公。兄终弟及本是商代的制度。但当时已盛行父子相传,鲋祀弑其叔父炀公,欲其兄弗父何为君。但弗父何若为君,当治其弟弑君之罪,在家庭间又增悲剧,因此弗父何让不受。其弟鲋祀立,是为厉公。弗父何仍为卿。孔子先世遂由诸侯家又转为公卿之家。直到孔子时,鲁国孟僖子尚说孔子乃圣人之后,因弗父何以有宋而授厉公。

二、正考父

弗父何曾孙正考父,辅佐宋戴公、武公、宣公,皆为上卿。但正考父不自满假,每一受命,益增其恭。又自奉甚俭。尝为鼎铭,曰:

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于是,粥于是,以b余。

这真是一有修养的人。

三、孔父嘉

正考父生孔父嘉。孔父是其字,嘉是其名。因获赐族之典,其后代以其先人之字为氏,乃曰孔氏。孔父嘉为孔子之六代祖。

宋宣公传其弟为穆公,孔父嘉为大司马。穆公又传其兄宣公之子为殇公,孔父嘉受遗命佐助嗣君。华父督欲弑君,遂先杀孔父嘉。

四、孔防叔

孔父嘉曾孙曰孔防叔,畏华氏之逼,始奔鲁。为防大夫,故曰防叔。鲁有东防西防,防叔所治为东防,在今费县东北。

孔氏本为宋贵卿。或说孔父被杀,孔氏即失卿位,其子即奔鲁。或说孔父死后,孔氏卿位尚存,至防叔始奔鲁。恐当以后说为是。孔氏奔鲁后,卿位始失。但亦不即为受地而耕之平民。在当时,贵族平民之间尚有新兴之士族,或是贵族后裔之疏远者,或是贵族之破落者,与夫平民中之俊秀子弟,因其学习当时贵族阶级礼乐射御书数诸艺,而得进身于贵族阶层中当差服务,受禄养以为生。此等士族,各国皆有,而鲁为盛。孔防叔在鲁,其身份亦为一士。其为大夫亦只受禄,不得与封地世袭者相比。至是,孔子先世遂又由贵族公卿家转为士族之家。

五、叔梁纥

孔防叔之孙曰叔梁纥,因为鲁邑大夫,亦称叔纥。字亦作陬,又作邹,乃邑名,非国名,与邹国之邹异。

叔梁纥武力绝伦,在当时以勇称。

左传襄公十年:

晋人围逼阳。逼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县门发,人纥抉之以出门者。

逼阳城门有两重,一晨夕开阖之门。又别为一门,高悬在上。逼阳人开其晨夕开阖之门,诱攻者进入城,乃放悬门而下之,阻绝进者使不得出,未进入者不得入。叔梁纥多力,抉举其悬门,使不坠及于地,使在内者得复出。

叔梁纥为孔子父。

相关参考

人人可以成为的圣人,与孔子标榜的圣人有什么区别

众所周知,圣人是我们中华文化中最为推崇的一类人。什么是圣人?我们现在除了从书本中会偶尔见到这个词,在生活已经基本不会用到了!我们知道孔老夫子是圣人,孟子是亚圣,而孔子所推崇的那些先贤们也被他称为圣人!

《孔子春秋》中的孔子 春秋时代的传奇圣人

《孔子春秋》的剧照《孔子春秋》,中国大陆历史题材电视剧,导演张黎、刘淼淼,主演朱刚日尧、李欣汝等。《孔子春秋》塑造了道德层面上的文学孔子。以孔子的道德体系构筑及人生重大活动为核心内容,生动地展现了一位

历史上圣人孔子家族中的女人为何结局多悲惨

孔子在中国封建社会被奉为圣人,孔子的弟子后学被称为贤人,但从今天的观点来看,孔门圣贤在人伦上并不完美。在阅读先秦文献时,我发现孔子、孔子的弟子曾参、孔子的孙子思都曾有休妻的经历。孔子的原配夫人来自宋国

我佩服的书圣人孔子

史上最伟大的圣人孔子一个史上最伟大的老师,一群史上最出色的学生,他们的言行被后世读书人奉为千古经典。然而,在儒家思想的创造过程中,孔子和他的弟子各扮演了什么角色?假如没有这批优秀的学生,还会不会有这位

儒家圣人孔子的亲生母亲到底是谁

春秋时期的孔子就一直被奉为“圣人”、“素王”,倍受推崇。古语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然而孔子的身世是一个难解的历史之谜,历来说法颇多:有说他出生于屠夫之家的;有说他父亲是鲁国小官吏的;更有人说他根

“圣人”孔子的身世之谜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的主线就是“乐礼善学,尚中贵和”的儒学精髓。又一次把这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推到了历史的巅峰,各个国家相继创设孔子学院更是其影响力的体现。第一种说法,孔子就是“私生子”。

千古圣人孔子其实不姓“孔”

孔子姓什么?严格讲,孔子不姓孔,孔是他的氏,不是他的姓。在他那个时代,姓跟氏是分开的。姓不大变,爷爷姓什么,孙子跟着姓什么;氏经常变,爷爷一辈儿以张为氏,爸爸这辈儿以李为氏,到了孙子,可能就改成以赵为

儒家圣人,儒家有几位圣人

儒家有几位圣人?都是哪几位?儒家有五位圣人,分别为:孔子、颜渊、曾参、子思、孟子。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被后世称为“至圣”。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周游列国,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

孔子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是什么意思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

圣人孔子为什么会三次流泪

一哭丧主《论语》有两处记述了孔子的哭泣,其中一次是为丧主。“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临丧哀,不甘。日哭,则不歌。”孔子早年曾治丧礼,他主持的丧礼应该很多。可如何一遇丧主在旁便食不甘味并哀伤哭泣?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