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历史

Posted 故宫

篇首语: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沈阳故宫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沈阳故宫历史

一、沈阳故宫简介

清初皇宫。

原名盛京宫阙,后称奉天行宫。在辽宁 省沈阳市旧城中心。

占地面积 6万平方米,有建筑90余 所,300余间,是中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 宫建筑。在建筑艺术上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集 汉、满、蒙族建筑艺术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 价值。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 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明天启五年,1625), 建成于清崇德元年 (明崇祯九年,1637)。

清顺治元年 (1644),清政权移都北京后,成为“陪都宫殿”。从康 熙十年(1671)到道光九年(1829)间,清朝皇帝11次东巡 祭祖谒陵曾驻跸于此,并有所扩建。

沈阳故宫以崇政殿为核心,从大清门到清宁宫为中 轴线,分为东路、中路、西路 3个部分。 大政殿为东路主体建筑,是举行大典的地方。

前面 两侧排列亭子10座,为左、右翼王亭和八旗亭,统称十 王亭,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议政之处。大政殿于清 崇德元年(1636)定名为笃功殿,康熙时改今名。

殿为八 角重檐攒尖顶木结构。在须弥座的台基上,绕以青石栏 杆,殿宇八面全由木隔扇门组成。

正门前金龙蟠柱,殿 顶为黄琉璃瓦绿剪边。殿内彩绘梵文天花,团龙藻井。

中路为整个建筑群的中心,分前后 3个院落。南端 为照壁、东西朝房、奏乐亭;前院有大清门、崇政殿、飞龙阁、翔凤阁;中院有师善斋、协中斋、凤凰楼;后 院是以清宁宫为主的五宫建筑。

中院和后院两侧各有一 跨院,称东宫、西宫。东宫有颐和殿、介祉宫、敬典阁; 西宫有迪光殿、保极宫、继思斋、崇谟阁。

大清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是文武群臣候朝之处。为 五间硬山式建筑,正脊、垂脊及两山的“墀头”均以五 彩琉璃镶造。

崇政殿是故宫的正殿,建于后金天聪时,是清初朝 会之所,为五间九檩硬山式,俱辟隔扇门,前后有出廊, 围以石雕栏杆。 顶盖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殿内彻上明造, 梁架全部为和玺彩绘。

殿前东置日晷,西设嘉量。殿后 是凤凰楼,同清宁宫、关睢宫、衍庆宫、永福宫、麟趾 宫五宫建在近 4米的高台之上,四周绕以高墙,独成一 座宫院。

凤凰楼建于后金天聪年间(1627~1635),是休 息和宴会之所,入关之后,曾存放玉玺、帝王像及行乐 图。 楼为三层歇山式,深广各 3间,四周有围廊,顶盖 黄琉璃瓦绿剪边。

西路为乾隆四十七年至四十八年(1782~1783)增建。 包括戏台、嘉荫堂、文溯阁、仰熙斋等,最前面为校马 场。

文溯阁是清代收藏《四库全书》的七阁之一,为三 重□硬山前后出廊式建筑,黑琉璃瓦绿剪边。 梁枋间彩 绘“白马献书”图案。

东侧有一碑亭,内立乾隆亲撰的 《御制文溯阁记》(正面)和《宋孝宗论》(背面)。碑文 详细记录了建阁经过和《四库全书》的收藏。

沈 阳故宫在清朝灭亡后,被辟为博物馆,是中国较 早的博物馆之一,先后称为沈阳古物陈列所,奉天故宫 博物馆,国立沈阳故宫博物院,故宫陈列所等。 1949年 以来,对故宫的建筑进行了全面的维修。

1955年命名为 沈阳故宫博物馆。1986年改为沈阳故宫博物院。

二、沈阳故宫历史

沈阳故宫始建于1625年(后金天命十年),建成于1636年(清崇德元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营建并使用过的宫殿,距今巳有380余年的历史了。

是中国现存宫殿建筑群中保存完整,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仅次于北京故宫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清王朝的发祥地,也是清朝统一中国后东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 沈阳故宫占地6万平方米,拥有楼台殿阁等各式建筑70余座,由20多个院落组成,总计房屋500多间。

沈阳故宫按自然布局分为东路、中路和西路三路主体建筑群。 沈阳故宫历史 在太子河东岸,曾经有座辽阳东京城。

公元1621年,女真人部落首领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从北边的都城新宾迁到这里。安定不到四年,努尔哈赤又说服众人,要继续向南再建一座新都城。

1625年3月初三的清晨,女真人开始了他们的大迁徙。仅仅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整个部落和数十万官兵,就赶到了他们的目的地——今天的沈阳。

沈阳是明朝的辽东重镇。在努尔哈赤选沈阳做新都城的时候,它已经在女真人的掌握之中。

长城之南,北京城里有明朝皇宫紫禁城,而在长城之北,女真人又在沈阳建了一座宫殿,它就是今天的沈阳故宫博物院。 1625年,进入沈阳的努尔哈赤招募能工巧匠,在原来明代中卫城的基础上,大兴土木。

新都城的建造,经历了努尔哈赤和他儿子皇太极两代,共11年时间。 女真人一天一夜迁往沈阳这件事,是明清交替的关键的一步。

但在当时,一切都还在历史的迷雾中。 女真人的族源,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的肃慎人,他们世代生活在东北地区。

女真人建立的金国,曾经推翻过北宋王朝。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也就是今天辽宁新宾县建立后金政权并称汗。

后金建立后,女真人一直没有停止继续往南推进的态势,5年后,迁都辽阳,不到4年,又迁都沈阳,并在沈阳改称“大清”,最终跨越长城,得了明朝的天下。 追溯女真人的历史,努尔哈赤是关键性的人物。

实际上,努尔哈赤政权每南迁一步,就离中原近一步。沈阳是他们在长城外的最后一个都城。

八旗制的起源,与女真人早期狩猎有关。女真人出门狩猎,常以10人为一组集体行动。

这种组织形式,在打猎中很有效,还适合打仗。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这种组织形式逐渐发展成八旗制度,每旗兵力有7500人。

开始,只有黄、白、红、蓝四旗,后来又增加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八旗各有旗主,君王由八旗旗主共同推选。

八旗户口三年一调查,不许冒充,也不许旗人远离本旗。1619年,努尔哈赤率领六万八旗兵,打败了十多万明朝军队,在对明战争中一举由战略防御转为进攻态势。

沈阳故宫大政殿与十三亭的八字形建筑格局,反映的正是以八旗制度为核心的清朝军政体制。每遇大事,努尔哈赤端坐大政殿,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则分处十王亭,君臣合署办公。

沈阳故宫兴建之始,正是明朝和女真人激烈争夺东北地区统治权的时期。迁进沈阳第二年,努尔哈赤的十三万大军在和只有四五万人的明朝军队的交战中,遭受挫败,这对68岁的努尔哈赤是一次致命的打击。

半年后,努尔哈赤死于沈阳,葬在福陵。 努尔哈赤作为清朝的奠基者,被尊为太祖。

努尔哈赤娶的是叶赫那拉氏之女。关于爱新觉罗家族与叶赫那拉氏,清朝末年还有一个传说。

说努尔哈赤在平定叶赫部落时,几乎杀尽了叶赫部落的男子。叶赫部落的首领死前发誓说,就是剩下一个女子,也要灭掉他们的死对头,两百多年后,清朝末期出了个来自叶赫那拉氏家的慈禧太后,太后把娘家的侄女配给了光绪皇帝,而正是这位也姓叶赫那拉的女子,在1912年颁布了清朝最后一位皇帝的退位诏书。

历史的巧合,经常被人附会成一段因果故事,但一朝兴亡,却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楚的。 努尔哈赤死后,他的儿子皇太极继续建沈阳故宫。

故宫中路的建筑,就是皇太极时期完成的,前后用了十年时间。 1636年,皇太极在崇政殿举行盛大的典礼,宣布正式称帝,并废除女真族名,改称满州,定国号为清,从此,清王朝的国号便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

作为清朝开国之君的皇太极,决心继承并且发扬光大父亲努尔哈赤的事业。他吸收汉人参政,并依照明朝的体制,设立直接听命于皇帝的行政机构,加强中央集权,并继续对明朝频频用兵,步步紧逼。

皇太极称帝六年之后,新生的清政权就基本统一了整个东北地区。 但皇太极在他的御用鹿椅上,只坐了一年便去世了。

椅背是用他自己猎取的一只鹿的角做成的。皇太极死后,没人再坐这把椅子。

椅背上的字,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个皇帝乾隆题的。 从皇太极开始,清朝的王公子弟都要上学读书,学汉文。

老满文是努尔哈赤根据蒙古字母创制的,后来皇太极又加以修订,创制新满文。一百多年后,到18世纪中叶,满族人已经很少讲满语。

皇太极把沈阳叫做“盛京”。盛京在满语里就是“谋克敦”——兴盛的意思。

到乾隆一朝,已是清朝最鼎盛的时期。乾隆皇帝来到先祖进入长城前建造的宫殿,总有些饮水思源的感慨。

沈阳故宫在清代入关前,其皇宫设在沈阳,迁都北京后,这座皇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

三、沈阳故宫的故事或历史

历史:关外时期沈阳故宫博物院原名“东三省博物馆”,馆址设于沈阳故宫宫殿群中。

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在清代尚有盛京宫殿、陪都宫殿、留都宫殿或奉天宫殿之称谓。其始建于努尔哈赤时期的1625年,建成于皇太极时期的1636年,后经康熙、乾隆时期的改建、增建,形成了今日有宫殿亭台楼阁斋堂等建筑100余座、500余间,占地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格局面貌。

这是清王朝的第一座大气庄严的帝王宫殿建筑群,具有浓郁多姿的满族风格和中国东北地方特色。沈阳故宫是在明王朝走向衰弱,满族不断崛起的历史背景下创建的。

1625年,努尔哈赤出于战略考虑,沈阳为都城,并在沈阳旧城的中心,修建了议政之所——大政殿和十王亭,是为营建沈阳故宫之开端。1626年努尔哈赤辞世,其与孝慈高皇后所生之第四子皇太极继承汗位,续建了由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麟趾宫、关雎宫、衍庆宫、永福宫等组成的大内宫阙。

就是在这座宫殿里,皇太极将女真改称为满洲,于1636年将国号改称为“清”,并正式确定了宫殿之名。迄皇太极逝世止,盛京宫殿始终是清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入关之后1644年,清迁都入关后,盛京皇宫成为“陪都宫殿”,以开国先皇“龙兴重地”之宫阙圣迹的崇高地位,倍受清历代帝王特殊的重视。在1671年至1829年的150年间,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四朝皇帝曾先后10次东巡,拜谒祖先陵墓,瞻仰先皇的旧宫圣迹和遗物,以抒发对祖先开国创业功德的仰慕之情。

为供东巡盛京的皇帝和后妃居住之用,乾隆帝对盛京皇宫进行了多次改建和扩建,形成了先皇旧宫与皇帝行宫并存的特色;其增修的西路建筑,又使沈阳故宫拥有了东中西三路建筑中轴对称的新格局。不仅如此,乾隆帝还源源不断地从北京运送来洋洋大观的皇家珍宝于此贮藏,以示“不忘根本”,使沈阳故宫成为当时与北京宫苑和热河行宫齐名的清代皇家三大文物宝库之一。

清亡之后辛亥革命后,根据《清室优待条件》,沈阳故宫仍作为“皇室产业”归“盛京内务府办事处”管理。1924年10月,冯玉祥将军发动“北京事变”,重新颁布的《修正清室优待条件》规定,一切皇产归国民政府,奉天省政府接管沈阳故宫。

1926年11月16日,在奉天宫殿的遗址上,正式成立了东三省博物馆筹办处。沈阳故宫成为博物馆,它的职能从这时起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沈阳故宫成为博物馆是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是我国早期建立的博物馆之一,而且是东北三省首家公立博物馆。此后,沈阳故宫又经历了奉天故宫博物馆、日伪占领时期的“皇产”、辽宁省立民众教育馆、国立沈阳博物院等不同的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沈阳故宫博物院作为建立在宫殿遗址基础上的历史、艺术性质的博物馆,于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正式定名沈阳故宫博物院。

2000年,沈阳故宫成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4年7月1日,作为明清北京故宫的扩展项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8次会议上,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沈阳故宫(英语:Mukden Palace)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又称盛京皇宫,为清朝初期的皇宫,距今近400年历史,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清朝入关前,其皇宫设在沈阳,迁都北京后,这座皇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

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沈阳故宫是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沈阳故宫占地面积六万多平方米,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间,至今保存完好,是一处包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遗址。

在宫廷遗址上建立的沈阳故宫博物院是著名的古代宫廷艺术博物馆,藏品中包含十分丰富的宫廷艺术品。

四、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哪个历史更悠久﹖

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北京故宫个历史更悠久,比沈阳故宫早开建221年。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

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 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

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 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沈阳故宫(英语:Mukden Palace)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又称盛京皇宫,为清朝初期的皇宫,距今近400年历史,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

五、沈阳故宫的历史的资料

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与清太宗皇太极修建的宫殿。

清世祖福临在此即位称帝。沈阳故宫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现存完整的两座宫殿建筑群之一。

这以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和浓郁的满族特色而迥异于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那金龙蟠柱的大政殿、崇政殿,排如雁行的十王亭、万字炕口袋房的清宁宫,古朴典雅的文朔阁,以及凤凰楼等高台建筑,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绝无仅有;那极富满族情调的“宫高殿低”的建筑风格,更是“别无分号”。

这座占地6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始建于1625年(后金天命十年),建成于1636年(清崇德元年)。全部建筑90余所,300余间。

大政殿俗称八角殿,始建于1625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营建的重要宫殿,是盛京皇宫内最庄严最神圣的地方。初称大衙门,1636定名笃恭殿,后改大政殿。

八角重檐攒尖式,八面出廊,其下为须弥座台基。殿顶满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中相轮火焰珠顶,宝顶周围有八条铁链各与力士相连。

殿前两明柱各有金龙盘柱,殿内为梵文天花和降龙藻井。殿内设有宝座、屏风及熏炉、香亭、鹤式烛台等。

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举行重大典礼及重要政治活动的场所。1644年(顺治元年)皇帝福临在此登基继位。

崇政殿俗称金銮殿。前后出廊硬山式,殿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脊饰五彩琉璃龙纹及火焰珠。

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内“彻上明造”绘以彩饰。

内陈宝座、屏风;两侧有熏炉、香亭、烛台一堂。殿前月台两角,东立日晷,西设嘉量。

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陛见臣下,宴请外国使臣以及处理大政的常朝之处,“东巡”诸帝于此举行“展谒山陵礼成”等庆贺典礼。 十王亭位于大政殿两侧八字形依次排列,是满族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的反映,此建筑布局为中国古代宫廷建筑史所仅见。

其东侧五亭由北往南依次为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西侧五亭依次为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是清初八旗各主旗贝勒、大臣议政及处理政务之处。

文溯阁建于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专为存放《文溯阁四库全书》而建,另有《古今图书集成》亦存于阁内。

阁后是仰熙斋,东西有抄手游廊,是皇帝读书之所。 凤凰楼建造在4米高的青砖台基上,三滴水歇山式围廊,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

此楼为盛京最高建筑,故有《盛京八景》之一“凤楼晓日”、“凤楼观塔”等传称。凤凰楼上藏有乾隆御笔亲题的“紫气东来”匾。

沈阳故宫地址:沈阳路171号 电话:24844192 乘车方式:从沈阳站乘环路车到西华门(故宫)、南一马路乘环路电车到东华门、北站乘224公汽到小西门转环路电车故宫站下来即可到达。

六、沈阳故宫是谁的宫殿

沈阳故宫位于在辽宁省沈阳市,居沈阳 旧城的中心,是清代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宫 殿。

努尔哈赤于1616年建后金国,于天命十 年(1625年)迁都沈阳,开始营建宫殿。清 人关定都北京以后,这里成了留都宫殿。

沈阳故宫内由300余间房屋组成10余个 院落,占地4.6万平方米,整个建筑分中、东、西三路。其中中路从南到北有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

两侧还有配宫、殿、斋、阁、堂、亭等建筑。外由高大宫墙围起。

整个皇宫富丽堂皇,是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完整 皇宫建筑,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是满汉文 化交流的辉煌成果。

七、沈阳故宫的故事或历史

历史:

关外时期

沈阳故宫博物院原名“东三省博物馆”,馆址设于沈阳故宫宫殿群中。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在清代尚有盛京宫殿、陪都宫殿、留都宫殿或奉天宫殿之称谓。其始建于努尔哈赤时期的1625年,建成于皇太极时期的1636年,后经康熙、乾隆时期的改建、增建,形成了今日有宫殿亭台楼阁斋堂等建筑100余座、500余间,占地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格局面貌。这是清王朝的第一座大气庄严的帝王宫殿建筑群,具有浓郁多姿的满族风格和中国东北地方特色。

沈阳故宫是在明王朝走向衰弱,满族不断崛起的历史背景下创建的。1625年,努尔哈赤出于战略考虑,沈阳为都城,并在沈阳旧城的中心,修建了议政之所——大政殿和十王亭,是为营建沈阳故宫之开端。1626年努尔哈赤辞世,其与孝慈高皇后所生之第四子皇太极继承汗位,续建了由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麟趾宫、关雎宫、衍庆宫、永福宫等组成的大内宫阙。就是在这座宫殿里,皇太极将女真改称为满洲,于1636年将国号改称为“清”,并正式确定了宫殿之名。迄皇太极逝世止,盛京宫殿始终是清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入关之后

1644年,清迁都入关后,盛京皇宫成为“陪都宫殿”,以开国先皇“龙兴重地”之宫阙圣迹的崇高地位,倍受清历代帝王特殊的重视。在1671年至1829年的150年间,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四朝皇帝曾先后10次东巡,拜谒祖先陵墓,瞻仰先皇的旧宫圣迹和遗物,以抒发对祖先开国创业功德的仰慕之情。为供东巡盛京的皇帝和后妃居住之用,乾隆帝对盛京皇宫进行了多次改建和扩建,形成了先皇旧宫与皇帝行宫并存的特色;其增修的西路建筑,又使沈阳故宫拥有了东中西三路建筑中轴对称的新格局。

不仅如此,乾隆帝还源源不断地从北京运送来洋洋大观的皇家珍宝于此贮藏,以示“不忘根本”,使沈阳故宫成为当时与北京宫苑和热河行宫齐名的清代皇家三大文物宝库之一。

清亡之后

辛亥革命后,根据《清室优待条件》,沈阳故宫仍作为“皇室产业”归“盛京内务府办事处”管理。1924年10月,冯玉祥将军发动“北京事变”,重新颁布的《修正清室优待条件》规定,一切皇产归国民政府,奉天省政府接管沈阳故宫。1926年11月16日,在奉天宫殿的遗址上,正式成立了东三省博物馆筹办处。沈阳故宫成为博物馆,它的职能从这时起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沈阳故宫成为博物馆是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是我国早期建立的博物馆之一,而且是东北三省首家公立博物馆。此后,沈阳故宫又经历了奉天故宫博物馆、日伪占领时期的“皇产”、辽宁省立民众教育馆、国立沈阳博物院等不同的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沈阳故宫博物院作为建立在宫殿遗址基础上的历史、艺术性质的博物馆,于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正式定名沈阳故宫博物院。2000年,沈阳故宫成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4年7月1日,作为明清北京故宫的扩展项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8次会议上,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沈阳故宫(英语:Mukden Palace)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又称盛京皇宫,为清朝初期的皇宫,距今近400年历史,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

清朝入关前,其皇宫设在沈阳,迁都北京后,这座皇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是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沈阳故宫占地面积六万多平方米,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间,至今保存完好,是一处包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遗址。在宫廷遗址上建立的沈阳故宫博物院是著名的古代宫廷艺术博物馆,藏品中包含十分丰富的宫廷艺术品。

八、沈阳故宫简介

沈阳故宫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中心,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又称盛京皇宫,为清朝初期的皇宫。沈阳故宫始建于努尔哈赤时期的1625年,建成于皇太极时期的1636年。

清朝迁都北京后,故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后经康熙、乾隆时期的改建、增建,形成了今日有宫殿亭台楼阁斋堂等建筑100余座、500余间,占地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格局面貌。

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间,至今保存完好。在宫廷遗址上建立的沈阳故宫博物院是著名的古代宫廷艺术博物馆,藏品中包含十分丰富的宫廷艺术品。

1961年,国务院将沈阳故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7年,沈阳故宫博物院成功晋级“国家一级博物馆”。

扩展资料

沈阳故宫景点介绍

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分为三部分: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

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雎宫、衍庆宫、永福宫等;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等。整座皇宫楼阁林立,殿宇巍峨,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大清门是盛京皇宫的正门,俗称午门,是一座面阔五间的硬山式建筑,房顶满铺琉璃瓦,饰以绿剪边,纹饰为突出的海水云龙及象征吉祥的各种动物,做工精巧,栩栩如生。大清门庄严富丽,与整个宫殿建筑俨然一体,显得十分协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沈阳故宫

相关参考

实拍一件沈阳故宫的皇家“宝贝”

<古物寻踪>【粉彩粉青地开光百子花卉执壶】沈阳故宫为清朝初期的皇宫,距今近400年历史,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位于现今辽宁沈阳市,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很多朋友对北京故宫极为熟知,

盐城三模历史2017

一、2017盐城高三二模作文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的两座帝王宫殿建筑群之一,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建成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营造和使用过的营殿。沈阳故宫占地

历史上的1987

一、1987年都有那些国际历史1.1987年前的8月30日,“女特务”芬妮·卡普兰刺杀了列宁.2.明清皇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跟清朝龙脉有关 清太祖为何要把都城迁到沈阳

沈阳,辽宁省省会,别称盛京,奉天,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沈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2300年建城史,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沈阳是满清入关前的盘踞之地,传说为爱新觉罗氏的龙兴之地。1625年,清...

跟清朝龙脉有关 清太祖为何要把都城迁到沈阳

沈阳,辽宁省省会,别称盛京,奉天,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沈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2300年建城史,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沈阳是满清入关前的盘踞之地,传说为爱新觉罗氏的龙兴之地。1625年,清...

清太宗皇太极死因:三高症患者 死于心梗

导读:沈阳是清朝留都(陪都),沈阳故宫是“大故宫”姻系中最北边的一座皇家宫殿。清初在山海关外,有三组宫殿,就是兴京汗王宫殿、东京后金宫殿和盛京清初宫殿,依次展现清初历史演进中的三个时代坐标。第一,兴京

清代皇宫为何挂白色春联

清代皇家为何挂白色春联?春节期间到沈阳故宫旅游的海内外游客都能看到大清门张灯结彩年味十足,但对白色春联和它独特的悬挂方式大惑不解。沈阳故宫博物院专家揭开清代皇家过春节的一些特有习俗。清代皇家为何挂白色

清代皇宫为何挂白色春联

清代皇家为何挂白色春联?春节期间到沈阳故宫旅游的海内外游客都能看到大清门张灯结彩年味十足,但对白色春联和它独特的悬挂方式大惑不解。沈阳故宫博物院专家揭开清代皇家过春节的一些特有习俗。清代皇家为何挂白色

皇太极死因揭示:为什么会存在病死和毒死两说

沈阳是清朝留都(陪都),沈阳故宫是“大故宫”姻系中最北边的一座皇家宫殿。清初在山海关外,有三组宫殿,就是兴京汗王宫殿、东京后金宫殿和盛京清初宫殿,依次展现清初历史演进中的三个时代坐标。第一,兴京汗王宫

三高症患者 阎崇年揭秘皇太极死因

...再现一个纵横捭阖、饮食男女、金帛珠玉里的宫廷世界。沈阳是清朝留都(陪都),沈阳故宫是“大故宫”姻系中最北边的一座皇家宫殿。清初在山海关外,有三组宫殿,就是兴京汗王宫殿、东京后金宫殿和盛京清初宫殿,依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