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巴舞历史

Posted 历史

篇首语: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你就该努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热巴舞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热巴舞历史

一、热巴的历史溯源

由藏传佛教噶举派第二代祖师米拉日巴所创建。也有人认为热巴舞是由佛学家当巴桑杰传下来的。“噶玛八清”便是当巴桑杰的师傅阿拉果觉看到魔王残害百姓时念的咒语,也就是噶玛派僧俗阿拉果觉看到或听到有人受苦受难时念的咒语。民间流传着很多热巴由来的传说。相传,人们在索扎、美利、生瓜三条河汇合处兴建一座九层楼寺庙,统治者诱惑人们来为他们建寺,由噶玛创始人之一米拉日巴组织五男五女在工余时间表演,进行鼓支,每盖一层楼时就举行一次舞蹈盛会。经过数年的兴建,寺庙盖好了,热巴的鼓点增多了,舞蹈也随着丰富起来。

民间认为,热巴舞的创始人正是著有《米拉日巴道歌》的佛学修行大师米拉日巴(公元1040年-1125年)。米拉日巴出生在一个叫做“琼协”的地方,而丁青自古就有“琼布丁青”之称,当地的人们普遍认为米拉日巴出生在丁青,丁青便有了“热巴之乡”的美称。传说米拉日巴年轻的时候曾杀死一头大象。大象的皮铺在地上,米拉日巴在上面跳舞祭神,由此创造了热巴舞。至今人们在表演热巴舞所用的道具装饰也来自米拉日巴的那次杀像祭神的传说,米拉日巴取大象大肋巴骨做鼓架,取肚下薄皮做鼓皮,用小肋巴骨做鼓槌,用像的肠子做网状裙穗。这个传说不仅为民间热巴舞涂沫了一笔神奇的色彩,而且也为舞蹈艺术从原始祭坛走入民间的发展过程作了直接的注脚。应该说热巴舞的起源要比“米拉日巴创始说”古老的多。它的前身是佛教传入藏区之前的本地的古老宗教--苯教的巫舞或是图腾舞。丁青正是苯教传播的重要之地。距丁青县城40公里的孜珠寺是全藏区最大的也是保留苯教仪式仪轨最完整的苯教寺院。专家们普遍认为,苯教从西藏阿里兴起,向外传播第一大站的标志正是琼布丁青地区的孜珠寺,然后苯教再传向林芝苯日神山一带。所以,古老的苯教巫舞几经历史岁月的沉淀在丁青传向民间,成为丁青热巴舞便有了充分的条件和理由。

据当地艺人的回忆及比如县政协仁旺丹增和索朗多吉两位先生所著的《那徐持如历史》藏文本介绍:最早的丁嘎热巴是在公元1040年藏传佛教噶举派第二代祖师米拉日巴和热穷巴在原有的民间热巴基础上创作和发展出来的一门独立的舞蹈艺术。这种热巴舞在历史上经历了从民间进入寺院,又从寺院回到民间的发展演变过程。丁嘎人自古就属于藏北的那秀部落,而那秀部落则以能歌善舞闻名全藏。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禳灾祈福,人们都以歌舞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久而久之,丁嘎人便有了自己的歌,有了自己的舞。在漫长岁月的演化中,他们不断吸收、融合外来艺术,最终形成了一种为丁嘎人所独有的歌舞形式--丁嘎热巴。

现存的丁嘎热巴分为寺院喇嘛表演的热巴和民间艺人表演的热巴两种形式。过去民间艺人的丁嘎热巴主要以家族父子传承的方式代代相延,成立了以村为单位的热巴队,传承面得到扩展。

二、热巴的历史溯源是怎样的

热巴据史料记载热巴舞的产生约在公元十一世纪,由藏传佛教噶举派第二代祖师米拉日巴所创建。

也有人认为热巴舞是由佛学家当巴桑杰传下来的。“噶玛八清”便是当巴桑杰的师傅阿拉果觉看到魔王残害百姓时念的咒语,也就是噶玛派僧俗阿拉果觉看到或听到有人受苦受难时念的咒语。

民间流传着很多热巴由来的传说。相传,人们在索扎、美利、生瓜三条河汇合处兴建一座九层楼寺庙,统治者诱惑人们来为他们建寺,由噶玛创始人之一米拉日巴组织五男五女在工余时间表演,进行鼓支,每盖一层楼时就举行一次舞蹈盛会。

经过数年的兴建,寺庙盖好了,热巴的鼓点增多了,舞蹈也随着丰富起来。

三、热巴舞的风格特色

热巴舞是一种由鼓钹(单钹)、锣伴奏的集体大型歌舞,技巧性较强,初时舞姿轻捷,高潮时感情奔放,动作粗犷有力。

跳热巴舞的原意是为了求佛保佑村寨平安、六畜兴旺和禳灾、祈丰收。唱、舞、器乐、服装等方面的艺人需经事前长时间的培养、训练,方能参加。

热巴舞共分12段,每跳一段前先念一段词,大意是颂扬天地日月、山川河流、菩萨等。所演节目最少不能少于九个节目:《颂天地,拜四方》、《太阳、月亮、星星》、《鼓声传扬,四方平安》、《神佛与我们同歌舞》、《吉友、迷拉师徒斗法》、《乌鸦吹大话》、《吉友,迷拉下神山》、《英雄尼布里战胜恶魔独尼阿巴》、《送神佛、贵宾》。

热巴中的舞蹈,为了吸引观众,讲究舞姿的优美,编排难度高的动作,象古代的百戏带有杂技、武术等艺技。舞时,男女人数相等,由领舞人扮主要角色。

在铃鼓声中,通过跳、转、翻动作,圆好场地,招来观众,然后男女演员上场。表演中,男摇铜铃女敲,伴随着鼓点,应节奏而舞。

舞者腰间短裙状的用羊毛或牛毛编织的染有三色或五色的辫条,随着各种强劲有力的高难度动作,裙条飘起,刚中现柔,潇洒自如。表演者很讲究单腿旋转和各类蹦子、串身翻等动作,如女子带鼓平转,猫跳翻身、正反转、高低击鼓等,变化多端,情绪灼热。

男子的技巧表演更扣人心弦,它充分表现了藏族人民纯情朴实、热情开朗、坚强的英雄气质。如表现动物形态的兔子跳,或扭身跳,或滚毛,或走矮子,表现技巧和技艺的磨盘腿,或单腿挎转,或摇铃蹲转,或作躺身蹦子;表现嬉戏与体育竞技的摔跤角斗,乌龟爬沙、堆罗汉、滚壶坛;表现气功内容的尖刀刺腹、夹刀旋转、滚牛角尖等动作。

热巴舞风格技巧熟练精当,节奏激烈紧张,表情丰富,情绪奔放,粗矿豪迈,英武豪放,特点稳重大方,舞姿优美多变,整套节目,包括哑剧、杂技、气功等成分,形成了成套的演出程式,尤其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既能娱乐,又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铃鼓是热巴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九种鼓点,根据鼓点节奏的不同来表演舞蹈。

在表演中,男持铜铃,女执手鼓(因而热巴舞又名铃鼓舞),绕圈走动,翩翩起舞。铃鼓声节节奏鲜明,随着曲调和情感的变化或高或低,或急或缓。

节奏徐缓,铃鼓间响,清声幽远,似深箐山溪,原野牧铃铛;节奏急促,钹鼓齐鸣,轰轰烈烈,像急流奔涌,高山雪崩。进入高潮,舞蹈动作址分强烈,男子仿佛雄鹰一般单腿跨转,腾跃飞旋,女子一手拿弓鼓槌,高举头顶,转翻身子欢舞,犹如孔雀开屏。

舞蹈动作选用弦子、锅庄舞步的同时,吸收了杂技表演的一些技巧动作,比较精彩的有躺身平转、躺身小蹦子、前后甩腰、跨腿原地转、躺身大蹦子等。热巴舞的队形变化多而且十分复杂,除圆圈外,还有龙摆尾、双插花,舞姿优美,节奏鲜明,手和脚为顺脚,重在腿部动作的变化。

时而如同走八卦阵,时而像数条青龙在飞舞、交缠、并肩盘圆圈。队形虽复杂多变,但近百人的业余演员却能做到整齐划一、有条不紊地演出。

其气势之宏大,情绪之热烈让人叹为观止,谁要是能一饱眼福,定会叹服不已,终身难忘。 热巴舞·丁青热巴丁青的热巴舞则以铃鼓舞为主,伴有说唱甚至融杂技气功为一炉的综合表演艺术而著称。

其舞姿粗犷豪放而流畅,有很高的难度。音乐则淳朴明亮,高亢激昂。

表现内容大都是在避灾祛祸,庆祝丰收,祈愿吉祥。丁青热巴的重要特点在于它的粗犷、奔放、豪迈且富有宗教色彩。

传说,在修建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圣地类乌齐查杰玛大殿时,白天工匠们日晒雨淋辛辛苦苦修筑的房子,晚上被妖魔鬼怪蓄意捣毁。于是查杰玛高僧桑吉文特邀请琼波丁青斡陀热巴的舞者在建筑工地上表演热巴舞。

他们奇迹般地在天上结绳,在水上建起曼托罗,以精湛的技艺、强烈的艺术魅力,使妖魔鬼怪神魂颠倒,迷惑了鬼怪,进而使工匠赢得了时间,建起了气势雄伟的查杰玛大殿。 主要流派丁青热巴舞有三个流派。

据口授相传,流传于丁青觉恩一带的窝托热巴 已有900多年的历史。窝托热巴的特点是技巧高难,如爬杆技巧、腹上破石、夹刀旋转等都是窝托热巴的绝技。

康沙热巴是昌都境内至今活跃于舞台的重要热巴流派之一,其传统节目有一点鼓、三点鼓、六点鼓、九点鼓等,同时穿插一些弦子舞、卓舞及男女对辩(相当于滑稽相声)的表演。窝托热巴属于杂技气功类的技艺表演,但目前香火基本已断,很难见到它的庐山真面目了。

流传于丁青色扎一带的伽措热巴,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其主要特色是弦子与热巴嫁接,边跳边拉艺人自制的二胡,舞姿优美。把粗狂豪放的热巴与优美动听的弦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舞姿优美,旋律动听。

这种艺术风格现已被诸多文艺团体吸收。流传于丁青桑多一带的冬洛热巴现也有300多年的历史。

冬洛热巴表演风格多样,主要还是以传统的铃鼓舞,中间伴有逗人诙谐幽默的说唱以及其它很多的表演内容。冬洛热巴还以家族传承的方式顽强地生长在那半农半牧区的桑多乡炯秀村,在每年的丁青县热巴艺术节上这些古老文化艺术的传播者都有高超的技艺表演,他们还在每年农闲季节,举家上。

四、昌都的历史文化

昌都是康巴文化的发祥地,这里的藏族常以“康巴人”、“康巴汉子”称谓。

由于居住地域和社会交往的因素,自古以来,昌都康巴人就较早的接受了来自青海、甘肃等地的黄河文化,来自四川、重庆的巴蜀文化、长江文化和来自云南白族、彝族、纳西族、傈僳族等多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并将其融入到了自有文化之中。康巴汉子性格中的豪放粗犷、热情奔放、坚毅勇敢、忠诚信义与这种多元文化相融汇,逐渐形成了既有多方位、多民族文化复合、又有康区独特个性和凝重宗教色彩,具有丰富内涵和底蕴的康巴文化,并在语言、服饰、宗教、民俗、民居建筑、民间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其明显区别于其他藏区地域文化的特殊表现。

昌都康巴人的传统服饰以裙袍为主。这种裙袍多用自制的氆氇和羊皮缝制而成,冬天则穿皮袍。

旧时,贵族和富有人家,多穿用虎皮、豹皮、水獭皮制成的皮袍,内着丝绸服装,或以丝绸镶边做为装饰。康巴人的藏装讲究,不仅华贵精美,而且颇具欣赏价值。

康巴汉子多带有腰刀、护身盒等物品,并将用黑色或红色丝线与头发相辫的“英雄穗”盘结于头顶,显得刚武勇猛。康巴女子的服饰更以雍容华贵而著称,其内衣多用丝绸料,外衣讲究用水獭皮缝制,并拼合传统图案予以修饰。

康巴女子都有头饰、胸饰、背饰、腰饰和其他饰物,这些饰物往往是代代相传的宝物,如用九眼石、玛瑙、翡翠、红珊瑚制做的项链、头饰,用绿松石、蜜腊石和纯银制做的各类饰物等,这些服饰价值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成为其家庭财富的标志。昌都民居有农牧区之分。

牧区一般住帐蓬,这种帐蓬多用牦牛绒线编织而成,并饰以传统图案,不仅美观大方,而且遮风挡雨,冬暖夏凉,搬迁便利,深得牧民喜爱。农区的房屋多为土木结构,一般为两层,下面一层放杂物,上面为经堂、厨房、寝室和存放粮食的库房,牧草和粮食则在阳台上晾晒。

这种房屋也有高三、四层的,安排自然会更细致一些。昌都康巴汉子以性格粗犷豪放而闻名,这里的文化艺术、民俗风情,不仅古朴独特,而且多彩多姿,充满了神秘色彩。

著名的热巴艺术多流传于昌都民间,有热巴铃鼓、热巴弦子、热巴杂技等,其中以丁青的热巴、芒康的弦子舞最为有名。除热巴杂技外,卓舞(俗称锅庄)则在昌都十分普及,每逢喜庆和节日,人们围成圆圈,脚踏舞步,挥臂高歌,无论城乡,到处都能见到这种最为大众化的歌舞。

昌都还是藏族著名史诗《格萨尔王传》产生和流传的主要地区,有许多著名的说唱艺人和艺术大师。绘画雕塑艺术,昌都更是流派众多,各具特色。

唐卡绘画艺术中,以昌都“嘎学噶志”画派最为著名;泥塑艺术以昌都、边坝、察雅、贡觉最具功力;石刻艺术则以昌都、察雅、芒康、江达令人叹服;江达县波罗古泽木刻经板闻名全藏,是名符其实的“木刻之乡”。这些地方民间艺术家们创作的艺术品,既是康巴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藏族文化艺术中的珍品。

昌都的民间文学,种类众多,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从品种上讲,有民歌、故事、谚语、谜语等。

说唱《格萨尔王传》:说唱《格萨尔王传》是昌都广大农牧民群众最喜爱的文化活动之一。在昌都广袤大地上,到处都有与格萨尔王有关的遗迹和传说。

其中主要有江达县波罗吉荣峡谷中格萨尔王与王妃珠姆下棋的四方形巨石骰子、丁青县格萨尔王射穿山峰的二个大窟窿、贡觉县格萨尔手下巴拉大将的宫堡遗址、芒康县江岭之战的城堡遗迹、类乌齐县传之为格萨尔的铁制雕龙马鞍等。其次,昌都地区是说唱《格萨尔王传》艺人最多的地区之一。

1986年,西藏全区共发现39名说唱艺人,其中19人在昌都。被称为“国宝”级说唱艺人的扎巴,其祖籍就在昌都边坝。

昌都地区也是格萨尔王版本流传最多和《格萨尔王传》壁画较多的地区之一。强巴林寺第二大活佛谢瓦拉的夏季别墅里有一幅大型彩色壁画《格萨尔凯旋归宴图》;江达县瓦拉寺也有长达几十米的反映格萨尔及其部将征战的大型壁画。

歌谣:歌谣是昌都民间文学中,深受群众喜爱的娱乐艺术之一。无论在牧场、村庄,人们都始终与歌谣相伴。

歌谣演唱不拘一格,随处而歌,即兴创作,其内容有歌唱山川自然、追求幸福美满的爱情生活、歌颂生产劳动、反对压迫剥削等。在艺术上,以比喻生动,想象丰富,形象鲜明,语言清新流畅为特点。

流传在昌都境内的歌谣极为丰富,1984年,昌都地区文化局仅从26岁的民间艺人泽仁达吉处就搜集到700余首民歌,从中筛选了500余首 ,编辑成一本《昌都地区民间歌谣集成》资料,昌都歌谣蕴藏量之丰富,由此一斑可见。传说与故事:民间传说与故事是昌都藏族群众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经过集体创作和不断加工,用心浇灌出来的一束鲜花。

流传在昌都境内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很多,神话故事有《泽玛姬》、《鹰和蛙》等;《热巴起源的传说》说的是热巴舞道具中鼓架、鼓皮、鼓槌和网状穗服饰的来历,较形象地解释了热巴舞产生的全过程;人物故事中《文成公主的传说》最为著名;机智人物故事中除阿古顿巴的故事家喻户晓外,还有《然多阿桑的故事》等。谚语:谚语是藏族民间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五、傣族文化历史

傣族历史档案研究书籍作者:华林图书出版社:民族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0-12 傣族史书傣文《泐史》该书所记从傣历五四二年(宋淳熙七年,1180)一世帕雅莫起,至傣历一三一二年庚寅(1950)四十四世或作三十六世召孟罕勒(汉名刀世勋)止,共七百七十年事。

详记各世召片领姓名、生卒年、在位时间及其配偶、儿女与封地、俸禄等,对于制度、历史大事及与泰、老、缅等邻邦关系,也有所记述,颇类边疆土司的谱牒,为研究中国西南边疆地方史和傣族史的重要史料。现存的汉译《泐史》有:①《泐史》(1947),繁本,李拂一译,。

②《车里宣慰世系考订》(1947),简本,李拂一著,。③《车里地方志》,繁本,傅懋绩、刀忠强译,1962年云南省历史研究所有油印本。

。④《叭真以后各代的历史记载》,简本,刀国栋、吴玉涛、张亚庆译,。

⑤《西双版纳傣族近百年大事记——续泐史》,繁本,张公瑾译,以上三种,于1982年编入西双版纳傣族社会调查资料丛刊第三辑出版发行。另外,还有《西双版纳召片领世系》和《西双版纳召片领四十四世始末》。

《傣族社会历史调查(西双版纳之2)》~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 (编者), 《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云南省编辑委员会 (编者)。

六、热巴的主要分类

热巴舞·丁青热巴

丁青热巴舞是一种鼓舞,也是一种融说、唱、舞、杂技和气功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丁青热巴流传在西藏昌都地区丁青县一带,有别于同其他藏区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热巴舞。丁青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北部,昌都地区西北部,地处藏东山地峡谷三江流域中怒江的上游地段。丁青县原名琼波,在藏语中意为大鹏鸟,所以丁青热巴也称之为琼波热巴。丁青热巴舞起源于琼布丁青,其创始人据说是琼布·米拉推巴嘎,也叫米拉日巴。传说昌都地区丁青县当时属热带气候,有大象在此生存,人们杀大象后取其皮铺在地上,并在上面跳舞祭神,由此创造了热巴舞。丁青县可以说是热巴舞的发源地。

丁青热巴舞有三个流派。

据口授相传,流传于丁青觉恩一带的窝托热巴已有900多年的历史。窝托热巴的特点是技巧高难,如爬杆技巧、腹上破石、夹刀旋转等都是窝托热巴的绝技。康沙热巴是昌都境内至今活跃于舞台的重要热巴流派之一,其传统节目有一点鼓、三点鼓、六点鼓、九点鼓等,同时穿插一些弦子舞、卓舞及男女对辩(相当于滑稽相声)的表演。窝托热巴属于杂技气功类的技艺表演,但香火基本已断,很难见到它的庐山真面目了。

流传于丁青色扎一带的伽措热巴,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其主要特色是弦子与热巴嫁接,边跳边拉艺人自制的二胡,舞姿优美。把粗狂豪放的热巴与优美动听的弦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舞姿优美,旋律动听。这种艺术风格现已被诸多文艺团体吸收。

流传于丁青桑多一带的冬洛热巴现也有300多年的历史。冬洛热巴表演风格多样,主要还是以传统的铃鼓舞,中间伴有逗人诙谐幽默的说唱以及其它很多的表演内容。冬洛热巴还以家族传承的方式顽强地生长在那半农半牧区的桑多乡炯秀村,在每年的丁青县热巴艺术节上这些古老文化艺术的传播者都有高超的技艺表演,他们还在每年农闲季节,举家上路,献艺谋生。

三种热巴的表现形式大同小异,均以粗犷豪放的舞蹈动作和高难度舞蹈造型闻名于世,其音乐以淳朴明亮、高亢激昂、奔放流畅为特点,主要内容多表现避灾祛祸、庆祝丰收、祝愿吉祥等等。

七、西部历史文化

1、中国西部是华夏文明的源头。长江上游出土过元谋人牙齿化石,距今约170万年;黄河中游出土过蓝田人头盖骨;距今约70万年。

2、中国西部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秦皇汉武以后,东西方文化在西部交汇融合,从而有了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佛陇深寺的暮鼓晨钟。甘肃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它在继承汉晋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恢宏气度,展现出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

重庆大足石刻、武隆、金佛山、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金沙遗址、广汉三星堆、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新疆天山、西藏布达拉宫、宁夏西夏王陵、楼兰古国等自然历史文化遗产,同样为世界所瞩目,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象征。

3、中国西部地区又是我国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集萃地。这里生活着50多个少数民族,几乎包括了我国所有的少数民族。拥有久远时代的文化艺术,如川剧、蜀绣、蜀锦、纳西古乐、戏曲、剪纸、刺绣、岩画等民间艺术和宗教艺术。

扩展资料

西部的历史文化名城:

1、昆明

昆明,享“春城”之美誉,云南省会,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2、西安

西安,古称长安、镐京,是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西北),是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城市、陆上丝绸之路起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华夏文明之源、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

3、西宁

西宁,青海省的省会,古称西平郡、青唐城,取”西陲安宁“之意,是青海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教、交通和通讯中心。

西宁历史文化渊源流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是青藏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4、银川

银川是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史上西夏王朝的首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民间传说中又称“凤凰城”,古称“兴庆府”、“宁夏城”,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城西有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区西夏王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部

八、求布达拉宫的历史和资料

布达拉宫坐落在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上,东经91°2\'和北纬29°7\'的文汇点。

占地面积13万多平方米,高110余米,东西长360多米,山下海拔3650米。整个建筑依山修建,规模宏大,巍峨壮观,被誉为世界屋脊的明珠,是西藏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和藏族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

布达拉宫是西藏历代达赖喇嘛进行政治、宗教活动和居住的场所。据文献记载,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的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当时称红山宫,规模很大,外有三道城墙,内有干间宫室,是吐蕃王朝的政治中心。

公元9世纪,吐蕃王朝解体,西藏陷入长期战乱,红山宫逐渐废记。 公元17世纪(公元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在红山重建布达拉宫,历时三年,于公元1648年建成了以白宫为主体的建筑群。

白宫东西长约320米,南北宽约200米,是达赖喇嘛当年进行政教活动的地方。主要殿堂东大殿,坐北朝南,宽25.8米,长27.8米,达赖喇嘛座床等重大庆典都在这里举行。

殿内北侧设达赖宝座,四壁绘有宗教故事和历史人物壁画。白宫顶部,为达赖喇嘛的寝宫,包括朝拜殿、习经修法殿、护法神殿和达赖的卧室等建筑。

现在寝宫的一切陈设依然如旧。 五世达赖喇嘛圆寂8年后,为了纪念五世达赖喇嘛,并安放他的灵塔,于公元1 690年由当时执政的最高官员桑杰嘉措主持修建红宫,于1694年竣工,它是一座宫殿、佛堂和灵塔殿三位一体的多层建筑群。

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心,东靠白宫,西邻僧舍,加上许多个灵塔的金顶和吐蕃王朝的建筑遗存的法王禅定洞和圣者殿,把它们结合在红宫的建筑群中,使整座布达拉宫呈现出雄伟、庄严而又绚丽多姿的气概。以后在红宫中又陆续添建了七世、八世、九世、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同时还建造了许多佛殿、经堂等建筑。

布达拉宫的范围,除红山上的建筑群外,还包括前面的南广场和北广场、龙王潭,构成了一个巍峨的整体环境。布达拉宫在17世纪的修建和以后的扩建中,由西藏地区的优秀画师创作了数以万计,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有表现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的,有表现宗教神话、佛经故事的,也有表现建筑、民俗、体育、娱乐等生活内容的精美壁画。

它是布达拉宫中内容丰富、价值极高的艺术品,大小殿堂、门厅、走道、回廊等处都绘有壁画。壁画技法细腻,色泽明艳,不愧是藏族绘画艺术的珍品。

加上木构件上色彩对比强烈的装饰图案,都是布达拉宫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布达拉宫还收藏近万幅明清以来的卷轴画和大批石雕、木雕、泥塑等艺术品、贝叶经等历史文物及藏毯、卡垫、经幡、华盖、幔帐、陶瓷、玉器、金银器物等大批藏族传统工艺品。

还有大量的经书和其他重要历史文献。它们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而且反映了1000多年来藏汉等民族友好往来、文化交流的悠久历史。

布达拉宫于1961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布达拉宫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誉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

两千多年的历史,使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秦始皇统一思想国后,设置桂林郡,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

桂林从此便成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宋代以后,它一直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号称“西南会府”,直到新中国建立。

在漫长的岁月里,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使他们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文章,刻下了两 千余件石刻和壁书,历史还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古迹遗址。 千百年来,桂林一直是人们旅游观光的宝地。

现在,一个以桂林市为中心,包含周围12个县的风景区已经形成。这里有浩瀚苍翠的原始森林,雄奇险峻的峰峦幽谷,激流奔腾的溪泉瀑布,天下奇绝的高山梯田。

。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壮、瑶、苗、侗、仫佬、毛难等十多个少数民族。

大桂林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以及国家元首纷至踏来,流连忘返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

苏白两堤,桃柳夹岸。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

此时走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世外仙境。 而西湖的美景不仅春天独有,夏日里接天莲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更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无论你在何时来,都会领略到不同寻常的风采。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

相关参考

丽姬传小说结局是什么

丽姬传小说结局是什么?丽姬传小说结局是什么?原著中的丽姬爱嬴政还是荆轲?嬴政丽姬有孩子吗?据悉,迪丽热巴主演的电视剧《丽姬传》将于2017年暑期登陆浙江卫视。该剧改编自着名作家温世仁先生遗着《秦时明月

吐蕃名王赤祖德赞,虽然英年早逝,但是他的功绩将永远被铭记

赤祖德赞(806~841),吐蕃著名赞普,汉史作可黎可足,即位时仿效唐制,取年号「”彝泰”,故汉史亦称彝泰赞普。藏史说他「”不爱散发,常挽发成辫,故世人称之为‘热巴金’(意为具有辫子者)”。赤祖德赞生

为什么历史学派看重历史,并自称历史学派

历史学派看重历史,是因为其以实证论和经验论为基础、强调对具体事实的描述和记录,认为这是“历史的方法”,这也是该学派自称“历史学派”的缘由。(一)历史学派看重历史的原因。历史学派的创始人是罗雪尔,其18

历史教学中如何形成历史概念

历史概念是人们在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基础上,抽象概括而成的,他揭示了历史现象的本质,是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认识。在表述历史概念时,既要体现历史事物的时、地、人和事的

历史唯物观与历史唯心

1.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一、社会历史观的含义和两大派别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变迁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社会历史观分为历史唯心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派别。历史唯心主义简称唯心史观

清朝架空历史小说排行,求好看的历史穿越 历史军事 架空历史小说

求好看的历史穿越历史军事架空历史小说  历史军事架空穿越类  汉献帝新传(汉)  调教初唐(唐)  千夫斩(清)  大唐万户侯(唐)  名门(全架空(唐))  大明官途(明)  血沃轩辕(明)  诸夏

国外历史课

1.美国的历史课正如中国中学历史课包含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大板块,美国中学历史课也是包含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大板块。但美国中学历史课把不同时代的历史,不同地域的历史,不同主题的历史又划分成了很多不同的

中国历史,中国历史大事件

中国历史大事件中国历史简介中国的历史起源中国的历史的全过程中国多少年历史?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历史,简称中华上下550万年![奸笑][奸笑]朝代/寿命原始人(440万年)部落(8万年)三皇(没有记载)五帝

历史,历史,历史!!!!!!!初二

给你找了很多个你自己看看吧要快点不然有的网页就无效了://xdz100/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965://soabc/://chat.pep/lb5000/topic

2015中考历史历史热点

中考历史热点1901~1980中国史高度重视对历史概念的考查是近几年来高考的突出特点。因为历史概念是根据历史背景、存在的表现和产生的影响三部分概括而形成的。由于历史概念是史实的抽象和概括,它上承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