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上海高中历史会考

Posted 纬度

篇首语: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宽容、忍让、和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2011上海高中历史会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1上海高中历史会考

一、谁有2011年上海市教委出的的高中历史会考考卷,应该算是模拟会考卷

2011年上海市高中学业质量抽查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回答必须按规定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概无效。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一一对应,并留下了足够的答题空间,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要错位。

一、选择题(共45分,其中第1—15题每题1分,第16—30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代表该选项的字母填入答题纸中相对应的位置内)1.“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歌词中“泥板上的文字”是指A、甲骨文字 B、楔形文字C、拉丁文字 D、玛雅文字2.“自14世纪以来,在意大利生活中就占有如此强有力地位的希腊和罗马的文化,是被当作文化的源泉和基础,生存的目的和理想”。这段话描述的是A、文艺复兴运动 B、启蒙运动兴起C、宗教改革运动 D、空想社会主义3.《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中介绍: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

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其中“巴厘满”即A、内阁 B、首相C、议会 D、法院4."一个幽灵在欧洲的上空徘徊……无产阶级子这场革命当中,失去的是锁链,得到的是全世界!全世界无产阶级者联合起来!”这段文字当出自A、马克思和恩格斯 B、欧文与傅里叶C、圣西门和傅里叶 D、欧文与圣西门5.科恩说:“普鲁士在19世纪60年代的胜利,为1918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

“他强调的是”19世纪60年代的胜利”A、推动了德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B、强化了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C、促使德国走向强盛大国之列 D、给德国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6.右图中在一战前夕缔结“三国协约"的是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7.”在宋朝,得到选拔的官吏中,有三分之一多来自平民家庭。“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繁荣 B、变法运动的开展C、农民起义的冲击 D、选官制度的改革8.西方学者科利思这样评价一部著作:它不是一部单纯的游记,而是启蒙式作品,对于闭塞的欧洲人来说,无异是振聋发聩,为欧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识领域和视野。

这部著作当是A、《大唐西域记》 B、《马可•波罗行记》 C、《海国图志》 D、《哥伦布航海日志》 10.菲利浦•约瑟夫在《列强对华外交》中写道:它揭开了(英国)对华事务的新纪元,它标志着中国闭关锁国的破产……。”它“当指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11.1936年12月13日早晨,南京报童沿街叫卖:特大新闻,张杨发动兵变,蒋总司令遇险。

这个”特大新闻“是指A、华北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卢沟桥事变 12.《青年杂志》创刊号的一篇文章写道: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这代表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决心A、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B、改造国民的精神世界 C、传播共产主义学说 D、发起布什维克革命13.”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尚显威风“歌词所咏的历史事件发生于A、北伐战争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战争 14.观察下图,它出现的年代是 A、土地革命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文化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15.我国粮食产量有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4.07亿吨。

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 B、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C、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以下每题2分16.”男人在田间劳动,女人操持家务;大家一起去教堂做弥散,听牧师讲道;享用一日三餐(三餐的内容不尽一样)或领主为酬劳农奴的收割而提供的丰盛晚宴……“。这段文字描述的是A、中世纪庄园 B、西周诸侯国C、古希腊城邦 D、印度种姓制17.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后,美国人逐渐得出了一个共识:如果不对政府动一次大手术,各州的联合就难以持久。

为此,他们A、发表《独立宣言》 B、发动独立战争C、制定《联邦宪法》 D、进行南北战争18.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城镇,工厂也增多了”。造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工厂制度的诞生 B、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C、社会立法的改进 D、君主立宪制的最终确立19.一位美国参议员在19世纪60年代说:“黑人从此在我们中间占有了一个新的地位”。

出现这一变化的契机是A、南方种植园经济没落 B、北方工业的迅速发展C、美国领土的不断扩张 D、《解放宣言》的颁布20.观察右图,该书在中国出版不久即被日本大量印行。这反映了当时日本朝野A、继续以学习中国的文化为主流B、开始重视欧洲近代文明的发展C、只有借助中国才可能了解世界D、正在以中国的洋务运动为榜样21.列宁说:“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这肯定了这场改革A、彻底废除了农奴制度B、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C、激发了社会主义革命D、动摇了沙皇专制统治22.右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一幅宣传画,其主题是A。

二、2011高中历史会考

第一册第一单元 古代东方单元核心概念:(1)在人类历史上,古代东方是最先跨入文明社会门槛的地区。

大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在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南亚的印度河流域等地先后出现了一批早期国家。这些地区的古代居民得益于大河流域的水利之便,发展了以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并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

(2)古代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建造了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居民创造了楔形文字,制定了《汉穆拉比法典》。

(3)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社会结构的特征。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并逐步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第1课 古代两河流域。一、王国的更替: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A)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二、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楔形文字(A)楔形文字,古代苏美尔人创造的象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三、《汉穆拉比法典》(B)汉穆拉比颁布,用楔形文字写成。1、目的:为了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2、内容: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3、意义:《汉穆拉比法典》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 古代埃及。

一、法老专制统治: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A)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他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识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并控制着所有军队,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

二、金字塔与来世信仰:金字塔的象征意义(A)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它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金字塔也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

三、象形文字:象形文字与纸草(A)古代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的书写材料:笔和墨水,纸草的使用最为普遍。

第3课 古代印度。一、吠陀时代与种姓制度:种姓制度(B)1、种姓制度的特点:四大种姓在理论上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2、对种姓制度的评价: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对印度的社会发展、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使下层劳动群众备受压迫和歧视,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缺乏创造性,缺乏民族凝聚力,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

另一方面,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古代,使印度人产生安于现状的平和心态,有利于维持统治,维持社会安定。在农业经济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缓慢的,因此,种姓制度的消极作用影响比较小,相对安定的印度依然是世界上具有优秀文化成就的农业大国。

进入工业经济时代,社会进步迅速,种姓制度的负面作用使印度社会发展明显落后于世界大潮,19世纪中期,终于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二、佛教的创立和发展:佛教创立的时间、创始人、地点和经典(A)1、佛教创立的时间:公元前6世纪2、佛教的创始人:悉达多3、佛教创立的地点:北印度4、佛教的经典:佛教经典数量庞大,总称为大藏经,由于内容主要由经藏、律藏和论藏三部分组成,所以又称为三藏经或三藏。

第二单元 古代美洲与黑非洲第4课 美洲印第安文明。 一、印第安文明的代表:(A)中美洲的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南美洲的印加文化是美洲印第安文明中的杰出代表。

二、玛雅文化:(A)玛雅人长于农耕,培育了包括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后来都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极大地丰富和改善了人类的生活。第三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单元核心概念:(1)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与当时希腊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进步相辅相成,培育了以雅典民主政治为代表的古代政治民主制度,为希腊古典文化在哲学、史学、文学、戏剧和建筑艺术等各个领域里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古代罗马是继古代希腊之后崛起于地中海地区的另一个古代文明中心。

它通过不断的对外战争,从一个城邦发展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大帝国。与这一历史发展进程相适应,古代罗马国家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共和国和帝国两个时期,并形成了以“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万民法”为标志的罗马法律体系。

在罗马共和国统治时期,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创立了基督教。第6课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一、希腊城邦的形成:(A)1、古希腊城邦制度特点:古代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

三、求2011年高二地理历史会考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必修模块1(自然地理)【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造成地表高低不平。

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

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

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

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

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5、全球近地面有7 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6 个风带。

(1)低纬度环流: ①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②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

四、求2011年上海市高中历史学业质量抽查试卷答案 急~~~~ 谢谢

一、选择题(共45分,其中1-15题每题1分,16-30题每题2分) 1 B 6 A 11 C 16 A 21 B 26 D 2 A 7 D 12 B 17 C 22 A 27 C 3 C 8 B 13 B 18 B 23 D 28 A 4 A 9 A 14 C 19 D 24 B 29 D 5 B 10 D 15 C 20 B 25 D 30 C 二、简释题(共40分) 下列属于解释性的回答,大意正确均可酌情给分。

31.(1)G(2分) (2)B(2分);D(2分) (3)F(2分) (4)E(2分) 32.(1)百家争鸣。(2分) (2)封邦建国制崩溃,学术逐渐向平民普及;(2分)战乱频繁,思想家纷纷提出自己的救世方案。

(2分) (3)文化现象产生的时代背景;(2分)思想家对文化的创造贡献。(2分) 33.(1)八一三事变后,淞沪会战开始,全国掀起了全民抗战热潮;(1分)其主题意在表达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坚强决心。

(大意正确即可,1分) (2)支持全民族抗战。(1分)宣传画中有“全民抗战”的口号,紧握的拳头表明作者对抗战的支持。

(1分) (3)查找档案资料;查阅当事人的回忆录;考察抗战博物馆、展览馆;查考史学家的相关研究成果等;比对同时期相关的宣传报道。(任写3条即可,每条1分) 34.(1)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开始了大殖民,加强了世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分) (2)需要更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2分) (3)经济上: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苏联向东欧国家提供经济援助。

(2分)军事上:美国主导下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2分)1948年春夏之交,美苏之间爆发了“第一次柏林危机”。

(2分) (4)全球化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增长;欧美国家主导了全球化的进程,从中获取了巨大利益;欧美国家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造成了这些国家的贫困,但客观上也带来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言之成理即可。

每点1分,共3分) 三、材料分析论证题(共35分) 35.(1)18世纪初:中国是世界的“巨人”;20世纪初:中国是即将分崩离析的“僵尸”。(4分) (2)18世纪初的中国处于康乾盛世后期,经济文化仍处于领先地位。

20世纪初的中国经历从鸦片战争开始的列强侵略,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日趋衰微;而西方国家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政治变革,向全球殖民扩张。(大意正确即可,6分) (3)要求: 主题突出,观点鲜明,史实典型。

主题可参考以下角度: ●西方人对中国的形象与中国国力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系。 ●西方人对中国的形象是随着其自身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而不断发生变化。

●西方人对中国的形象部分反映了中国的实际处境,但也有对中国的误解。 内容须结合世界史和中国史展开,世界史可涉及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及西方向全球殖民扩张的内容;中国史要求涉及中国近代遭受屈辱(及抗争、探索)的内容。

本小题评分可从标题和论述两方面考虑:(25分) 标题:2分,以简短、明确,完整反映文章主题为标准; 论述:23分,按如下4个层次给分: ① 第一层次:没有结合具体史实只泛泛而谈,得0-7分。 ② 第二层次:能围绕主题,结合中外史实初步论证,史论结合尚可,得8-13分。

③ 第三层次:能围绕主题,结合中、外史实进行充分论证,论据典型,史论结合较好,得14-19分。 ④ 第四层次:能围绕主题,结合中、外史实进行充分论证,论据典型且逻辑严密,表达流畅,得20-23分。

相关参考

福建省2011年1月高会考历史

<<201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纲要历史>>答案2010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生物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第ⅰ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1.c

上海市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

1.高中历史会考重点总结你最好是在网上下载文档,太长了高考会考历史复习要点(依据高中会考考试说明)(必修1)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上海市高中历史会考试卷

一、怎样进行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求解答一、指导学生端正复习态度,进行扎实准备。在复习迎考阶段,能否端正态度和扎实准备是会考成败的关健。平时学得努力、扎实,复习也切实有效的同学,取得好成绩是不成问题的。但也

2012北京夏季高二历史会考

一、求2011年北京市夏季普通高中会考历史1、必须掌握会考说明书上的例题(单选和大题),其中第87题、第90题(2)(3)、第92题、95题是今年新增加的大题,需要特别关注。2、理解掌握7区模拟题政治

高中会考历史常考

1.高中历史会考重点总结你最好是在网上下载文档,太长了高考会考历史复习要点(依据高中会考考试说明)(必修1)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天津高中历史会考题型

高二历史会考的有关天津问题应该只有底下这二点涉及天津吧1.“修约”交涉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1856年10月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实质: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2.《天津条约》和《北京条

高中历史必修一会考

一、高一会考历史,历史的必修1,我该怎么复习我建议您先通过目录对您两册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理清前后的关系和联系,然后再根据考试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的复习,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关键是抓住每个单元或每

北京市普通高中会考成绩如何查询

今年春季高中会考成绩将于2月24日起向考生公布。考生如果对成绩有疑问,可于3月10日核查成绩。首次新课改会考的地理、历史、物理、化学4科试卷全部采用网上评卷。参加本次春季会考的考生可于2月24日上午9

高中会考补考几月份

北京2015年北京夏季高中会考时间:7月8日-10日福建2015年6月福建高中会考时间:6月13日-15日湖南2015年6月湖南衡阳高中会考时间:6月10日-12日2015年6月湖南衡阳高中会考补考时

高二历史会考重点广东

一、高中历史会考重点总结你最好是在网上下载文档,太长了高考会考历史复习要点(依据高中会考考试说明)(必修1)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