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芒毕露的历史人物

Posted 人才

篇首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锋芒毕露的历史人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锋芒毕露的历史人物

1.锋芒毕露成就大事的人

1、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瓒示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

2、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锋芒毕露。杨振宁《邓稼先》(七年级下册,第十一课)

3、华而实《汉衣冠》二:“黄熙胤奉承地解释,想借着师友渊源、故旧情谊来笼络这位锋芒毕露的身居要位的武将。

这里提到了几个人都是在历史人物。

除此之外,还有个典故:毛遂自荐也有类似的意思。

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同“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在与平原君向楚王搬救兵时候锋芒毕露,让楚王和平原君一起结盟抗秦军。

参考:《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2.过于锋芒毕露的例子

文种:

出自兔死狗烹的故事,在《东周列国志》里也有描述。文种和范蠡是越王勾践得以复国报仇的两大功臣。在功成名就的时候范蠡选择了辞官而去,同时他写信给文种劝说其激流勇退,理由是勾践这个人可以与其共患难,但不能共享福。文种对此很不以为然,继续发挥着自己的才能。最终他因功高震主被勾践赐死。

诸葛恪:

出自《三国演义》。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的儿子,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了才思敏捷、天赋过人的特质,并且大家都认为他的才能超过了其父诸葛瑾。诸葛瑾不为有这个好儿子而感到高兴反而觉得诸葛恪会给家族带来不幸,他认为恪性格急躁、刚愎自用,而且太喜欢表现自己。果然,诸葛恪掌权后独断专行,引起众怒,最终被吴主孙亮与大臣孙峻设计杀死,自己的家族也被夷灭。

方仲永:

出自伤仲永的故事,选自王安石的《临川先生文集》。有一个叫方仲永的神童,五岁便可指物作诗,天生才华出众,同县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对他父亲以宾客之礼相待,还有的人用钱求取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有利可图,每天带仲永着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仲永学习。仲永成年后终“泯然众人矣”(意为才能消失,与普通人无异)。故事的主旨虽是告诉人们后天努力的重要性,但同时也体现出了锋芒毕露的坏处,因为每天忙着显摆而耽误了修行从而更上一层楼的时间。

3.奥本海默锋芒毕露的故事,稍微具体点

被誉为美国原子弹之父的奥本海默,才华横溢,却又锋芒毕露。他读研究生的时候,曾在课堂上打断导师的讲课,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说,“你刚才那段话可以用我下面更好的办法来替代。”然后滔滔不绝地讲下去。

我国著名科学家王选曾因此反思:假如奥本海默是个中国人,我们一些地方、单位的人才环境,能容纳下他这样的人么?人才需要包容,包容他们的不是,包容他们的失误,包容他们的个性。荆岫之玉必含纤瑕,何况人乎?

识才用才,历代被视为治国安邦之方略。人才往往个性鲜明。接受不了其个性,就难以发挥其才能,容忍不了其缺点,就无法欣赏其优点。

作为领导者,应该懂得尊重人才的道理,对人才有一种由衷的敬重之情。无论为党的事业,还是职责所系,领导者都要有雅量,能够抛弃私心杂念和种种恩怨,大度宽容、真心诚意对待每一个人才。

人才往往有一股闯劲,敢为前人未敢为之事。于是就难免有失误乃至失败。对此,要多些耐心、爱心和热诚,多给他们些时间和机会,不要以一时之成败论英雄,更不能一棍子打死。

俗话说,发现人才是能力,善用人才是本能。一个领导者,即使自己不那么优秀,但手下出人才、聚人才,也是一个了不起的领导。

当然,如果中国的“奥本海默”能尊重本国的文化环境,规范国人认可的行为,岂不更受人尊重吗?

4.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锋芒毕露的人物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锋芒毕露。他20多岁的出生在德国哥廷根镇(哥廷根)(1882-1970)M.玻恩,研究生。出生在晚年写的自传,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包括学术报告)出生中断的报告,到讲台上,拿起粉笔说:“这下都可以做一个更好的工作。” 。.我知道奥本海默他拥有超过40岁,已经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中断报告,扬声器尴尬的时刻仍然不时出现,但相比之前的一些少。

奥本海默的讲话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他善于辞令,听者往往会着迷。 1964年为了庆祝他的60岁生日,三位同事和我编辑出版,在序言中写道:“他的文章是不是快速阅读,他们拥抱着你优雅的风格和节奏,它们描述了现代科学时代人类面临的各种复杂的问题,详细和奇迹。“他的文章一样,奥本海默是一个复杂的人,佩服他,佩服他有很多人不喜欢他的人很多。

相关参考

少年项羽少年时便锋芒毕露了,有谁知道少年项羽的早期经历

少年项羽少年时便锋芒毕露了,有谁知道少年项羽的早期经历项羽少年时就跟着叔父学剑了,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即使是吴中弟子,也都非常害怕项羽。项羽在少年时便锋芒毕露了,想知道更多少年项羽的早期经

曾国藩因锋芒毕露得罪京官 成为“平生第二大堑”

一第二次大辱,曾国藩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余初为京师权贵所唾骂”,一种是“庚戌年上日讲疏内,画一图甚陋,九卿中无人不冷笑而薄之。”这讲起来就要费些笔墨了。曾国藩的京官生涯,仅从升迁角度看,是一帆风顺的

政治谋略 曹操杀杨修——锋芒外露,惨遭祸患

曹操杀杨修——锋芒外露,惨遭祸患杨修是东汉末期的文学家,太尉杨彪之子,以学识渊博而着称。建安年间被举为孝廉,任郎中,后担任汉相曹操主簿替曹操典领文书、办理事务。后因其聪明锋芒太露而被曹操杀害,死时只有

隐得住满腔的酸楚,隐不住一身的锋芒

欢迎关注《写乎》,您的足迹就是《写乎》!作者必看:采用即有稿酬,每月6000元等着您:《阅读悦读》作者奖励标准(2019年第一版)和征稿选题作者:张东晓罗隐,隐的住满腔的酸楚,隐不住一身的锋芒。采得百

初露锋芒,讨伐忤逆董卓

  在群雄割据天下的龙争虎斗中,从众多的军事力量中脱颖而出、令人刮目相看的就是曹操。>>  曹操(155—220),又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宦官家庭。>> 

历史军事 美国原形毕露

越南作为中国南方的一个邻国,在面积、人口和经济规模上似乎都不太突出,但是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越南却成为中国一个最突出的麻烦制造者,双方在1979年的战斗极为激烈,此后10年间,两国军队间的冲突时

历史百科 “世界末日最急需的”工作——甘地在南非初试锋芒

“世界末日最急需的”工作——甘地在南非初试锋芒旅居南非时的甘地冥想中的甘地英国人打开了印度的大门,古老的莫卧儿帝国走到了它的末路。1877年英国女王维多利亚被宣布为印度女皇,从此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晋朝历史 第五节 初露锋芒

  公元226年曹丕驾崩,司马懿还与曹真、曹休、陈群四人被曹丕任命为顾命大臣。这一年,司马懿47岁。>>  在曹丕看来,曹真和曹休是宗室,而司马懿和陈群是亲信,二对二,力量平衡。>>  但是,他没考虑

政治谋略 荀息谏晋献公——投其所好,避其锋芒

荀息谏晋献公——投其所好,避其锋芒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晋献公在伐骊戎时,得到了两位绝色美女,即骊姬及其妹。晋献公对这两位美女十分喜爱,不惜一切代价要讨她们的欢心,大有点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架势。除了日常的

不漏锋芒还是德不配位

作为日本战国时代的终结者,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德川家康其人始终活跃在公众视野里。关于德川家康,后世也好,战国当代也好,都对他有很多评价。但不约而同的,这些评价大都是负面的。有人说是老狐狸,是心机深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