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魏无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Posted 公子

篇首语: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信陵君魏无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信陵君魏无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魏无忌(?一公元前243年),魏昭王少子,安厘王的异母弟,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因安厘王元年(公无前276年)被封于信陵(今河南宁陕县),所以后世皆称其为信陵君,与舂申常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并称战国四公子。

一、礼贤下士,广大门客

信陵君魏无忌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与赵国平原君、齐国孟尝君、楚国春申君并称战国四公子,但其的声誉却远远在三公之上。《史记》为四人所作的传记里,最懦弱无能的平原君只配跟别人合传,称《平原君虞卿列传》,才能普通的春申君、孟尝君分别单独作传为《春申君列传》和《孟尝君列传》,在以上传记中司马迁均直呼三人的名号,而只有信陵君被命名为《魏公子列传》,且太史公通篇不曾呼其名号而皆尊称为公子。太史公曾高度赞扬信陵君说: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说信陵君的声名能够盖在当时诸侯之上,确有他的道理,并非浪得虚名。然而,天妒英才的历史总是在无情地重复,纵然信陵君满腹韬略,终究也难逃脱郁郁而终的命运。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信陵君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为什么太史公对他如此重视?

信陵君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史记 魏公子列传》记载,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子少子而魏安厘王异母弟也。他也是魏安僖王同父异母的弟弟。前277年,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去世,魏无忌的哥哥魏圉继承魏国王位,n封无忌为信陵君。

信陵君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因而争相前往归附于他。当时,无忌门下的食客有三千人之多。《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载: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众诸侯看到魏无忌的门客众多后,于是各国诸侯连续十多年都不敢动兵侵犯魏国。

信陵君之所以会招来这么多人才之士,就是因为他是真公子、好士。虽然信陵君已经是官,却仍能够委曲自己,这样的人就更容易得人心。在社会心理中,当官的正常情况是趾高气扬的,只要不趾高气扬,人民群众就觉得你很了不起《再能屈尊跟下层人说话,那老百姓就受宠若惊了。如果一个平常人像他那样做,士们并不觉得特别,而信陵君作为一个有权有势的大官却能如此,从而使得食客们感激不尽,以死效力。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使他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魏国有个七十多岁的隐士,叫侯A,因家贫,做着大梁(魏国都城)夷门的守门小吏。无忌听说他品行正派,又多奇计,同街的人非常尊敬,于是驾车往拜,并馈赠了一份厚礼,但侯A不肯接受。于是魏无忌设筵席大会宾客,等人来齐后,魏无忌带着车马和随从,空出车子左边的上座,亲自到夷门去接侯A。侯A为考验一下魏无忌,途中提出要去宰屠牲畜的市场上看望朋友朱亥,无忌即命绕道入市,到了朱亥家门,侯A进去闲聊不止,无忌在外恭候,及至侯A登车赴会,已耽误了好半天。此时,魏国的将军、丞相、宗室以及宾客们都已坐满堂,等魏无忌回来开宴,魏无忌的随从都在暗骂侯A,而魏无忌仍然是面色和悦,一直等到侯赢聊完,才载着侯A回去赴宴。此后,魏国的市井大众都称赞信陵君是一个礼贤下士之人。

后来,魏无忌居住在赵国期间,听说有两位著名的隐士——毛公和薛公,便打算前往拜见.当时,毛公隐居在赌馆里,薛公隐居在酒肆中,他们得知魏国公子想要来结交自己,于是就故意地躲了起来。魏无忌暗访得知二人在薛家,于是假作买浆之人与二人相见。二人被无忌的恭敬、执著所打动,便接待了他,经过融洽的交谈,他们成为了朋友。有人见魏无忌与赌徒同游,深以为怪,无忌却回答说:某常闻赵有毛公、薛公,恨不得与之同游,今日为之执鞭,尚恐其不屑于我。天下的游士听说此事,都纷纷前来归顺魏无忌。

由于社会的风气,魏无忌以养食客为荣,有些上等宾客明白魏无忌的意思,于是就在这方面配合十分默契,侯A在第一次宴席上接过魏无忌的祝酒,就当着众人之面讲:臣乃东门抱关吏也。公子枉驾下辱,久立市中,毫无怠色,又尊臣于诸贵之上,于臣似为过分,然所以为此,欲成公子下士之名耳。

魏无忌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总是抱着一种义气感,正是由于这种重义气行为使他深得人心。魏王爱妾如姬的父亲早年为人所杀,如姬言于魏王,欲报父仇,但三年未抓到仇人,魏无忌知道这个事情,就派宾客斩仇人之头,献于如姬,如姬十分感激,愿意用自己的性命报答信陵君。此外,魏无忌甚至还把这种待人的重义延伸到动物身上。有一次,有一鸠被鹞所追逐,飞于桌下,无忌藏起鸠,等鹞飞去后将鸠放掉,谁知鹞隐藏于屋脊,等鸠飞出后追上吃掉。魏无忌伤感自责说:此鸠避患而投我,乃竟为鹞所杀,是我负此鸠也!更让人想不到的是,魏无忌那一天竟然没有吃饭,令人四处捕鹞,共抓获百余只,他又表示说:杀鸠者止一鹞,吾何可累及他禽!最后想法找到了那只吃鸠的鹞并杀掉,将其余的鹞全部放走。当人们听说此事后,感叹说:魏公子不忍负一鸠,忍负人乎?这些事情使他贤名远扬,众望所归。

当然,魏无忌广招门客,并不只是为了成好贤名,结合后来的事实看,他之所以养客是有深远的政治意图!据《史记 魏公子列传》记载,有一次,魏无忌跟魏王正在下棋,边境传来警报,说:赵国发兵进犯,将进人边境。魏王立即放下棋子,就要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魏无忌劝阻魏王说,这只是赵王在打猎,并不是进犯边境,又接着跟魏王下棋,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可是魏王惊恐,心思根本没有放在下棋上。过了一会儿,又从北边传来消息说:是赵王打猎罢了,不是进犯边境。魏王非常吃惊,问无忌说公子为什么知道事情的真相呢?公子回答说:我的食客中有个人能深入底里探到赵王的秘密,赵王有什么行动,他都会立即报告我。没想到这句话竟然改变了魏王对无忌的看法,从此竟不敢将国事交予他处理了。虽然如此,但更突出了魏无忌门客之广大。

魏无忌养的数千食客,形成了一股政治势力,这一政治势力有四个特点:一是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一个经济上寄生的政治集团,其成员许多都不从事物质生产,而且与物质生产阶层毫无半点关系,只靠某一贵族的供养而生存。二是它以供养者为核心,并且还以供养者政治目的为目的,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供养者服务:它在政治意识上倾向于某一个国家,但对这个国家保持很大的行为独立性,有时游离于数国之间,这都完全以其核心人物的政治态度而定。三是它不具有固定严密的组织,靠经济上的供养关系来维持,并靠义气来凝聚人心,供养人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声誉的高低决定着它的规模。四是它的势力渗透到了各个社会阶层,上至公子王妾,下至赌徒卖浆之流,甚至鸡鸣狗盗之辈,也包括着书立说的文人学士,在社会上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可见,如果剔除其中的经济供养关系,后世的会党组织就和它十分相似。这种政治势力是供养者影响国家政治的工具,也是他挟之自重的资本。

可以说,信陵君后来的成功,就在于他的数千食客形成了政治力量,为他的政治事业做了稳固的铺垫。

二、侯I献计,窃符救赵

上文我们说到魏无忌广纳贤士、养客数千,但这些门客在魏无忌的政治生涯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以下让我们来看看。

《史记 魏公子列传》记载:魏安厘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窃符救赵是一个大家耳闻能详的故事,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魏无忌知人善任、虚心谦恭的态度,同时还能体现出门客在这场战争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和魏无忌的爱国精神。

公元前258年,秦军攻到赵国邯郸城下,赵国危在旦夕。赵国丞相平原君的妻子是魏无忌的姐姐,平原君赵胜多次向魏安厘王和魏无忌送信,请求魏国救援,魏安厘王派晋鄙率十万兵马救赵,军至河南汤阴,秦昭襄王听到魏国和楚国发兵去救赵国,就派人去对魏安厘王说:邯郸早晚得给秦国打下来。谁要去救,我就先打谁!魏安厘王听了十分恐惧,命令按兵不动。

魏安厘王处于两难选择之中:进兵吧,怕得罪秦国:不进兵吧,又怕得罪赵国。他只好不进不退地耗着。平原君也派人上邺城请魏国大将晋鄙进兵。晋鄙回答,不敢自作主张。平原君又给信陵君魏无忌写信,说:请公子看在你姐姐的份上,火速发兵来救邯郸十几万人的生命财产!魏无忌立即持信恳请安厘王出兵,魏安厘王仍不同意。信陵君魏无忌对门客们说:大王不愿意进兵,我自己上赵国去,要死就跟他们死在一起。他预备了车马,决计去跟秦军拼命。有一千多个门客也愿意跟着他一块儿去。

魏无忌带着车队路过夷门时去跟他的朋友、守门人侯A辞别。侯A冷淡地说:公子保重。我老了,不能跟您一块儿去。魏无忌向他告别后就走了。走不多远,魏无忌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儿,侯A连一句体贴的话都没有,忍不住再回去问问。

侯A见信陵君回来了,就说:我料定公子准得回来!

魏无忌说:我想我一定有得罪先生的地方,特地回来请先生指教。侯A说:公子收养了几十年的门客,你这么上秦国的兵营里去,正像绵羊去跟狼拼命,不是白白去送死吗?

侯A接着说:我听说魏王的宠妃如姬的卧室放有调动部队的虎符,听说公子你曾为她报杀父之仇。向她求助,她必定会冒死相助窃出虎符的。公子只要请她把虎符偷出来,拿了虎符去夺取晋鄙的军队,才能跟秦国打仗。魏无忌听从了侯A的计策,前去请求如姬帮忙,如姬果然盗出兵符交给了魏无忌。魏无忌拿到了虎符后上东门跟侯A辞别。侯A说:我的朋友朱亥,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大勇士。要是晋鄙不把兵权交出来,公子就叫朱亥杀了他。

魏无忌到邺后,拿虎兵符假传魏安厘王的命令代替晋鄙担任将领。晋鄙合了兵符,验证无误,但还是表示怀疑,不想交出兵权。这下激怒了魏无忌带去的屠狗力士朱亥,他吼道:虎符已合,救兵如救火,不得消磨时间!言罢从袖中取出四十斤重的铁锤将晋鄙打死。魏无忌拿着虎符给将士们下令:父亲和儿子都在军队里的,父亲可以回去,哥哥和弟

弟都在军队里的,哥哥可以回去:独子可以回去养活老人;有病的或者身子弱的,也可以回去。其余的人都跟我去救赵国。

魏无忌统领晋鄙的军队后,精选士兵八万开拨前线,指挥这八万将士向秦国的兵营冲杀。秦将王没想到魏国的军队突然会来攻打,手忙脚乱地抵抗了一阵。平原君也开了城门,带着赵国的军队杀了出来。两边夹攻,一举击溃秦国,解除了邯郸之围。

这段故事被郭沫若写成五幕历史剧《虎符》,而且还加进了许多感情戏,如把信陵君与如姬描写成恋人关系等,流传比较广。虎符是古代调发军队的凭证,因为铜铸成虎形,所以叫虎符。背有铭文,剖为两半,一半留在朝廷,另一半授予统兵将帅。调兵时,只有见到朝廷手里的那一半,且与自己手里的这一半合上,将帅才能相信调兵的命令是真的。

魏无忌在救赵前,先进行了一场争夺军权的斗争,他利用虎符制的漏洞窃符将兵,紧急关头击杀了晋鄙,造成握有兵权的既成事实,等魏王知道时已经没有办法了。将兵之后,他根据兵求精而不求众的考虑,裁减了部分兵卒,他把裁减与对士兵的恩遇结合起来,并申之以军令,做到恩威相济。战斗中,他把自己的私属宾客置于士卒之先,极大地鼓舞和振奋了士气。无忌的这次军事行动是攻其不备,因而轻易地击垮了秦军。

明人李贽对侯A策划的这次窃符救赵一事大加称赞,曾写《咏史》一诗云:

夷门画策却秦兵,公子夺符出魏城。

上客功成心遂死,千秋万岁有侯A。

在窃符救赵这一事件中,有人评价魏无忌此举够义气,因此赞道: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阐释了轻生死、重仁义的侠士精神。但谁又能够体会魏无忌因此而客居赵国十年,有家不能回的滋味?

如果说魏无忌的所为证明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那么他为什么要救赵国呢?可以肯定那是因为他姐姐在赵国。如果没有这个因素,信陵君还会不会舍命去救?这是为公还是为私?救赵有功于赵,而于魏怎么办,自己岂不是叛臣吗?尽管事实证明魏国可以救赵成功,但一旦救不成呢?自己岂不成了千古罪人吗?难道魏无忌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吗?其实并不然,以魏无忌的聪明才智不会不考虑这些问题,甚至会茶不思,饭不想的思考这些问题。最后,他之所以选择了出兵救赵这一条路,不仅是为了自己私人的关系,也是为了国家社稷着想。他具有一种强烈爱国的精神,他深深地明白秦国势力强大的国家,如果这次不去救赵国,等到秦国灭掉了赵国,攻打的对象必然是魏国,那时魏国必将会陷人危机,一发不可收拾!

魏无忌这也是为了国家百姓的安稳着想!然而就是因为如此让他成了一个违抗圣命,不逆不道的罪臣了。

相关参考

信陵君魏无忌是谁魏无忌有什么

信陵君魏无忌是战国时期魏国的政治家、军事家,因为其封地在信陵,所以后人便称其为信陵君,也是战国四公子之一,那么这个信陵君是个什么样人,又有何作为呢?战国有四个贤能之人,而信陵君魏无忌就是其中之一。因此...

信陵君魏无忌怎么死的 魏无忌有没有妻子孩子

...,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作为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他的品德得到了世人的认可。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儿子,他的地位和身份无从质疑。信陵君魏无忌,出生年月不详。他是魏昭王最小的儿子,魏安厘王的异母...

应该如何评价魏无忌 信陵君魏无忌有哪些故事

战国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在他的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战国自周天子失势后,丢失已久的操守和职业道德。他是高高在上的皇族子弟,但是他却从不拿自己的身份说事,作为一个有故事的人,战国因为有了信陵君而变得异常的精...

对魏无忌的评价 信陵君魏无忌力挽狂澜

信陵君魏无忌魏无忌(出生年份不详—公元前前243年),魏昭王的儿子,与安釐王是同父异母的兄弟,魏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公元前276年,被封信陵,位于河南省宁陵县,被后世称为信陵君。魏无忌与孟尝君田文、春申君黄...

与长孙无忌有关系吗? 信陵君魏无忌的简介

魏无忌(出生年份不详—公元前前243年),魏昭王的儿子,与安釐王是同父异母的兄弟,魏国着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公元前276年,被封信陵,位于河南省宁陵县,被后世称为信陵君。魏无忌与孟尝君田文、春申君黄歇

战国四公子信陵君魏无忌有什么样的优点

...公元前276年,被封信陵,位于河南省宁陵县,被后世称为信陵君。魏无忌与孟尝君田文、春申君黄歇和平原君赵胜四人被当代人称为战国四公子。魏无忌为人宽厚,待人有礼,经常礼贤下士,很多门客都归附在他麾下。在巅峰时...

魏无忌为了改变魏国的命运都做了什么努力

信陵君魏无忌魏无忌(出生年份不详—公元前前243年),魏昭王的儿子,与安釐王是同父异母的兄弟,魏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公元前276年,被封信陵,位于河南省宁陵县,被后世称为信陵君。魏无忌与孟尝君田文、春申君黄...

魏无忌为了改变魏国的命运都做了什么努力

信陵君魏无忌魏无忌(出生年份不详—公元前前243年),魏昭王的儿子,与安釐王是同父异母的兄弟,魏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公元前276年,被封信陵,位于河南省宁陵县,被后世称为信陵君。魏无忌与孟尝君田文、春申君黄...

战国四公子中唯一出身平凡的人,最后满门被杀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黄歇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四公子除春申君以外,其余三人皆是君王后代。其中信陵君魏无忌是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孟尝

春秋战国信陵君魏无忌为何终身未掌大权?

...公子,在那个叱咤风云的时代,格外扎眼,其中尤其是以信陵君魏无忌最有才华,也最为正义。但是,其他三位公子都是出将入相,掌握国家的实权,如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都做过丞相。而春申君黄歇更是因为有功执掌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