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弟子樊迟真的是一个小人吗
Posted 孔子
篇首语: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孔子的弟子樊迟真的是一个小人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孔子的弟子樊迟真的是一个小人吗
相传孔子前后招收过三千多名弟子,其中被认为品学优秀的,有七十多人(有说七十七人,有说七十二人);孔子自己列过一个后来被称为“四科十哲”的弟子排行榜,榜中十人可谓优中之优。樊须,字子迟,也叫樊迟,因为是在孔子结束周游列国回到鲁国后投到他门下的,因此未能跻身“四科十哲”行列。但从《论语》所载他跟孔子的亲近关系看,樊迟是得到孔子赏识的弟子。因此,属于七十多名品学优秀者之一。
尽管如此,樊迟也曾遭到孔子毫不客气的斥责。字面上看起来,斥责措辞之严厉,比起骂宰予“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圬”,有过之而无不及。“朽木”“粪土”只是比喻的说法,而斥责樊迟的是“君子”的反义词,是孔子最鄙视的“小人”。事情的起因是,樊迟想学习农业技术。先是说自己想学种粮食,孔子觉得意外,就委婉地告诉他:“我不如老农民。”接着,樊迟又说自己想学种蔬菜,这时孔子大概有点生气了,告诉他:“我不如菜农。”樊迟走后,孔子很生气,骂他是“小人”。
樊迟想要学习农业技术,孔子为什么骂他是小人呢?这是因为,孔子认为,在当时的形势下,让统治者懂得崇尚礼乐,讲究道义,遵守信用,四面八方的百姓就会扶老携幼前来投奔了,根本用不着学习种庄稼,种蔬菜。换言之,孔子办学,是以培养向统治者传播仁义礼智信之类治国思想的管理人才,不是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更不是培养农民。那么,樊迟为什么想要学习种粮食、种蔬菜呢?清代学者刘宝楠提出一种解释:因为春秋时期,卿大夫实行世袭制,选拔贤能的选举制度被废弃了;贤能之人多没有职位,因而没有俸禄,无法养家糊口,只能自寻生存之道。近代学者钱穆提出另一种解释,说樊迟想要效法神农、后稷“以稼穑教民”,也就是通过自身精通农业技术并向百姓传播以获得百姓的拥戴,最终达到教化百姓的目的。
这两种解释,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从孔子的话看,樊迟学稼、学圃的直接原因是,想要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春秋是军事时期,战争频仍,兵燹不断,人口锐减,大量土地无人耕种,出现了粮食不足的严重问题。樊迟的解决之道,是知识分子身体力行,放下身段,从事农业劳动。有点类似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知识分子下干校,到农村去从事农业劳动。而孔子的解决办法则是,通过改善政治环境,从外国吸引民众,增加人口,解决劳动力问题。樊迟的办法,思想境界很高,但不符合实用主义的标准,等于把自己变成了体力劳动者,只能解决自己一人或一家的问题;孔子的办法,实际上就是跻身统治阶级,目的是解决一国的粮食问题。说起来,孔子的追求挺高大上。
樊迟大约只是一时冲动,那么想了一下,并没有坚持走“农业救世”的道路。就是说,还是接受了老师的意见。因此,除了这一次被孔子骂为小人之外,《论语》中记载的樊迟,就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弟子。他向孔子请教“知(智)”“仁”等问题,其中“仁”的问题问了三次之多,孔子都耐心地予以解答。有一天,跟着老师游祈雨台时,向孔子请教“崇德、修慝、辨惑”什么意思,得到了孔子的表扬。还有一次,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主动向他转述自己是如何回答孟懿子请教“孝”问题的,并加以解释。
喜欢开玩笑的苏东坡,给孔子的话“君子多乎哉”对了个“小人樊须也”的下联,嘲谑长络腮胡子的秦观秦少游(善作情词的秦少游是个络腮胡子,有点出乎意料吧)。一个中规中矩的孔门弟子,因为向孔子问了个奇葩的问题,因为姓名有意思,便被后人牢牢记住。而他危难之际能够保持沉着冷静,有勇敢的表现,这个优点,却少有人知。从樊迟的故事中,我不禁感慨:人的身后名声,真是难以逆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参考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三千徒众立,七十二贤人。”这是出自古时家教经典之作《名贤集》中的几句话,其中“三千徒众立,七十二贤人”两句指的是孔子的弟子,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由于《名贤集》的“启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三千徒众立,七十二贤人。”这是出自古时家教经典之作《名贤集》中的几句话,其中“三千徒众立,七十二贤人”两句指的是孔子的弟子,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由于《名贤集》的“启
导读:“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三千徒众立,七十二贤人。”这是出自古时家教经典之作《名贤集》中的几句话,其中“三千徒众立,七十二贤人”两句指的是孔子的弟子,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由于《名贤集》
孔子三千弟子真的有七十二贤人吗?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三千徒众立,七十二贤人。”这是出自古时家教经典之作《名贤集》中的几句话,其间“三千徒众立,
孔子三千弟子真的有七十二贤人吗?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三千徒众立,七十二贤人。”这是出自古时家教经典之作《名贤集》中的几句话,其间“三千徒众立,
孔子有教无类,对学生更是循循善诱。在《论语‧先进》之中,孔子向其中一名弟子「哂」了一下。不少注释,都会将「哂」的意思解作嘲笑。但事实上,孔子真的在嘲笑弟子吗? 当时孔子与四名弟子聊天,并问众人,
“苗而不秀,秀而不实”这八个字,据说是孔老夫子叹惜他的学生颜回的。颜回英年早逝,几乎使孔子痛不欲生,连呼“天丧予,天丧予!”有跟随他的弟子问,老师你真的那么悲痛吗?孔夫子回答说,不为像颜回这样的人悲痛
似乎长久以来,我们印象中的汉高祖刘邦,总是带有一些市井的、小人的气息,的确,与项羽相比,他的出身并不算怎么高贵,或许从最初的身份来看,他的确就是一个有着小人特点的人物角色,然而随着刘邦的发展壮大,曾经
很多人都不了解唐朝名将张士贵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全榜网小编一起欣赏。>中国的历史浩浩荡荡几千年,其中有无数的人物被记载了下来,但凡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不管是好还是坏,其实都是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但是
近日,由吴秀波主演的《大军师司马懿之军事联盟》,火遍网络和荧屏,引发了广大历史爱好者的追剧热潮。然而,与此同时,剧中的部分情节也引发了人们的讨论——尤其是那些与历史真相有所出入的剧情。这其中,最具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