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弟子谁学习成绩最好

Posted 孔子

篇首语:坚硬的城市里没有柔软的爱情,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孔子的弟子谁学习成绩最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孔子的弟子谁学习成绩最好

学习成绩的概念

孔子的弟子当中,谁的学习成绩最好呢?这首先要确定学习成绩的概念指的是什么。我们现在无论中小学还是大学,学习成绩都是指考试成绩。而考试成绩无非两种形式,一种是考察,一种是考试,最后都有一个分数。各科分数加在一起最多便是学习成绩最好。如果以这种标准来看孔子学生,谁的成绩最好呢?

孔子时期的主要课程

《论语述而》第25章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这是指孔子教育学生循序渐进的全部内容与过程。四项中,只有第一项是文化课,是可以考核,可以计算成绩的。其他三项都是社会实践与道德品质的教育,难以具体考核,难以评定分数。因此,如果说学习成绩,实际就指“文”,文化课,实际便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这六门课程都是可以考核有成绩的。那么,我们今天所说的孔子弟子学习成绩,便只能在六艺中来考察了。

学习成绩最好的应该是冉有

孔子弟子中,如果说学习成绩即六艺方面最优长的,应该是冉有。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论证。一、孔子对于各个弟子的最长项都看得非常准。当季康子要录用人才而征求孔子意见时,先后问到三个人。孔子对这三个弟子各用一个字概括其优长,说“由也果”子路坚决果断,“赐也达”子贡通达灵活,“求也艺”,冉有多才多艺。冉有是孔子眼中最多才多艺的人。“艺”也是孔子“游于艺”的艺。二、当子路问如何才能算是完美的人格时,孔子回答道:“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其中专门提出冉求的“艺”,可以知道冉求之“艺”不但在孔子弟子中最优秀,在齐鲁一带也是最优秀的。孔子周游列国后期,鲁国急需人才,孔子派回去的弟子也是冉有,可见孔子对于冉有的才能是非常清楚的,也是很信任的。

如果从六艺之知识掌握以及实际运用操作的能力看,冉有都是最优秀的。如果全面考试排榜的,冉有也应该是第一名,因此孔子弟子学习成绩最好者一定是冉有。

相关参考

中国历史 为什么说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各种学问都是被社会上层人士所掌握的,尤其是涉及与神灵沟通的祭祀礼仪、天文星相、医药占卜等方面的学问;文字产生以后,也是只有少数人有机会学习。这种状况一直到春秋时期才被打破。西周灭

春秋战国 孔子论语名言全文翻译

育人方法一直受人们所传颂,因此今天可大家带来了孔子圣人的经典话语,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裨益。《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

中国历史 《外交家子贡》的历史故事

外交家子贡子贡名叫端木赐,是孔子弟子中口才最好的一个。齐国贵族田常想作乱,但忌惮国内的几个大家族,所以想先打鲁国以巩固自己的势力。孔子听说后就问弟子们:“鲁国是我们的祖国,现在遇到了危难,谁能去拯救?

中国足球历史上最好成绩是

一、中国足球在世界杯历史上的最好成绩2002年首次在亚洲举行的世界杯,最终位列第31名。小组赛被土耳其,哥斯达黎家和巴西共灌进9球。2013年6月15日,在合肥体育中心1:5惨败于泰国国奥,这场比赛再

孔子弟子贤者居多,为何偏偏喜欢颜回

颜回是孔子的学生,是七十二贤之首,孔子对于颜回的评价非常的高,这在其三千弟子中是唯一的,可以说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是最喜欢颜回的,孔子将这种喜欢溢于言表,丝毫不加以掩饰,在那么多的弟子中孔子为什么单单最喜

孔子弟子冉雍个人资料 冉雍的故事介绍

孔子弟子冉雍《论语注疏》记载到:“雍,(孔门)弟子,仲弓名,姓冉。”,孔子弟子冉雍,与冉耕、冉求都是在孔门十哲之列,世人称之为“一门三贤”。冉雍画像孔子弟子冉雍由于家庭是以游牧为生,加上父亲冉离是个品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问一得三的故事

  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与弟子们一起跟着孔子学习。有的弟子偷偷地议论开了:“先生一定对自己的儿子格外关心,多教他不少学问,对我们恐怕是留一手的。”  一天,有个名叫陈子禽的学生问孔鲤:“你在老师那儿一

中国男篮历史球员排名

1.我国篮球最好成绩历史上最好成绩有当时主要球员甚至大名单就更好了中国男篮获得了1994年第12届世界锦标赛第8名,取得了中国男篮历史上的最好成绩,在奥运会上的最好成绩是第八名,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

历史人物 孔子弟子冉求

孔门弟子:冉求的当仁不让>冉求,鲁国人,比孔子小29岁,以擅长政事列于孔门“十哲”。 >  >>    有一次,孔子让几个弟子谈志

孔子为何要带着弟子周游列国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非常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