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官請假六天,結果有事晚回一天,為何就被朱元璋斬了

Posted 天下

篇首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小官請假六天,結果有事晚回一天,為何就被朱元璋斬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小官請假六天,結果有事晚回一天,為何就被朱元璋斬了

明初時期有個舉人叫周衡,他有幸得到朱元璋的賞識,被封為右正言,是個七品小官。有一天這個小官家中有事,於是向朱元璋請假六天,結果有事耽誤晚回來一天,朱元璋就下令將他斬了。
既然前面說朱元璋十分賞識他,就不可能因為這點小事,就將周衡斬了才對。而且遲到一天也不是大事,當時的明朝律例,也沒有對遲到之人如此重懲的相關規定。既然如此,周衡為何就被朱元璋斬了呢?
別看周衡官職為右正言,只是個七品小官,但此官職專門負責向皇帝進諫,權力是很大的。做諫官最主要就在於,你敢不敢向皇帝進諫。做得好可以名留青史,做不好就可能招來殺身之禍。
古代也有不少忠臣向皇帝進諫的例子。就比如唐朝的魏徵,他犯顏直諫的例子很多,常常把唐太宗說得下不來台。可最終唐太宗仍然將他,比喻成自己的一面鏡子。
再比如宋朝時期的包拯,他以鐵面無私著稱,常常對宋仁宗直言不諱。有一次宋仁宗想提拔外戚,包拯當場表示反對,激動之時唾沫都濺到宋仁宗臉上了。然而宋仁宗只是默默用衣袖擦拭,然後聽包拯說下去,最終也接納了他的建議。
而這個周衡,也是像魏徵、包拯一樣正直的人,只是他的運氣就不如這兩位好了。包拯面對的是史上最仁善的宋仁宗,魏徵面對的唐太宗,雖然脾氣相對差一點,可當他想殺掉魏徵時,有長孫皇后在旁邊勸解,也就沒事了。
然而周衡面對的,卻是喜怒無常的朱元璋,加上自從馬皇后去世,世上就沒人能夠勸住朱元璋,所以周衡的處境是極其危險的。為人正直的周衡,遇上脾氣暴躁的朱元璋,其結果可想而知。
事實上,朱元璋之所以殺掉周衡,並非因為他遲到,而是因為朱元璋記仇。
話說朱元璋剛登基時,為了籠絡民心,他下詔免去江南地區賦稅。果然免去賦稅後,江南百姓都對其感恩戴德,朝中大臣也紛紛稱讚朱元璋英明。可是沒過多久,朱元璋就後悔了。
原因是江南地區富庶,免去他們的賦稅,就導致國家少了一大筆收入,所以朱元璋就想收回成命。周衡作為諫官,自然不能坐視不理,於是站出來力諫:「陛下有詔,已蠲秋稅,天下幸甚。今復征之,是示天下以不信也!」
大意就是說,皇上你之前已經下詔,要免除江南地區的秋稅,天下百姓都歡呼雀躍。如今你又想出爾反爾,就是失信於天下,老百姓就空歡喜一場。
朱元璋聽後很不舒服,但周衡所說很有道理,加上周衡本來就是諫官,擁有匡正皇帝言行的權力。因此就算朱元璋很不高興,也只能按照原來旨意執行,不過他卻一直將此事記掛於心。
直到後來他請假回家,結果沒有按時回京,就讓朱元璋找到殺他的理由。加上這時候馬皇后已經不在了,就算朱元璋要殺他,也沒有人能夠阻止。第二天上朝的時候,朱元璋就斥責周衡:「朕不信於天下,汝不信於天子!」
周衡聽到後十分害怕,因為朱元璋的意思就是,你當初叫我不要失信於天下,導致我無法收回免稅的旨意。可如今你卻失信於我,明明放假六天,你卻七天才回來,這就是欺君之罪。於是就這樣,周衡便被推出午門斬首。
果然是伴君如伴虎,當初他有幸得到朱元璋賞識,被封為右正言。但按照結果來看,也不知他得到朱元璋的賞識,是有幸還是不幸了。
(參考文獻《明史》《西神叢語》)

相关参考

一件大衣換回一幅畫,本以爲是處理品,結果賣出了1.7億元

有畫說本期導讀:你爲什麼要收藏字畫?如果向很多書畫收藏愛好者提出這個問題,大概只會得到兩個答案,一種會回答說只是緣於愛好,緣於對藝術的熱愛和欣賞;還有一種會說這是一種最有潛力和無限可能的投資。當然,也

明清小冰期到底有多冷

明朝滅亡的原因雖然是與滿人的進攻、內部政治的混亂,農民起義頻發等原因密不可分,但是還有一點原因同樣不可被忽視,那就是此時的明朝已經進入了小冰河時期。有人或許會問進入小冰期時代為何就加速了明朝的滅亡呢?

明清小冰期到底有多冷

明朝滅亡的原因雖然是與滿人的進攻、內部政治的混亂,農民起義頻發等原因密不可分,但是還有一點原因同樣不可被忽視,那就是此時的明朝已經進入了小冰河時期。有人或許會問進入小冰期時代為何就加速了明朝的滅亡呢?

朱元璋開創明朝,恢復華夏,為何還有人說他誤中華600年

朱元璋開創明朝,恢復華夏,為何還有人說他誤中華600年?有人說滿清誤我中華300年,更有甚者說朱元璋誤中華600年,這都是因為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世界強國,但從明清開始漸漸落後於西方,那麼這個鍋自然得找人

明朝最可怜的一位状元,刚当上状元就被朱元璋车裂了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陈安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人们眼中,古代的状元郎们都是非常了不得的人物。在古代落后的教育条件下,能成为状元的人可谓是凤毛麟角。而且,当时的科举是将全国的所有文

明朝宗室身為天潢貴胄,為何淪為廢物

在清軍、農民軍的雙重打擊,明朝的江山風雨飄搖。當年朱元璋開創明朝,分封諸王,希望後世能夠守住朱家的江山。到了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孫數量已經達到十多萬人,然而他們卻沒能保住江山,反而淪為廢物,這到底是怎

明朝宗室身為天潢貴胄,為何淪為廢物

在清軍、農民軍的雙重打擊,明朝的江山風雨飄搖。當年朱元璋開創明朝,分封諸王,希望後世能夠守住朱家的江山。到了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孫數量已經達到十多萬人,然而他們卻沒能保住江山,反而淪為廢物,這到底是怎

土木堡損失比薩爾滸更大,為何對明朝影響卻不如薩爾滸

在明朝的歷史上,有兩次面對異族戰事上的大敗仗決定著明朝的興亡,這兩次敗仗分別是土木堡之變以及薩爾滸之戰,不過這兩次大敗之後的結果卻截然不同,從直觀上來看土木堡之變對於大明的損傷明顯比薩爾滸之戰嚴重,可

為何明朝太子大多短命

朱明是漢人王朝最後的輝煌,朱元璋以凡夫之身問鼎九龍寶座,身後也留下了無數謎一般的故事,由於今天所了解的明史,大多出自清人之手,太多抹黑也讓人看不到真相,不過民間傳說和野史往往就變成了發現真相的另一個渠

為何明朝太子大多短命

朱明是漢人王朝最後的輝煌,朱元璋以凡夫之身問鼎九龍寶座,身後也留下了無數謎一般的故事,由於今天所了解的明史,大多出自清人之手,太多抹黑也讓人看不到真相,不過民間傳說和野史往往就變成了發現真相的另一個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