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司马光为什么要将这一女子置之死地?

Posted 司马光

篇首语:人人都曾经错过,真正属于你的,永远不会错过。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揭秘司马光为什么要将这一女子置之死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揭秘司马光为什么要将这一女子置之死地?

2、竟是被诅咒而死的吗? 揭秘司马良娣之死

揭秘司马光为什么要将这一女子置之死地?

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67岁的北宋名臣司马光终于当上了宰相。司马宰相上台后,将一起陈年老案翻了出来,重新进行审理,审理的结果是,将案中原来已经释放回家的一名乡下女子改判死刑,并立即斩首示众。

此时距案件发生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17年。身为宰相的司马光与这名乡下女子有何仇怨,为何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还一定要置她于死地呢?其实司马光重新审理的这件案子,根本不是什么大案要案,只是一起再平常不过的普通刑事案,案中因改判被杀的女子名叫阿云,在案发时也不过13岁,而整个案子的案情也十分简单。

一起普通的刑事案

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年正月,13岁的登州(今山东登州)少女阿云还在为母亲守孝,孤苦无依。没想到阿云的叔父贪图钱财,竟然以几石粮食(价值约等同于现在2000元人民币)就将阿云卖给了一位名叫韦大的老光棍为妻。韦大容貌丑陋,阿云对这门亲事死活不愿意,可又拗不过叔父。于是阿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杀死韦大。

阿云晚上悄悄来到韦大的家里,适逢韦大正在熟睡,阿云拿起砍柴刀朝着韦大一阵乱砍。被惊醒的韦大下意识地翻身起来用手阻挡,阿云看韦大醒来,又惊又怕,丢掉柴刀,扭头就跑。

阿云当时只是一个年仅13岁的小女孩,柔弱无力,对韦大一阵乱砍,除了砍掉韦大一个手指头外,韦大身上其他地方都是些皮外伤,没什么大碍。于是媳妇没娶着、差点丢掉性命的韦大立即报了官,说有人要杀他。

知县接到报案,迅速赶来勘察现场,并对韦大及其邻居进行审讯。这个韦大,穷得一间屋子能剩下四个墙角,小偷到他家门口都是绕着走,又因长得太丑,平时大家都不喜欢与他来往,更没有与人结下仇怨。因此虽然韦大当时没看清是谁要杀他,但是算下来,除了这个没过门的媳妇阿云,不会有别人。

知县立即将阿云捉来,说这案子明摆着就是你干的,你就招了吧,免得受皮肉之苦。阿云也不抵赖,毫不隐瞒地将事情的整个由来说得清清楚楚。就这样还不到一天,这起杀人案就这样告破了。

简单案子不简单,轰动整个大宋王朝

整个案子的案情就是这么简单,既没有刑讯逼供,也没有栽赃陷害,但这个案子后来不仅轰动了宋朝,在整个中国法律史上,都是一件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件,其影响比清末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不知道要大过多少倍。

阿云招供后,知县以阿云谋杀亲夫的罪名判处阿云死刑。但宋朝律法规定,地方官判处死刑,案件必须逐级上报,最后由朝廷的最高司法机构——大理寺和审刑院进行复核,经复核没有问题的,才准许地方官对人犯执行死刑,这个程序和现在的死刑复核程序很是类似。案子报到登州知府许遵那里,许遵一看就觉得这个判决有问题。

竟是被诅咒而死的吗? 揭秘司马良娣之死

司马良娣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良娣是汉朝的时候太子妾的一个称呼,也是太子妾中品级比较高的,地位上面仅次于太子妃。所以司马良娣其实是一位太子的妾室,这个太子就是汉元帝刘奭。在《汉书·武五子传注》中韦昭有说,“良娣,太子之内宫也。”

司马良娣是刘奭当太子的时候最喜欢的一位嫔妃,但是司马良娣非常的短命,刘奭没有登上皇位之前,司马良娣就不幸去世了。所以后人称她为司马良娣,而不是什么昭仪、妃等。司马良娣死的时候伏在刘奭的身上,哽咽着对刘奭说,自己的死并不是天命,而是其他的姬妾因为得不到太子的宠爱,所以才嫉妒我诅咒于我,这才活活要了我的命啊。刘奭对司马良娣说的这句话深信不疑,所以刘奭悲愤而成疾,常常都是闷闷不乐的,之后也就再也没有接纳过其他的姬妾,将其他的姬妾都远远地拒之门外。这一年,刘奭才二十五岁。

汉宣帝看自己的儿子这样可不行,于是就让皇后许平君选了五个宫女以供皇帝选择,这五个宫女里面就有后来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当时王政君就坐在最靠近太子的地方,穿着一件艳丽的衣衫。而太子刘奭因为痛失爱人根本就没有心情选妃子,但是皇后许平君非常着急,于是太子就随便一指就指中了王政君,许平君见王政君长得也还过得去,而且还是儿子愿意的,于是也就同意了。

司马良娣死前说的话

司马良娣是汉元帝刘奭还是太子的时候最钟爱的一个妃子,位份在良娣,仅仅在太子妃之下,是太子的妾室之中等级比较高的。

司马良娣也是一个不安分的女人,死的时候也不好好死,还硬要在刘奭面前嚼舌根子。司马良娣临死的时候,哭着对刘奭说,自己的死不是天命,而是因为自己深受太子的宠爱,而其他的嫔妃因为妒忌自己盛宠,所以都诅咒自己,自己是被人给活活诅咒死的。刘奭也是太爱司马良娣了,对司马良娣说的这些鬼话深信不疑,所以就跟出家了一样不近女色,把自己其他的姬妾都远远地拒之门外,不让她们靠近自己。

所以汉宣帝和皇后许平君看了这才着急,这样不近女色,汉室江山是没有办法传承下去的。于是汉宣帝就让许平君安排了五个宫女给太子选,说来也是挺随便的,太子选妾就从宫女当中选,看起来汉宣帝和许平君是真着急了。

可是刘奭心里只有司马良娣,他心里难过的根本没有办法再去选其他的女人。但是许平君却看的很紧,一定要让他选一个,当时刘奭就随便指了指自己身边的这个宫女,这个宫女身着鲜亮的服侍,相貌虽不出众,但却也端庄大方,这个宫女就是刘奭日后的皇后王政君。当然王政君还有一个名气非常大的侄子,这个人也是刘氏子孙的仇人,这个人就是日后篡了汉朝江山的王莽。

司马良娣怎么死的

因为历史上关于司马良娣的记载非常的有限,所以后人并不能够从这有限的资料中查证出司马良娣的死因。司马良娣她自己的说法就是因为其他的嫔妃都嫉妒她一个人独独得到太子刘奭的宠爱,所以轮番着诅咒她,所以她才被人活活给诅咒死的。这显然是不实际的一种说法。司马良娣还说了一句话,说自己的死不是天灾。一般人在生病的时候才会说自己是遭了天灾,所以我们大致能够猜测司马良娣应该是抱病身亡的。

我们先不管司马良娣是怎么死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司马良娣如果没有死的话,历史将会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司马良娣当时是刘奭最受宠的妃子,刘奭一点都不喜欢王政君,王政君还是做了皇后,要是司马良娣还活着的话,汉宣帝根本不会想到要让许平君去找五个宫女给刘奭,皇后之位也就没有王政君什么事情了。那么在汉元帝之后继立皇位的就应该不是汉成帝,而是司马良娣的儿子。

最终要的一点就是王政君上位之后,王氏一族一时成为汉朝最权势鼎沸的家族,以至于后来出现了王莽这个人。要知道王莽可是王政君的侄儿,要是王政君没有当时皇后、太后,王莽是没有机会踏上政治舞台,也就更没有机会篡政了,所以汉朝的历史轨迹将会截然不同,而这一切只是因为一个司马良娣的早死。看起来也是一个可怕的故事。

相关参考

于吉为什么被孙策所杀

《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为“小霸王怒斩于吉,碧眼儿坐领江东”。单凭一个“怒”字,可以想到当时小霸王孙策对于吉这一高人是何等的怨恨。为什么孙策非要将这一高人杀了呢?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于吉出现

原因其实只有一个 揭秘灭蜀功臣邓艾之死

邓艾,这个被司马懿一手提拔的曹魏名将,在三国后期扮演着重要角色,姜维北伐中仅有的两次失败均是败在邓艾之手。而邓艾最大的功劳是率兵偷渡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攻灭蜀汉。但是,如此有功之臣后来却被钟会诬陷致...

原因其实只有一个 揭秘灭蜀功臣邓艾之死

邓艾,这个被司马懿一手提拔的曹魏名将,在三国后期扮演着重要角色,姜维北伐中仅有的两次失败均是败在邓艾之手。而邓艾最大的功劳是率兵偷渡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攻灭蜀汉。但是,如此有功之臣后来却被钟会诬陷致...

吕蒙击败关羽后,为何不放关羽一条生路,而非要将他置于死地

由于荆州的特殊性,一直以来都是吴、蜀双方争夺的地盘。不仅在诸葛亮的战略发展中,高度肯定了荆州的作用,而且鲁肃也对荆州颇为看重,其言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千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

揭秘岳飞之死与秦桧无关

1142年初的隆冬季节,宋将岳飞遇害于风波亭。这一悲剧使他本人成为汉民族主义的高度象征之一,在身后赢得了仅次于关羽的战神般的地位,并塑造了牢不可破的忠奸对立斗争的神话。这给很多人一种感觉:假如当初朝廷

红楼梦中晴雯判词是什么 晴雯之死大揭秘

晴雯是小说中最精灵的一个角色,容貌俊俏,性格率真耿直,风流灵巧;这样一个灵动的角色最终还是成为社会的牺牲品,她死在自己手里,死在宝玉手里,死于权利纷争之中。这样一个美丽且聪慧的女子,最终没逃过命运的劫

司马炎篡位时给曹奂优待,为何刘裕造反时,要将司马家族赶尽杀绝

造反,应该是众多行业中代价最大的一个了,因为它最后的结果无非是两个极端,要么笑到最后,成为一朝人王帝主,要么兵败被俘,跌入万丈深渊,有可能连自己家人也要赔上。在这个行业之中也是人才辈出,在中华几千年的

揭秘戴笠之死

化装成挑夫的戴笠据史料记载,1946年3月17日,国民党军统局局长、大特务戴笠乘222号专机由青岛飞往上海。途中,因上海上空乌云密布,大雨不停,地面要求另降机场,飞机只好转飞南京。当戴笠的座机飞抵大雨

杜甫之死杜甫死于糖尿病真相揭秘

【杜甫之死】杜甫死于糖尿病真相揭秘  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巨大,被后人称为“诗圣”,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那这样一位大文豪家是怎么死的呢?让小编带你一一揭开真相吧。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

被骂做昏君却只是一笑置之 晋武帝司马炎轶事

司马炎,司马懿之孙,司马昭之子,公元265年接受魏帝曹奂禅让,代魏立晋,成为西晋开国皇帝,史称晋武帝。司马炎早年,英明神武,选任能臣,平定江南,统一天下,是一个充满激情、高昂进取的明主;晚年,满足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