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火烧庆功楼的故事 刘伯温为何能逃过一劫?
Posted
篇首语: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朱元璋火烧庆功楼的故事 刘伯温为何能逃过一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的故事 刘伯温为何能逃过一劫?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他从微末起义得到能臣猛将相助,最终建立大明江山,成就传奇帝业。朱元璋在后世评价不一,有人对他的能力表示肯定,也有人批判他狡兔死走狗烹大杀功臣。
朱元璋晚年大杀功臣,当初跟随他打天下的功臣都被他找借口铲除,连坐诛杀京城血流满地。后世有流传一个“火烧庆功楼”的故事,说的就是朱元璋铲除功臣。
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对开国功臣大封特封,当初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都得到了重赏。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朱元璋却渐渐的对功臣不满,认为这些老臣权利过大,威胁到了皇帝的权利。自己在的时候还好,如果自己去世,新上位的君主恐怕会受到掣肘,所以朱元璋有了铲除功臣的想法。
他下令让人建造了一座庆功楼,这座楼富丽堂皇很有气势。当初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老臣们深受感动,纷纷上奏称颂朱元璋的英明,他们却不知道朱元璋修楼另有打算。
在这些臣子中,只有刘伯温心里有所怀疑。因为这座楼的窗户修建的又高又小,实在不符合建筑美学。等到大楼建成之后,朱元璋下令将一干功臣武将全都请进楼里,举办宴会庆祝。
华灯初上,开国功臣们一批批相约来到庆功楼参加宴会。楼里一片笙歌,灯火辉煌,功臣们喝着美酒吃着美食,喝到兴起处不免回忆一下当初打天下的事迹。
在朱元璋的热情招待下,功臣们很快就喝得醉醺醺,不知今夕何夕。而刘伯温留了个心眼,在坐到朱元璋身边的时候,悄悄压住了一角龙袍。
等到大家都喝得差不多的时候,朱元璋悄悄离席。走的时候因为扯动龙袍衣角,刘伯温惊醒过来,看着朱元璋离开悄悄的跟了上去。
刘伯温很快跟着朱元璋出了庆功楼,而他才离开不久,就听一声巨响,转头那座富丽的庆功楼已经淹没在火海中。
参加宴会的功臣们,以及守卫的侍卫和宫女数千人全部在这场大火中丧命,只有刘伯温侥幸逃过一命。
原来朱元璋想要铲除功臣,宴会之前就已经事先命人埋伏好了火药和柴油。等到朱元璋一离开,就有人点燃了火药。
火烧庆功楼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但它并不是真实的历史,而是小说和戏剧中的故事。后世有学者研究认为,这个故事是清廷刻意抹黑明朝所为。
明太祖朱元璋曾经的确造了一座楼,不叫庆功楼而叫忠勤楼。据说朱元璋经常和自己的心腹大臣在这座楼里讨论军国大计,庆功楼的故事可能是据此演变而来。
历史上没有庆功楼这座楼,也没有火烧庆功楼,但明太祖朱元璋大杀功臣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著名的“蓝玉案”和“胡惟庸案”就是最好的证明。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谋不轨”的罪名下令将胡惟庸诛九族,又牵扯到陈宁、涂节等大臣。洪武二十三年又将李善长、陆仲亨牵扯到此案件中,大杀特杀。因“胡惟庸”一案受牵连而死的人,前前后后有三万多人。
洪武二十六年,开国功臣蓝玉也被朱元璋以意图谋反的罪名族诛,连坐被诛杀的人有一万五千多人。
就这两个案件,朱元璋就杀了将近5万多人,京都尸骨遍地,血流成河,骇人听闻。刘伯温是诸多功臣中,少见的逃过一劫的人。
相关参考
明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中最有骨气的朝代,而它的开国皇帝便是农民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 众说周知,朱元璋是个很有争议的皇帝,有人说他残暴不仁,大杀功臣,但也有人说这是后来的清朝对他的污蔑。 不论怎样,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朱元璋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在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400多位皇帝,不管明君还是昏君,一生中都曾有功与过。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
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今天要说的故事,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这位皇帝的某位妃子的哥哥他叫郭德成,在历史上是位小人物,所以知道的人不多,但他的两位兄长却是当时的
朱元璋晚年时期残杀众开国重臣,只有他逃过一劫?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众所周知,朱元璋在当上皇帝后便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不少开国大臣。以空印案,蓝玉案,胡维庸案、郭恒案并称为洪武四大案。其
朱英,本名沐英,他父母早亡,再加上连年的战乱,年少的他一直在外漂泊。当时朱元璋到濠州征兵,看到了食不果腹、衣衫褴褛的沐英,于是收他做养子,因此改名为朱英。当时朱元璋与马皇后因为刚刚成亲,还没有孩子,所
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徐达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满清鞑子夺得江山之后,便开始想着法抹黑明朝,朱元璋更是首当其冲。在清朝皇帝的示意下,一些人将《皇明英烈传》删减修改,费尽心思把朱元璋塑造成一个
朱元璋往往在历代帝王中,变成最有异议的哪个,与他手上存有着很多的分歧相关。不仅,他针对群众很非常好,因此杀了许多的腐败分子;但与此同时,他在临终的那时候,本身的丑恶性就暴露无遗了,竟然想起要让这些后宮
在中国历史上,身犯险境而又能够死里逃生的皇帝为数不少,其中在面临险境之时以装死的方式逃过劫难的皇帝却只有一人,他就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其此举虽说不够光明磊落,但不失为一个逃生的良策,然而却遭
咸丰帝只有一个儿子,载淳,而他的生母就是慈禧,八国联军入京时,咸丰逃到热河,而慈禧趁机参与朝政的野心,也被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鉴于历朝历代后宫干政的危害性,咸丰对此非常的敏感。网络配图回到紫禁城后,
朱允炆到底是被朱棣杀死的还是逃过一劫?其为不确定的,谁也不能肯定他是否真的被烧死了。建文四年六月,燕军渡江直逼南京城下,谷王朱橞与曹国公李景隆开金川门迎降,京师遂破。燕兵进京,在燕王军队抵达后的一场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