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帝的後三位皇后,包括摯愛董鄂妃

Posted 皇帝

篇首语: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順治帝的後三位皇后,包括摯愛董鄂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順治帝的後三位皇后,包括摯愛董鄂妃

清世祖順治帝一生先後有過四位皇后,分別是第一任廢后博爾濟吉特氏、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第三任孝獻皇后董鄂氏和第四任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第一任皇后是攝政王多爾袞和孝庄太后強塞過來的,順治皇帝極其不喜,最終在兩年後成功廢后,這也是清朝第一例也是唯一一例的廢后。
但是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皇后代表著一國之母,皇后的位置一般不可以久虛,特別是代表清朝統一天下後的一國之母,而且順治皇帝又是年紀輕輕的。
順治皇帝廢掉皇后才不久,孝庄太后和文武百官又開始為順治皇帝的第二位皇后的人選開始重新忙碌起來。
當時順治皇帝雖不乏妃嬪,但他都不滿意,認為她們中無人能配得上皇后這個一國之母的稱號。因此發布詔令在滿洲所有旗人女子和蒙古貝勒以下,大臣以上的所有貴女中選擇出一位品行兼優的皇后出來。
候選人極其龐大,但是真正有資格成為一國之母的依然只能是清朝的政治盟友——蒙古。
果不其然,最後依然選了科爾沁蒙古鎮國公綽爾濟的女兒博爾濟吉特氏,她是吳克善的侄孫女,廢后靜妃的從侄女。
科爾沁草原
順治十一年(1655年)五月,順治皇帝被迫再次聘娶一位科爾沁蒙古部落的女子為妃,為了這件婚事,孝庄太后派鎮國公巴布泰、內大臣鰲拜等滿蒙勛貴,攜帶五匹身馱甲胄玲瓏鞍的駿馬,五十匹綢緞、一百匹青布、一個金茶筒、一個銀盒,到綽爾濟家,舉行聘親禮。
五月二十八日,順治皇帝正式冊立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后。
六月十八日,順治皇帝再一次在太和殿舉行了清王朝入關第二次盛大的婚禮。
這樣的換湯不換藥的政治婚姻,可想而知順治皇帝是何感受。
果不其然這次大婚之後,順治皇帝又開始新一輪的對新立的科爾沁皇后挑刺,說她雖然「秉心淳樸」,然而卻「乏長才」,後來又命令禮部收回皇后的冊寶,對皇后應行的各種禮儀活動也進行限制,又不準皇后到慈寧宮給孝庄太后請安,使得順治皇帝和孝庄太后這對母子之間的關係降到了冰點。
順治皇帝的各種作,各種妖,最終還是被自己的另一位老婆給鎮壓下去了。
順治十三年(1656年),內大臣鄂碩之女董鄂氏成為順治皇帝的妃子。
順治帝對這位年已十八歲的妃子十分滿意,《孝獻皇后行狀》記載順治皇帝稱讚她「穎慧過人...有母儀之度...性孝敬,知大禮,其於上下能謙抑惠愛,不以貴自矜...至節儉,衣飾絕去華彩」。
在順治皇帝眼裡看來,董鄂妃是完美無缺的,是自己的白月光,是自己的紅顏知己。
順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董鄂氏就被封為賢妃,僅僅一個月,就再次晉陞為皇貴妃,成為宮廷中地位僅次於太后、皇帝和皇后的人。
順治皇帝對董鄂妃這種異乎尋常的寵愛,說明董鄂妃的確是一位聰穎過人的美人,那她為什麼遲至十八歲才被選入宮廷中呢?
因為按照清朝風俗,十六歲出嫁,已不算早婚。而董鄂妃十八歲時才得以入宮,不符合常理。
第二次婚姻的時候多爾袞已經死去多年,這次婚姻由孝庄太后發起,但是順治皇帝也是在滿蒙貴族中的眾女子中親自慎重挑選的。
董鄂氏身為內大臣鄂碩之女,理應要參加這次大規模的選妃活動。
董鄂妃劇照
因為清王朝有專門的為皇家子孫挑選配偶的制度——選秀女制度。即每三年要在滿蒙漢八旗中選一次秀女,「或備內廷主位,或為皇子、皇孫拴婚,或為親、郡王及親、郡王之子指婚」。
這個制度就是順治年間開始的。根據史料記載,順治皇帝早年年齡尚小,則不具備選秀女的條件,直到順治十年(1654年)順治皇帝準備第二次大婚才下令進行選秀女。因此,順治十年十月至十一年五月,在滿蒙漢八旗中的選妃活動,是清王朝舉行的第一次選秀女活動。
由於是第一次選秀,加上清朝剛入關沒多久,部落風俗還很平常,選秀程序也不完善,當時可能有很多八旗女子已經許配他人或在選秀過程中不慎落選,這次選秀女活動董鄂妃落選也就不是什麼稀奇的事了。
儘管湯若望在回憶錄中沒有指名道姓(也可能他根本弄不清皇帝妃子的姓名),記載和正史記載也有一些出入,但是他所提供的線索卻非常多。
順治皇帝載於史冊的嬪妃一共有十八人。但能讓他為之傾倒的只有皇貴妃董鄂氏一人而已。
在這十八名嬪妃中,有三人死於順治年間,即皇貴妃董鄂氏、貞妃董鄂氏、妃子博爾濟吉特氏。貞妃董鄂氏在順治十八年(1662年)正月為順治皇帝殉葬而死,生前未曾生育,妃子博爾濟吉特氏在順治十五年入宮,幾個月突然暴斃,連封號都沒得到。只有皇貴妃董鄂氏於順治十四年(1658年)生過一子,但是其子不足三個月就夭折了,而且自己也在兩年後病故。
綜合這些數據來看,湯若望所描述的貴妃就是皇貴妃董鄂氏。
那位滿洲將領可能是指順治皇帝的親弟弟襄親王博穆博果爾。
《清實錄》記載博穆博果爾為清太宗皇太極第十一子,順治十三年(1656年)七月突然死去。緊接著,八月二十五日宣布立董鄂氏為賢妃,命禮部「查照典禮,擇吉具奏」,而且就在當日派內大臣鰲拜祭襄親王,但是自己心愛的董鄂氏冊立賢妃的典禮卻沒有舉行。
九月二十九日,再次下詔宣布董鄂氏「敏慧端良未有出之上者」,被冊封為皇貴妃,但是直到十二月初六日才為皇貴妃董鄂氏行冊立禮。
如果說襄親王博穆博果爾之死與董鄂氏立妃時間之緊湊是純屬巧合的話,那麼,順治皇帝推遲自己心愛的女人的冊立典禮,而去專註自己弟弟的葬禮,那麼正說明他要冊封的董鄂氏與襄親王之死有著某種千絲萬縷的複雜關係。
董鄂氏入宮後深受順治皇帝寵愛。順治皇帝有幾次都想廢掉第二個皇后而立董鄂氏為後,但擔心自己兩度廢后,會遭到朝臣更為激烈的反對,而且兩度廢除科爾沁蒙古部落的皇后會對滿蒙聯姻的基本國策產生重大影響,所以才沒有執行這套方案。
實際上,董鄂氏在宮中無論權力還是待遇,都大大超過了皇后。
順治十四年(1657年),董鄂氏生一子,僅三月便夭折。順治皇帝為了安慰董鄂氏,追封這個連名字都沒來得及起的孩子為和碩榮親王。兩年後,董鄂氏本人也病逝。順治皇帝為此痛不欲生,親自為董鄂氏守靈,又傳諭輟朝五天,命親王以下,四品以上官員和公主、王妃以下的命婦,齊集宮中景運門內外為董鄂氏哭靈。接著,他追封董鄂氏為「孝獻庄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並在停靈的承乾宮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為寄託自己對董鄂氏的懷念,他命令大學士金之俊為董鄂氏作后妃傳,不僅如此,還自己親自動筆寫《孝獻皇后行狀》。此時的順治皇帝終於實現了自己冊封董鄂氏為皇后的願望,成為順治皇帝的第三位皇后。
真正意義上來講,順治皇帝只有這三位皇后。
順治皇帝的第四位皇后極為特殊,她是康熙皇帝的生母佟佳氏,因為順治皇帝在世的時候從未看過她一眼,是一位沒有名號的庶妃,康熙皇帝登基之後才被康熙皇帝尊為皇太后的,而且年紀輕輕就病逝了。
康熙二年(1663年)逝世,年僅二十四歲。
從此康熙皇帝與孝庄太皇太后相依為命,直到康熙皇帝長大成人,而佟佳氏後來也被康熙皇帝累加謚為「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溫穆端靖崇天育聖章皇后」。佟佳氏出生於佟氏,本來是漢軍旗的後代,康熙皇帝改為佟佳氏,佟氏自此被抬入滿洲鑲黃旗,成為漢姓改滿姓的開端。

相关参考

顺治帝的婚姻为何不幸?他为何独宠董鄂妃呢?

...,年十四,聘为妃。六月,册为皇后。她不久又受到顺治帝的责斥。但这位皇后能委屈圆通,又有太后呵护,才没有被废掉。顺治真正视为

董鄂妃怎么死的

  董鄂妃简介:孝献皇后董鄂妃,正白旗,内大臣鄂硕之女,费扬古大将军之姊,是清朝顺治帝一生最钟爱的女子。孝献皇后董鄂妃的死对顺治帝的打击极大,孝献皇后董鄂妃怎么死的?  董鄂妃怎么死的?丧子之痛打击巨

顺治帝的婚姻为何不幸?他为何独宠董鄂妃呢?

《清史稿·后妃传》记载顺治帝有两后、十五妃。但他的婚姻生活是个悲剧。顺治先后册立两位皇后。一位是他的母亲昭圣皇太后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由多尔衮做主定婚、聘娶。顺治亲政,册为皇后。二人性格不合,顺治废掉

顺治帝有多爱董鄂妃

董鄂妃,清顺治帝福临的妃子,顺治十三年(1656)八月入宫即被封为贤妃,十二月又晋封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行册封礼时,顺治帝还破格大赦天下,同时封董鄂妃之父为三等伯。按照常例,皇帝只有在册立皇后之

顺治帝有多爱董鄂妃

董鄂妃,清顺治帝福临的妃子,顺治十三年(1656)八月入宫即被封为贤妃,十二月又晋封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行册封礼时,顺治帝还破格大赦天下,同时封董鄂妃之父为三等伯。按照常例,皇帝只有在册立皇后之

顺治帝爱董鄂妃吗 顺治帝到底有多宠董鄂妃

董鄂妃,清顺治帝福临的妃子,顺治十三年(1656)八月入宫即被封为贤妃,十二月又晋封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行册封礼时,顺治帝还破格大赦天下,同时封董鄂妃之父为三等伯。按照常例,皇帝只有在册立皇后之

百年堂丨阿膠菊花裡脊與順治帝

一部清宮劇《多情江山》,順治帝與漢女董鄂氏兩情相悅,衝破滿漢不通婚的禁忌,演繹出一段味美的人間麗歌。,其實,在歷史上,董鄂氏端莊麗質,性情溫和,擅長廚藝,順治帝與她相見恨晚,成為亦友亦妻的璧人。相傳,

百年堂丨阿膠菊花裡脊與順治帝

一部清宮劇《多情江山》,順治帝與漢女董鄂氏兩情相悅,衝破滿漢不通婚的禁忌,演繹出一段味美的人間麗歌。,其實,在歷史上,董鄂氏端莊麗質,性情溫和,擅長廚藝,順治帝與她相見恨晚,成為亦友亦妻的璧人。相傳,

董鄂妃与顺治帝的爱情,顺治帝与董鄂妃的故事

顺治帝与董鄂妃的故事董鄂妃,满旗,比顺治晚一年出生,鄂硕之女,祖籍辽宁。顺治十年,即十五岁时为待选秀女,当时嫁给皇太极十一子和硕贝勒博穆博果尔(时十三岁)。三年后,博果尔就死了,不久,董鄂妃奉诏入宫,

董鄂妃与顺治帝的电视剧,顺治帝与董鄂妃的故事

顺治帝与董鄂妃的故事董鄂妃,满旗,比顺治晚一年出生,鄂硕之女,祖籍辽宁。顺治十年,即十五岁时为待选秀女,当时嫁给皇太极十一子和硕贝勒博穆博果尔(时十三岁)。三年后,博果尔就死了,不久,董鄂妃奉诏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