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怀出台了一项什么政策最终导致清王朝覆灭

Posted 盛宣怀

篇首语: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盛宣怀出台了一项什么政策最终导致清王朝覆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盛宣怀出台了一项什么政策最终导致清王朝覆灭

1911年,盛宣怀进入“皇族内阁”,出任邮传部大臣,统管铁路、电报、航运、邮政,俨然成为朝廷重臣。为了扩张自己的权力范围,盛宣怀一改过去的主张,出台了一项“国进民退”政策,触发了四川保路风潮,最终导致了清王朝的覆灭。

盛宣怀 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章立凡,原题:清末以来中国三次“国进民退”的历史教训,节选

鸦片战争以来,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大清的门户,西方先进的生产力和自由贸易,使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面临解体。清政府不得不“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由此发生,但其主体思想仍是国家资本主义的。

洋务派创办的中国近代工商业,始于军事工业,继而发展到与民用有关的行业。但官营企业管理不善、贪污浪费等弊端日显,加上资金短绌等困难,李鸿章在1872年提出“官督商办”政策,开启了国有企业私有化的一道门缝。利用官督商办形式经营的大型民用企业,主要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中国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汉阳铁厂等。

这些企业的私人投资,有很多来自权贵官绅。他们在经营上享有免税﹑减税﹑贷款﹑缓息以及专利等优惠和特权。由于产权不明,一些戴上了红帽子的“官督商办”企业,实际上是官商合流,肥水流进了私人腰包。其中最典型的,是多家“国企”的老总盛宣怀,亦官亦商的双重身份,使他成为化公为私的最大获利者。

清政府对于发展私人资本一直摇摆不定,长期没有开放私人创办新式企业。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人仍将官督商办企业视为官产,要求防止民间资本坐大;另一部分人则主张发展私人资本,非此不能走上富国强兵之道。直到甲午战败,国力衰微,《马关条约》又规定外人可在华设厂投资,民间设厂的限制才被取消,敕令官办企业“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并鼓励私人兴办企业。这是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民进国退”。

据估算,从1894年到1913年的产业资本总量看,民族资本的增长超过了官僚资本:官僚资本规模增长倍数为4.32,年增长率为9.2%;民族资本规模增长倍数为20.45,年增长率为17.5%。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以往的历史表述,笼统地将国家资本和官僚资本混为一谈,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后者是从国家资本中蜕变而出的权贵私人资本。

清政府对纺纱、碾米、造酒等行业开放民营,而对航运、电报、铁路等行业仍舍不得撒手。1877年,部分官僚发动了将招商局收归国有的攻势,被李鸿章强压下去;李逝世后,袁世凯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902年,他将盛宣怀掌控的电报总局收归官办,压价收回商股;继而夺去盛的招商局督办一职,改派亲信杨士琦出任。

1908年,盛宣怀在李莲英的支持下东山再起,出任邮传部右侍郎。他发动电报总局商股股东与清政府交涉,挽回了部分投资损失。同年光绪、慈禧崩逝,袁世凯罢职闲居,盛又以经营亏损为由,于翌年召开招商局股东大会,选举自己为董事会主席,将招商局完全改为商办。上述事件背后,既有官僚集团之间的争斗,也交织着官商矛盾及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这种改制现象一直持续到民国初年,北洋政府结束时,约有44个官办、官商合办企业实现了由官营到民营的转变。

1911年,盛宣怀进入“皇族内阁”,出任邮传部大臣,统管铁路、电报、航运、邮政,俨然成为朝廷重臣。为了扩张自己的权力范围,盛宣怀一改过去的主张,出台了一项“国进民退”政策,触发了四川保路风潮,最终导致了清王朝的覆灭。

铁路于1865年引入中国后,其经济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1904年,官办川汉铁路总公司在成都成立,1907年改为商办,1909年宜昌至万县段开工。与其他省份募集的商股不同,四川的铁路股本主要源自“抽租股”,一般是随粮强制征收,值百抽三,相当于政府摊派集资。就股权而言,川人无分贫富贵贱,都与这条铁路利益攸关。

1911年5月,在盛宣怀力主下,清政府突然宣布“铁路干线国有”,并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签订粤汉、川汉铁路的借款合同,以两湖厘金盐税担保,借款600万英镑。规定两路聘用外国总工程师,四国银团享有修筑权及延长继续投资的优先权。铁路国有化,列国不乏先例,铁路民营也确实存在资金不足、管理不善等弊端。在民族主义大潮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铁路国有政策虽不无经济依据,但朝廷朝令夕改,在官办民办之间来回切换,却更有出卖路权、与民争利之嫌。

当时两路均已发生巨额亏损,竣工遥遥无期。政府以国家股票赎回了湖北、湖南、广东的商股。因各省商股亏损程度不同,故在赎回时的待遇也不同,两湖最优,广东次之,商民虽有抗议,风潮很快平息。但四川的1400万两股金中,有300万两亏空政府不予认可。川省铁路股份中有很大比例来自下层民众,既不能退回股金,换股条件又低于其他省份,难免激起民愤,一场路权风暴由此爆发。

6月17日,成都各团体两千余人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提出“破约保路”口号。全川各地各团体保路同志分会相继成立,会员迅速发展到数十万。8月间出现了群众性的罢市、罢课风潮,进入9月后,更发展为全省抗粮抗捐。署理四川总督赵尔丰诱捕保路运动领导人,封闭铁路公司和同志会,开枪镇压请愿群众。同盟会联合哥老会等反清会党发动起义,川省形势全面失控,清廷急调督办粤汉川汉铁路大臣端方率鄂军入川镇压,武昌兵力空虚,革命党人于10月10日首义成功。随着各省纷纷独立,清室被迫宣布退位,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盛宣怀是近代影响巨大的实业领袖,在政商两界长期左右逢源;端方、赵尔丰也都是清廷中的“新派”能臣,其识见远非颟顸的守旧官僚可比;这些体制内新锐人物及各省的立宪派士绅,推动着清末的“预备立宪”潮流,与同盟会为首的革命派展开竞争。“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当经济维权事件演变为官民间的大规模群体对抗,引燃了革命的导火索,体制内革新派精英也难逃玉石俱焚的下场。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如何评价盛宣怀此人

  盛宣怀是晚清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事业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和“中国商父”。他创造的十一项“中国第一”,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十一项“中国第一”包括:  创办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

盛宣怀简介 盛宣怀和李鸿章

  盛宣怀  盛宣怀一生传奇不已,在政界商界都闯出一片天地,与李鸿章亦师亦友,两人同为主和派,最终联手扳倒了对手胡雪岩和左宗棠一派。  盛宣怀简介  盛宣怀(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

盛宣怀的后人有哪些人 盛宣怀的简介

清后期发起的洋务运动,是为了能让国家自强自立而发起的工业运动,以期能改变中国外有强敌内有叛乱的局面。一提起洋务运动,少不了提起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盛宣怀就是洋务运动中不得不提起的人。盛宣怀,出生于中国

如何评价盛宣怀此人?他的老婆后代有哪些?

  盛宣怀是晚清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事业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和“中国商父”。他创造的十一项“中国第一”,至今仍为

盛宣怀和胡雪岩 盛宣怀为何要扳倒胡雪岩

  盛宣怀  盛宣怀是清朝末年著名商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被称作“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与他同一时期的还有一位鼎鼎大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然而二人是死对手,最终盛宣怀扳倒了胡雪岩。  盛宣

盛宣怀的后人有哪些人 盛宣怀的简介

...面。一提起洋务运动,少不了提起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盛宣怀就是洋务运动中不得不提起的人。盛宣怀,出生于中国常州盛家,是清朝的官员。家中环境良好,因而盛宣怀原是秀才身份,后来在一次机缘之下得以在李鸿章身边...

上海第一豪门盛宣怀曾经开创过6个第一的“商父”

清后期发起的洋务运动,是为了能让国家自强自立而发起的工业运动,以期能改变中国外有强敌内有叛乱的局面。一提起洋务运动,少不了提起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盛宣怀就是洋务运动中不得不提起的人。盛宣怀,出生于中国

上海第一豪门盛宣怀曾经开创过6个第一的“商父”

清后期发起的洋务运动,是为了能让国家自强自立而发起的工业运动,以期能改变中国外有强敌内有叛乱的局面。一提起洋务运动,少不了提起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盛宣怀就是洋务运动中不得不提起的人。盛宣怀,出生于中国

历史人物 盛宣怀为什么曾因为资政院判处死刑

1911年10月27日,大清国“资政院”通过了一份特殊的决议,要求朝廷对邮传部部长盛宣怀“明正典刑”。堂堂国家立法机构,天天高喊宪政与法制,却越过了立法与司法之间的基本界限,在证据阙如的前提下,以“人

盛宣怀的11个中国第一 如何评价盛宣怀

  盛宣怀  盛宣怀是清朝末年著名商人,在商业上的成就有目共睹,他不仅会赚钱也积极赈灾、热心公益,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之父”。  盛宣怀的11个中国第一  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  第一个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