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名字由来和历史

Posted 半岛

篇首语: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韩国名字由来和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韩国名字由来和历史

1.韩国名称的由来

我国史籍称古朝鲜人为“东夷”,意即“东边的弓箭手。

他们散布于满洲地区、中国东部沿海、长江以北和韩半岛(朝鲜半岛)。东夷人中有一个神话,说传说的立国者檀君系天上下凡的父亲和一位以熊为图腾的部落(这样的部落在古代我国南方有许多)的女子所生。

据说他于公元前2233年开始统治,他的后代在朝鲜“黎明宁静之国”、“朝日鲜明之国”执政达一千余年。当周朝伐殷时,东夷人逐渐移向满洲和韩半岛(朝鲜半岛),在中国的战国时代,黄海西岸的东夷同周朝人发生冲突。

这导致他们大部向满洲南部和朝鲜半岛迁移。 “韩”与“朝鲜” 作为一个政权的称号,传说中周之前的檀君朝鲜、周时的箕氏(箕子所建,为殷商的后人)朝鲜和秦汉间的卫氏(汉移民卫满所建)朝鲜其疆域都位於大同江之北,而大同江正是中国和韩半岛的传统疆界(直到朱元璋时才将这一界限撤退到鸭绿江),但在汉武帝出兵东北灭掉卫氏朝鲜之后,“朝鲜”一名便从历史上消失,后来韩半岛上出现的政权在李氏朝鲜之前再也没有用“朝鲜”作过国号,朝鲜只是作为一个历史上的地理名词被偶尔提及,并且是用来表示位於中国之内的一个边疆地区。

我国明朝初年,高丽国的大将李成桂在篡权后为讨好朱元璋而起用“朝鲜”这个国号,“朝鲜”本来与韩半岛的关系并不大。 现在看看“韩”的由来,前面说过,东夷大约在我国战国时期大部迁往满洲南部和韩半岛,东夷还有其他一些部落,即居住在满洲地区的徙貊和居住在韩半岛上的韩族人,他们都属于通古斯族,语言上属阿尔泰语系。

根据我国史书《三国志》和《后汉书》的记载,当时半岛上的韩主要分为马、辰、弁三种,马韩有54国10余万户,辰韩、弁韩各有12国,共约四、五万户。马韩的一部——百济、弁韩的一部——新罗在韩族兼并战争脱颖而出,成为两个大国,新罗后又联合唐朝灭掉百济、高句丽,第一次统一了韩半岛;新罗衰微后,半岛进入三国时代,其中的后高丽再次统一韩半岛, 建立了王氏高丽,再后来,便是李成桂建立的李氏朝鲜,已如前述。

从这一历程可以看出,韩 国的“韩”出自半岛的土著韩族,古代的“三韩”是其代表。在朝鲜分裂之前,朝鲜其实已经叫做韩(抗战时在中国的流亡政府就称为“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这是朝鲜的最后一位君主李熙在被 日本吞并之前改的国号。

而此前朝鲜历史上从未以韩作过国号,那么改国号的根据何在呢? “韩国”的由来 如此看来,在东夷迁韩以前,韩这个名称本来与韩半岛的关系并不大;在周朝时,韩则是半岛上的土著,现在的朝鲜(或称韩)民族主要是以半岛南部的韩人为 主体,融合了汉人、徙貊人、朝鲜人、夫余人、高句丽人、女真人等形成的,此“韩族”只是借用了古代东夷一部的名字而已。 大家知道,春秋时有一个韩国,位列五爵第二等——侯爵,虽然是周室近亲,但国家太小,不久韩国便被晋国灭掉,其统治者进入晋国继续做贵族,《诗经·韩奕》中说:“溥彼韩城 ,燕师所完,以先祖受命,因时百蛮。

王锡韩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国,因以其伯。”由此可以知道,周天子只是封了一个宗室到韩城,但其地的人民则大部是异族正与燕国、巴国等的情形类似。

其中的追和貊即为前述的韩族人和徙貊人,而作为东夷之一的这个韩是在不断迁移着的,被晋国吞并的那个韩只是其留在中原的一支。(后来三家分晋,韩国才得以复国,这是题外话。)

金庠基在《韩徙貊移动考 》中,根据《诗经·韩奕》篇和王符的《潜夫论》等文献的研究,详细考察了古韩族人的移动,并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岐周之西向陕西韩城迁移; 第二个阶段从那里移到河北固城一带;第三个阶段再从那里朝韩半岛一带移动。 因此,半岛的韩和中原的韩其实是同源的,都出自韩城。

而韩城之 “韩”恰恰来自韩族人之“韩”, 可见,韩国国名取子韩族族名,而韩族是东夷的一个部落,所谓“夷”是我国古代华夏族对于边民的统称,所谓东夷、西狄、北戎、南蛮。朝鲜半岛上的“韩族人”与我国历史上的韩国人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2.韩国名称的由来

我国史籍称古朝鲜人为“东夷”,意即“东边的弓箭手。他们散布于满洲地区、中国东部沿海、长江以北和韩半岛(朝鲜半岛)。东夷人中有一个神话,说传说的立国者檀君系天上下凡的父亲和一位以熊为图腾的部落(这样的部落在古代我国南方有许多)的女子所生。据说他于公元前2233年开始统治,他的后代在朝鲜“黎明宁静之国”、“朝日鲜明之国”执政达一千余年。当周朝伐殷时,东夷人逐渐移向满洲和韩半岛(朝鲜半岛),在中国的战国时代,黄海西岸的东夷同周朝人发生冲突。这导致他们大部向满洲南部和朝鲜半岛迁移。

“韩”与“朝鲜”

作为一个政权的称号,传说中周之前的檀君朝鲜、周时的箕氏(箕子所建,为殷商的后人)朝鲜和秦汉间的卫氏(汉移民卫满所建)朝鲜其疆域都位於大同江之北,而大同江正是中国和韩半岛的传统疆界(直到朱元璋时才将这一界限撤退到鸭绿江),但在汉武帝出兵东北灭掉卫氏朝鲜之后,“朝鲜”一名便从历史上消失,后来韩半岛上出现的政权在李氏朝鲜之前再也没有用“朝鲜”作过国号,朝鲜只是作为一个历史上的地理名词被偶尔提及,并且是用来表示位於中国之内的一个边疆地区。我国明朝初年,高丽国的大将李成桂在篡权后为讨好朱元璋而起用“朝鲜”这个国号,“朝鲜”本来与韩半岛的关系并不大。

现在看看“韩”的由来,前面说过,东夷大约在我国战国时期大部迁往满洲南部和韩半岛,东夷还有其他一些部落,即居住在满洲地区的徙貊和居住在韩半岛上的韩族人,他们都属于通古斯族,语言上属阿尔泰语系。根据我国史书《三国志》和《后汉书》的记载,当时半岛上的韩主要分为马、辰、弁三种,马韩有54国10余万户,辰韩、弁韩各有12国,共约四、五万户。马韩的一部——百济、弁韩的一部——新罗在韩族兼并战争脱颖而出,成为两个大国,新罗后又联合唐朝灭掉百济、高句丽,第一次统一了韩半岛;新罗衰微后,半岛进入三国时代,其中的后高丽再次统一韩半岛, 建立了王氏高丽,再后来,便是李成桂建立的李氏朝鲜,已如前述。从这一历程可以看出,韩 国的“韩”出自半岛的土著韩族,古代的“三韩”是其代表。在朝鲜分裂之前,朝鲜其实已经叫做韩(抗战时在中国的流亡政府就称为“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这是朝鲜的最后一位君主李熙在被 日本吞并之前改的国号。而此前朝鲜历史上从未以韩作过国号,那么改国号的根据何在呢?

“韩国”的由来

如此看来,在东夷迁韩以前,韩这个名称本来与韩半岛的关系并不大;在周朝时,韩则是半岛上的土著,现在的朝鲜(或称韩)民族主要是以半岛南部的韩人为 主体,融合了汉人、徙貊人、朝鲜人、夫余人、高句丽人、女真人等形成的,此“韩族”只是借用了古代东夷一部的名字而已。

大家知道,春秋时有一个韩国,位列五爵第二等——侯爵,虽然是周室近亲,但国家太小,不久韩国便被晋国灭掉,其统治者进入晋国继续做贵族,《诗经·韩奕》中说:“溥彼韩城 ,燕师所完,以先祖受命,因时百蛮。王锡韩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国,因以其伯。”由此可以知道,周天子只是封了一个宗室到韩城,但其地的人民则大部是异族正与燕国、巴国等的情形类似。其中的追和貊即为前述的韩族人和徙貊人,而作为东夷之一的这个韩是在不断迁移着的,被晋国吞并的那个韩只是其留在中原的一支。(后来三家分晋,韩国才得以复国,这是题外话。)金庠基在《韩徙貊移动考 》中,根据《诗经·韩奕》篇和王符的《潜夫论》等文献的研究,详细考察了古韩族人的移动,并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岐周之西向陕西韩城迁移; 第二个阶段从那里移到河北固城一带;第三个阶段再从那里朝韩半岛一带移动。 因此,半岛的韩和中原的韩其实是同源的,都出自韩城。而韩城之 “韩”恰恰来自韩族人之“韩”,

可见,韩国国名取子韩族族名,而韩族是东夷的一个部落,所谓“夷”是我国古代华夏族对于边民的统称,所谓东夷、西狄、北戎、南蛮。朝鲜半岛上的“韩族人”与我国历史上的韩国人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3.南朝鲜 城市 :首尔 名字的由来 以及其历史

首尔古时因位于汉江之北,得名“汉阳”。14世纪末朝鲜王朝定都汉阳后,改名为“汉城”。近代朝鲜半岛受日本殖民统治期间,汉城改称“京城”。1945年朝鲜半岛光复后,更名为韩语固有词,罗马字母标记为“SEOUL”,语意为“首都”,汉语名为“首尔”。

首尔作为首都已有近600年的历史,相传公元前18年,百济始祖温祚王南下在今城址上修筑慰礼城定都,后改称首尔。公元392年~475年高句丽占领这一地区,将汉江南北地区称为北汉山州,把现在首尔附近称为南平壤。7世纪中叶,新罗统一朝鲜后,将此地编入汉山州。高丽成宗(公元960~997年)将此地升格为杨州牧(高丽12牧之一)。 1068年,又将其升格为三小京(西京、东京、南京)之一的南京,成为城市。1104年建成南京新宫,1308年升格为汉阳府。朝鲜王朝李成桂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在此大兴土木,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迁都此,称汉城府。1910年日本强占时,改 韩国首尔昌德宫建筑称京城府。1945年朝鲜半岛光复后,更名为韩语固有词,罗马字母标记为“SEOUL”,语意为“首都”。1949年8月,韩国将首尔定为“首尔特别市”。

4.韩国文字的历史

韩国文字起源及其发展历史 韩国人使用传统的表音文字。

韩字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实用的表音文字,得到了文字研究专家们的高度评价,他们认为韩文的文字体系具有出高度的科学性。韩字是由世宗大王(1446年)创造的。

1446年,韩国出现了最早的表音文字——训民正音。其含义正如它的名字所示,是“纠正国民的发音”之意。

韩字的创始人世宗大王是韩国历史上非常杰出的一位君王,他心胸宽广,执政勤勉, 为世人所尊崇。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更还是一位极富激情的学者,他的才能和学识令很多学者惊叹不已。

世宗大王在忙于国事之余,喜欢读书和坐禅。他具有坚持个人主张,决不妥协的性格。

对国民的爱惜是他的治国之本,他还常常听取庶民的意见。以国民的利益为中心来调整国策,以德治天下。

世宗大王在宫殿里设立了名为集贤殿的学问研究院。他经常在这里读书学习,和学者们讨论学术问题,并发行各种书籍。

世宗大王在执政期间深刻体会到普通庶民无法读写复杂的中国文字,无法用文字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进行对话的痛苦,当时的中国文字是接受教育的贵族们的专属物。 国内的有识之士使用的都是从中国引入的汉字,因此无法充分地表现韩语的发音和感情。

普通庶民的上诉也只能以口头方式进行。不仅如此,年积月累的农业耕种经验和方法也都无法流传下去。

世宗大王非常同情国民的处境,作为一个想要发展民族文化,推进国家独立的一代明君,他开始苦思冥想,梦想创造出一种独特而易学易懂的文字,让普通的庶民也可以轻松驾驭。 训民正音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世宗大王在公告序言中写道:“中国文字是基于中国历史应运而生的,因此无法清楚的表达韩语特有的语境,无法充分表现庶民的想法和感情。考虑到我国子民的实际情况,我创立了这28个字母。

这些文字简单易学,希望能提高每位国民的生活质量。”从这篇序言中可以看出世宗大王对文化的独立、国民的繁荣所持的执着和献身精神。

世宗大王创造的28个字母延续到今天,我们只使用24个字母。 这24个字母如下: 辅音 : (g,k), (n), (d,t), (r or l), (m), (b,p), (s), (ng), (j), (ch), (k) (t), (p), (h) 元音 : (a), (ya), (eo), (yeo), (o), (yo), (u), (yu), (eu), (i) 训民正音初创时有8个基本表音字母,分别是辅音 ",,,," 和元音" .,," 。

将辅音和元音分开是为了能随意组合辅音和元音,使其发挥组合成音节的功能。训民正音有别于象形文字,其辅音字母的发音是根据人的发音器官创造的,各个字符由各自不同的音构成,其他辅音只需根据发音的强度在基本字母上增加一笔。

元音是根据天、地、人的形象创造出来的。"." 是模仿圆天,\'\'是模仿平地,\'\' 是模仿站立之人的形态。

其他的元音,如 "(a), (ya), (eo), (yeo), (o), (yo), (u),(yu)" 皆是从这3个元音变化而来的。上述的3个元音现在已不使用。

民正音的出世是一项伟大的创举。以人的发音器官为基础创造的辅音字母,依据天、地、人的形态创造的元音均是一项革命性的前所未有的伟大创举。

创造韩文表音字母的世宗大王和集贤殿的学士们认为人类的发音不仅仅是单纯的生理现象,还有一股虽然人们看不到,但实际上更强大的力量在支配着这一行为。他们认为人类的发音和所有的宇宙现象均与阴阳、五行密不可分,并由此推测声音与季节变化以及音乐必然是相通的。

韩语的音节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辅音、元音、尾音,这是世宗大王和集贤殿的学士们创造韩文字的基础。尾音不是单独创建的,而是根据辅音的重复而创,因此韩语是充分有效地结合元音和辅音而成的。

基于上述介绍我们不难看出,韩文的14个辅音和10个元音实际上具备了能够表达世间一切声音的功能。 吉林省是地处边疆的多民族省份,总人口2500万。

全省共有43个少数民族,其中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回族、锡伯族为世居民族。吉林省是朝鲜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全国192万朝鲜族人口中,吉林省有118.2万人,占61.6%。

其中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有83.6万人。 朝鲜语是我国朝鲜族人民的主要交际工具

作为统一的民族语的朝鲜语在历史上很早就形成并且定型了。现在使用朝鲜语的人数,国内外合计约有6000多万。

朝鲜文创建于1444年,是在朝鲜李朝世宗时参考汉语音韵和蒙古文以及西方拼音文字创制的,叫做训民正音,或叫正音文字。 19世纪末,在延边已经出现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教育活动的私塾,二十世纪初,多处有以教会名义办起的私立学校。

在日伪统治时期,受日本帝国主义奴化教育的影响,延边朝鲜族曾一度失去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不能公开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但半公开或私下的本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却一直未中断过。1945年解放和1948年朝鲜族的少数民族地位的确立,为延边朝鲜族语言文字的普及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延边地区,以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的朝鲜族教育,1952年基本上普及了小学,1957年基本上普及了初中。现在全州范围内朝鲜族中,本民族语言文字普及率为90%以上。

5.韩国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韩国的由来

韩国国名取自民族名称。历史上,朝鲜半岛中南部曾是原韩族定居之地,李韩末期,改王称帝,换国号为大韩帝国。

东夷迁韩

我国史籍称古朝鲜人为“东夷”,意即“东边的弓箭手。他们散布于满洲地区、中国东部沿海、长江以北和韩半岛(朝鲜半岛)。东夷人中有一个神话,说传说的立国者檀君系天上下凡的父亲和一位以熊为图腾的部落(这样的部落在古代我国南方有许多)的女子所生。据说他于公元前2233年开始统治,他的后代在朝鲜“黎明宁静之国”、“朝日鲜明之国”执政达一千余年。当周朝伐殷时,东夷人逐渐移向满洲和韩半岛(朝鲜半岛),在中国的战国时代,黄海西岸的东夷同周朝人发生冲突。这导致他们大部向满洲南部和朝鲜半岛迁移。

“韩”与“朝鲜”

作为一个政权的称号,传说中周之前的檀君朝鲜、周时的箕氏(箕子所建,为殷商的后人)朝鲜和秦汉间的卫氏(汉移民卫满所建)朝鲜其疆域都位於大同江之北,而大同江正是中国和韩半岛的传统疆界(直到朱元璋时才将这一界限撤退到鸭绿江),但在汉武帝出兵东北灭掉卫氏朝鲜之后,“朝鲜”一名便从历史上消失,后来韩半岛上出现的政权在李氏朝鲜之前再也没有用“朝鲜”作过国号,朝鲜只是作为一个历史上的地理名词被偶尔提及,并且是用来表示位於中国之内的一个边疆地区。我国明朝初年,高丽国的大将李成桂在篡权后为讨好朱元璋而起用“朝鲜”这个国号,“朝鲜”本来与韩半岛的关系并不大。

现在看看“韩”的由来,前面说过,东夷大约在我国战国时期大部迁往满洲南部和韩半岛,东夷还有其他一些部落,即居住在满洲地区的徙貊和居住在韩半岛上的韩族人,他们都属于通古斯族,语言上属阿尔泰语系。根据我国史书《三国志》和《后汉书》的记载,当时半岛上的韩主要分为马、辰、弁三种,马韩有54国10余万户,辰韩、弁韩各有12国,共约四、五万户。马韩的一部——百济、弁韩的一部——新罗在韩族兼并战争脱颖而出,成为两个大国,新罗后又联合唐朝灭掉百济、高句丽,第一次统一了韩半岛;新罗衰微后,半岛进入三国时代,其中的后高丽再次统一韩半岛, 建立了王氏高丽,再后来,便是李成桂建立的李氏朝鲜,已如前述。从这一历程可以看出,韩 国的“韩”出自半岛的土著韩族,古代的“三韩”是其代表。在朝鲜分裂之前,朝鲜其实已经叫做韩(抗战时在中国的流亡政府就称为“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这是朝鲜的最后一位君主李熙在被 日本吞并之前改的国号。而此前朝鲜历史上从未以韩作过国号,那么改国号的根据何在呢?

“韩国”的由来

如此看来,在东夷迁韩以前,韩这个名称本来与韩半岛的关系并不大;在周朝时,韩则是半岛上的土著,现在的朝鲜(或称韩)民族主要是以半岛南部的韩人为 主体,融合了汉人、徙貊人、朝鲜人、夫余人、高句丽人、女真人等形成的,此“韩族”只是借用了古代东夷一部的名字而已。

大家知道,春秋时有一个韩国,位列五爵第二等——侯爵,虽然是周室近亲,但国家太小,不久韩国便被晋国灭掉,其统治者进入晋国继续做贵族,《诗经·韩奕》中说:“溥彼韩城 ,燕师所完,以先祖受命,因时百蛮。王锡韩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国,因以其伯。”由此可以知道,周天子只是封了一个宗室到韩城,但其地的人民则大部是异族正与燕国、巴国等的情形类似。其中的追和貊即为前述的韩族人和徙貊人,而作为东夷之一的这个韩是在不断迁移着的,被晋国吞并的那个韩只是其留在中原的一支。(后来三家分晋,韩国才得以复国,这是题外话。)金庠基在《韩徙貊移动考 》中,根据《诗经·韩奕》篇和王符的《潜夫论》等文献的研究,详细考察了古韩族人的移动,并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岐周之西向陕西韩城迁移; 第二个阶段从那里移到河北固城一带;第三个阶段再从那里朝韩半岛一带移动。 因此,半岛的韩和中原的韩其实是同源的,都出自韩城。而韩城之 “韩”恰恰来自韩族人之“韩”。

可见,韩国国名取自韩族族名,而韩族是东夷的一个部落,所谓“夷”是我国古代华夏族对于边民的统称,所谓东夷、西戎、北狄、南蛮。朝鲜半岛上的“韩族人”与我国历史上的韩国人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此看来,韩国的历史值得商榷。

参考资料:/007

6.首尔的名字的来由

首尔历史悠久,古时因位于汉江之北,得名“汉阳”。14世纪末朝鲜王朝定都汉阳后,改名为“汉城”。近代朝鲜半岛受日本殖民统治期间,汉城改称“京城”。1945年朝鲜半岛光复后,更名为朝鲜语固有词,罗马字母标记为“SEOUL”,语意为“首都”。

对于修改汉语译名,有两层意思:1、“汉城”使人容易联想到“汉朝之城”,让人不免想到韩国曾臣服于中国,为了文化强国,谋求再次振兴大韩民族这一层深层意义,因此要改名。2、由于进来中国的游客越来越多,并且经常将“汉城”与“SEOUL”对不上号,因此韩国政府决定将“SEOUL”的汉译名改为首尔,这不仅符合国际通用的外国地名翻译规则,并且能方便中国游客。

7.韩这个字的来历

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或以国为氏,为唐叔虞之后裔。曲沃武公灭掉了周成王之弟所建立的韩国,封其小叔叔姬万于韩,称为韩武子,武子的曾孙韩厥以封邑为氏,称韩氏。韩厥7世孙建立韩国,公元前230年被秦所灭后,其宗室子孙遂以国为氏,称韩姓,并大都聚居于颖川郡。

是周代晋国的始祖唐叔虞的后代。唐叔虞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儿子被称为晋侯。晋侯的后代毕万,曾被封在韩原。毕万的后代就用封邑为名"韩"作为姓氏。

以国为姓。韩国为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是春秋时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虔。韩被秦灭后,韩国国君的后代,有的就以国名"韩"为姓。

以少数民族的复姓改为韩姓。后魏,鲜卑族有二字姓"大汗"氏,孝文帝改革时,以"汗"与"韩"音相近,改单姓韩。

以人名为姓。传说,上古时黄帝有子昌意,昌意生子韩流,其后有韩经,尧时为仙人,韩经之后遂为韩姓。

聚集地(迁徙分布)

秦灭韩,"尽其地为颖川郡",并以韩国旧都阳翟为治所,此后,"颖川"便成为韩氏的发展繁衍中心。秦汉时期,韩氏播迁于今江苏、浙江、四川、山东、甘肃、河北、北京及北部一些地方。其中,韩襄王子孙韩王信于西汉初逃到匈奴,其子颓当、孙婴于汉文帝时归汉;西汉末年,颓当的玄孙韩骞,避王莽之乱,徙居南阳堵县。唐宪宗时,河南河阳人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是为韩氏入广东最早者。唐朝末年,河南固始韩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在福建安家落户,清代康熙年间,大陆韩氏已有迁入台湾者,此后,有的向海外发展,移居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及欧美一些国家。

台湾的韩姓,多在台北、基隆、阳明山、新竹、台南、台中、高雄等地,人数最多的是新竹县。台湾文献所载,韩氏由闽、粤入台,始于清康熙年间。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朱一贵起义有位叫韩任贤的义民已住在下淡水港多年。当然,这位韩任贤并不是韩氏入台的始祖,在他之前还有先人,有待进一步考据。不过大陆韩姓大批入台则是清康熙之后的事了。

堂号

"泣杖堂":汉朝时候,韩伯愈最孝。一次他犯了过,母亲用拐杖打他,他的眼泪像下雨一样掉下来。母亲很奇怪地问:"我过去打你,你都是欢欢喜喜地接受,今天为什么掉泪呢?"伯愈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对母亲说:"娘呀!过去您打得疼,我知道母亲健康有力,所以喜欢;今天杖落在我身上,我一点儿感不到疼了,我知道母亲体力衰弱了,所以难过得掉泪。"

"昌黎堂":唐朝大文学家韩愈,河北昌黎人。他一生从事古文运动,反对骈体文的华而不实,主张恢复秦、汉时的散文体。历史上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韩姓堂号也为"颖川"、"南阳"。

家乘谱牒

山西:汾阳韩氏支谱不分卷、汾阳韩氏支谱四卷、洪洞韩氏家谱

上海:松江韩氏支谱二卷、韩氏文若公支宗谱

江苏:韩氏宗谱二卷、韩氏家乘十二卷、云东韩氏家谱五卷、晋阳韩氏世谱

浙江:萧山义桥韩氏家谱十卷、湘南韩氏宗谱六十八卷、相韩家谱、咸安韩氏宗谱十六卷

安徽:韩氏宗谱不分卷、南阳郡韩氏族谱

甘肃:礼县韩氏家谱不分卷、韩氏世系源流四卷

江西:袁郡韩祠主谱三卷、韩焕先祠主谱四卷、韩氏族谱、韩氏荣公支谱

历史名人

韩 信:西汉初期官至大将军,封为楚王,后贬为淮阴侯。著名军事家。他智勇双全,治军严明,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屡建奇功,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有"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之颂。与张良、萧何并称"兴汉三杰"。著有《兵法》三篇。

韩 愈:唐朝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首开宋明理学之先河。他还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称为"百代文宗"。

韩世忠:南宋大将。他与岳飞同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先在河北屡败金兵,后驻镇江曾以八千兵迎击金兀术,激战黄天荡,金兵闻之胆寒。

韩 非: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创始人韩国公族,与李斯同师事荀卿。他纵观天下形势,集法家思想之大成,提出"缘道理以从事",实现"法、术、势"合一,以收"道法万全"之效果。

相关参考

韩文的由来

大韩民国在汉城建立以前,该语言一直都称做“朝鲜语”.韩国建立以后,韩国国内学术界和民众根据国名以及同朝鲜对峙等政治原因,将该语言的名称改做了“韩国语”.但是朝鲜、中国的朝鲜人以及日本亲朝鲜的朝鲜人则一

唐姓氏怎么来的唐姓起源和由来

唐姓,在中国《百家姓》中排名64位。在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均有分布。在韩国分布在江原道,京畿道以及忠清南道。在日本分布在九州,本州一带。唐姓是中国姓氏排行26位大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65%,唐

魏国叫梁、韩国叫郑、楚国叫荆,细数各国别称及由来

战国时期,华夏大地上有以下国家:秦国、楚国、齐国、韩国、赵国、魏国、燕国等大国。宋国、中山国、鲁国、淮河流域十四国等小国。其中有一些国家拥有别称。比如魏国,战国中期开始一般都被称作梁国。韩国,战国时代

魏国叫梁、韩国叫郑、楚国叫荆,细数各国别称及由来

战国时期,华夏大地上有以下国家:秦国、楚国、齐国、韩国、赵国、魏国、燕国等大国。宋国、中山国、鲁国、淮河流域十四国等小国。其中有一些国家拥有别称。比如魏国,战国中期开始一般都被称作梁国。韩国,战国时代

珍妮机的发明者和发明时间 珍妮机名字的由来

  1764年,英国纺织工木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织机,简称珍妮机。关于珍妮机名字的由来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认为这个名字来自他的妻子,另一种则认为来自他的女儿,但这两种说法如今都被后世否定

韩国首都改名,为撇清和中国关系,越南已用中国皇帝赐名200年

列位,欢迎来到照理读史。大概十多年前,韩国首都把自己的名字从汉城改成到了首尔,什么原因呢?似乎韩国人觉得汉城这个名字跟中国的渊源太深了,既然韩国今天是个独立的国家,不是历史上是中国的一个藩属国了,所以

阿房宫名字的由来

  在历史上有着无数的宫殿,每一个朝代都有每一个朝代的代表性建筑,而作为宫殿,你了解历史上最大的宫殿阿房宫吗?阿房宫被誉为“天下第一宫”的名字由来是什么?阿房宫属于那个朝代的?是那个君王所建,最后毁于

苏轼名字的由来

  苏轼  取名有大讲究,名字中蕴含着父母对子女的希望和期待,古代极重取名,作为一代文豪的苏洵,为自己的两个儿子取名,自然也花了不少心思。苏洵长子名苏轼,次子名苏辙。这中间又有什么讲究?  苏洵年少无

孝感市名字的由来`

孝感,因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动地而得名。孝感是湖北省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武汉城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也是华中地区最具潜力和竞争力的城市之一,综合竞争力在湖北

苏辙的故事 苏辙名字的由来

苏辙,北宋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是文学家苏洵的儿子,著名大文学家苏轼的弟弟,父子三人在当时被时人尊称为“三苏”。另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等人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辙和苏轼都是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