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宜历史人物

Posted 进士

篇首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分宜历史人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分宜历史人物

一、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出过哪些有名的人士

分宜县名人可多了 下面的都是: 陈重 分宜洞村人,东汉时名士。

卢肇(818.2~882.8) 字子发。分宜杨桥观光村人(当时叫文标乡)。

唐会昌三年(843)殿试中进士第一名,为江西省第一个状元。 卢绛 字晋卿,南唐宜春县文标乡人(今属分宜),卢肇之后。

邓璠(822~893) 原籍筠州(高安),字韫玉,唐懿宗咸通六年(865)科举进士,以才能和道德并优,选任官至尚书。 孙亿 松山午元人,宋朝咸淳十年(1274)进士,任吉州永新县令,有政绩,升吉州知府。

欧阳玄(1273~1358) 字原功,号圭斋。祖籍分宜防里,后迁湖南浏阳。

元朝文学家、史学家。 刘仲质 分宜西矶岗人。

明初,为宜春训导,被推荐入京任翰林,著有《校正春秋本末》。 黄子澄(1359~1402) 又名黄湜,分宜大岗山澧源村人。

明初官员,向明惠帝(建文帝)建议削藩的主要人物之一。削藩引发燕王朱棣在1399年发动靖难之变,朱棣在1402年夺得帝位后,逮捕了黄子澄并处死他。

严孟衡(1385~1446) 分宜介桥人。明永乐十三年(1415)中进士,严孟衡做官30年,很少积蓄,每餐以青菜佐餐,人称“严青菜”。

为纪念这位清官,有人在石上刻字题诗,称赏他“扁舟羽驶,是作满赢,沛淮仗信,庸蜀著清”。 李香(1494.4~1561.9) 分宜凤阳乡人,明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在工部任主事。

后派去徐州,正值荒年,李香“捐俸赈穷”,救了许多老百姓。后转刑部任郎中,不久升任广东兵备道,有功,受到朝廷褒奖。

补任山西,又取得较好政绩。升任四川巡抚都御史(从二品官),署大理寺正卿,威镇西南,赐匾曰:“霜威节钺”,史称李都堂。

后因病“致仕”回乡,又“敦尚孝友,修缮学宫”。死后,葬凤阳沔村琴山下。

严嵩(1480~1567) 字惟中,号介溪,分宜介桥村人。26岁廷试二甲二名,赐进士出身。

正德二年(1507)授翰林院编修。嘉靖二十一年(1542),世宗建坛设醮,严嵩入阁,已经63岁。

前后居次辅6年,任首辅15年。任职时间之长,为明代所不多见。

嘉靖四十一年(1562),诏令严嵩致仕,子世藩下狱。嘉靖四十四年,严嵩被贬官籍,儿子世藩处斩,家产亦被抄没。

嘉靖四十六年(1567)病死,终年87岁。 张承诏(1572.4~1641.8) 字献可、号笃棐,分宜钤阳镇泗水张家人。

万历丁酉年(1598)中举,已未年(1620)年中进士,初授苏州府推官,为官廉正无私,办事雷厉风行。戊寅(1638)年署刑部尚书,后辞职返乡,崇祯十四年辛已(1641)终。

钟炌(1583~1650) 号昭明,字淑贤,分宜山泗村人。天启年间进士。

为官耿直,办事公道。任中书舍人时,主试湖广,一时称得人;任大理寺卿时,夙亱匪懈,竭尽厥职;任顺天府尹、京兆尹时,以严驭吏,以宽洽民;任吏部左侍郎时,谨慎从事,夙弊一清。

崇祯皇帝在敕命中称他是“洁己奉公之选”,并褒扬他“使吏部有清贞独立之名”。 黄金贵(1587.9~1646.8) 字双南,后奉旨更名黄希宪,堕江不死号又生。

明万历王子科(1612)中举人,明天启五年(1625)中进士。授广东广州府顺德县知县,应天巡抚、河道总督、河南总督、兵工二部左右侍郎。

清兵攻下南京后,黄金贵护送潞王至杭州,忠君不二。清顺治乙酉年(1646)8月21日,殁于浙江绍兴府章家,终年59岁。

清谥忠烈公。 欧阳瑾(1706~1780) 号予石,分宜松山防里人。

清雍正十年(1732)乡试第二,次年中进士,任兵部主事,历任兵、刑、工、吏各部主事、郎中,太仆事、大理寺少卿,奉天府尹,顺天府尹,户部侍郎(正二品),仓场总督等职。办事周密,政绩卓著,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曾为之立传,称“中朝人士,莫不仰其清风”。

林有席(1713~1804) 字儒珍,号平园,分宜双林白水村人。乾隆十七年(1753)中进士,曾与宜春袁杏芳合选《袁阳文征》二集、《考墨卷》一集。

评选四书文120卷,著《四书文》上下2编及《高林诗抄》并刊行于世。著《古文雅正续选》及《清古文雅正》各十六卷。

还有《离骚经参解》2卷,《古今体诗》12卷及《题明诗综合二百首》。其综合著述,名曰:《平园杂著》,共16卷。

其诗则被后人入选,称《钤阳六子诗》。校定冯洁的《宋史》,节略增删《瀛州志》,受聘修《吉郡志》、《赣郡志》及《分宜县志》。

实地考察江西山川河流之势,著有《江西诸水源流考》。 欧阳敬(1764.1~1806.2) 松山防里人,清嘉庆十年(1805)进士。

授广东连山县令,不久即逝于任上。对数学尤有研究,为清代嘉庆年间数学家。

万上遴(1739~1813) 字殿卿,号辋冈,分宜城郊辋冈人。清朝画家,曾任清宫画院待诏,专事书画。

林大宏 字副声,号实堂,双林白水村人。乾隆乙未(1775年)进士。

历任广西雅容、平南、贵县、怀远县令。

二、分宜县的历史沿革

分宜古为吴、楚之地。后属袁州府宜春县。

宋雍熙元年(984年8月),析宜春之神龙、招贤、丰乐、化全、儒林、彰善、挺秀、文标、旌儒、清教10乡,立分宜县,仍属袁州。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分宜县计16798户,28492人。

元初,袁州隶属湖南行省,至元十九年(1282年),袁州府升为袁州路,隶江西行省,分宜属袁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路为府。明、清两朝,分宜属袁州府。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废府留县,分宜直隶江西省。民国3年,全省分四道(豫章、赣南、浔阳、庐陵),分宜属庐陵道。民国15年,废道尹制,分宜直隶江西省。民国21年,江西省分为13个行政区,分宜属第8行政区。民国24年,江西省调整为8个行政区,分宜改属第2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江西初设9个专区,分宜属袁州专区。1952年,调整为6个专区,袁州专区与南昌专区合并,分宜属南昌专区。1958年,南昌专署迁宜春,改名为宜春专区(后称宜春地区),分宜属之。1983年7月,恢复新余市,分宜属新余市管辖。

三、分宜县的历史沿革

分宜古为吴、楚之地。后属袁州府宜春县。

宋雍熙元年(984年8月),析宜春之神龙、招贤、丰乐、化全、儒林、彰善、挺秀、文标、旌儒、清教10乡,立分宜县,仍属袁州。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分宜县计16798户,28492人。

元初,袁州隶属湖南行省,至元十九年(1282年),袁州府升为袁州路,隶江西行省,分宜属袁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路为府。明、清两朝,分宜属袁州府。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废府留县,分宜直隶江西省。民国3年,全省分四道(豫章、赣南、浔阳、庐陵),分宜属庐陵道。民国15年,废道尹制,分宜直隶江西省。民国21年,江西省分为13个行政区,分宜属第8行政区。民国24年,江西省调整为8个行政区,分宜改属第2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江西初设9个专区,分宜属袁州专区。1952年,调整为6个专区,袁州专区与南昌专区合并,分宜属南昌专区。1958年,南昌专署迁宜春,改名为宜春专区(后称宜春地区),分宜属之。1983年7月,恢复新余市,分宜属新余市管辖。

四、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出过哪些有名的人士

1、傅抱石,

2、严孟衡,字平(草字头加奄),亦字衡中,明朝分宜介桥人。他个子魁硕,秉性峻洁。他永乐九年中举,十三年(公元1415年)中进士。初授行人司行人,随授山西道监察御中。他一身正气,按法办事,一些朝廷大官有不法行为,敢于上蔬弹劾,故所在官吏不敢为非作歹,一些正派的官员则慕其风采。因他工作过得硬,上升为浙江按察可副使。在他到任的头天晚上,官吏们对防火的警惕性不高,把衙门烧着了,案牍焚毁一空。火灾出现后,官吏们通过种种关系,逃避罪责,而严孟衡却站出来甘愿责任,以致致他列任不久便被撤职,居家闲居。一年后,有抱不平者出来替他说话,说这是冤枉,结果宣宗朱瞻给他平了反,官复原职,调任四川接察司副使。

3、梁寅

梁寅(1309-1390),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县)人。明初学者。

祖辈务农,家贫,致力于学,淹贯《五经》,但屡试不第,后辟为集庆路(今江苏省南京市)儒学训导。仅居二年即告辞归。元末兵起,遂隐居教授,明太祖朱元璋征天下名儒修述礼乐时,他被征任,时年已六十有余。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为推服。书成后,将就官,他以老病辞,归里。

4、刘颁

刘颁,字贡文,号公非。生于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卒于哲宗元四年(公元1089年)。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父亲刘立之,字斯立,曾经任知县、通判、提点刑狱、转运史等职。刘颁的哥哥刘敞,字原文,号公是。历任右正言、起居舍人、翰林侍读学士等职务。刘敞博览群书,无所不读,对于儒家经典,诸子百家、古今传记以及天文地理、医算卜筮等都有涉猎。特别精通《春秋》。著有《公是集》、《七经小传》、《弟子记》和有关《春秋》的著作多种。

等等, 你可以去

://baike.baidu/view/25282.#12

了解详细情况..

五、严姓有没有什么成名的历史人物啊

严 遂:战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史载其初仕韩国,因与韩相侠累结仇,遂投齐。

严 遵: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哲学家。好老庄,精《大易》,遵从老子有生于无的思想,认为虚无是世界的本原,隐居不仕,以卜筮为生。著《老子指归》。

严 助:汉代会稽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有贤德。时武帝求才,邵举助,帝拜为中大夫,后又任会稽太守,百姓称其为“会稽贤守”。

严 光:字子陵,会稽郡余姚(今属浙江)人。少曾与光武帝刘秀游学,有高名。后秀称帝,欲召光为谏议大夫,光隐姓埋名于浙江富春山,以垂钓自娱。

严 颜:三国蜀国大将

严 绶:唐代蜀(今四川)人,官至尚书右仆射、太傅。为政宽厚,所辖之地土马蕃息,境内安平。

严 仁:邵武(今属福建)人,宋代诗人,好古博雅,有《清江矣欠乃集》流于世。

严 羽:邵武人,宋代文学理论家,著有《沧浪集》二卷,现传世作品有《沧浪诗话》一卷。

严 嵩:袁州分宜(今属江西)人,明弘治年间进士。授编修,官至太子太师,专国政二十余载,陷害忠良颇多。其工诗古文辞,著有《钤山堂集》,刻《历官表奏》十二卷。严嵩死后,其子严世蕃独揽朝政,卖官鬻爵,大肆挥霍,后为林润所劾,遂处死。

严 澄: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代音乐家,“虞山派”代表人物。其演奏风格清微淡远,著《松弦馆琴谱》等。

严 拭:常熟人,明代诗画篆刻家,崇祯年间进士。能诗、善画、工篆刻,时人谓其“文才武略”。

严 复:福建福州人,清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曾任北洋海军学堂教授、京师大学校长等职。译《天演论》、《中国教育议》等,另著《侯官严氏丛刊》、《严译名著丛刊》等,其中不乏有译成别国文字,流传国外之作。

严彭祖:汉代东海下邳(今江苏邳州)人,官任河南东郡太守、太子太傅等职。早年与颜安乐同学于眭孟,精“四书”、“五经”,对《公羊春秋》的解说精辟至极,曾谈经于天禄阁。

严可均:浙江乌程(今湖州)人,清代文字学家,嘉庆年间举人。其对文字音韵有深入研究,撰《说文声类》、《铁桥漫稿》等,另辑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一书。

严绳孙:江苏无锡人,清代文学家。康熙时兴博学鸿词,授检讨,曾参与编修《明史》。工于诗,亦能画,著有《秋水集》。

严遂成:浙江省乌程人,清代诗人,著有《海珊诗钞》十一卷,补遗二卷、《明史杂咏》四卷、《诗经序传辑疑》二卷等巨作。

六、十个反面历史人物事迹

赵高、严嵩、李林甫、杨国忠、卢杞、秦桧、杨广、来俊臣、梁翼、和珅。

1、赵高 赵高(?-前207年),嬴姓,赵氏。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赵高本为秦国宗室远亲,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

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 他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

公元前208年又设计害死李斯,继之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为秦王。

不久被子婴设计杀掉,诛夷三族。 赵高从一名宦官起家,依仗着秦二世胡亥对他的宠信,把秦朝的暴虐色政推向了顶峰,从而加速了它的灭亡。

2、严嵩 严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右民系,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进士。 他是明朝著名的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

严嵩父子权倾天下二十年,天下怨恨。严世蕃狂妄至极,甚至在家中宝库内大笑说“朝廷无我富!”众多大臣加以弹劾,皆赖世宗包庇。

在严嵩一伙的把持下,“政以贿成,官以赂授。”每一开选,视官之高下而低昂其值,及遇升迁,则视缺之美恶而上下其价。

如七品州判,售银三百两,六品通判售银五百两;刑部主事项治元,用银一万三千就可转任吏部稽勋主事,贡士潘鸿业用银二千二百两,就当上了临清知州。 武官中则指挥售银三百两,都指挥七百两,夺职总兵官李凤鸣出银两千两,起补蓟州总兵,老废总兵官郭琮出银三千两,使督漕运。

3、李林甫 李林甫(683年-753年1月3日),小字哥奴,祖籍陇西,唐朝宗室、宰相,唐高祖李渊堂弟长平肃王李叔良曾孙,画家李思训之侄。 李林甫担任宰相期间,对于才能功业在他之上而受到玄宗宠信、威胁到他相位的的官员,一定要想方设法除去,尤其忌恨以文才仕进的。

他表面和善,言语动听,却在暗中阴谋陷害。世人都称他是“口有蜜,腹有剑”。

李林甫担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他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还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做大,被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4、杨国忠 杨国忠(约700年—756年),本名钊,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唐代权臣。是东汉太尉杨震之后,张易之外甥,杨贵妃族兄。

杨国忠出身于弘农杨氏河中房,早年落魄,在杨玉环得宠后飞黄腾达,直至升任宰相,封卫国公。身兼四十余职。

他任相期间,专权误国,败坏朝纲,与安禄山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 5、卢杞 卢杞 (?-约785年),字子良,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人。

黄门监卢怀慎之孙,御史中丞卢奕之子 。唐朝宰相、奸臣。

任宰相以后,嫉妒贤能,稍有不顺从自己的人,必定要致他于死地。先后陷害杨炎、颜真卿、严郢、张镒等人 ,推举同党关播、于颀、赵赞等人 。

为了筹集军饷,又实行括率、增收房屋间架税、设立除陌税。长安为此停止交易,痛怨之声,喧嚣遍及天下。

6、秦桧 秦桧(1090—1155年),字会之,生于黄州,籍贯江宁(今江苏南京)。秦桧在南宋朝廷内属于主和派,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议和政策。

第二次拜相期间,他极力贬斥抗金将士,阻止恢复;同时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屡兴大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 7、杨广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本名杨英,字阿[mó,上麻下女](一作阿摐),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

隋朝第二位皇帝。 在位期间频繁发动战争,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滥用民力、穷奢极欲,引发全国范围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导致隋朝崩溃覆亡。

8、来俊臣 来俊臣(651年—697年6月26日) ,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唐朝武周时期著名酷吏。

无赖出身,善于告密,得到武则天信任,先后任侍御史、御史中丞、太仆卿,组织数百名无赖专事告密,设立推事院,联合党羽朱南山等撰写《罗织经》,制造各种残酷刑具,大兴刑狱,采取刑讯逼供手段,任意捏造罪状致人死地,大臣和李唐宗室遭到枉杀灭族者达数千家。 贪赃枉法,横行无忌,联合侯思止、王弘义等援朋结党。

最后,企图陷害武氏诸王、太平公主、张易之等武则天最亲信的人物,诬告皇嗣李旦和庐陵王李显谋反,遭到卫遂忠告发。 万岁通天二年(697年),武氏诸王与太平公主等乘机揭露来俊臣种种罪恶。

武则天下令处死来俊臣,将其酷吏党徒全部流放岭南,延续十四年之久的恐怖“酷吏政治”宣告结束。 9、梁翼 梁冀(88年-159年9月9日),字伯卓。

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泾川)人。东汉时期外戚、权臣。

出身世家大族,为大将军梁商之子,他的妹妹为汉顺帝皇后(顺烈皇后)。 最初为黄门侍郎,历任侍中、虎贲中郎将、越骑校尉、步兵校尉、执金吾。

永和元年(136年),拜河南尹,任内残暴不堪、肆意妄为。 梁商病逝后,梁冀接任大将军,袭爵乘氏侯。

顺帝崩,立冲帝,与太尉李固等录尚书事。冲帝崩,立质帝。

后更毒杀质帝,另立桓帝刘志。

七、图穷匕见的历史人物是谁

公元前230年,秦国灭韩国。

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攻破赵国首都邯郸,直逼燕国。

在这种情况下,曾在秦国做过人质的燕太子丹,就策划了一起暗杀事件。

首先,他杀害了逃亡到燕国的秦军将领樊於期;

其次,他找到一个叫荆轲的刺客带着樊於期的人头和燕国城池督亢的地图,进献秦王。

在易水边荆轲的好基友还给荆轲唱了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随行的还有一个叫秦舞阳的小伙子。

等到了秦国之后,面对秦王,荆轲把督亢的地图打开,后面的秦舞阳都快吓尿了。

地图慢慢展开之际,里面涂着毒液的匕首已经快出现。

很明显,荆轲不是一个合格的刺客,当匕首出现时,秦始皇当机立断,马上就溜。

之后,荆轲就被秦始皇的守卫给干掉了。

事实上,燕太子丹这是臭棋一招,就算杀了秦始皇也只是延缓了燕国灭国的时间,不能改变燕国被灭国的命运。

这就是图穷匕见的前因后果。

望采纳。

相关参考

严嵩

  严嵩(汉语拼音:YanSong;1480~1567),中国明朝权臣。字惟中,一字介溪。江西分宜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因病休归里,在分宜城南之钤山读书八载,诗文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