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千佛山万佛洞历史

Posted 佛像

篇首语:炒沙作縻终不饱,缕冰文章费工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济南千佛山万佛洞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济南千佛山万佛洞历史

1.介绍济南千佛山、珍珠泉、灵岩泉景观

千佛山古名历山,又名舜耕山。

千佛山峰峦起伏,林木森森,恰似济南的天然屏障。

它是济南三大(趵突泉、大明湖)名胜之一。 千佛山古称历山,亦名舜耕山。

相传上古虞舜帝为民时,曾躬耕于历山之下,因称舜耕山。 据史载:隋朝年间,山东佛教盛行,虔诚的教徒依山沿壁镌刻了为数较多的石佛,建千佛寺而得名千佛山。

沿盘道西路登山,途中有一唐槐亭,亭旁古槐一株,相传唐朝名将秦琼曾拴马于此。半山腰有一彩绘牌坊,即“齐烟九点”坊。

登上一览亭,凭栏北望,近处大明湖如镜,远处黄河如带,泉城景色一览无遗。 千佛山上的石佛雕刻集中在兴国寺后的千佛崖上。

兴国寺又名千佛山寺,始建于唐代,后经历代增建,规模渐大。寺门外西南上方的山崖上刻有“第一弥化”四个篆体字,每字约有4米见方。

千佛崖上有隋代石佛60余尊,年代悠久,具有根高的艺术价值。 千佛山之东,佛慧山上也有雕刻石佛。

其中主峰山麓有一佛龛,内有一尊头部佛像,高7米,宽4米多,俗称“大佛头”,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石雕。1959年辟为千佛山公园。

。 1981年,市政府下文,将山南的北魏黄石崖造像、佛慧山造像和开元寺遗址,以及山东麓的辛亥革命烈士陵园,划归于千佛山风景区。

1995年,山东省将千佛山列为全省七大风景名胜区之一。 兴国禅寺又名千佛山寺 隋开皇年间,依山势镌佛像多尊,并建“千佛寺”。

唐代将“千佛寺”改名“兴国禅寺”,自元代始,“三月三”,“九九”重阳节均举办庙会。明代寺院扩建,遂成香火胜地。

寺门外西南上方的山崖上刻有“第一弥化”四个篆体字,每字约有4米见方。千佛崖上有隋代石佛60余尊,年代悠久,具有根高的艺术价值。

千佛山上的石佛雕刻集中在兴国禅寺后的千佛崖上。 位于千佛山阴山半腰,是千佛山的主体建筑,创建于隋开皇年间,时称“千佛寺”。

唐贞观年间,经扩建,改称为“兴国禅寺”。内有大雄宝殿、卧佛殿、观音堂、达摩殿、弥勒殿、千佛崖、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对华亭等名胜。

万佛洞 在千佛山北麓,集我国“莫高”、“龙门”、“麦积”、“云岗”著名四大石窟之精华,塑佛主、菩萨、弟子、天王、力士近三万尊,游人至此,可一瞻北魏、唐、宋造像之风彩。此外,还散落着唐槐亭、“齐烟九点”、“云径禅关”古坊等名胜。

珍珠泉为济南第三大名泉,位于济南旧城中心,今泉城路珍珠泉 礼堂内北面。在它周围有许多小泉,如楚泉、溪亭泉、舜泉、玉环泉、太乙泉等,被称为珍珠泉泉群。

珍珠泉泉池长42米、宽29米,周围砌以雪花石栏,岸边杨柳轻垂,泉水清澈如碧,一串串白色气泡自池底冒出,仿佛飘撒的万颗珍珠,迷离动人;泉的西北角有濯缨池,是由泉水汇聚而成,泉水向北流经百花注洲后进入大明湖。珍珠泉区为一座清雅的庭园,松柏苍翠、杨柳低垂,泉池楼阁错落有致;园内罗锅桥西侧,有一株高五、六米的宋代海棠,至今有千年的历史,相传是济南太守曾巩所栽。

另外,在珍珠泉北边新建了一座人工湖,砌假山、植苍松,别具一番特色。 灵岩泉韵 重龙山之北麓,苍崖壁环,石潭幽深 ,四周草木茂密,山上有涓涓清泉沁入潭内。

各股泉流大小和速度不同,高度和方位有异,有的滴在石阶上,有的落入水潭中,发出的声音便有了大小、轻重和长短之别,只听叮叮咚咚、噼噼叭叭,大泉嘈嘈如急雨,小泉切切如私语,恰似无形的音乐家在那儿弹琴,曲调优美,人们把这而叫做“滴水弹琴君子泉”,又称“灵岩泉韵”。古人吟咏灵岩泉韵的作品很多。

从唐磐石县令冯铢起,到宋代的程区、公谨、宋京、刘大任,明代的胡学文、张鉴,清代的夏茂技、骆成骧、宋育仁、吴之英等,都有诗文题赞。1928年,四川四大军阀刘湘、刘文辉、邓锡候、田颂尧到资中“谋求和平”,会议地址即在君子泉。

今多有电影、电视剧布景选址于此,其中就包括著名电视连续剧《哈(谐音)儿师长》。君子泉的摩岩石刻风韵高古,明代著名学者曹学全在其著述的《蜀中名胜记》中写道:“东蜀领郡十六,而江山瑰奇,资中为最。

资中胜游十四,而北岩为最。”灵岩是指此处岩壁间唐宋以来摩岩造像1700多尊。

1987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丁明夷先生到资中考察6天,对这而的石刻艺术给予的高度评价,认为在年代的久远、布局的集中、内容的丰富、题材的独特等好些方面都超过安岳和大足,遗憾的是,资中的石刻砂粒较粗,容易风化,否则,“石刻之乡”的美赞,也许就不会是安岳与大足了。五代天成年间(公元926——930年),任盘石县令的冯铢畅游“君子泉”后有诗云: 青松崖上紫云生,崖下仙人约旧盟。

驻马看碑惊化鹤,暮云回首万家城。

2.千佛山的开元寺有多少年历史了

济南开元寺遗址。位于千佛山东南佛慧山峰下深涧内。该寺历史悠久。据《续修历城县志.金石三》载,寺址石壁上遗有"大隋皇帝"字样的残字,可知,隋朝的时期佛家便涉足于此。唐代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又建"佛慧寺"。北宋景佑年间重修。明初,济南成内开元寺被官府占用,僧众徙并于此,遂改称"开元寺"。寺三面环山,松柏笼罩,藤萝垂蔓,异常清幽。原有正殿5间,东西配殿各3间,宋代丁香数株。殿后北壁上凿有上下石室多间。

济南开元寺遗址,位于千佛山东南佛慧山峰下深涧内。这里山势陡峭,秋日遍地黄花,是济南八景之一。该寺历史悠久,据《续修历城县志·金石三》载,寺址石壁上遗有“大隋皇帝”字样的残字,由此可知,隋朝时期佛家便涉足于此。唐代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又建“佛慧寺”。北宋景佑年间重修。明初,济南城内开元寺被官府占用,僧众徙居于此,遂改称“开元寺”。开元寺三面环山,松柏笼罩,藤萝垂蔓,异常清幽。原有正殿5间,东西配殿各3间,宋代丁香数株。殿后北壁上凿有上下石室多间。《历城县志》中记载了著名的济南八景,分别为“锦屏春晓”、“趵突腾空”、“佛山秋菊”、“鹊华烟雨”、“汇波晚照”、“明湖泛舟”、“白云雪霁”、“历下秋风”,其中“佛山秋菊”便指此地。有1268年了

3.济南佛惠山的历史

佛慧山,在千佛山东南。因山上雕有巨佛,古时又称大佛山。明万历年间,济南知府平康裕在山上建巨大石柱,像橛子,俗称为“橛山”。又因像支笔,又雅称“文笔峰”或“文壁峰”。古人迷信风水,认为济南城地势低洼,地下多水,像一条船,如果不把它牢牢系住,将来便会被水漂走,所以在此山上立了巨柱,作为系“船”的石桩,把济南城这条“船”系牢。济南解放前,国民党军队修筑防御工事将石柱拆除。

该山海拔460米,山势峭拔,巨石危立,涧谷萦回。秋日,满山丹树黄花,重阳节期间,历代文人常于此登高赏菊吟眺,被称作“佛山赏菊”,为旧时济南八景之一。

山峰北侧壁上,有一巨大佛龛,1924年落成,高约9米,中间券拱门,额书“大雄宝殿”四字,为清末御史、济南书法家张英麟手笔。龛内正面,有北宋景二年(1035年)依山始镌,翌年凿竣的佛像一尊。此佛像高7.8米,宽4米,雄伟壮观,法相庄严。因仅刻胸肩以上,俗称“大佛头”。佛像西侧石壁,刻有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三月重修题记。东壁勒“大慈大悲”四个大字,亦为明人题书。佛龛外东侧石壁上,有北宋景三年镌刻的方形密檐浮雕塔两座,体态玲珑,风格典雅。

佛龛向上,可达山巅,于上观景极佳。鳞次栉比的城市楼宇,透澈如镜的明湖,九曲蜿蜒的黄河,“齐烟九点”的秀姿,尽收眼底。

佛慧山峰下深涧内,为开元寺遗址。该寺历史悠久。据《续修历城县志·金石三》载,寺址石壁上遗有“大隋皇帝”字样的残字。可知,隋朝时期佛家便涉足于此。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年),又建“佛慧寺”。北宋景年间重修。明初,济南城内开元寺被官府占用,僧众徙并于此寺,遂改称“开元寺”。寺三面环山,松柏笼罩,藤萝垂蔓,异常清幽。原有正殿五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宋代丁香数株。殿后北壁上,凿有上下石室多间。昔日,儒生多于此读书。石壁西首有镇武洞,凿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邻洞下方依山雕龟像,蛇绕其颈,设计奇特,造型古朴。院周岩崖,雕凿唐代造像多尊。崖壁石隙中,山泉渗滴,名曰“长生泉”、“甘露泉”。夏日,这里绿荫覆盖,气温清凉,历代游客多来此消暑,试茶品茗。

历经沧桑,寺宇已倾圮,石雕佛像亦多残损不堪,唯唐宋以来各代题刻尚较完整地留存于崖壁间。清泉漱玉,万木葱茏,景色依然清幽。

开元寺西,密林深处石壁下,隐藏着一个天然石洞,名“卧云洞”。传为开元寺卧云和尚修炼之处。洞形上窄下宽,高约7米,深30米左右。内有题记,钟乳石奇异。岩隙滴水叮咚,积为小潭,又沿洞底小溪潺流。洞口上端,缀以山花,垂以柔枝。洞穴四周,岩峭壁,林木交葛,深奥清幽。

4.济南千佛山的由来

千佛山古称历山;相传上古虞舜帝为民时,曾躬耕于历山之下,故亦名舜山或舜耕山。据史载:隋朝年间,山东佛教盛行,虔诚的教徒依山沿壁镌刻了为数较多的石佛,建千佛寺而得名千佛山。

千佛山是泰山的余脉,海拔285米,占地166.1公顷,距济南市中心2.5公里,位于山东省济南市中心南部,与趵突泉、大明湖并称济南三大名胜,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第九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扩展资料

千佛山主要景点:

1,万佛洞

万佛洞位于千佛山北麓,是千佛山的一大胜景,兴建于1992年。集敦煌、龙门、麦积山、云冈全国四大石窟的精华于一身。经过艺术家精选、浓缩、重构,用仿造的手法,塑造佛祖、菩萨、弟子、天王近3万尊,最大卧佛长28米,洞前矗立的大佛高15米,洞内壁画万余平方米。

2,千佛崖

在兴国禅寺院内南侧,是济南市较早的造像群,对研究我国隋代佛教,颇有价值。崖上,有隋开皇七年(587年)至开皇十五年(595年)所镌刻的佛像,共9窟,计130多尊。极乐洞是造像群中的主窟,中间阿弥陀佛盘膝禅坐, 高3米,身后饰佛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千佛山

5.关于济南的千佛山有什么很美的传说吗

千佛山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位于济南城东南,海拔285米。据史载:隋朝年间,山东佛教盛行,虔诚的教徒依山沿壁镌刻了为数较多的石佛,建千佛寺而得名千佛山。沿盘道西路登山,途中有一唐槐亭,亭旁古槐一株,相传唐朝名将秦琼曾拴马于此。半山腰有一彩绘牌坊,即“齐烟九点”坊。登上一览亭,凭栏北望,近处大明湖如镜,远处黄河如带,泉城景色一览无遗。千佛山上的石佛雕刻集中在兴国寺后的千佛崖上。兴国寺又名千佛山寺,始建于唐代,后经历代增建,规模渐大。寺门外西南上方的山崖上刻有“第一弥化”四个篆体字,每字约有4米见方。千佛崖上有隋代石佛60余尊,年代悠久,具有根高的艺术价值。千佛山之东,佛慧山上也有雕刻石佛。其中主峰山麓有一佛龛,内有一尊头部佛像,高7米,宽4米多,俗称“大佛头”,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石雕。1959年辟为千佛山公园。

周朝以前称历山,相传,古代禹、舜曾于山下开荒种田,因此,又称为禹登山、舜耕山。隋开皇年间,依山势镌佛像多尊,并建“千佛寺”,始称千佛山。唐代将“千佛寺”改名“兴国禅寺”,自元代始,“三月三”,“九九”重阳节均举办庙会。明代寺院扩建,遂成香火胜地。1959年辟建公园,面积166公顷。千佛山,东西嶂列如屏,风景秀丽,名胜众多。兴国禅寺居于千佛山山腰,内有大雄宝殿,观音堂,弥勒殿,对华亭。南侧千佛崖,存隋开皇年间的佛像10余尊。山崖上,由西向东,次有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吕祖洞。历山院,在兴国禅寺东侧,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大杂院,内有舜祠,鲁班祠,文昌阁,一览亭,保存着北魏,唐,宋时代的石刻造像。在山的东麓是辛亥革命烈士陵园。如果由西盘路上山,可以看见“齐烟九点”的牌坊。牌坊名是借用唐代诗人李贺的诗句“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拾级而上,便是“云径禅关”坊。 近年来,千佛山公园有了长足的发展,先后增添了桃花园,游览索道,瀛芳园,奇能滑道,十八罗汉,卧佛,高尔夫球场,观音园,石图园,梨园,瀑布等景点。逐渐发展为一处融历史,文化,风景,佛教为一体,服务功能齐全,规模宏大的旅游胜地。

千佛山位于济南市区南部,海拔258米,占地166公顷,为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古称靡笄山、历山,隋代于此开凿佛像后,改称千佛山,沿袭至今。佛像石雕集中在兴国寺后千佛崖上,最早造像为隋代的六十余尊石佛。千佛崖下有极乐洞、黔娄洞和龙泉洞,其中极乐洞中十六尊佛像最高达三米。相传,古代虞舜曾于山下开荒种田。隋开皇年间,依山势凿窟,雕佛像多尊,并建“千佛寺”,渐有千佛山之称。唐贞观年间,重新修葺,将“千佛寺”改为“兴国禅寺”。自元代始,“三月三”、“九·九”重阳节均举办庙会。后遭战火,被毁,明清重修。1959年辟建为公园。

千佛山,东西横列如屏,风景秀丽,山北侧有登山盘路三条,蜿蜒回环,松柏夹道,浓荫蔽日。如行走不便,也可乘车从山东侧环山盘路上山,山上名胜众多。兴国禅寺居千佛山山腰,内有大雄宝殿、观音堂、弥勒殿、对华亭。南侧千佛崖,存有隋开皇年间的佛像130余尊,山崖上,由西向东,依次有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吕祖洞。历山院在兴国禅寺的东侧,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大杂院。内有舜祠、鲁班祠、文昌阁、一览亭。在千佛山北麓建有集四大石窟于一体的万佛洞。游人至此,可一瞻北魏、唐、宋造像之丰采。山东辛亥革命烈士陵园在千佛山东麓,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散落着“唐槐亭”、“齐烟九点”、“云经禅关”古坊等名胜。

千佛山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记载着众多的历史典故:如唐朝段成式在《酉阳杂久且》中记载了历山的来历:“齐都接历山,上有古铁锁,大如人臂。绕其峰两浃。相传,本海中山图库,山神好移,故海神锁之,锁断,飞来此矣。”黔娄洞内石刻也有一则美丽的传说:“黔娄先生死时,他盖了一方白布,白布甚小,盖上了头则露出了脚,盖上脚则又露出了头,孔子的弟子曾参之孙曾西说:“把布斜着盖,不就盖严了吗?”黔娄的妻子韦丛说:“斜着盖有余,不如正着盖不足。先生在世的时候,非常正直,死后却让他歪斜,这哪能是先生的本意呢?”这则故事至今传为佳话。

近年来,千佛山公园有了长足发展,先后增添了桃花园、游览索道、瀛芳园、奇能滑道、十八罗汉、卧佛、高尔夫球场、大舜石图园、梨园、瀑布等。1995年被列为全省七大风景区之一,成为一处历史悠久、风景秀丽,以舜文化和佛教文化为特色的规模宏大的旅游胜地。

千佛山民风淳朴,每逢“九九”重阳节都举办山会,这种风俗已沿袭了好几个朝代,至今仍存。届时,商家都来进行经贸活动,当地各种土特产,如山楂、柿子、花生等也都上市,场景热烈。

6.济南千佛山睡佛的介绍 济南千佛山主干道上的一尊睡佛

准确的说应该叫卧佛。(关于卧佛的百度词条已经有了。)

侧躺或着侧卧的的佛像。《大唐西域记》中说:释迦牟尼在拘尸那揭罗国守了最后一个弟子善贤之后,便“入寂灭乐,于双树间北首而卧”。人参悲戚,感叹大觉世尊将寂灭,众生福尽。释迦牟尼便“右胁卧狮子床”安慰大家。这情景便是后来的卧佛形象。

一、卧佛的形成

《大唐西域记》中说:释迦牟尼在拘尸那揭罗国守了最后一个弟子善贤之后,便“入寂灭乐,于双树间北首而卧”。人参悲戚,感叹大觉世尊将寂灭,众生福尽。释迦牟尼便“右胁卧狮子床”安慰大家。这情景便是后来的卧佛形象。

二、国内外部分天然卧佛一览

●山东蒙山云蒙旅游区内有一处卧佛景观。站在瞻佛亭往前方看,在远处两座大山的空隙间,隐约出现的那座大山的轮廓,很像一尊 侧卧沉睡的大佛!它的头向西天,那上面突起的高点是耳朵,顺势下来是它的脖子、肩膀,身体大半隐在大山的后面。关于蒙山卧佛还有一段传说,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羡门子的道人来蒙山经常在蒙山参禅打坐,后来受到一位古仙人的点化修炼成佛,他便经常在此地沐浴打坐,久而久之修炼成佛,幻化成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尊卧佛。1996年,蒙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在此建亭纪念,名为瞻佛亭。

●海南省保国农场“毛公山”天然“卧佛”,长约4000米,高320米;

●山西洪洞县广胜寺山体称为天然大“卧佛”,长3000余米;

●广东韶关丹霞山天然“卧佛”,长约3000米;

●甘肃酒泉市西部天然“卧佛”,身长2200米;

●四川乐山市巨型天然“卧佛”,全长1300多米。(著名的四川“乐山大佛”在此巨型“卧佛”的心脏部位);

●阿富汗“巴米扬西大卧佛”,长300米、高55米;“巴米扬东大卧佛”,长300米、高35米;

●缅甸“乔达基卧佛”,长75米、高30米。

7.济南千拂山的资料

千佛山位于济南市南部偏东之处,离市中心不远。

千佛山峰峦起伏,林木森森,恰似济南的天然屏障。它是济南三大(趵突泉、大明湖)名胜之一。

千佛山古称历山,亦名舜耕山。相传上古虞舜帝为民时,曾躬耕于历山之下,因称舜耕山。

据史载:隋朝年间,山东佛教盛行,虔诚的教徒依山沿壁镌刻了为数较多的石佛,建千佛寺而得名千佛山。 沿盘道西路登山,途中有一唐槐亭,亭旁古槐一株,相传唐朝名将秦琼曾拴马于此。

半山腰有一彩绘牌坊,即"齐烟九点"坊。登上一览亭,凭栏北望,近处大明湖如镜,远处黄河如带,泉城景色一览无遗。

千佛山上的石佛雕刻集中在兴国寺后的千佛崖上。兴国寺又名千佛山寺,始建于唐代,后经历代增建,规模渐大。

寺门外西南上方的山崖上刻有"第一弥化"四个篆体字,每字约有4米见方。千佛崖上有隋代石佛60余尊,年代悠久,具有根高的艺术价值。

千佛山之东,佛慧山上也有雕刻石佛。其中主峰山麓有一佛龛,内有一尊头部佛像,高7米,宽4米多,俗称"大佛头",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石雕。

景观: ◆佛文化 1、万佛洞。在山北麓,1992年9月30日正式开放。

展线长达600多米,集我国"莫高集锦"、"龙门精华"、"麦积厅观"、"云岗荟萃"著名四大名窟于一 洞,经过艺术浓缩、重构,塑造佛主、菩萨、弟子、天王、力士28888尊,其中最大的卧佛长28米,洞外仿乐山大佛高15米。最小的仅20~30厘米。

佛教艺术自东汉传到中国。经劳动人民长期揣摩汲其精华,已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的特殊风格。

这些特点,在这里充分体现。于此可一瞻北魏、唐、宋各时期的造像风采。

2、千佛崖,在兴国禅寺院内南侧,是济南市较早的造像群,对研究我国隋代佛教,颇有价值。 崖上,有隋开皇七年(587年)至开皇十五年(595年)所镌刻的佛像,共9窟,计130多尊。

极乐洞是造像群中的主窟,中间阿弥陀佛盘膝禅坐, 高3米,身后饰佛光。右侧大势至菩萨,左侧观世音菩萨侍立,高近3米,开皇十一年(591年)凿成。

其他各窟皆散落在洞外石壁上。 3、观音园园内有池,池岸峭石矗立,矶石卧波,秀石点饰。

四围垂荫,时鸟欢歌。池内水清见底,荷花艳开,金鲤戏游。

内设喷泉,溅珠泄玉,彩虹映日,蔚为大观。矗立在荷花池中的是"白衣观音"高达13米,为观音园中最大者。

池周还有各种各样的变相观音,造型端庄 惟妙惟肖。 4、观音园园内有池,池岸峭石矗立,矶石卧波,秀石点饰。

四围垂荫,时鸟欢歌。池内水清见底,荷花艳开,金鲤戏游。

内设喷泉,溅珠泄玉,彩虹映日,蔚为大观。矗立在荷花池中的是"白衣观音"高达13米,为观音园中最大者。

池周还有各种各样的变相观音,造型端庄 惟妙惟肖。 5、黔娄洞,在极乐洞东。

深数米,三折之后呈长方形,为人工开凿,类似房间,面积20平方米,高两米,正中原有坐像。 洞中上端,有石刻一方,大字是"黔娄洞"。

小字记载黔娄子的身世,其意思是:黔娄子,周代齐国人,修身清节,不事王候,隐居在这里,凿一石洞,终 身不下山,曾著书4篇,名《黔娄子》,皆言道家的事情,鲁共公听说他有才能,就派使节聘请他做宰相,被他拒绝。齐威王每遇兵败,就来请教,黔娄子授给他秘 语,遂转败为胜。

洞内迎门石壁上,也嵌一碑,记载着黔娄子的故事:"黔当先生卒,覆以布被。覆头则足见,覆足则头见。

有人(曾皙)日:\'斜其被则殓也。黔娄妻日: \'斜之有余,不若正之不足。

先生生而不斜,死而斜之,非先生之意也\'"。此语至今传为佳话。

6、兴国禅寺,在千佛山山腰,占地3000平方米,是山东著名香火胜地。据明成化七年(1471年)石志记载,该寺曾,遭兵火破坏,成化四年(1468 年)8月3日,德王府内官苏贤游览千佛山,看到当时情景,不胜慨叹,于是捐资建佛殿、僧房、厨房、粮仓等。

殿内塑释迦牟尼、大悲观音、地藏王菩萨、十八罗 汉、四大天王。寺门朝西,上额刻有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书法家赵朴初题写:"兴国禅寺"四字。

楹联石刻:"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 人",为济南清未秀才杨兆庆书写。门内两侧,有钟鼓二楼。

进寺门南侧,千佛崖石壁上镌刻佛像多尊。山崖由西向东依次有龙泉洞、极乐洞、洞天福地石坊、对华亭。

院内有弥勒殿、观音殿、达摩殿、玉佛殿及禅堂。东侧大雄宝殿供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和多尊罗汉。

7、公园内,1996年增添十八罗汉和卧佛一尊,分置于盘路两侧和广场中。 罗汉,是佛主释迦牟尼的弟子,受佛的嘱咐,不灭度,常住人间受人供养,为佛护法,赕众生造福田。

他们本领很大,有的降龙,有的伏虎,有的缚狮,有 的捉妖,深爱人们敬仰。五代时,对罗汉尊崇之风就很盛行。

罗汉是梵语"河罗汉"的略称,其形象,从唐代玄奘译《法注记》始,历代艺术家,根据佛教经典即进行着艺术的创造,不足尺度,任意写出作。相貌或老 或少,或善或恶,或美或丑,想象甚是丰富,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

这些罗汉依次为:(1)宾度罗跋罗阇(2)迦诺迦伐跟蹉、(3)迦诺跋厘堕阇、(4)苏频陀、(5)诺矩罗、(6)跋陀罗、(7)迦哩迦、(8) 伐诺罗弗多罗、(9)戌博迦、(10)半托迦、(11。

8.千佛山石像的来历和形成

关于千佛山的来历,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载:"齐郡接历山,上有古铁锁,大如臂,绕其峰再浃。"相传,本海中山,山神好移,故海神锁之,挽锁断,飞来于此矣。"此神话与现实相近,据今人研究,千佛山是山的余脉。距今5亿年前,济南地区为海域,18000万年前,发生了燕山运动,沉积的石灰岩跟泰山一起上升,造成了巨大穹窿构造,于是形成了千佛山。

千佛山简介:

千佛山,位于济南市区南部,因这山上有数不清的佛,所以叫千佛山。

千佛山原称历山,春秋称靡笄山,战国称靡山,南北朝称舜山、庙山、舜耕山。隋开皇年间,依山势凿窟,镌佛像多尊,始称千佛山,并建"千佛寺"。唐贞观年间,重新修葺,将"千佛寺"改称"兴国禅寺"。千佛山遂成为香火胜地。自元代始,每年"九九"重阳节会举办庙会。中国解放后,1959年辟建为公园。

千佛山,东西横列,奇伟深秀,从远处望去,犹如一架巨大锦屏。山腰处建有"兴国禅寺"、"历山院"。除此之外,还散落着"唐槐亭"、"齐烟九点"及"云径禅关"坊等。

1981年,市总体规划将燕子山、平顶山、佛慧山、金鸡岭以及山南侧的北魏黄石崖石窟造像、佛慧山造像和开元寺遗址、山东麓的辛亥革命烈士陵园划入千佛山范围,作为千佛山风景区。1995年,山东省政府将千佛山列为全省七大风景区之一。以后又相继建成桃花园、瀛芳园、梨园、万佛洞、弥勒胜苑、大舜石图园、佛山书苑等,至此,这里便成为一个融山林、名胜古迹为一体的规模较大的游览胜地。

千佛山公园位于济南市南部偏东之处,离市中心不远。千佛山峰峦起伏,林木森森,恰似济南的天然屏障。它是济南三大(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名胜之一。

沿盘道西路登山,途中有一唐槐亭,亭旁古槐一株,相传唐朝名将秦琼曾拴马于此。半山腰有一彩绘牌坊,即"齐烟九点"坊。登上一览亭,凭栏北望,近处大明湖如镜,远处黄河如带,泉城景色一览无遗。 千佛山上的石佛雕刻集中在兴国寺后的千佛崖上。兴国寺又名千佛山寺,始建于唐代,后经历代增建,规模渐大。寺门外西南上方的山崖上刻有"第一弥化"四个篆体字,每字约有4米见方。千佛崖上有隋代石佛60余尊,年代悠久,具有根高的艺术价值。

千佛山之东,佛慧山上也有雕刻石佛。其中主峰山麓有一佛龛,内有一尊头部佛像,高7米,宽4米多,俗称"大佛头",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石雕。

相关参考

人文历史名胜古迹

1.描写中国名胜古迹的作文济南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胜古城,它以着名的三大名胜:千佛山、趵突泉和大明湖赢得了广大游客的认可.它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美称,这是泉城人民的骄傲.今日的泉

谁知道中国有哪些有名的泉?

中国有名的泉有:1、趵突泉趵突泉位于山东济南市中心区趵突泉公园内。趵突泉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南靠千佛山,东临泉城广场,北望大明湖,面积158亩,趵突泉公园是以泉为主的特

平江苍岩洞方家出了父子三将军

口凌辉在平江县长寿镇邵阳袭家洞坳上村,从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到刚刚发蒙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无不口口相传着他们村里的荣光——苍岩洞方正家出了父子三将军。方正方正(1914-1997)少将,济南军区原副政委

清东陵墓地多少钱,北京清东陵万佛园可以放俩个骨灰盒的墓地价格多

北京清东陵万佛园可以放俩个骨灰盒的墓地价格多少钱?静安区立碑参考价格:¥45800起所属陵园:清东陵万佛园园区:静安区葬式:艺术立碑面积:0.9平米穴位:双穴朝向:坐北朝南材质:花岗岩慈禧太后的墓地在

五台山人文历史

五台山五爷庙的历史文化五爷庙,即五台山万佛阁,虽然不大,占地仅2000平方米,殿楼堂舍也只有20多间,但因为内有五爷庙而名播远近香客盈门。万佛阁创建于明代,现在建筑多为清代重修后的遗存。主建筑有三,一

佛山历史文化名城

1.广东佛山有哪些历史文化佛山原名季华乡,“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考证,佛山的人类历史起源于现禅城区澜石街道区域,距今约4500-5500年前,百越先民沿

佛山历史教材

一、佛山在历史上是如何记载的佛山在原始时期是一个洲岛渔村,是一个避风港。因此,海外商船很多会来到这个地方,同时也有许多古印度僧人来到这里结下茅庵,讲经说法,宣传佛教,时兴时废。到唐贞观年间,当地居民在

佛山抗战历史

一、佛山历史故事年十六做尾牙-蚝,鱼,柚,蕉吃出好意头农历十二月十六“尾牙”,是代表着准备一年终结的祭祀,连串过年习俗,由此掀起序幕。传统“尾牙”的拜神仪式,祭品都是象征好意头的食物,如发菜蚝豉(发财

佛山以前历史故事

一、佛山历史故事年十六做尾牙-蚝,鱼,柚,蕉吃出好意头农历十二月十六“尾牙”,是代表着准备一年终结的祭祀,连串过年习俗,由此掀起序幕。传统“尾牙”的拜神仪式,祭品都是象征好意头的食物,如发菜蚝豉(发财

查佛山15号至21号天气预报

搜索历史天气,在网站地名栏输入佛山,可查询2011年至昨天的历史天气。佛山市2017年5月历史天气:平均高温:29℃,平均低温:23℃,极端高温:32℃(5月11日),极端低温:21℃(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