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子的一生中 对他最差的评价是什么

Posted 孔子

篇首语: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在孔子的一生中 对他最差的评价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孔子的一生中 对他最差的评价是什么

子路跟着孔子走,却落在了后面,碰到一个老者,子路问道:“您看见我的老师了吗?”老者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说完,便扶着拐杖去锄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着。他便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鸡、做饭给子路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相见。第二天,子路见到孔子报告了这件事。孔子说:“这是位隐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老者家,他却已不在。子路便道:“君子出来做官,只是尽应尽之责罢了。至于我们的政治主张行不通,早就知道了。”

对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这句话,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解释。有一种观点认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指的是孔子,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怎么能算老师呢?”这里将“孰”解释为“怎么”,将整句话看做对孔子的讥讽,这其实是一种曲解。罗继祖先生认为,孔子在《论语・子罕》中曾自己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所谓“鄙事”,就是君子所鄙事的体力劳动,这也就是说孔子能做包括农活在内的多种体力劳动。如此一来,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帽子扣在孔子头上,着实冤枉。

吕本中的《紫微杂说》认为,这两句话其实是指老者自己。老者的意思是:我要是四肢不劳动,就会造成不分五谷的后果。进而引申,为了避免这种后果,我不能舍弃自己的本业,只能辛勤劳动,因此没有注意到过往的人。俞樾的《群经平议》和《古书疑义举例》则从训诂的角度进一步发展了吕本中的观点。俞樾认为,此句中的“不”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语气词,并不表示否定。如在《诗经・车攻》中,“徒御不惊,大庖不盈”中的“不”,毛传就解释为:“不惊,惊也;不盈,盈也。”如此训诂,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老人因忙于勤四体、分五谷,因此没有注意到别的事情,所以不知道哪位是你的老师。

总而言之,以上学者都认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指的是老者自己,意思是老者在专心劳动,没有看到子路的老师。从故事情节上讲,这样的观点也说得通。老者和子路素昧平生,子路一开始便对他恭恭敬敬,按理说老者不应该直接就批评子路。同时,老者留子路住宿,杀鸡给子路吃,还让自己的孩子和子路见面,老者既待子路如此友善,怎会一开始冷言讥讽?

而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则认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对子路的评价,用意是“责(子路)不事农业而从师远游也。”皇侃在《论语义疏》中解释的更为详细,他认为老者的话“言当今乱世,汝不勤劳四体以播种五谷,而周游远走,问谁为汝之夫子……”春秋时值乱世,老者认为当时最重要的事情应该是做隐士并从事农业劳动,而非像孔子那样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从上下文来看,这样的解释也是说得通的。孔子让子路去找老者,老者已然离开,而后子路还自言自语为自己入仕的选择做出解释,这些情节只有在子路曾经受到老者批评的情况下才说得通。

钱穆先生认为,无论是“丈人自谓说”还是“批评子路说”,都有一定道理,当存为两说。其实,我们不必纠结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二句到底指的是谁。整个故事的核心其实是子路最后所说的话――“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他认为,君子出仕为官是对国家天然的责任,不逃避现实,积极参与社会的治理,是人臣应尽的职责,哪怕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被当政者采纳,仍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这其实也是孔子对弟子的一贯教导。在他看来,君子出仕,参与社会的管理与改造,是义所为,不得不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参考

孟子是如何评价孔子的?孔子对他有什么影响

孟子这个名字在中国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具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他最突出的影响就是其仁义善的思想,孟子是一代伟大的圣人,一生在他的身上发生过很多不平凡的故事,当然最先令我们想到的,也是我们最熟悉的故事就是“孟

孟子是如何评价孔子的

孟子这个名字在中国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具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他最突出的影响就是其仁义善的思想,孟子是一代伟大的圣人,一生在他的身上发生过很多不平凡的故事,当然最先令我们想到的,也是我们最熟悉的故事就是“孟

孔子为何对颜回评价最高

孔子与颜回的故事孔子是一代大儒,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与颜回是老乡,也是师生,孔子一生中据说有弟子三千,但是孔子却称颜回是自己最得意的弟子,言语之中处处表现出对颜回的喜爱,对颜回的评价非常的高,称其为“三

孔子与颜回的故事 孔子对颜回的评价有多高

孔子与颜回的故事孔子是一代大儒,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与颜回是老乡,也是师生,孔子一生中据说有弟子三千,但是孔子却称颜回是自己最得意的弟子,言语之中处处表现出对颜回的喜爱,对颜回的评价非常的高,称其为“三

孔子病子贡请见的故事 孔子对子贡的评价如何

孔子病子贡请见相信大家对孔子并不陌生吧。孔子一生收了很多的学生,子贡便是其中之一。有天孔子生病了,他的学生子贡请求去看望孔子,孔子拄着一个拐杖在家门口散步说:“你怎么来迟了?”孔子于是就叹息,随即唱道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 论语卫灵公篇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一生仕途不顺,除了在鲁国有过短时期的“辉煌”以外,大半生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离开鲁国后,孔子首先想到的就是去卫国,而卫灵公似乎也很厚待这位孔夫子,对他许以六万石的俸禄待遇。孔子到了

孔子是如何评价在先秦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诗经》的

《诗经》不但在先秦文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整个中国文学中也享有很高地位,可以说是中国诗歌的发轫,也是当时最高文学成就的代表。孔子与诗经的关系是密切相连的,据历史记载,原来的诗经就有三千多首,后

孔子的乐观源于对文化的信心

孔子的一生,有太多的理由让自己不乐观。尽管他后来被称为圣人,但他所在的时代,却对他采取一种拒绝的姿态。理想对于他而言,总是远处的风景线。然而,孔子总是坚定地行走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总在无限地去接近自己

孔子写信警告大唐宰相韩滉,他是怎么做到的

仲由,字子路,孔门十哲之一。后世对他的评价,有一条是「”闻过则喜,闻善则行”。他禀性刚猛勇武,见到有人陷入危难,一定会去救助对方。周敬王四十年(鲁哀公十五年),卫国发生内乱,子路为救卫出公姬辄,被蒯聩

毛泽东的评价

人物评价毛泽东虽然在晚年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不可争论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中国共产党在他逝世5年以后,对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