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日啖荔枝三百顆,他說吃一千顆都沒事

Posted 荔枝

篇首语:一个不想蹚过小河的人,自然不想远涉重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蘇東坡日啖荔枝三百顆,他說吃一千顆都沒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蘇東坡日啖荔枝三百顆,他說吃一千顆都沒事

蔡襄,福建人。
福建盛產茶和荔枝,蔡襄就寫了《茶錄》和《荔枝譜》。
這部《荔枝譜》2500餘字,寫於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關於荔枝的專著,也是現存最早的果木專著。
在這部《荔枝譜》中,蔡襄稱「其於果品卓然第一」,在廣東、福建、四川三大產地中,以老家福建產的最好。
「美食家」蘇東坡貶謫嶺南時讚歎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蔡襄更是大力推薦:「或以其性熱。人有日噉千顆,未嘗為疾。即少覺熱,以蜜漿解之。」
什麼「一顆荔枝三把火」?瞎扯!咱老蔡聽說有人一天吃了一千顆,也沒事。即便上點火也不怕,喝點蜜就行了。
《荔枝譜》共分七部分,包括歷史、種植、營養、類別等。在類別中,蔡襄提到了一種「宋公荔枝」——「世傳其樹已三百歲,舊屬王氏。黃巢兵過欲斧薪之,王氏媼抱樹號泣求與樹偕死,賊憐之不伐。宋公名誠,公者,老人之稱。年餘八十,子孫皆仕宦。」
這棵「宋公荔枝」結的果子,蔡襄親口吃過。
寫《荔枝譜》之前三年,至和三年(1056年),老宋頭兒給蔡襄送了些這棵300年老樹結的荔枝。蔡襄吃後讚不絕口,乘興書了《謝宋丈詩帖》以示謝意,「世傳此樹已三百年……今雖老矣,實益繁滋,味益香滑,真佳樹也。」
蔡襄書《荔枝譜》和《謝宋丈詩帖》拓本皆存,這棵「宋公荔枝」現在也還活著,在福建莆田原宋氏祠堂內,至今已有1200多歲。
蔡襄當年感嘆樹老果香,他絕對不會想到,近千年後,「宋公荔枝」枝繁葉茂生機勃勃,年年夏天仍然開花結果。老樹一般每年能結100多斤荔枝,趕上大年能有300多斤。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蘇東坡:沒有人比我更慘!你還在茫然無措

蘇東坡是中國文人中藝術成就最高、才能最突出的一位,他詩書畫詞俱佳,是中國文化中的頂峯。蘇東坡融儒道佛思想於一身,儒家文化給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的積極進取的力量,道家和

历史秘闻 蘇東坡建方艙醫院,是曾經真實存在的嗎

蘇東坡建「方艙醫院」,是曾經真實存在的嗎?——那些定格在歷史時光里的抗疫英雄▲宋代葯坊▲蘇東坡▲葉天士▲吳又可疫情是歷史的一道疤痕,所有親歷者都不會忘記有關於疫情的一幕幕。縱觀古代有關於描寫疫情的文學

最喜歡的詩人蘇東坡

在唐宋時期,有許許多多的詩人詞人。最有名的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蘇軾。1,初中時,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

郭沫若的書法水平一流,兩個字就拍出1610萬元,專家稱可媲美蘇東坡

如果筆者要說郭沫若寫的兩個字在拍出了千萬元價格,大家相信嗎?可能很多人不敢相信,可筆者要告訴大家這是真實的歷史。2015年6月18日晚,在廣州一場拍賣上,郭沫若寫的「建設」二字被拍賣出1610萬元的天

“不合時宜”成語典故中“時宜”具體指什麽你們知道嗎

【出處】《漢書》蘇東坡中了進士做了官後,不為名譽所累,一心一意地為國家盡力。無論是朝廷在治理國家時存在的弊端,還是皇帝的錯誤,蘇東坡都直言不諱地指出來,常常惹得皇帝和官員們十分不開心。有一年正月十五,

東坡笠屐圖|一蓑煙雨任平生,在坎坷崎嶇的人生旅途中自我釋懷

傳統繪畫題材漫談系列之五十二一肚子不合時宜的蘇東坡是個不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仕途高開低走幾乎萬劫不復,但總是坦然面對這其中的進退榮辱,閒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雲捲雲舒。儋州是他人生的最後一途,在這個

東坡笠屐圖|一蓑煙雨任平生,在坎坷崎嶇的人生旅途中自我釋懷

傳統繪畫題材漫談系列之五十二一肚子不合時宜的蘇東坡是個不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仕途高開低走幾乎萬劫不復,但總是坦然面對這其中的進退榮辱,閒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雲捲雲舒。儋州是他人生的最後一途,在這個

历史秘闻 東坡笠屐圖|一蓑煙雨任平生,在坎坷崎嶇的人生旅途中自我釋懷

傳統繪畫題材漫談系列之五十二一肚子不合時宜的蘇東坡是個不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仕途高開低走幾乎萬劫不復,但總是坦然面對這其中的進退榮辱,閒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雲捲雲舒。儋州是他人生的最後一途,在這個

水滸中的奸惡之徒,槍術不次於林沖,喜歡意氣用事,連累害死張清

“酒色財氣四堵牆,人人都在裏邊藏;誰能跳出圈外頭,不活百歲壽也長。”北宋神宗時代,大文豪蘇東坡前往東京大相國寺拜訪好友佛印和尚,佛印和尚不在,主持將蘇東坡請到佛印的禪房中歇息,粉牆上便寫着這四句詩,被

不完美才是人生

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關於這一點,古今的民間諺語,文人詩句,說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見的比如蘇東坡的詞:“人有悲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