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综合试题

Posted 儒学

篇首语: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综合试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综合试题

一、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要正规的,附答案

1.(2011•广东文综•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2.(2011•福建文综•16)《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3.(2011•安徽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图3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4.(2011•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5.(2011•广东文综•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6.(2011•上海单科•1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7.(2011•天津文综•3)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8.(2011•北京文综•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9.(2011•海南单科•7)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10.(2011•江苏单科•3)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11.(2011•安徽文综•13)图4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 图412.(2011•福建文综•17)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

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13.(2011•北京文综•20)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14.(2011•安徽文综•18)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15.(2011•上海单科•4)拜占庭帝国瓦解前后,许多学者和艺术家迁居意大利半岛,从而大力推动了该地区( )A.波斯文化的传播 B.伊斯兰文化的传播C.古希腊文化的研究 D.基督教神学的研究16.(2011•安徽文综•17)奥利维尔•克里斯汀说:法国的宗教改革迈出了犹豫不决的步子。

这时,对福音的向往、路德教的影响、激进派的诱惑等都交错在一起。”与之相关的正确史实是( )A.法国由镇压胡格诺派最终转为宗教宽容 B.法国因笃信上帝在新旧教之间摇摆不定C.法王因尊重教皇权威而不愿改革天主教 D.胡格诺战争后新教在法国占据主导地位17.(2011•上海单科•5)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这一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 )A.开展世俗教育 B.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C.自由探讨真理 D.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18.(2011•天津文综•8)“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康德19.(2011•四川文综•20)狄德罗《百科全书》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此言体现的主张有( )①个人自由 ②权利平等 ③联。

二、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的重点是什么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他提出了“仁”与“ 礼”的学说,儒家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基本文献,这六部书被称为“六经”。

孟子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提出了“君轻民贵”的思想,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老子的思想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重要特点。

李悝所著的《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战国法家在政治实践中逐步形成重法、重术、重势的不同学派。

战国末期的韩非将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墨家的创始人是墨翟,墨家学说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墨子提出非攻、尚贤等一系列主张。

这些主张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墨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

二、儒学的兴起秦的“焚书坑儒”使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 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隋唐科举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儒学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太长了,我发给你吧~!。

三、急求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地理必修三 政治必修四的复习提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

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 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附]荀子的重要言论 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甘肃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印刷—文化发展、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火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指南针—新船路、世界市场====总之,使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看书本识别各种字体),总趋势由繁到简。

2、中国书画 (1)书法家: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擅长楷书)等。 (2)中国画的分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

三、文学成就 (1)诗经:收录了西周到春秋的三百多首诗,分风、雅、颂三部分,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儒家经典。 (2)楚辞:屈原是代表人,《离骚》是代表作、浪漫主义源头。

(“风”“骚”并称) (3)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反映大一统景象。代表人物有司马相如、张衡等。

(4)唐诗:社会繁荣、对外开放、科举考试促进了唐诗的繁荣。代表人物有李、杜、白等。

(5)宋词:有柳永、李清照等为代表的婉约派,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的豪放派。 (6)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代表人物有关汉卿、马致远。

(7)明清小说: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出现了四大名著以及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等。 四、京剧的产生与发展: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后来徽剧与汉调融合,形成京剧。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新思潮的萌发 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编译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海国图志》,成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2、魏源与《海国图志》: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启迪了人们的思想。

二、维新思想 1、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1)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借助孔子宣传变法,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其思想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

(2)梁。

四、历史必修3每课知识点

1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三知识整理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基础解读】 一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

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基础解读】 一、从“无为”到“有为” (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措施:减轻田租、赦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4)结果: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5)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 内: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割据局面正在形成。 外:匈奴为患,边关危机,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6)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其人: 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

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 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 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三、儒学成为正统 1、儒学兴起的原因: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2、儒学教育状况: (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

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2)兴办太学,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

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3、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第3课 宋明理学 【基础解读】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

五、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本科测评答案

1,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思想,是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

2,,20世纪初,,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19世纪末,民族被瓜分的危险加深,为实现民族振兴,摆脱民族危机,孙中山在学习西方的政治理论基础提出了三民主义理论。

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他指导民族资产阶级推翻了这个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

六、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期末考试一般会考什么题目

恩~~我也是猜题一组啊

一般来说的话 大题第一个会将儒学从产生到成为正统思想的过程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思想考一遍吧,恩应该再加上一个儒学的现实意义或者对和谐社会有什么促进意义之类的

第二道就应该是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史了吧 由智者学派考到启蒙运动

第三道就会考什么中国近代的思想浪潮+马毛邓论这些的给你一些材料让你去推断

这是第一种考法 是按单元走的

第二种考法把全书分成了三大类 去出题的

第一类是 人文主义思想 有中国的百家争鸣——汉武帝罢黜百家——理学 心学——西方人文主义发展——中国近代的思想浪潮+马毛邓论

二 科技和教育是 中方古代+西方近现代+中国现代+教育

三 文学发展 是 中国古代(诗词歌赋)+19世纪以来西方文学(书画歌)+两电(电视电脑)

大题大概就这样了吧

哦ps:应该会考到毛.邓.三.这几个思想是在第几大写入党章的这几人在第十几大成为中央领导班子的等等吧

O(∩_∩)O~ 有中的话给我加分分啊

一定哦~~~~~~~~~~~~~~~

七、鼎尖教案答案历史必修3

你好 大家好 很高兴为你解答这个问题1040工程是什么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给人的感觉做很容易。 可是真正做起来才发现问题随之而来。

但是你想过吗?考虑过你的朋友亲人吗?有困难吗?===交====4--7--6======3--4--8======2--5--7====流===既然是生意就一定有风险,这个行业似乎听到的都是成功?很可笑!这所有人不分高低贵贱,吃同样的饭,干同样的事,赚同样的钱,受同样的骗,犯同样的错,遭同样的骂,丢同样的人。 很多在做一年或是半年的朋友或者是做了几年的朋友还在都说只要坚持就能做,我说是不能那我要问问你,发展不好你拿什么去坚持。

到底是一个三代人命运的机会,还是一个很大的骗局具有什么条件?怎么样?后果是什么?===交====4--7--6======3--4--8======2--5--7====流===1040工程是什么的有勇气并不表示恐惧不存在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人生最大的错误是不断担心会犯错。

让生活的句号圈住的人,是无法前时半步的。

相关参考

历史必修三会考试题

一、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期末考试一般会考什么题目恩~~我也是猜题一组啊一般来说的话大题第一个会将儒学从产生到成为正统思想的过程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思想考一遍吧,恩应该再加上一个儒学的现实意义或者对和谐社会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至必修三内容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主要讲古今中外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历史、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和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等。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wenku.baidu/view/e9fedbbbfd0

历史选修二试题

一、求人教版历史必修二,二,四,六单元,必修三,五,六,八单元的选分析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教育作用于开发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获得发

浙江历史选考内容

一、浙江新高考历史必修几本书(人民版)必修1、2、3人民出版社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人民教育出版社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上是考本科需要语数外+综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民教育出

求高三生物试题带答案的

新课标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精品资源-阶段测试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第3章小结)......D.出生率再也不会超过死亡率答案:D3.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出生率和人口种群出生率的叙述新课标英语必修1,苏教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电子课本

1.求人民版历史高中必修二的电子课本.就是绿色的那本.急需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七选择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题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1]与特点(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23的高考重点是什么

历史没有重点与非重点,什么都有可能考,而且考得很细,非常细。历史是高中学科中最难的科目之一,高考要求非常高,难度也较大,而且学的内容也很多。不要找重点了,每个字背出,还怕考不好。记住,这不是天方夜谭,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岳麓版的

一、“百家争鸣”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①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②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思想氛围宽松。③阶级关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各个单元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1知识点整理第一第一单元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宗法制的基本内容:①概念(实质):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方式。②特点:①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