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二历史专题一教案

Posted 历史

篇首语: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选修二历史专题一教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选修二历史专题一教案

一、如何上好高二历史选修课

教过世界近现代史的老师都知道,这段历史头绪繁多,内容庞杂,学习的难度比较大,加上学生们在初中大多数没有认真学习世界历史,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

如果我们在选修课上仍然按照课文编排的顺序逐一讲解分析,肯定课时不够。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没有兴趣和耐心,到头来我们是事倍功半。

因此,我们分析了现在选修《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的内容,抓住主要线索和重点内容,集中归并成几个专题,例如: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及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影响等。通过这几个专题的教学,让学生对世界历史从14、15世纪到19世纪末的发展有个大体上的印象,对于这期间的重大历史事件能够有所了解。

二、在教学理念上:从封闭保守走向拓展开放,古今中外联系对比。在高二世界近现代史的选修课上,如果我们单纯拘泥于世界史的内容,可能一学年下来,到高三时学生头脑里有关高一中国近现代史必修课的内容将淡忘殆尽,这对高三的高考复习是非常不利的,而且从历史科学的体系来说,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历史的发展变化又必然地影响着中国,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要避免让学生形成狭隘的世界历史观,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把中国历史的有关内容不断穿插进来,把中国历史放到特定的世界历史的大环境大背景中进行宏观的认识思考,把中外历史进行联系对比,这样既打开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复习巩固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而且学生的认识水平在原来基础上又有了升华和提高。

这学期我们在结束了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及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这一专题后,插入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及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结束了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这一专题后,插入了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作用和影响。这样我们在高二就开始了历史学科内综合的教学,既培养锻炼了学生,为高三时学生的综合复习和各学科的大综合做好了准备,也适应了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三、在教学手段上:采用直观生动的多媒体教学,立体综合。传统的历史教学,我们老师往往是一枝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堂课下来,老师口干舌燥,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气氛单调乏味,课堂知识容量有限,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

现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我们历史课上完全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而且就我们高二的历史选修课来说,只有采用多媒体教学,才能实施前面我们关于教学内容、教学观念的设想,只有采用多媒体教学才能完成这种大信息容量,跨越时空的专题课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我们老师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把一系列历史知识信息呈现在屏幕上,就可以把历史知识结构框架摆布出来,就可以把一些珍贵的历史图片、历史场景展现出来。

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历史知识既有层次推进,又有立体综合;既能见其形,又能闻其声,甚至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的感观受到了刺激,有助于形成深刻的历史印象,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有助于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不再觉得历史课枯燥单调了。

例如:在介绍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我们引用了一些图片资料,特别是引用了一些法国大革命的影视材料,让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到三个国家的革命,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法国大革命的恢宏气势,领略到法国人民冲天的革命激情。例如:在介绍两次工业革命时,我们展示了一些重大发明创造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巨大促进作用,坚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而更加尊重科学,尊重知识。

四、在学业提高上:逐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历史的学习,不仅要了解过去,更要关注现实,以史为鉴,为现实社会服务。

我把有关基本历史知识的巩固作业放在课堂上,学生当场练习完成;课后布置一些具有开放拓展思维的问题,让学生使用一定时间去查找资料,经过思考用历史小论文的方式完成,如在学生了解西欧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这段历史之后,从《中国青年报》上选取了《欧洲不敢直面殖民历史》这篇文章,给学生阅读后,让他们以XXXXXX殖民活动的见证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如结束了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这一专题后,我布置了两个问题:1、为什么两次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得到发展?2、当今中国应该怎样抓位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大好时机?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尝试,我收到了一些好的效果。

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说的好:我们研究过去是为了了解过去,了解过去是为了解释现在,解释现在是为了观察将来。总之,研究历史不是引导人们向后看,而是引导人们向前看。

二、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专题一专题二月考详细重点复习资料

一. 本周教学内容:专题 物质的量二. 教学目标:本章能力题主要是以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定律、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知识点为载体,考查分析、推理、应用、记忆、运算、实验等能力。一道题往往考查学生多种能力。三. 知识分析:1. 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如MCES90第3题:在国际单位制中,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是( )A. 千克 B. 摩尔 C. 立方米 D. 克/摩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记忆能力。“物质的量”是1971年国际计量大会规定的第七个物理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的多少,国际计量大会上规定的七个物理量分别是:质量、长度、热力学温度、时间、电流、光强度、物质的量,它们的单位分别是:千克、米、开尔文、秒、安培、坎德拉、摩尔。即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为1摩尔。对物质的量和摩尔这两个概念的学习,不能单纯靠机械识记,因为它们极具丰富的实践性和内涵,具有很丰实的理解内容,如能掌握它们的真谛,变抽象的概念为具体的模型,就会使记忆准确而持久。虽说现在高考中单纯考识记的题目所占的比分很小,但很多题目中都包括有记忆的知识。如果平时不注意记忆、积累,解题一定不会熟练、快捷。因此,不可忽视记忆的作用。2. 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如MCEN92第31题:在某温度时,一定量的元素A的氢化物,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可以完全分解成两种气态物质,此时压强增加了75%,则A单质的一个分子中有 个A原子,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应用阿伏德罗定律解题的能力。阿伏加德罗定律指出: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在温度和体积都不变的条件下,气态物质的压强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压强之比为,则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和之比也为,即,则,,A单质分子里有4个A原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也可以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推出,在体积一定时压强增加75%,即是物质的量增加75%,则,。该题易出现的错误是,不能正确运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对压强与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不够清楚,不按题给信息去解题,定势思维,将本题的反应写成:,从而错误地认为A单质分子里含有2个A原子。用10mL的溶液恰好可使相同体积的硫酸铁、硫酸锌和硫酸钾三种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 A. B. C. D.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创造能力。这类“求比”的试题有多种解法。解该题的思维要点是:① 使定量的中的完全沉淀;② 三种盐溶液的体积相同;③ 三种盐溶液中所含的物质的量相同。解法一:假设、、三种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由的物质的量相等得,则,答案为C。解法二:在解法一中得到后将试题里各选项中的三个数据分别看成、、代入上述方程,只有答案C符合。解法三:由题意可知,所需、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的浓度要大于的浓度,符合上述两点的只有C选项。4. 考查学生理解、鉴别能力,如MCE89第27题:体积为VmL,密度为的溶液,含有式量为M的溶质,其物质的量浓度为,质量分数为W%,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A. B. C. D. 本题着重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摩尔质量等量之间关系的理解能力。由于有些错误答案跟正确答案之间区别很小,容易混淆,故又考查了学生的鉴别能力。根据可知A错误。上式经变换得,由此可判断C也错误。B答案所表示的意义是: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质量分数,故正确。D答案可由变换得到,故正确答案为B、D。5. 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如MCE93第39题:硫酸银的溶解度较小,每100g水仅能能溶解 0.836g。(1)25℃时,在烧杯中放入6.24g硫酸银固体加200g水,经充分溶解后,得饱和溶液的体积为200mL,计算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2)在上述烧杯中加入50mL溶液,充分搅拌,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3. 考查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高中历史教案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学设计

《第12课 宪章运动》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 简述宪章运动要求普选权斗争的基本史实,认识欧洲早期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对欧洲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解读课标:有两个要求,掌握争取普选权斗争的基本史实,是一般层次的具体史实、历史概念的记忆;在此基础上认识斗争对欧洲民主化进程的影响,是高层次的学科认知能力的培养。

2、教材分析 这是专题七“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的第一部分内容。前边所学都是资产阶级民主和封建专制的较量,这个专题讲民主政治的最大、最重要、最直接的当事人-----人民群众,为争取最广泛的民主权利,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一人类最高理想的奋斗。英国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最早进行工业革命,使英国工人阶级最先壮大、最先觉悟、最先斗争,他们的行为开启了世界民主化进程的新阶段,所以本课承上启下,地位比较重要。

岳麓版教材本课有“欧洲早期工人运动”、“人民宪章”、“三次请愿运动”三个子目,突出宪章运动的背景、过程,对课程标准要求的普选权斗争、宪章运动对欧洲民主化影响着墨不多,所以要参阅紧贴课标的人教版教材。

本课内容,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学习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时,作为背景涉及到过,高中历史 。。

四、高中历史选修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专题一知识点总结全面点

高中历史选修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1.梭伦改革(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2.商鞅变法(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3.北魏孝文帝改革(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4.王安石变法(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5.欧洲的宗教改革(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2)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8.明治维新(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9.戊戌变法(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通过学习,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背景 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矛盾 表现:(1)在政治上,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架空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

(2)在经济上,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直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3)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雅典城邦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与贵族之间尖锐矛盾 理解:公元前8世纪以后铁农具的广泛使用,雅典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贸易的繁荣,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和壮大以及由此导致的雅典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情况 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立志各改革,振兴城邦 主观条件:雅典的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萨拉米斯岛问题显示出统治者腐朽无能,激起了工商业奴隶主和广大平民的愤恨,梭伦“疯诗人事件”激起了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

公元前600年左右,梭伦被任命为指挥官,夺回了萨拉米斯岛,声望大增,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并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进行改革目的 1、直接目的: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2、根本目的:振兴城邦,维护奴隶主统治时间 公元前594年开始内容 措施 内容 影响 颁布‘解负令’ 下令取消一切债务,禁止以土地和人身做抵押 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成为享有自由权利的公民,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目的是为了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原则是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所要尽的义务也越多 并未实现公民之间的真正平等,打破了贵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官职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 改革国家权力机构 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大大提高了广大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削弱了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 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执掌最高统治权 打破了世袭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有权参与到政治管理中来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 打破了贵族对司法审判权的长期垄断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农业:禁止粮食出口,抑制粮价;改进水渠灌溉系统,提倡种植经济作物;鼓励橄榄油等经济作物出口 大大推动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为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 手工业:规定凡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一门手艺,吸引鼓励有技术的外国人迁居雅典 商业及其他:改革币制和度量衡;确定私有财产继承自由的原则;倡导节俭,抑制奢侈浪费;惩罚游手好闲之徒 其他 规定个人所能占有土地的最大限额和遗嘱法废除了许多严刑峻法,制订了一些新的法律 结果 梭伦推崇“中庸”,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斗争双方的和解,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他形容自己“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 但结果两面都不讨好,最后自己被迫远走埃及,但其改革的成果并没有被废除。

(。

相关参考

历史选修专题7知识点总结

一、历史人教版选修一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知识框架,,只要框政治上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地主对于农民的穷凶极恶的压榨和奴役,引起农民不断地骚动。从而引发农奴制的危机。严重威胁着沙皇

人教历史选修1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难点对王安石变法的命运和历史地位的全面认识。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王安石变法的命运和历史作用。建议教师分两部分对教材进行处理:一是“变法的命运”,主要介绍了王安

人教历史选修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

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难点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庆历新政

人教历史选修1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教案

重点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难点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及王安石变法每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内容主要从四个方面向学

初三历史复习教案

1.初中历史的复习教案怎么写复习课一般分单元复习和专题复习两种类型,教案模式跟平常的教案差不多,所不同的是:1、三维目标:新课只写一课的;复习课要写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的.2、重点、难点:新课参考教师教

2014历史二轮复习教案

1.【初中历史的复习教案怎么写复习课一般分单元复习和专题复习两种类型,教案模式跟平常的教案差不多,所不同的是:1、三维目标:新课只写一课的;复习课要写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的.2、重点、难点:新课参考教师

高中人教版历史选修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的重点是什么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他提出了“仁”与“礼”的学说,儒家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基本文献,这六

历史选修二试题

一、求人教版历史必修二,二,四,六单元,必修三,五,六,八单元的选分析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教育作用于开发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获得发

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到专题三的考试重点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儒家学说与道家学说创始人是谁?法家的集大成者是谁?2、儒、道、法、墨家各提倡什么?(课前提示2)各代表人物有哪些?3、孔子有哪些思想主张?有哪些文化教育成就?“六

求七年级下八年级上、下、九年级上历史教案

2012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一中外历史上的思想家及思想解放运动1、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主张——“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学派代表主张影响儒家孔子为政以德、爱人、仁、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