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历史上管仲死后齐国为什么没有人才可用
Posted 管仲
篇首语: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历史上管仲死后齐国为什么没有人才可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历史上管仲死后齐国为什么没有人才可用
导读:
管仲是齐桓公的相国,齐国的富强,全赖其力。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一类的人物,有很多人还不以为然。孔子曾经说他,没有管仲,我们恐怕已经左衽了,就是已经变成向北方少数民族一样的装束了。然而,到管仲死的时候,齐桓公让他推荐一个相国,他竟然推荐不出来。不仅如此,齐国朝廷竟然是小人当道,污浊横流,一代雄主齐桓公竟然被活活地饿死在宫中。齐桓公四十一年(前645),管仲病重,齐桓公前去探望,询问谁可以接替相位,管仲遍视朝中,竟然没有人可用,于是只好把皮球踢还给桓公,说:“最了解臣下的莫过于国君。”齐桓公只好自己说:“我想任用鲍叔牙,你看怎么样?”管仲说:“鲍叔牙是君子,但他善恶过于分明,见人一恶,终身不忘,这样是不可以为政的。”齐桓公继续问:“易牙怎么样?”管仲说:“易牙为了满足国君的要求不惜烹了自己的儿子以讨好国君,没有人性,不宜为相。”齐桓公又问:“开方如何?”管仲回答说:“卫国公子开方舍弃了做千乘之国太子的机会,曲奉于国君十五年,父亲去世都不回去奔丧,如此无情无义,如何能够忠诚于国君您?况且千乘之封地是人梦寐以求的,他放弃千乘之封,俯就国君,他心中所求必定过于千乘之封。国君应该疏远这样的人,更不能任为相国之职。”齐桓公又说:“易牙、开方都不行,那么竖刁怎么样?他宁愿自残身体来侍奉寡人,这样的人难道还会对我不忠吗?”管仲说:“是人无不爱惜其身,自残其身来侍奉您,这是违反人情的,这样的人又怎么会爱惜您呢?请国君务必要远离这三个小人,宠信他们,国家必乱。”
这就是著名的管仲病榻论相。不久管仲病逝,接替他的公孙隰朋、鲍叔牙也不久死去。齐桓公不听管仲病榻前的忠言,重用了易牙等三人。二年后,齐桓公病重。易牙、竖刁见齐桓公病重将不久于人世,就把宫门堵塞,假传君命,不许任何人进宫,也不给齐桓公送食物,齐桓公竟然活活饿死。齐国大乱。齐桓公的几个儿子为争夺君位各自勾结其党羽,互相攻击残杀,致使齐桓公的尸体停放了两月之久无人收殓,尸体腐烂生蛆,惨不忍睹。那么,管仲死后,齐国为什么死后没有人才可用呢?
齐桓公任用管仲之初,管仲同时向齐桓公推荐过五个人,并把它们的长处一一列举了出来。他们是公孙隰朋、王子成父、宾胥无、宁戚和鲍叔牙。并说:“公孙隰朋长于辩辞,可以担任大司行、王子成父长于征战,可以担任大司马;宾胥无长于刑律,可以担任大司理、宁戚长于农业,可以担任大司田、鲍叔牙敢于直言,可以担任谏议官。”这些人都在霸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才能。这就让人产生了一个疑问,君主荒唐、国家平庸的齐国能够产生人才,而称霸一时的齐国反而没有人才了吗?如果事情真是这样,那也是管仲等人长期占居高位,限制了齐国人才的发展,而他们又不注意培养、发现和选拔人才。在管仲那个时代,爵位是世袭继承制,官位也是相当程度地世袭继承,如果不让他人染指,让自己的儿子出来执政可以吗?就像赵魏两国,从晋文公元年(前636)开始他们进入执政高层,到晋烈公十九年(前401)两家被周烈王封为诸侯,二百多年间,几乎每一代都有能胜大任之人。看起来,管仲等人他们的儿子也没有一个可用之人。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状况呢?根本原因在于,齐国君臣是一种特殊的君臣关系,齐桓公有了管仲,从此只当“甩手掌柜的”;管仲只对齐桓公一人负责,不计两人身后之事。随着事业的成功和霸业的形成,他们已经由改革变成保守。纵观管仲执政后,并没有再做过大的改革事项。这也符合社会的发展基本规律,改革者在初期往往具有开拓精神,对于人才的使用也是不拘一格,一旦成功,他们就会只想到保住改革成果而患得患失,看人的眼光也不再是远大和宽阔。管仲建议齐桓公远离那三个小人这当然没错,可是他建议的那个公孙隰朋又是个什么情况呢?四十年前这个人就和他一起执政,这个人该是多大年龄?管仲的保守还表现在,他可以改革齐国的行政、兵役、军队建制、土地税收和官吏管理制度,却绝不允许改变一种秩序。桓公三十八年(前648),周襄王的弟弟和戎人、翟人合谋侵周,齐桓公派管仲到周去为双方讲和,周王想用上卿的礼节接待他,管仲坚决不从,经过再三谦让,才接受了以下卿之礼拜见天子。这是因为,在齐国,上卿是高、国两氏。
但是,管仲对于权力是绝对不会放手的。齐桓公曾经问他,说自己有两大毛病,好田猎和好色,这会不会危害霸业?管仲说,只要知道谁是贤者,知道了贤者就任用,任用了就信任到底,且不再任用小人就可以了。由此,他得到了齐桓公的信任,齐桓公也从此不再过问杂务事。有人要信任,有人给信任,事业又基本上顺风顺水,谁还会想到将来以后怎么办?尤其是管仲,他只要君主的这种信任,忘记了他曾经说过的要君主远离小人的话,一味看君主的好恶办事,对于一些不好的小人不加驱逐。当齐桓公提出,易牙、开方、竖刁平常为什么没有听他说起时,他竟然说他在位能加以限制,完全是一种只顾眼前不顾身后的做法。齐国成就了霸业,君主和相国都得到了人民的尊重,他们在享受尊荣的同时,看人的标准也不同了,强盛的齐国不可能没有人才,只是这个时候,即便是齐国有人才,但他们不能被置于囊中,有人才也难以脱颖而出。
相关参考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曾被人评价说“能力一般、长相一般、贪财好色、人品很差”,但他有一个优点:会带队伍,会用人才。齐桓公最重用的人才,非管仲莫属。史书上记载,管仲被齐国任用为相后,推行改革,齐国逐渐强盛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为何齐桓公死后齐国就无缘霸主之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春秋初期,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后即国君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任管仲为相,使齐国逐渐强盛。齐桓公于公元前681年在北杏同
在我国春秋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人物叫管仲,他是我国春秋时期齐国的丞相,正是因为他协助齐桓公才成为了春秋时期的霸主,齐国才成为了春秋各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但有很多人对管仲并不是很了解,那么管仲到底是谁?管仲
管仲乐毅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而登上历史舞台。历史上管仲无疑是一个具有改革精神的人物,他在齐国担任相国的时候,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使得齐国迅
简介:(前719-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汉族,颖上(今安徽省颖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道家、思想家、教育家、经济学家,被
管仲简介:管仲(前719-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汉族,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道家、思想家、教育家、经济学家
大家知道,妓院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如何悠久呢?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就有了。妓院的创建者是谁呢?齐国的国相,管仲。提到管仲,大家都会想到“管鲍之交”这个成语。它说的是管仲和鲍叔牙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旷世
大家知道,妓院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如何悠久呢?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就有了。妓院的创建者是谁呢?齐国的国相,管仲。提到管仲,大家都会想到“管鲍之交”这个成语。它说的是管仲和鲍叔牙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旷世
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而登上历史舞台。历史上管仲无疑是一个具有改革精神的人物,他在齐国担任相国的时候,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使得齐国迅速富强起...
据说:凡青楼开业,都要祭拜祖师爷,这个祖师爷不是别人,就是助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的齐国贤相管仲。那么,管仲又是如何成为青楼业的祖师爷的呢?这话还得从头说起。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商后,以首功被封为齐国(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