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历史

Posted 历史

篇首语:生命是不能被略过的,一定有人敢选最难的那条路,一定有人把生命排在利益前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洛南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洛南历史

一、有关商洛的历史文化

商洛,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

市政府所在地商州区。商州又名“鹤城”,因城区坐落于丹江之北,背靠金凤山,面对龟山,形如鹤翔,故有“鹤城”之称。

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与鄂豫两省交界。东与河南省的灵宝、卢氏、西峡、淅川县市接壤;南与湖北省的郧县、郧西相邻;西南与安康、宁陕、旬阳,西北与长安、蓝田毗邻;北与潼关、华阴、华县相连。

界于东经108°34′20″~111°1′25″,北纬33°2′30″~34°24′40″之间。东西长约229公里,南北宽约138公里。

全区总面积1929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36% 。辖商州、洛南、丹凤、山阳、商南、镇安、柞水7县区。

至2010年底,全市户籍人口244.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8.66万人。

少数民族有19个,3000余户,13391人,分布于全市7个县(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0.49%;其中百人以上的少数民族4个,为回族、壮族、蒙古族、满族;10人以上的有7个,为藏、维吾尔、苗、彝、土家、黎、侗族。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商州区,距省会西安110公里。

大秦·商於古城-商洛(20张) 商山,乃为今丹凤县城西7.5公里的商镇对面、丹江南岸之名山——商山。秦岭、蟒岭、流岭、鹘岭、新开岭和郧岭六大山脉,绵延起伏。

洛水,指的是南洛河,黄河下游南岸大支流。源出商洛市洛南县洛源乡的木岔沟。

东流入河南境,经卢氏县、洛宁县、宜阳县、洛阳市,到偃师县杨村附近纳伊河后称伊洛河,到巩义市洛口以北入黄河。《水经注》云:“洛水出京兆上洛县灌举山,东经熊耳山北(今河南卢氏县境),《禹贡》所谓‘导洛自熊耳’即此”。

初置上洛郡(县),因在洛水(东都洛阳因之而名)之上游,郡(县)域为洛水之源故而得名,郡(县)治在今商县。古郡(县)域较大,有后人因郡(县)治离洛水较之汉江著名支流丹江稍远,而误以为洛水是指较近的丹江,实属误读。

商洛-丹鹤楼 商洛地形地貌结构复杂,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境内有秦岭、蟒岭、流岭、鹘岭、新开岭和郧岭六大山脉,绵延起伏。

岭谷相间排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伸展,呈掌状分布。海拔最高点位于柞水县北秦岭主脊牛背梁(2802.1 米),最低点位于商南县梳洗楼附近的丹江谷地(2154米)。

主要河流有丹江、洛河、金钱河、乾佑河、旬河五大河流,纵横交错,支流密布。横垮长江、黄河两个流域。

北部气候属暖温带,南部气候属亚 热带。年平均气温7.8~13.9℃,最高37℃~40.8℃,最低―11.8℃~―21.6℃。

降水量年均710~930毫米,日照1860~2130多小时。无霜期为210天。

山高,并不危岩耸天,水多,亦很少激浪泛滥。其风土人情,既兼北国之旷野,又融南国之灵秀。

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 商洛地区历史悠久。

据考古发现,早在一百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这里就有先民活动。新石器时期,洛河、丹江、金钱河、乾佑河、旬河沿岸,先民在此聚居,繁衍生息。

《史记· 殷本纪》载,契(xiè)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国名也。《括地志》云:商州东八十里商洛县,古之商国。

秦岭·江南风光-龟山 《水经注》曰:丹水自上洛经商县南,契始封此。契即帝喾之子。

随着朝代的更替,地方建置先后为郡、州、路、道、区、分区、专区、地区,称谓不一,隶属各异。夏商时期,属豫、梁二州,西周和春秋时期属晋,战国属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北部和南部分属关中郡内史区和汉中郡。西汉时分属弘农郡和汉中郡。

东汉时分属京兆尹和汉中郡,晋泰始二年(257)设立上洛郡。北魏在境内先后设荆州、洛州,置上洛、上庸、苌和、魏兴等郡。

西魏增设拒阳郡。北周撤销苌和、魏兴二郡,设慎政郡。

宣政元年(578)改洛州为商州。隋时撤销上洛、拒阳、上庸、慎政四郡,保留商州。

后撤销商州,复设上洛郡。唐时撤销上洛郡,复设商州,归山南道。

后改商州为上洛郡 。宋时撤销上洛郡再设商州,属永兴军路,后又改属河南路。

元时属奉元路。明时属陕西省西安府。

清时,商州升为直隶州,仍属西安府。辛亥革命后,民国初年撤销商州,原属县分别划归关中道、汉中道。

后废道制,由省直接领县。嗣后,设立陕西省第四行政督察区,领属商县、洛南、山阳、镇安、商南、柞水六县和民国末年设立的龙驹寨设治局(三等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陕南行署商洛分区,后改为商洛专区、商洛地区,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地级商洛市。

二、有关商洛的历史文化

商洛,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市政府所在地商州区。商州又名“鹤城”,因城区坐落于丹江之北,背靠金凤山,面对龟山,形如鹤翔,故有“鹤城”之称。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与鄂豫两省交界。东与河南省的灵宝、卢氏、西峡、淅川县市接壤;南与湖北省的郧县、郧西相邻;西南与安康、宁陕、旬阳,西北与长安、蓝田毗邻;北与潼关、华阴、华县相连。界于东经108°34′20″~111°1′25″,北纬33°2′30″~34°24′40″之间。东西长约229公里,南北宽约138公里。全区总面积1929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36% 。辖商州、洛南、丹凤、山阳、商南、镇安、柞水7县区。至2010年底,全市户籍人口244.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8.66万人。少数民族有19个,3000余户,13391人,分布于全市7个县(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0.49%;其中百人以上的少数民族4个,为回族、壮族、蒙古族、满族;10人以上的有7个,为藏、维吾尔、苗、彝、土家、黎、侗族。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商州区,距省会西安110公里。

大秦·商於古城-商洛(20张) 商山,乃为今丹凤县城西7.5公里的商镇对面、丹江南岸之名山——商山。秦岭、蟒岭、流岭、鹘岭、新开岭和郧岭六大山脉,绵延起伏。 洛水,指的是南洛河,黄河下游南岸大支流。源出商洛市洛南县洛源乡的木岔沟。东流入河南境,经卢氏县、洛宁县、宜阳县、洛阳市,到偃师县杨村附近纳伊河后称伊洛河,到巩义市洛口以北入黄河。《水经注》云:“洛水出京兆上洛县灌举山,东经熊耳山北(今河南卢氏县境),《禹贡》所谓‘导洛自熊耳’即此”。初置上洛郡(县),因在洛水(东都洛阳因之而名)之上游,郡(县)域为洛水之源故而得名,郡(县)治在今商县。古郡(县)域较大,有后人因郡(县)治离洛水较之汉江著名支流丹江稍远,而误以为洛水是指较近的丹江,实属误读。 商洛-丹鹤楼

商洛地形地貌结构复杂,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境内有秦岭、蟒岭、流岭、鹘岭、新开岭和郧岭六大山脉,绵延起伏。岭谷相间排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伸展,呈掌状分布。海拔最高点位于柞水县北秦岭主脊牛背梁(2802.1 米),最低点位于商南县梳洗楼附近的丹江谷地(2154米)。主要河流有丹江、洛河、金钱河、乾佑河、旬河五大河流,纵横交错,支流密布。横垮长江、黄河两个流域。北部气候属暖温带,南部气候属亚 热带。年平均气温7.8~13.9℃,最高37℃~40.8℃,最低―11.8℃~―21.6℃。降水量年均710~930毫米,日照1860~2130多小时。无霜期为210天。山高,并不危岩耸天,水多,亦很少激浪泛滥。其风土人情,既兼北国之旷野,又融南国之灵秀。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 商洛地区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一百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这里就有先民活动。新石器时期,洛河、丹江、金钱河、乾佑河、旬河沿岸,先民在此聚居,繁衍生息。 《史记· 殷本纪》载,契(xiè)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国名也。《括地志》云:商州东八十里商洛县,古之商国。 秦岭·江南风光-龟山

《水经注》曰:丹水自上洛经商县南,契始封此。契即帝喾之子。随着朝代的更替,地方建置先后为郡、州、路、道、区、分区、专区、地区,称谓不一,隶属各异。夏商时期,属豫、梁二州,西周和春秋时期属晋,战国属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北部和南部分属关中郡内史区和汉中郡。西汉时分属弘农郡和汉中郡。东汉时分属京兆尹和汉中郡,晋泰始二年(257)设立上洛郡。北魏在境内先后设荆州、洛州,置上洛、上庸、苌和、魏兴等郡。西魏增设拒阳郡。北周撤销苌和、魏兴二郡,设慎政郡。宣政元年(578)改洛州为商州。隋时撤销上洛、拒阳、上庸、慎政四郡,保留商州。后撤销商州,复设上洛郡。唐时撤销上洛郡,复设商州,归山南道。后改商州为上洛郡 。宋时撤销上洛郡再设商州,属永兴军路,后又改属河南路。元时属奉元路。明时属陕西省西安府。清时,商州升为直隶州,仍属西安府。辛亥革命后,民国初年撤销商州,原属县分别划归关中道、汉中道。后废道制,由省直接领县。嗣后,设立陕西省第四行政督察区,领属商县、洛南、山阳、镇安、商南、柞水六县和民国末年设立的龙驹寨设治局(三等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陕南行署商洛分区,后改为商洛专区、商洛地区,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地级商洛市。

三、陕西省洛南县的祥细解绍

洛南县位于秦岭东段南麓,洛河上游 ,因县治所在洛河之南而得名,是陕西省南部唯一属黄河流域的县份,洛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形似飞鸽,境内最高点草链岭海拔2646米,最低点兰草河口海拔670米。

洛水从县境中部穿流而东,大小支流均以指状分布,构成了山峰林立,河川交汇,丘陵起伏的山地地貌。总面积2830.16平方公里,总人口450975人。

洛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据考证,远在1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境内河口、焦村遗址山土的大量石器带有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显著特征。

近年来,考古学者又在洛河、石门河、县河交汇处的“龙牙洞”中相继发掘出古猿人牙齿化石及大熊猫和貘的牙齿化石,把洛南的文明史又向前推进了近百万年。史载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史官仓颉曾随黄帝南巡到洛南,“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汭之水”,“指掌而创文字”。

其字28个。 洛南属革命老区,是鄂豫陕、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唐澍、刘志丹、徐向前、程子华、徐海东、刘华清、李先念、汪锋等曾挥戈秦蟒,转战洛水。 洛南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远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初期,先民们就在此安居,繁衍生息。唐虞时代属商国。

夏商时隶于梁州。周时武王、成王归马于华山之阳,称华阳地。

春秋为晋。战国属秦。

秦统一中国后,属内史地,设华阳县,故治在今县城东南武谷川的古城街。西汉属弘农郡。

东汉属京兆尹。魏又属弘农郡。

晋、后魏属上洛郡。均设上洛县。

后周设拒阳郡拒阳县。隋属商州。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拒阳,以县城在洛水之南易名洛南。 洛南县位于陕西省东南,秦岭东段南麓,洛河上游。

介于北纬33°52′00〃—34°25′58〃、东经109°44′10〃—110°40′06〃之间。北依秦岭与华阴、潼关县相邻,南凭蟒岭与商州市、丹凤县毗连,东与河南省灵宝、卢氏县接壤,西同华县、蓝田县、商州区交界。

东部有近百里长的省界线,延伸于秦豫边陲。 县城与相邻县距离为:西经葡萄岭距商州市区72公里,西南经胡河妗子沟距商州市区45公里,南经杨洞距丹凤县城71公里,北经黑彰距潼关县城72公里,东南经箭杆岭距河南省卢氏县城135公里,西距西安市155公里,东北经河南道距首都北京1200公里、经山西道距北京1100公里。

素有“陕西东南门户”之称。 全县共有25个乡镇,383个行政村,7个社区居委会,3029个村民小组。

耕地资源:洛南县是“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土石山区,全县土地总面积423.8万亩,其中耕了49.6万亩。 林业资源:全县林业资源比较丰富,林业用地面积248.91万亩,常见树种160多个品种,主要有柏、松、壳斗、桦 树、杨树、玄参、核桃、柿子、蔷薇、漆、苦木、槭及竹亚等科。

水资源:水资源较为丰富,境内河流遍布,饵类生物丰富,全县水库22座,总库容1348万立方米。 矿藏:洛南地质成矿条件较好,矿藏资源丰富,经地质普查勘探,探明矿藏有34种。

其中金属矿有金、银、铜、铁、钼、铅、铼、锌、钨、稀土等,集中分布在秦岭小山脉中;非金属矿有煤、钾长石、白云石、水泥灰岩、水晶、硅石、大理石、叶腊石、透辉石、透闪石、麦饭石、磷灰石、粘土等,主要分布在县境中部和东南部。 洛南县属于暖温带南缘季风性湿润气候。

由于群山连绵,起伏悬殊,具有明显山区气候特征。季风影响明显。

冬季气候寒冷,雨雪稀少,为一年中干燥季节;春季气温回升较快,降水逐渐增多,如果伴有大风,土壤蒸发加剧,极易形成春旱,当寒潮入侵时,往往出现冻害;夏季是一年中最高气温季节,也是降水量最大的季节,雨量集中,多有雷阵雨、暴雨出现,有时伴有冰雹,有时还出现局部伏旱和夏旱;秋季气温速降,初期多有连阴雨,常常形成涝灾,末期偏少,天气晴朗,秋高气爽。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在植物生长季节中,太阳辐射较强,日照时数多。但因气温、降水年际变化大,常有旱涝霜雹等灾害出现。

四、商洛市历史名人(1940年以来的)都有谁啊

商洛始名于汉朝。 汉代指上雒(县)和商(县)的地域合称。隋朝是指一个县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商雒建制是代表领6县的地级建制名称。之后由商洛市名称取代,是陕西省地级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东临河南省,东南临湖北省,北、西北、西南分别与陕西省渭南市、西安市、安康市接壤。地处秦岭山地,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

商洛市共辖商州区和镇安县、丹凤县、商南县、洛南县、山阳县、柞水县1区6县。面积约19851平方千米,[1] 2014年人口249万。[2]

商洛主要生产小麦、玉米和稻谷,“岭沟红米”最为出名。是陕西核桃、板栗、柿饼、木耳的集中产区。水貂养殖业居陕西省之冠。有大熊猫、苏门羚、青羊、林麝、水獭、黑鹳等珍稀动物。主要矿产金、银、煤、铝、锌等。钾长石储量位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

商洛名胜古迹有笔架山风景区、柞水溶洞、二郎庙、丰阳塔、大云寺等及陕南地区唯一的一个5A级景区商南金丝大峡谷、牛背梁、天竺山、月亮洞及待开发的佛诞地等,自2010年开始,一年一度的中国秦岭生态旅游节开始在秦岭山中魅力城市商洛举办。 商於古道文化景区为陕西省十大重点文化旅游项目之二。[3]

相关参考

陕南发掘春秋战国墓葬群,出土带木制漆皮剑鞘青铜剑

记者19日从陕西省文物部门获悉,考古专家正对陕西洛南县西寺墓群范围内的一处墓葬群进行抢救性发掘,目前初步探明8座春秋战国墓葬,出土青铜器及玉器40余件。其中一座墓主人的身份为大夫一级。据悉,西寺墓群位

为什么历史学派看重历史,并自称历史学派

历史学派看重历史,是因为其以实证论和经验论为基础、强调对具体事实的描述和记录,认为这是“历史的方法”,这也是该学派自称“历史学派”的缘由。(一)历史学派看重历史的原因。历史学派的创始人是罗雪尔,其18

历史教学中如何形成历史概念

历史概念是人们在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基础上,抽象概括而成的,他揭示了历史现象的本质,是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认识。在表述历史概念时,既要体现历史事物的时、地、人和事的

历史唯物观与历史唯心

1.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一、社会历史观的含义和两大派别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变迁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社会历史观分为历史唯心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派别。历史唯心主义简称唯心史观

清朝架空历史小说排行,求好看的历史穿越 历史军事 架空历史小说

求好看的历史穿越历史军事架空历史小说  历史军事架空穿越类  汉献帝新传(汉)  调教初唐(唐)  千夫斩(清)  大唐万户侯(唐)  名门(全架空(唐))  大明官途(明)  血沃轩辕(明)  诸夏

国外历史课

1.美国的历史课正如中国中学历史课包含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大板块,美国中学历史课也是包含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大板块。但美国中学历史课把不同时代的历史,不同地域的历史,不同主题的历史又划分成了很多不同的

中国历史,中国历史大事件

中国历史大事件中国历史简介中国的历史起源中国的历史的全过程中国多少年历史?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历史,简称中华上下550万年![奸笑][奸笑]朝代/寿命原始人(440万年)部落(8万年)三皇(没有记载)五帝

历史,历史,历史!!!!!!!初二

给你找了很多个你自己看看吧要快点不然有的网页就无效了://xdz100/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965://soabc/://chat.pep/lb5000/topic

2015中考历史历史热点

中考历史热点1901~1980中国史高度重视对历史概念的考查是近几年来高考的突出特点。因为历史概念是根据历史背景、存在的表现和产生的影响三部分概括而形成的。由于历史概念是史实的抽象和概括,它上承史实,

历史知识—中国朝代历史

中国朝代历史(五)北宋1.时间:960年—1127年2.第一任君王:赵匡胤3.其他重要君王:赵光义、赵恒4.建都:东京开封府(河南开封)5.重大历史事件:(1)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北宋乾德年间,宋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