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相国历史

Posted 宰相

篇首语:生活不是上帝的诗篇,而是凡人的欢笑和眼泪。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大清相国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清相国历史

1.康熙王朝与大清相国哪个更真实

1. 两个都是属于历史演义 ,是在史实的基础上经过加工的 。如果硬是要比较的话,《大清相国》应该更真实一些,符和历史事实一些。

2. 《大清相国》是2013年在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历史小说,该书作者是王跃文。

小说塑造了以陈廷敬为主要代表的大臣群相,反映了一个特定历史境遇中官场人物的人格、道德和行为的艰难选择,再现了三百多年前的官场风云。

3. 《康熙王朝》是2001年中国大陆拍摄的一部大型历史电视连续剧,它是在二月河的小说《康熙大帝》的基础上改编的,其背景故事是清朝世祖顺治帝的末年和圣祖康熙帝在位时的事迹。、

4. 《康熙大帝》的作者是著名作家二月河。同时《康熙王朝》与《康熙大帝》之间也存在许多出入。

2.清朝历任宰相

清朝没有设成像这一职位。

明朝初亦设中书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

宰相制度遂废。后皇帝以不胜庶政之繁,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

后阁职渐重,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 清朝沿明制设内阁大学士,雍正时设军机处,内阁成为闲曹,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明、清习惯上都称授大学士为拜相,但无正式宰相名份。 晚清实施新政,仿日制设内阁总理大臣为行政机关首长。

扩展资料: 宰相的变迁: 宰相的正式官名随着朝代的更替,先后出现过:相国、丞相、大司徒、侍中、中书令、尚书令、中书舍人、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总理等多达几十种官名。 据记载,早在商周时代已有太宰、尹、太师之称,这些官职虽有辅佐天子管理国家之意,但在当时尚不具备国家机器中幕僚长性质。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相的名称出现了。例如管仲为齐国相,蔺相如为赵国相。

由于当时养士之风盛行,不少有知识的人被各国招聘为相。 秦国由于变化彻底,发展迅速,是战国时代第一个设立郡县制的国家,并于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任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

丞相之名由此而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宰相作为官制首次确定下来。

在秦以前的殷周时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通过分封诸侯进行统治的,商朝的王或周朝的天子不能干涉分封国的内政,又因分封国的国君由贵族世袭,所以天子无权解除他们在分封国的统治权力。 秦始皇之后,废分封,设郡县,废诸侯,设官吏,皇帝不再通过宗法亲缘关系进行统治,改为任命官僚向全国发号施令,因此有必要组织一套官僚机构,并借助于宰相大臣辅佐政务。

宰相就在这一历史条件下产生了。随着封建国家的发展,宰相制一直沿袭了两千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宰相 百度百科-清朝官制。

3.大清相国陈廷敬是真实存在过的吗

是真实存在过的。

陈廷敬(一六三九——一七一二),原名陈敬,字子端,号说岩,又号半日村,山西阳城人。他从小聪颖好读书,精通各类经典。清顺治十四年(一六五七)考中举人,次年考中进士,因上榜进士中有与他同姓同名者,顺治皇帝特意给他加了一个“廷”字,从此成为陈廷敬。他起先任翰林院庶吉士,以后不断升迁,做过内阁学士、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刑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等高官。康熙四十九年(一七一O),陈廷敬以耳朵有病要求去官休养,康熙应允。不久,由于大学士张玉书去世,康熙手下无得力人手,又召他入阁管事。两年后因病辞世,终年七十四岁,朝廷授予他“文贞”谥号。

相关参考

累计28次升迁 大清相国陈廷敬:驰骋官场54年

陈廷敬,字子端,号午亭,山西晋城(泽州)人,顺治朝进士,康熙朝宰相。他在朝任职五十四年,一生二十八次升迁,直至康熙四十二年升任文渊阁大学士。山西历史文化浓厚,人才辈出。若是外省人,提及山西名人必会想到

康熙王朝权倾朝野打的大清相国

纳兰明珠人物生平纳兰明珠(1635年-1708年),叶赫那拉氏,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权臣,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纳兰明珠对康熙议撤三

历史人物 大清相国陈廷敬简介 陈廷敬是怎么死的

  陈廷敬是清朝著名学者,一生著述颇丰,是《康熙字典》的总修官。他在清朝备受重用,一生升迁二十八次,最后位至宰相。  陈廷敬,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崇祯十二年的时候在泽州府阳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

揭秘大清相国陈廷敬极人臣的非凡人生经历

陈廷敬为政清廉,为官时深受康熙重任,不仅博览群书甚有远见,于朝政之事颇有见解,久居官场,甚知隐忍之重。在文学上具有多部书籍和写过很多诗,对文学有一定的影响,且在政治事业上颇有成就,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关

揭秘大清相国陈廷敬极人臣的非凡人生经历

陈廷敬为政清廉,为官时深受康熙重任,不仅博览群书甚有远见,于朝政之事颇有见解,久居官场,甚知隐忍之重。在文学上具有多部书籍和写过很多诗,对文学有一定的影响,且在政治事业上颇有成就,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关

大清相国陈廷敬简介 陈廷敬是怎么死的?

  陈廷敬是清朝著名学者,一生著述颇丰,是《康熙字典》的总修官。他在清朝备受重用,一生升迁二十八次,最后位至宰相。  陈廷敬,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崇祯十二年的时候在泽州府阳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

揭秘大清相国陈廷敬位极人臣的非凡人生经历

陈廷敬为政清廉,为官时深受康熙重任,不仅博览群书甚有远见,于朝政之事颇有见解,久居官场,甚知隐忍之重。在文学上具有多部书籍和写过很多诗,对文学有一定的影响,且在政治事业上颇有成就,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关

揭秘大清相国陈廷敬位极人臣的非凡人生经历

陈廷敬为政清廉,为官时深受康熙重任,不仅博览群书甚有远见,于朝政之事颇有见解,久居官场,甚知隐忍之重。在文学上具有多部书籍和写过很多诗,对文学有一定的影响,且在政治事业上颇有成就,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关

康熙皇帝为其写下挽诗 大清相国陈廷敬有何能耐

陈廷敬生于1638年,卒于1712年,今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人。他自幼聪颖过人,才华横溢,5岁入私塾,9岁能赋诗,19岁中举人,20岁中进士,一生28次升迁。在朝为官53年,历任礼部侍郎、吏

康熙皇帝为其写下挽诗 大清相国陈廷敬有何能耐

陈廷敬生于1638年,卒于1712年,今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人。他自幼聪颖过人,才华横溢,5岁入私塾,9岁能赋诗,19岁中举人,20岁中进士,一生28次升迁。在朝为官53年,历任礼部侍郎、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