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历史博士

Posted 四川大学

篇首语: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四川大学历史博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川大学历史博士

一、川大"最老博士生"75岁找工作被嫌老是怎么回事

5月26日下午,是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答辩的时间。

一位名叫黄祖申的学生绝对是全场的焦点——他今年75岁。4年前,黄祖申以留学生的身份申请到了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系博士研究生的名额,师从著名教授陈廷湘。

今年,黄祖申完成了《国民政府空军建设》的博士论文,顺利取得学位。导师陈廷湘评价:“他的博士论文绝对是货真价实的,盲审环节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认可!” 5月23日下午,四川大学博士毕业生拍摄毕业照。

穿着红色博士服的黄祖申向校长谢和平院士毛遂自荐:“我是今年的博士毕业生,下个月满75岁。”谢和平院士既惊讶也很开心,单独跟他拍了一张合影。

老黄与校长谢和平 因为成都情节70岁申请读川大博士生 作为黄祖申的博士生导师,陈廷湘教授比他年轻很多岁。于是在陈廷湘教授的口中,他叫老黄。

其实,老黄到川大读博士研究生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的成都情节。 1943年,黄祖申出生在成都小关庙一带,六岁时候跟随父母去了台湾,之后加入美国国籍。

他离开成都已经快70年了,一口标准的台湾腔和英文随意切换,而他一口地道的四川话简直让人惊讶。“我的根在成都,怎么能够忘了说家乡话呢?” 黄祖申家境殷实,他在世界各地做了一辈子的生意,1985年的时候,他就已经挣到了1000万美金。

说起老黄到川大读博士还有一段渊源,他出生在空军世家,在台湾读的是空军学校。因为受家庭的影响,他对中国近代史有浓厚的兴趣。

“我做了一辈子生意,但是从来没有放下过学习,到四川大学读书之前,我在台湾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读了三年书,我一个星期可以看五本。”老黄说,他还曾经在暨南大学历史系旁听过三个月。

“我的根在成都,所以我希望到成都念书,重温校园生活。”老黄说,他觉得四川大学有100多年历史,历史底蕴厚重,再加上他知道川大的历史学院在业界有很大的名气,就这样,经过台湾四川同乡会的介绍,老黄认识到陈廷湘教授,被陈教授的学识折服,决定要拜他为师。

其实,当黄祖申向川大申请读博士的时候,陈廷湘教授以及四川大学都有顾虑。“毕竟这么大年龄了,我们担心他的身体承受不了。”

陈廷湘回忆道,黄祖申一听大家担心他的身体状况,急了。当即给大家表演了一段功夫,以证明他的身体很棒。

最终学校经过权衡,同意接受黄祖申为历史文化学院的博士生。他主要研究中国近代史,研究方向确定为《国民党政府空军建设》。

“目前,中国大陆还没有学者系统研究抗战时期美国援助国民党空军建设的情况,老黄的这份研究可谓是填补这个领域的空白。”陈廷湘教授给予了如此高的评价。

老黄与导师陈廷湘 跟同学聚餐 他永远都是买单的那个人 其实,从老黄从进入川大那天开始,就一直成为众人瞩目的对象。他的卡地亚手表,他的年龄与学生身份确实差异太大。

“很多人都好奇,我这么大年龄了为什么还要出来读博士。”老黄说,四年来,这个问题已经有无数人问过他。

“一个人年龄越大,越重视修身养性,重视行为道德规范,我应该为年轻人做表率。”现在,黄祖申对唐诗三百首也能倒背如流。

老黄在学校的人缘非常好,遇到比他小50岁的同学,他也会称呼“师兄,师姐”。而且与老黄做同学非常愉快,他经常邀请同学聚餐,而且从来都是他买单。

陈廷湘教授说,让他非常感动的是,每次上课黄祖申都会坐第一排,做笔记非常认真。在他的带领下,有些学习懈怠的同学也不好意思了。

老黄这四年博士读得真不容易,他的右眼青光眼非常严重,2013年入学的时候右眼青光眼损坏率达70%,现在的损坏率已经达97%了。据陈廷湘说,老黄在读书期间回台湾做过一次心脏手术,但他依然坚持查阅资料,通过邮件与老师交流。

老黄与同学在一起交流 并不轻松的博士生涯 一次扫描七八千万单词的英文资料 老黄花四年时间完成了博士学业,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何况他的博士论文质量还很高,陈廷湘教授说:“答辩委员会绝对没有因为他年龄大就降低要求。

何况还是盲审。” 老黄的博士读得并不轻松,由于他研究的领域在大陆基本上还是空白,所以在大陆没有现成的资料供他参考。

他经常自己掏钱到美国,台湾等地方查阅资料。 “我去过美国国家档案馆,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等地方查资料,经常在那边呆两个月,几乎每天要花销500块钱美金。

有一次我扫描了七八千万英文单词的资料带回来研究。差不多到去年9月份,我一共花了40万人民币吧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了密密麻麻的记号。

直到现在,老黄每天也要看书到凌晨一两点才先休息。 老黄说,很多年轻人读书,他们要赶快毕业,赶快挣钱,要成家。

“我和他们不同,现在退休了,有时间,还好我有点小积蓄!” 四川求职“遭拒” 未来计划写书 黄祖申说,他在川大的四年求学经历收获很大。他主要研究国民党时期的历史。

“我要继续深造可能会有很大困难。但是我想我会写书,我会找些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完成,这也算是对社会和国家做些微薄的贡献。”

说在今后的打算,黄祖申很幽默:“我本来很想继续读博士后,在四川高校中找份工作,但他们都不收我,说我太老了……”。

二、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都有谁

蔡崇榜,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史,宋代史学。

陈廷湘,博士生导师,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

郭齐,博士生导师,历史文献学,朱熹诗文研究。

郭声波,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史,历史地理学。

何平,博士生导师,世界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中西文化比较,现代化,国际关系。

何一民,博士生导师,城市史研究。

霍巍,博士生导师,汉唐考古,西南(包括西藏)考古,博物馆学,文化人类学。

李文泽,博士生导师,历史文献学。

刘复生,博士生导师,宋史,西南民族史。

罗志田,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史。

彭裕商,博士生导师,古文字学。

石硕,博士生导师,中国少数民族历史研究。

舒大刚,博士生导师,儒学文献研究。

王挺之,博士生导师,欧洲城市史,文艺复兴研究,旅游资源、旅游人力资源开发。

杨世文,博士生导师,宋代历史文献,儒学学术,巴蜀文化。

杨天宏,博士生导师,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

杨振之,博士生导师,旅游策划、规划,风景区管理与目的地营销。

王东杰,博士生导师,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

张箭,博士生导师,世界中世纪史,中国中古史。

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是大学教师的职称,级别依次从高到低排。

院长是行政职务,也就是所谓的“官”了。

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都是相对于研究生来说的岗位制度。

至于关系:

相对于教授这类的职称来说,博导条件较高。博导一定是教授,但教授可能只是硕士生导师。

其他的,学科带头人自然是学术能力较强的人,所以通常是教授,博导。

院长也自然是学院里比较牛的人,所以往往是教授职称。一流大学的校长是副部长级,往往都是院士。

三、2011年 川大考博的历史学分数线预测

提起二十世纪下半叶的四川大学历史学,总让人有热血沸腾的感觉,那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

徐中舒,蒙文通,缪钺,一个个令人产生高山仰止之叹的名字!冯汉骥,考古学家,蒙思明(蒙文通先生胞弟),历史学家,任乃强,历史学家,谭英华,历史学家,童恩正,考古学家、民族学家,卢剑波,世界语学家,胡鉴民,社会学家,吴天墀,历史学家,赵卫邦,历史学家,谁不是一镇诸侯?璀璨的学术星空中,自有他们的位置。人生短暂,百年之后,都会归于一抔黄土。

“死而不朽”者,“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其次有立言”。因“立言”而不朽的,这些先生庶几近之! 因为他们的存在,川大历史学盛极一时。

一时之间,四川大学成了广大学子向往的麦加圣地,乃至在六十年代,有学者研究生毕业,多次向组织申请,到四川大学历史系工作,到景仰的徐中舒先生身边工作。千百年来,蜀道之难,已让诗人心惊;改革开放之前,可说是商旅不通。

然而四川大学在八十年代举办古文字学年会时,海外学者云集影从。四川大学僻处西南成都,何以会有如此之大的影响?梅贻琦的名言“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似乎是一个很好的诠释。

创业难,守业更难。随着老先生们的逐渐物化驾鹤,川大历史学已在学人眼中渐行渐远。

老先生们开创的事业,逐渐萎落。除了通过学术造假与别人对簿公堂来吸引世人眼球外,就是根据一靠收取赞助费进行大学排名的民间机构把四川大学历史学排在第六的情况来在初入学的学子面前炫耀以骗取一时热情。

除了在校园内遥想“这是当年某某先生居住的地方”,就是可以在图书馆抚摸一下老先生们的赠书,学子们唯有感叹“盛况不再,佳期难遇”,一片萧索落寞! 校园内大楼不断拔地而起,草坪绿地日渐增多如茵,而学术却一片凋零,萧瑟寒杀之气一如严冬,春燕难至,或是一如沙漠,虽有零星绿洲点缀其间,胜景难再!离最后一位老先生归于道山,距今不过十多年时间,何以川大历史学衰落如是?让川大学人低徊,有识之士扼腕? 从2009年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情况似可瞧出其中端倪。 四川大学3月28日,29日进行了博士生入学考试;4月28日,在网上公布成绩;5月8日下午,川大研究生院公布了“四川大学2009年博士入学考试初试合格分数线”,考生查到“历史学”学科分数线为:外语55分,专业65分;5月11日下午历史学考生发现初试合格分数线已被更改为:外语61,专业,67。

考生发现后向研究生院提出质疑,研究生院工作人员最初否认改动事实,但幸好现在是一个信息发达的年代,在确凿证据面前,研究生院承认了改动事实,到了5月14日下午,研究生院发布了一个更改分数线原因的声明:工作人员输入失误。 考生多为高校教师,熟知高校部门文件网上公布的程序,其中不乏网络高手,研究生院的理由是不成立的,无法释疑。

面对考生们的质问,研究生院只好承认说,因为历史学只有52个录取名额,所以外语线只能划到录取52人为止,61的外语线,刚好录取52人;若是55的外语线,上线人数就会多出30多人,录取工作无法进行。 从研究生院的解释至少可以看出以下两点: 一,川大博士生的录取与学院,博士生导师没有任何关系; 二,川大博士生录取,完全取决于外语。

那么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什么呢?自川大研究生院更改分数线后,川大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11个招生专业中,中国古代史,历史文献学(汉语古文字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这可是老先生们在世时最强的三个专业)上线的几乎没有,拟录取的52名考生集中在中国近现代史一块。历史学博士生导师至少有10来位没有办法招收到博士生,而川大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除去外校兼职的,总共不过20来位。

现在教育部规定,每位博士生导师招生上限为3名,那么一部分报考近现代史的考生势必要调剂到中国古代史,历史文献学(汉语古文字学)、考古学等专业。而在这个录取与调剂过程中,川大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们是没有发言权的。

不管什么专业,只要外语达到了61,就可以学。这是研究生院的逻辑,似乎不用管汉语古文字学、考古学、古代史与近现代史鸿沟一般的差别。

难道是认为“博士”都是渊博的人士?认为现在的博士生考生都是无所不精的通才大家?在学科分工日益细密,文史基础日益薄弱的今天,当今学人即有所成,也不过是专门之学,甚至只是某一小方向的一个极小的问题才为其所熟知,否则都是门外汉。 当一位学者无法按照学科的特点和自己的研究实际来选取学术继承人,来培养青年才俊,学术的衰落就是必然趋势了;当外语成了学术的唯一标准后,学术存在与否都是一个疑问。

按照四川大学研究生院的做法,建议今后川大的博士生都在外国人、外语系教师、毕业生中选取。殊不知语言只是一种交流的工具,熟通某种语言,并不意味着他就是专家。

难道中国乡下的老农到了国外,也能因畅晓汉语而成为博士候选人?钱穆先生不懂外语,可是放眼世界,有谁否认他是举世闻名的大学者? 笔者源出于川大,博士毕业多年,每每在外交流,见到川大学术声誉日毁,痛心疾首,常思个中。

相关参考

历史地理学考博

谁知道现在中国都什么学校招收历史地理学的博士历史地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统计国家重点学科复旦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点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历史研究路育松博士

于艳茹博士学位被取消的话,那么,她的硕士学位管用吗前天,北京大学历史系相关负责人表示,于艳茹去年已经从北大毕业,针对她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涉嫌严重抄袭问题,系里会立即组织有关

有哪些大学有会计学博士点

1、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系本系设有三级学生培养计划:会计学本科和财务管理本科、会计学硕士、会计学博士,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隶属于一级学科工商管理)。2、厦门大学厦门大学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

哪些大学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博士点

1、北京语言大学学校自主增设的“汉语国际教育”二级学科博士点2015开始招生。这是全国第一个以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学)命名的博士点,将为国家的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建设打造强有力的支撑点,也将为“汉语国

历史博士就业

1.历史学博士就业形势怎样历史学博士就业形势怎样啊摘录于网络在国家对于学术型研究生的招生在减少,原因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是不要这样学术型博士,而是需要量有限!俩字,烈士,不咋地,当当大学老师吧我打算跨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地理

西北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地理科学这三个专业哪个比较好这三个专业都是西北师范大学实力很厉害的专业,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都有,历史和中国语言文学还有博士后流动站,汉语言文学和历史学在文史学院,地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思佳

1.吴欣个人资料吴欣,女,山东陵县人,1972年7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社会史、运河文化史、法律史。1996年大学毕业后,在聊城师范学院历史

历史博士考题

华中师范大学08年历史学考博试题近现代经济史的名词解释吉里司-爱从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而言,“吉里司”似乎和帝汶有关。兹列出“「吉里」地闷”的数据,或作参考:13世纪-宋代赵汝适于1225年着成的《诸蕃志

他是百年前的天才学霸,哈佛大学博士、清华大学教授,被胡适推崇

你可能没听过赵元任,但一定听过他写的绕口令。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

华师大历史教授

1.华南师范大学历史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原华南师大历史系的基础上于2005年成立。目前有教职工43人,专任教师37人,其中教授19人(含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1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或正在