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一下学期历史

Posted 学校

篇首语:在任何情况下,你都要学习——以更换学习内容作为你的休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2009年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一下学期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9年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一下学期历史

1.谁知道养正中学的历史

养正中学,地处闽南千年文化古镇——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

养正中学,现为福建省重点中学、重点华侨中学、省一级达标中学、省文明单位、省文明学校(连续4届)、省计算机教育研究与实验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国家级培养体育人才试点学校、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占地110亩,建筑面积3万5千平方米;在校学生2665人,专任教师171人(含行政兼课10人),其中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50多人;师生比例约大于1:16;图书馆藏书14万册;教育实验设备达国家一级标准,拥有计算机校园网络中心、闭路电视演播中心、教师电子备课中心、教育计算机管理中心、多媒体教学计算机管理中心、图书资料计算机管理中心。

建校七十多年来,共为国家培养了二万多名初中毕业生、一万五千多名高中毕业生。近十年来,向高等院校输送了一万多名合格新生。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形成了“严、正、勤、实”的优良校风。几年来,学校先后9次获国家级表彰,24次获省级表彰。

高考录取率保持在98%以上,2001年理工科高考上重点达47.26%,上本率达78.04%,列泉州市达标中学第一名。2002年高考上重点线人数居泉州市第一名,晋江市文、理科总分前10名中我校分别占了8名,上本科线人数达332名,创历史最高纪录。

教师中有15人次获国家级省级表彰。学校重视教育教学科研,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建“养正中学教育发展研究所”,教师先后有42部教学专著正式出版,300多篇科研论文于省级国家级刊物发表。

学生中共有500多人次获国家级省级竞赛奖。目前,全校师生正团结一致,为把学校办成国家级示范高中而努力奋斗。

具体请看这个网站 /asp/ShowArticle.asp?ArticleID=65。

2.晋江市养正中学的历史沿革

追溯渊源 [span]养正中学岁月悠远,积淀厚重。

学校的渊源可追溯至宋代闽南最早的书院——石井书院。朱熹之父朱松,宋绍兴初任安海(时称石井)第一任镇监,朱松在安海鳌头精舍施教理学。

其时朱熹任同安主簿,经常在泉州所属各地讲学。由于父亲朱松在安海任职,朱熹对安海有特殊感情,故经常来鳌头精舍讲学,其后鳌头精舍辟建二朱先生祠。

及至朱熹的儿子朱在任安海镇监,于鳌头精舍设石井书院。石井书院是闽南最早的书院,历宋元明清近千年,培育出无数才子俊杰。

艰难初创 [span]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新政”,废科举、兴学校,进行学制改革,改书院为学校。安海也同全国各地一样,纷纷创办新学。

20世纪20年代,安海诸小学毕业生日益增多,为满足他们继续升学的需要,老同盟会会员旅日华侨陈清机、吴警予会同李永洞、蔡世贵、蔡德远等人以及安海“五谷途公会”诸乡贤发起创办养正中学。1928年2月开办,定名“私立养正初级中学”,是时仅有教师职工8人,学生40人,设置2个班,校址在翠福境养正小学,初期经费由安海“五谷途公会”和泉安汽车公司负责。

1928年秋,越南华侨龚作梁先生捐资600元建教室两间,名为“修敬堂”。1931年旅日华侨周起抟、周起持昆仲捐资4000元,建“五福堂”新校舍五间。

养正中学创办之初,设备简陋,条件艰苦,四年之中五易校长,至1932年俞贵元先生从广东中山大学毕业(法学士),他不慕高官厚禄,于政局动荡之秋,学校飘摇之日,出任校长,为养正中学的初创、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二次远渡南洋募捐款项,筹建校舍;他广招贤才,提高教学质量;他支持革命,保护进步师生。

这一阶段学校的生存发展虽然十分艰难,但也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才。 数易校址 [span]抗日战争爆发后,养正中学师生奋起抗战,积极投身于民族救亡的队伍。

1939年4月,为避免敌机侵袭,以求学校的安全,养正中学内迁至南安县官桥镇岭兜村(1940年春曾于安海西安村曾府尾祠堂增设分校以便于安海学生就近入学)。也就在这一时期,养正中学的革命火种开始点燃。

是时,中共地下党员邓家梁、林松龄来校任教,于1939年建立地下党支部,林松龄任第一任地下党支部书记,许集美(解放后任泉州市长、福建省政协副主席)为第二任书记。值得一提的是,至全国解放之前,养正中学共有地下党员59名,地下团员37名。

他们深入广大农村,宣传马列理论;他们组织群众,进行武装斗争;他们开辟革命据点,扩大革命影响。他们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其中林松龄等12位烈士为国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span]1942年,养正中学由南安岭兜迁回安海,借用龙山寺厢房作为临时校舍。

1946年春,又迁入镇区金厝祠堂。同年秋,借圣殿奎光阁为临时校舍。

1939年至1948年近十年的时间里,养正中学数易校址,再加上时逢抗战,学校生存之艰难可见一斑,但养正中学领导及师生不畏艰难困苦,在困境中谋求生存,砥砺奋进,为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发展壮大 [span]1948年,学校迁址于寨埔(今校址)并增设高中部,易名为养正中学,增至8个班级,学生500人,规模初具。

其后几年华侨乡贤多次慷慨捐款建设学校。至此,养正中学规模颇大,校舍壮观,办学质量高,在福建省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1957年,高考录取率居福建省前列,学生在全国性运动会上也取得喜人的成绩。至六十年代,学校全面贯彻正确的教育方针,广大教职员工敬业进取,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绩,学校声誉日隆,1960年学校获批为省属重点中学。

文革十年 [span]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生,校名改为“人民中学”。学校和全国各地一样曾一度停课,复课以后,教学秩序也一度被打乱,年段改称“连”,班级改称“排”。

1970年,校名改为“安海中学”。文革期间,养正中学虽然与全国各地一样搞阶级斗争,也忙于“学军学农学工”,但以陈铭贤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坚持抓教学质量,在“交白卷”为“英雄”的年代里,养正中学坚持考试这一教学常规,教学质量得到了相对的保证。

体育成绩也在原来五六十年代良好的基础上有了显著的进步,七十年代初有30多人次在全国性田径运动会上取得前五名的成绩。 全新发展 [span]文革结束后,教学秩序恢复,养正中学的发展步入正轨。

1978年恢复原校名养正中学,全国恢复高招后,学校的教学成绩显示出老校名校强劲的发展势头,1977年,恢复高考,养正中学的高校录取人数位居全省前列。改革开放,为养正中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尤其是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学校进入全新发展时期,1983年学校评为省华侨重点中学。其时华侨乡贤继续捐资兴教,学校环境焕然一新,教学设施一流,教学成绩斐然。

1982年至1998年,学生共有70多人次获国家级奖励,高考录取率逐年提高,至1998年高考录取率已超过90%。1984年至1997年学校共有7次获国家级奖励,1993年和1998年学校被评为福建省文明学校,1995年被评为福建省文明单位。

1997年1月,养正中学被省教委确认为福建省一级达标学校。 跨越腾飞 [span]承载丰厚。

3.养正高中在哪

养正中学由原市十二中和市四中组建而成,市十二中的前身是长春第一所官办学校--“养正书院”,至今已有123年的历史,有“长春第一校”的美誉;四中建于1907年,今年刚好是建校一百周年。

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是市教育局2007年的重点建设项目,也是长春教育今年事关民生的12件实事之一。市委常委、副市长郑文芝在动工仪式上说,这所学校的建成,将消除铁北地区长期以来没有示范性高中的历史,使北部40万居民的孩子能够就近接受比较优质的基础教育。

2007年暑期开始招生,年招生规模为16个教学班,学生800人。养正高级中学已经于4月2 8日开工建设,10月份交付使用。

校名源自“养正书院”

养正高中由原长春市第十二中学与原长春市第四中学组建而成,之所以定名为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首先,养正高中由原长春市第十二中学与原长春市第四中学组建而成。原长春市第十二中学是由长春市第一所官办学校——“养正书院”发展而来,距今已有123年的历史;原长春市第四中学也已建校百年。历史悠久是两校的共同特点,养正高中是对长春教育发展史的传承。

其次,“养正”源于《易经》,就是施以正确的教育,包含对品行、道德、学业等各方面进行正确的教化引导,体现了中华五千年深邃的教育思想。

而且,纵观国内外知名高中的校名,无不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如上海的“格致中学”、“奉贤中学”。以“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定名,也是对长春教育品位的提升。此外,新校名的确定,长春市教育局先后征求了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知名人士、部分校长及数位教育专家的意见,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同。

打造成省示范性重点高中

据了解,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不仅在校舍建设上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在师资队伍上也将坚持高水平、高起点。

新学校虽然是整合十二中和四中两校的教育资源,但不是简单“1+1”,在整合十二中与四中两校优秀教师的基础上,教育局将面向省内外招聘名师到学校任教,组建一支各学科都有名师引领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把新学校打造成设施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的省级示范性重点高中。

养正书院简介

养正书院创办人李金镛资料图片

位于西长春大街95号,现在是西长小学,100多年前,这里也是一所学校。1883年,长春的地方官李金镛为改变本地当时“书院缺如,无以培植人才”的局面,号召地方绅士集资办学,李金镛亲为表率,捐出奉银一千两,在他的倡导和带动下,社会各界纷纷解囊捐助,短短三个月时间,就集资大约九万一千吊市钱。第二年夏天,养正书院竣工,李金镛亲自来书院给学生们授课。养正书院内,适应当时考试制度的讲堂、藏书室一应俱全,其中讲堂上还悬挂着有李鸿章亲笔楷书“养正书院”四个大字的横额。

当年书院四周有围墙环绕,院内有榆、柳、梧桐、丁香等,一到夏天,这里绿荫蔽日,鸟语花香。

1907年,清政府推行“新政”,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养正书院适应潮流改为长春府中学堂,从此西方的科技文化知识进入了长春的课堂。

由李金镛创办的养正书院是长春市第一所官办的学校,它开创了长春文化教育的先河。从1883年—1888年五年期间,李金镛还为长春地方做了很多实事、好事。在他离任时,长春百姓攀辕挽留,感激他为本地做的好事,称赞他是关外的“李青天”。离开长春两年后,李金镛在黑龙江的漠河病逝,北洋大臣李鸿章奏朝廷把李金镛的事迹付国史馆立传。长春百姓也为了表达怀念之情,就在他创办的养正书院西侧修建了李公祠。

一百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养正书院变成了西长小学,孩子们童真的面容掩映在朗朗的读书声时。如今只有院内的这株百年古树,依然在见证着这里发生的点滴变化

相关参考

求高中学期总结下学期计划格式应用文

通过在高一学的知识使我又成长了一步,转眼时间过去了,我还恋恋不舍的怀念。我要感谢老师传授给我知识,感谢同学给予我的关怀。让我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茁壮成长,高一的第二个学期就这样结束了。迎来了盼望已久的暑

饶平一中的历史

创办于1924年2月的潮州市饶平县第一中学,是饶平县历史最悠久的一所完全中学。学校创之初名为饶平县立中学校,1926年改称县立中山中学,1927年改为县立第一初中学校,1942年秋设立高中部,定名为饶

高一下册历史期中试卷

1.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的重点你应该学的是什么教材,如果是人教版,那么应该学的是《中国近现代史下册》中国近现代史下册应该注意首先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共产党开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其中有南昌起义,文

农垦实验中学和麻章一中相比哪个好呢

麻章一中与农垦中学,各有千秋。俩校都属于广东省一级学校,也是湛江市第一批录取学校。办学历史,麻章一中更为悠久;生源,麻一以麻章区为主,农垦面向湛江市,以农垦职工子女为主;地理位置,农垦中学更加靠近麻章

省级示范中学是重点中学吗比如安徽省蒙城一中

省级示范中学一般都是重点中学,但重点中学不一定是省级师范中学。但值得说明的是:重点中学是以前的提法,原有市、区(县)重点中学的历史任务已完成,今后市、区(县)不再命名重点中学。逐步转向示范性中学。安徽

山东省曹县第一中学的历史沿革

曹县一中始建于1949年,初建时为曹县中学,后因曹县改属平原省,学校更名为平原省立曹县中学,后又因平原省取消,学校又更名为今天的曹县一中。其“山东曹县一中”六个大字是当年郭沫若先生亲笔题词。建校60多

历史高一上学期必修一第一第二单元总结归纳急用谢谢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内

重庆一中八下11—12学年度历史期末考试

1.2011至2012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期中试题答案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南昌市期中形成性测试卷八年级(初二)思想品德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请你作出选择(第1—6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

永康二中历史

一、金华一中金华二中永康一中永康二中详细资料金华第一中学创建于1902年,原校址在金华酒坊巷,校名先后为金华府中学堂、浙江省立第七中学、金华中学等。几经更名,数度搬迁,现名为金华第一中学,坐落在金金华

2016长沙一中第二次月考历史

一、长沙是一中第二次2011高三第二次月考考试试卷现在只能有模拟题,你看看行吗2•3金典挑战高考极限2010地理探究性金牌题组2009-10-19英语高考名师精心总结:2010高考必备经典句型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